涟源杨家滩的湘军名将故居群 湖南涟源杨家滩镇

杨家滩湘军名将故居群探考

原作者:涟源市文物管理所 廖俊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523/23/460500_287638533.shtml

涟源市杨家滩俗称杨市,是湘中地区有名的千年古镇,曾是湘乡、邵阳、安化交界处的交通要地,境内巍巍龙山高耸入云,涓涓孙水蜿蜒东流。据史记载汉代涟道故城就在今杨家滩地区,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形成了集镇,到近现代,这里更是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的古老民谣足以反映当时的繁华景象。

杨家滩的繁荣兴盛与湘军的崛起紧密相关。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占领半壁江山,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为挽救朝廷之危局,时任吏部侍郎的曾国藩奉旨在家乡(今双峰荷叶镇)操办团练,抗击太平军。杨家滩离荷叶不到百里,许多青年志士前去投军。他们跟随曾国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凭借自己的非凡才能和过人胆识立下赫赫功勋,晋升为达官显贵,杨家滩的刘家将曾名震天下,誉满神州,其中仅记入《清史稿》的就有:刘岳昭、刘连捷、刘岳晙、刘腾鸿、刘腾鹤、刘岳昕等人。这些文武官员衣锦还乡后,大修宅邸,一时杨家滩豪宅相连,蔚为壮观。从杨家滩的胜梅桥顺着蜿蜒的孙水往下,老刘家、德厚堂、存养堂、存厚堂、光远堂、佩兰堂、师善堂、云桂堂、静养堂等建筑如连绵的群雕,气势恢宏。踏着光溜的青石板路,来到这些古朴斑驳的堂屋老院,仿佛走进了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一个个鲜活的湘军名将扑面而来。

名震四方的“大夫第”——老刘家

在杨家滩的东边,现在还保存着一栋青砖花瓦的古老宅院,世称老刘家。老刘家是杨家滩刘氏的祖居之地,始建于康熙四十七年,规模宏大,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由光裕堂、怡然堂、六吉堂等堂院组成,有房屋数百间,居住着刘氏家族一百多户人家。老刘家以天井多而著称于世,据说原有天井108个,现在尚存48个。小的约三五平方米,大的达百多平方米。老刘家建筑科学合理,纵横交错的走廊把各堂院连在一起,雨不湿鞋,晴不怕晒,十分方便。晚清时期,刘氏家族有刘岳昭、刘连捷、刘腾鸿等多人晋升为达官显贵,老刘家更加兴旺发达,规模不断扩大。现在老刘家的正厅还悬挂同治皇帝御赐的“大夫第”牌匾,显示了刘家曾经的显赫地位。

刘腾鸿是第一个从老刘家走出去的湘军名将,也是湘军创建初期重要的将领之一。咸丰三年(1853年),时年34岁的刘腾鸿投身湘军,走上征程。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几个族弟刘岳昭、刘连捷等也相继投军。咸丰四年,太平军西征北伐,湖南、湖北形势危急,刘腾鸿战岳州、湘潭等地,连克蒲圻、咸宁、武昌,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罗泽南十分赏识,收他为弟子,所部称湘后营,树黑色的刘字大旗。

咸丰七年七月,刘腾鸿率军攻打瑞州北城。他亲自督战,不幸中枪。为鼓舞士气,第二日,他强忍伤痛,带伤督战,就在瑞州快要攻下的时候,忽然飞来一枚炮弹,腾鸿中炮而亡。临死前,他对弟弟腾鹤和连捷说:“城不下,无殓我!”营中的将士无不下泪。湘军将士群情激愤,奋勇攻城,当日就攻下了瑞州北城。咸丰帝感其英勇,赐恤典加等,依道员例厚葬,予骑都慰世职,在瑞州建立专祠纪念。刘腾鸿死后,他弟弟刘腾鹤代为统领军队,收复峡江,攻克吉安。咸丰九年,在浙江建德风云岭大战中,腾鹤孤军奋战,被太平军包围,英勇战死,年仅二十八岁。刘腾鹤死后,皇上以道员例赐恤,予骑都慰世职,附祀于哥哥腾鸿的祠庙。刘腾鸿兄弟神勇善战,身先士卒,虽然英年早逝,但却建立不少功勋,不愧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涟源杨家滩的湘军名将故居群 湖南涟源杨家滩镇
老刘家(据Google地图截屏)

金碧辉煌的刘岳昭兄弟宅第

站在美丽的孙水河畔,放眼望去,一片古老的建筑连接成片,美不胜收。这里是湘军名将刘岳昭兄弟的宅第。


存养堂、存厚堂、光远堂(据Google地图截屏)

存养堂,是清末云贵总督刘岳昭的府邸。存养堂规模宏大,占地近4万平方米,堂前有池塘,河边有专用码头,堂内亭台楼阁,假山花园,与堂屋浑然一体,风景殊美。存养堂装饰精美,门前石狮,威风凛凛,堂内雕刻,美轮美奂,金字牌匾,门楹对联,处处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曾号称杨市第一花屋。

存养堂的旁边不远处,有一栋房子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名存厚堂,是刘岳昭的弟弟曾官至布政使的刘岳晙的府第。存厚堂始建于同治年间,历时数年方才建成,是杨家滩现存最为美观气派的堂屋建筑之一。它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临孙水河,背靠竹山,房前右边有果园、池塘,正门前方有石阶逐级而上,上有月台,宽约40米,长近200米,均由条石砌成,正门的门框上刻有石狮,门槛上有花鸟瑞兽雕刻,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主人的尊贵,当年的豪华气派依稀可见。

存厚堂往东为光远堂,是刘岳昭的弟弟中宪大夫刘岳昕所建。光远堂为4进3横的建筑,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前有池塘,西边有水井一口,后有碉楼两座,光远堂设计独特,堂内装饰古朴自然,雕花石刻很是精致。解放战争时期,聂绍良率湘中游击支队由此打入杨家滩,其房屋多有破坏,但是整体建筑还基本完整。

面对尘封的旧宅第、涛涛孙水河,不禁让人感怀起刘氏家族曲折辉煌的历史。

刘岳昭,字荩臣,是湘军后期重要的代表人物。咸丰四年,正值而立之年的岳昭投效湘军,他的四个兄弟刘岳晙、刘岳昕等也随他入伍。很快刘氏兄弟就在军中显露出非凡的才能。咸丰九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进攻湖南,宝庆(今邵阳)告急,刘岳昭驻重兵于柳家桥,阻断太平军东进的道路。石达开派6万兵马猛攻柳家桥,岳昭率众将与之奋战三日,守住了这个重要的战略据点,迫使石达开不得不向西转移。宝庆大战,刘岳昭功劳最大,一举扬名,成为智勇双全的湘军名将。清廷赐给岳昭鼓勇巴图鲁称号,加按察使衔。

咸丰十一年,刘岳昭入川与石达开部在宣恩、涪州、长宁等地开战,均取得胜利,叙州双龙场战役,岳昭里应外合,火烧太平军大本营,太平军损失二万余人,力量被严重削弱,最终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四川平定,刘岳昭战功显著,名震西南。同治二年(1863年),岳昭升云南按察使,同治三年迁布政使,同治五年擢云南巡抚,同治七年,清政府任命岳昭为云贵总督,正式成为封疆大吏。春风得意,战马嘶鸣,刘岳昭举兵接连平定贵州和云南的少数民族势力,同治帝召岳昭等进京觐见,赏赐黄马褂,岳晙加布政使衔,其他兄弟亦升官授爵,刘氏家族满门喜庆,成为杨家滩的第一名门望族。刘岳昭兄弟领着皇帝嘉奖的圣旨衣锦回乡,家里的房屋装饰一新,张灯结彩,更加富丽堂皇。各路文武官员、乡间士绅前来祝贺。刘家摆酒临风,大庆半月,是为一大盛事,至今杨市的老人们还时常向人讲起当年的盛况。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存养堂解放后被拆除改建成了杨家滩粮站,风光不再,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庆幸的是存厚堂和光远堂依旧矗立在孙水河畔,还能让人感受到昔日曾有的辉煌。

刘连捷和德厚堂、师善堂、云桂堂

在杨家滩刘氏诸将中,刘连捷颇负传奇。

刘连捷,字南云,原名景四。相比族兄刘腾鸿、刘岳昭等他不过是个小字辈,他与腾鹤等兄弟投奔刘腾鸿时也不过二十岁。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刘连捷很快在军中脱颖而出,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瑞州大战中,刘腾鸿中炮身亡,他和刘腾鹤率部奋勇冲杀,攻克瑞州城。对这名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小将,曾国藩赏识有加,不仅亲自为其更名连捷,还将他调入嫡系曾国荃的吉字营,委以重任,领兵数千,号连捷营。咸丰七年,连捷随曾国荃攻克吉安,以功擢升为同知。咸丰十年,连捷在小池驿大败太平军,擢升为知府。咸丰十一年,连捷会同湘军其他部队一举攻克安庆,擢升为道员,赐号果勇巴图鲁。不到而立之年的连捷,是湘军中年纪最轻的大将。少年将军,意气风发,刀锋所指,所向披靡。同治元年,连捷率军南下,一路攻克巢县、太平府、金柱关、芜湖等地,势如破竹,进逼太平天国的都城江宁(今南京)。同治三年夏天,曾国藩率大军会攻南京,连捷与诸将合谋,开挖地道,杀入南京,太平军天国终于失败。清廷论功行赏,连捷功列第三,以布政使记名,加封头品顶戴,予骑都尉世职,时年仅三十一岁。连捷少年得志,位居极品,一时传为佳话。作为后起之秀,连捷是曾国藩最为器重的心腹大将,湘军凯撤,曾留连捷驻守桐城,后又驻防吉安、赣州等地。在一次攻打太平军残部的战斗中,连捷再次受伤。曾国藩爱惜良将,奏请皇帝准连捷以伤病归家治疗。连捷在家中休养十年,与闲赋在家的族兄刘岳昭往来甚密。两人纵谈天下国事,回忆烽火岁月。连捷并用在战争中积累的财富,在家乡杨家滩大兴土木。其宅历时数载,方才完工,取名德厚堂。

德厚堂位于旧时长沙至宝庆的官道旁边,房屋坐北朝南,为4进5横的统式建筑,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门前有十三步石阶,意喻皇帝赐封的十三太保之意。槽门上有圣旨牌匾,路过此地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威极一时。百年风雨后,德厚堂建筑局部倒塌毁坏,但是正厅和偏房还在,堂内的龙形雕刻和屋脊上的彩绘依旧十分美观,它们见证了德厚堂辉煌的过去。

后来,刘连捷的儿子和弟弟又先后在孙水河畔建起了师善堂和佩兰堂,两栋房屋都规模宏大,气势辉煌,是杨家滩有名的建筑,但是佩兰堂在抗战时期被改作上海交大唐山工学院的教舍,解放后又改建成今涟源三中,原有建筑荡然无存,只有师善堂至今仍风采依旧。


师善堂(据Google地图截屏)

师善堂为四进院落,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屋前有大池塘,塘岸由清一色的条石砌成,池塘南10米为孙水河,河边有专门的私家码头和水井。堂屋的西边有花园,东边有小池塘,后有竹山,郁郁葱葱。走进师善堂,堂内装饰精美,雕梁画栋,木质门窗美观古朴,阁楼雕刻栩栩如生。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雀替、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正厅阁楼的隔板上,就有八仙过海、文王访贤、桃园结义等多种浮雕透雕。或人物故事,或花鸟虫鱼,雕工之精细,让人叫绝。师善堂布局科学,工艺精美,整个建筑充溢着江南小镇古老文化的韵味。


云桂堂

云桂堂紧邻师善堂,为刘连捷的亲家,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彭胜安所建,是目前杨家滩保存最为完整的堂屋大院。在平坦的杨家滩田垄上,云桂堂长达180多米的风火墙巍然屹立,蔚为壮观。堂屋的前面有口大荷塘,每到夏天荷花馨香沁人,让人心旷神怡。云桂堂为四进五横的建筑,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堂内开敞明亮,设计合理。宽约10米,长近百米的正屋大厅非常壮观。正厅的两边分别是厢房、耳房、杂房。云桂堂的装修古朴自然,阁楼、木隔墙、花窗等十分漂亮,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大院建筑。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杨家滩刘家将领的英勇事迹已渐渐被世人淡忘,然而他们所建的堂院却依旧矗立孙水河畔,诉说着百年的传奇。夕阳西下,站在吊满木莲的胜梅桥上眺望,孙水从逶迤层叠的龙山缓缓而来,穿过古镇。两岸杨柳阿娜,稻花飘香,更有那青砖花瓦、雕梁画栋的古宅大院巍然屹立,宛然一幅色彩明快、绚丽多姿的山水画,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这些古老建筑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与形式,也反映了本地的风土人情。而修建这些建筑的主人们,凭着自己的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用鲜血写就了一部跌宕起伏的近代史。这些堂院就是历史的见证,是鲜活的化石。

杨家滩湘军名将故居群,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现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保护好杨家滩古建筑群意义重大,刻不容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杨家滩湘军名将故居群将逐步恢复其历史雄姿,向世人再现其昔日的辉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2819.html

更多阅读

彭氏杂谈:鲜为人知的捻军名将

清朝中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反清的结社组织,称为捻党,捻党的发源地在淮北的肥水和涡河流域,“捻”是淮北的方言,是组、群的意思。其成员主要为贫苦的百姓和手工业者。19世纪中期的时候受到太平天国的影响,捻党举行了反清的起义。就这样成为

宁夏灵武市水洞沟图文 宁夏灵武市马家滩镇

宁夏灵武市水洞沟图文:五十铃水洞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约35公里(路途距离)。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宁夏三大旅游景区之一(三大景区包括沙湖、沙坡头、水洞沟)。最早听说“水洞沟”,是在2007年8月阿拉善左旗举行“

声明:《涟源杨家滩的湘军名将故居群 湖南涟源杨家滩镇》为网友青春向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