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寺庙 金陵大报恩寺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明清鼎盛时期,其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辖领城南一带次大刹二座,中刹十四座。 该寺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 (240 年 ) 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史称长干寺为 “ 江南佛寺之始”。后代多有兴废,宋天禧元年 (1017 午 )“ 诏改长干寺曰天禧寺 ” ,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年 ) 春正月“诏改天禧寺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后毁于兵燹。明洪武末年,工部侍郎黄立恭奏请重建,费金二万五千两。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传说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惨死的生母碽妃(朝鲜人。关于其生母为碽妃一说亦具有不少疑点,详看明成祖)而兴建的;另一说是为了纪念建文帝朱允炆,在1412年到1431年期间兴建的一组规模庞大,有如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以防潮、杀虫。寺内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历时19年,耗银250万两,征调工役10多万人。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永乐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 大报恩寺简介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内壁布满佛龛。该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清时代,一些欧州商人、游客和传教士来到南京,称之为“南京瓷塔”,将它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称之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由于担心石达开部队占据制高点向城内发炮,大报恩寺被北王韦昌辉下令炸毁,仅存一青铜色塔刹(1930年代后失踪)和8米高的石碑。相传建造该塔时曾一式烧制三份琉璃构件,一份用来建塔,两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换。1958年在眼香庙、芙蓉山、窟岗村一带出土的大批琉璃构件上多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 大报恩寺位置2004年后南京市政府开始筹划复建事宜,2007年,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启动建设。2008年8月7日南京大报恩寺铁函中阿育王塔的发现,震惊了世界。2008年11月22日下午,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在瘗藏千年之后,被工作人员从铁函内“请出”,“塔王”重现世间。2010年06月12日,南京大报恩寺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被打开,佛顶真骨盛世重光。佛顶骨舍利将在栖霞寺法堂举行为期1个月的供奉瞻礼活动,供信众瞻拜。位于考古遗址区的金陵大报恩寺文化园区项目也将于年内正式开工,其中大报恩寺琉璃塔重建工程将率先启动。工程完工后,佛顶骨舍利将被迎请至琉璃塔内供奉。

永乐六年 (1408 年 ) ,寺塔全毁于火。永乐十年 (1412 年 ) ,明成祖朱棣敕工部于原址重建, “ 依大内图武,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修造,由郑和等人担任监工官。大报恩寺在永乐、宣德年间建造,正值郑和率领下西洋船队多次远洋海外之时,因而,郑和对这项工程难以全力照顾,工程进展缓慢,弊端展现。为此,宣德三年 (1428 午 ) ,明宣宗朱瞻基特下御敕,要此时已出洋回国任南京守备的郑和“即将未完处,用心提督”,限期完工。竣工以后,郑和还特其从海外带回的“五谷树”、“婆罗树”等奇花异木种植在寺内。

大报恩寺的营建工程浩大,尤以琉璃塔为艰。据有关史料统计,这一工程先后历时 16 年 ( 一说 19 年 ) ,动用全国征集的良匠军工达十万人,仅建塔一项的费用,用过钱粮银二百四十八万五千四百八十四两,就连郑和下西洋所剩百余万银两也耗于造塔的工程。

大报恩寺坐东向西,全寺整体建筑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寺庙主体部分 ( 山门,佛殿、琉璃塔等 ) 居北半部,附属部分 ( 僧房、禅堂、藏经殿等 ) 居南半部,南北两部分之间由围墙隔开。

大报恩寺北半部主体建筑中轴线布局排列有序:山门 ( 金刚殿 ) —香水河桥—天王殿 — 大雄宝殿—琉璃塔一观音殿一法堂。香水河桥的南北两侧各置御碑亭一座,分别护于“御制大报恩寺左碑”和“御制大报恩寺右碑”。观音殿的两侧有祖师殿和伽蓝殿,观音殿后南北有画廓 118 间。在祖师殿前有钟楼一座,而与之对称的伽蓝殿前却无鼓楼,按中国寺庙传统的“晨钟暮鼓”及建筑式样,大报恩寺内设钟楼而不设鼓楼现象轻为少见。结合大报恩寺塔“九级内外,篝灯一百四十有六”,“—日夜费油六十四斤四两零”,使之“昼夜长明”来看,大报恩寺设钟不设鼓当有一定寓意。

大报恩寺临近秦淮河,地质稍软。在全寺建造之初,先树木桩,纵火焚烧化为烬炭,再用重器压实, “ 上铺朱砂,取其避湿杀虫 ” 。全部建筑除琉璃塔外,以四天王殿及大殿最为壮丽,下墙石坛栏楯,均用白石,雕镂工致。大殿非礼部祠祭,终年封闭。明初诏刻大藏,别置藏经殿,贮南藏经板全部。各殿的尺寸,《金陵梵刹志》收录详备。

大报恩寺建成后,几经劫难。嘉靖四十五年 (1566 年 ) 遭雷火袭击,天王殿,大殿、观音殿、画廓一百四十余间焚为灰烬;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年 ) 塔心木腐朽,塔顶倾斜,僧人洪恩募捐银数千两使之得以重修,清顺治十八年以后,内府及地方均有拨款修缮记载。最后一次是清嘉庆七年 (1802 年 ) 修复竣工后,绘塔图并附志.

1854 年,清军攻克雨花台后,太平军为防清军占据大报恩寺对城内造成威胁,遂 “ 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

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 ,江宁机器制造局就大报恩寺遗址坡下菜地造住房十二间,工作间八十余间,廊五十余间,寺院遗址渐被蚕食瓜分。数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一带,时可发现一些当年的遗物。

大报恩寺建造历时较长,其后期,作为监工官的郑和,奉旨领建此项大工程

大报恩寺的营建,与郑和下西洋密切相关,它也显示了郑和的组织和建筑才能。

据8月6日晚新闻,大报恩寺一神秘铁函已经成功开启。内有一金属宝塔,露出微微的蓝光。另外还挖出大量价值难以估量的文物。

中新社南京八月六日电 (记者 陈光明) 今天上午九点三十分,为中国国内考古界和佛教界高度关注的南京大报恩寺地宫铁函正式进入开启程序。中国一流的考古专家齐聚南京,期待出现“惊天大发现”。

曾为陕西法门寺地宫考古队领队的韩伟今天在南京露面,他认为:南京的这个铁函打开后的文物收获不亚于法门寺,将会是一次“惊天大发现”。

现为陕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的韩伟说:这个地宫铁函是目前中国佛塔地宫考古中发现的最大的盒子,里面藏的珍宝将举世瞩目。

大报恩寺地宫因为当地准备复建这个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中国最大宝塔而打开。这座高达一百多米的琉璃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明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生母建造的皇家寺庙地宫。

七月十七日打开后,考古人员只发现了这个铁函。七月二十七日,铁函在全副武装的警察护送下,运送至南京博物馆地库内。

今天,在南京博物馆地库内打开这个看似当今的冰箱的铁箱子。考古专家首次正式对外公开铁函尺寸是高一米三十四公分,宽五十五公分。打开一层铁皮后,又遇到第二层。韩伟说,这个箱子看来至少有六层。而法门寺地宫铁函只有五层。

不仅是箱子大,包裹严密,而且在地宫中发现了石碑,石碑上刻有“金陵长干寺塔身藏舍利石函记”,一下把这个地宫提前了四百多年,成为宋代文物,令考古专家更为兴奋。而且,石碑上还记载:函内藏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诸圣舍利”、“金棺银椁”、“七宝阿育王塔”。

韩伟说:法门寺发现四颗佛指舍利,举世震惊。而这次南京的地宫铁函中可能藏有佛祖释迦牟尼“佛顶真骨”,这是唯一的。

韩伟说,这个箱子这么大,不仅有一个七宝塔,可能还会装有宋代以前的很多佛教珍宝。

如果打开顺利的话,今天晚些时候将会有结果公布。专家解释说:南京是中国著名的佛教集中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古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南京佛教鼎盛时期的盛况。因此,南京发现这样的“珍宝”盒子是不奇怪的。

2008年8月6日下午4点进入第三个发掘阶段,此时,铁函已处于无水状态,丝织物包裹的塔形已完全呈现出来。4点56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从地库中传出,华国荣轻轻提起铁函里丝织物的一角,记者清楚地看见了包裹中的一个塔状物的塔心部分,看上去还很新,在灯光下发出蓝光,非常神奇。“很显然,这是一座鎏金七宝塔,塔身有精美的装饰图纹,高度和体积还不能确定,要进行画图、测量、做平面、立面分析。”九重锦绣如同是佛祖穿的衣物,华国荣表示,上千年的丝绸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出乎意料,也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无论如何也要想法保存好。华国荣表示,为防止宝塔暴露在空气中遭损坏,丝织物不能完全掀起,只能露出一角。

12日上午8时,珍藏有佛顶骨舍利的金棺银椁由南京博物馆迎请至栖霞寺。上午9时许,在海内外108位高僧大德见证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等从一套金棺银椁中恭请出佛顶骨舍利,供奉于两个特制的7层楠木刻金莲花须弥座上;从另一套金棺银椁中恭请出了十颗感应舍利以及诸圣舍利等。记者看到,迎请出的佛顶骨舍利浅褐色,呈蜂窝状。

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石碑上的文字记载,这座地宫属于北宋长干寺,舍利函中藏有的都是稀世国 宝: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诸圣舍利、金棺银椁、七宝阿育王塔。这些宝贝是被“进呈”然后“以铁口函安置”的。

史料记载,梁大同八年,梁武 帝改造阿育王佛塔,发掘出了旧塔下的舍利和佛发爪。佛祖的头发呈青绀色,当时的僧人们用手把佛祖的头发拉直,头发的长度有几层楼那么长。除了这些,梁武帝还挖到了前朝的人们礼佛的金银杯、剑、钏、钗、镊等诸杂宝物。

据说,梁武帝挖到地下九尺许,发现了石函,函内有铁壶,以盛银坩,坩内有金镂 罂,罂内放着三颗佛祖舍利,如粟粒大,圆正光洁。函内有琉璃碗,碗内还有四颗舍利以及发爪,爪有四枚,为沈香色。

后来,梁武帝请回了一颗佛祖 舍利放在他的宫廷内。最后,梁武帝来到长干寺,设无碍大会,建了两座寺庙,用金罂、玉罂,重新盛放了舍利以及佛祖的发爪,然后放在七宝塔内,又用石函盛放 宝塔,分别放在两座寺庙的地宫内。同时,还放了王侯妃子富室所舍的金银环钏等珍宝充积。

琉璃构件





原址复建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复建终于启动了,将在2012年9月16日动工, 大报恩寺复原图而且将在2014年青奥会前所有复建工作均完工。在上报给国家文物局的方案中,专家们提出,地宫现有的保护大棚要加大,用来防止降雨渗水,地宫的深处还要安个自动抽水泵,控制地下水位。

专家还建议用“转基因土”加固地宫。这种土由桐油、石灰、水泥以及地宫遗址土等各种材料混合而成,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含水量,即便是降雨和地下水出现剧烈变化,依然能维持较高的土体强度。将来,游客进入地宫,看到的应该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地宫,没有任何附加设备在里面。

2010年年初还存在着两大观点,即到底是在原址复建,还是异地复建?昨天的会议上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孔利透露的消息显示,这一复建将在原址进行。

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京市政协委员、玄奘寺住持释传真就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大报恩寺最好能够移址至牛首山风景区异地重建。他提出三大理由来反对大报恩寺原址重建,包括原址面积有限,算下来只有5亩左右大的地方可用来重建大报恩寺及报恩寺塔,原址复建也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而且明代的选址就是因为“不得已”。

不过,经过规划调整和优化,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园区的一期工程是在原址进行的,一期工程的主要内容是琉璃塔和地宫,如今考古已经结束,其他准备工作也已经差不多了,主要在等地宫的设计方案,今年下半年就动工。

“一期的施工时间为2年,完工后就直接向市民开放。”孔利还表示,至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前,大报恩寺遗址复建的所有工作都要结束。

“金陵大报恩寺的复建条件已经具备了,南京一直很重视金陵大报恩寺的复建,所以七八年前就开始招商了,所幸下半年终于要动工了。”6月12日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在栖霞寺隆重举行,佛顶骨舍利在栖霞寺法堂供奉的一个月里,有近20万人前往瞻礼。这些都加快推进了金陵大报恩寺的复建进程。在复建结束后,佛顶骨舍利将在金陵大报恩寺的琉璃塔里永久供奉。

金陵大报恩寺项目的招商一直是大难题,该项目在2001年南京世界华商大会上首次推出,之后年年出现在南京市重大项目洽谈会上。在之前公布的2009年南京市重点招商项目汇总表上,金陵大报恩寺重建项目再度上榜,那次它的总投资已经增加到1.25亿美元,招商意向是总体开发或就单体项目开发。经过8年的漫长招商,虽然有意前来洽谈的企业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能够把这个项目“嫁出去”。

为摆脱这一项目久拖不决的局面,由南京市国资集团、秦淮区政府、红花机场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和晨光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负责这一项目的开发。该项目早在2007年就已经拿到了立项批文,此后由于资金没有落实便一直无法启动。

不过,随着长干寺地宫的发现,让这一开发计划又一度停顿。在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的推动下,南京加快了复建的进程。

报恩的含义有所拓展

2010年11月09日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10亿捐赠,复建大报恩寺,但他本人不是佛教信徒,此次巨额捐赠,并不是信徒布施,而是盛世之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与会称,加上此次10亿元捐赠,万达集团这些年来累积捐款已超过27亿元,是全国唯一四次荣誉中华慈善奖的民营企业。因此,王健林还被授予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



千年积水中丝绸不腐 鎏金七宝塔露出一角

8月6日,考古专家在保护性光源照明的工作室内,对已经开启的铁质舍利函进行观察。

当日,金陵大报恩寺考古中发现的铁质舍利函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启,考古专家将对其中的文物进行慎重的清理、提取和保护。这个舍利函高约1.2米,长宽约0.5米,是迄今发现的体积最庞大的舍利函。

开函:一波三折 小心翼翼

意外:铁函打开出现第二层盖板

这个一米多长的铁函里究竟有些什么?不久前已经解读的碑文上说,有“感应舍利”“佛顶真骨”“七宝阿育王塔”等。那么,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昨天9:44,铁函的盖板缝隙已经清理干净。一根铁钎插入盖板,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所有工作人员屏住呼吸。

足有5厘米厚的盖板,掀起了一条缝,缓缓抬高。然而,眼前的状况却令考古专家一怔:里面黑褐的是什么?像是塞了满满一箱子土!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宁用手摸了一下,发现这竟然是又一层金属盖板!“这绝对是意料之外的事,没想到盖板下面还有第二层盖板。”

在现场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层盖板锈蚀得非常厉害,四周边缘处很多地方已经坏掉,出现较大的洞,专家甚至可以用手伸进去。

对出现第二层盖板,考古专家都连称没有想到。“双重铁函,这种情况还没见过。”曾主持陕西法门寺地宫挖掘的考古学家韩伟说,对于舍利函来说,几重的标准就是按上面的盖来算的。这样来说,长干寺地宫这个舍利函,现在已经看到的就有三重了:最外面的石函、里面的双重铁函。根据碑文上的记载,如果不出意外,里面应该是个七宝塔,之后是银椁、金棺。一共就是六重,比法门寺出土的那枚佛指灵骨还要多一重!“一般来说,重数越多,表明受到的礼遇级别越高。”韩伟说。

谨慎:低温、充氮模拟原有环境

因为锈蚀严重,第二层铁盖很松,开启时必须要小心翼翼。“这层铁板的情况糟得多,只有几处还连接着,所以很担心会下滑,砸下去。”考古专家说。

直到中午11:48,第二层盖板终于掀开。这一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满满一箱的水。“这应该是千年来渗透进去的积水,里面还有不少铁锈。”令人兴奋的是,浑浊的水里露出一些东西,像鼓起来的黑色塑料袋。

看到这样的景象,南京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家蒋赞初也激动起来,“这应该是丝织物。南朝一些高规格舍利塔中的重要物件,外面都是用锦绣一层层包裹起来的——梁武帝当年就是用"九重锦绣"来包的。”

现场考古人员用针管取了水样之后,开始抽取铁函内的水。记者看到,一根细细的管子伸进铁函里的千年积水中。水抽取的速度非常缓慢,抽取时还设置了过滤网,防止文物碎片和水流一起被抽走。

13:01,抽了大概10分钟左右,铁函里的水位仅降低了10厘米,但中间露出的部分,已经依稀可以看出塔顶的形状。这时候,考古工作人员突然停止了抽水,在铁函口四周铺上白色棉布,并抬来一块玻璃,将铁函盖了起来。

“文物刚出土的时候是最脆弱的,环境改变太迅速,会对文物造成损坏。“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宁解释,铁函里很可能就是众人期待的塔,用丝绸从底部一直包裹到了顶部。而在文物中,丝织物非常“娇气”,很容易氧化损坏。因此暂停抽水,同时向铁函里充氮气,排出氧气。

祁海宁介绍,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其实开启铁函的整个环境都在模拟原先在地宫里的环境。记者也留意到,放置、开启铁函的这个整理室非常狭小,仅几平方米,灯光昏暗,泛着黄光。“地方小便于控制环境,这里的温度只有22摄氏度,湿度也与原先的地宫一样;灯光也有讲究,不能有强光照射,以免损坏纸质文物或丝织品。”

惊喜:丝绸里包着座鎏金七宝塔

下午4点左右,铁函里的水终于抽干,一个丝绸包裹的塔已经显露无遗。从轮廓上看,塔被安放在一个底座上,位于铁函正中心。为了一睹这座塔的材质,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包裹佛塔的丝绸掀开一个小角,仅持续了几秒钟,又赶紧放了下来。

不过,这一掀,窥见到的情景,已足以令人惊艳!里面露出的,是塔身上金色的光泽,以及雕刻精美的纹饰,上面似乎还泛着蓝幽幽的光,更显得无比神秘。

“太好了,这太好了!”陕西来的考古学家韩伟忍不住惊叹。他介绍说,这是一座鎏金宝塔,保存完好,颜色非常鲜艳。“应该是一座七宝塔,但并非原先有人猜测的七宝阿育王塔。”韩伟说,佛教中认为,佛居住在七宝之地。七宝说法不一,其中一种是说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玻璃;而塔是佛祖圆寂之后的归属地,因此也要有七宝。最早供奉佛祖舍利的是阿育王塔。不过刚刚发现的这一座塔,虽然还未看见全貌,但从轮廓来看,应该是中国式的楼阁塔,而非印度式的阿育王塔。

还有一点令专家意外的是,原本以为这么庞大的铁函,里面的塔一定也很高。但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塔只有四五十厘米的样子。那么,塔下面还有至少六七十厘米高的空间,装的又会是什么呢?

长干寺地宫出土啥文物?

答案:两颗水晶球、一个玛瑙球、一些古铜钱、一只铜鎏金的凤凰

从地宫开启至今,都出土了什么宝贝呢?

虽然地宫考古仍然在继续中,但人们对已经出土的文物还是充满了期待。昨天,地宫出土的文物终于首次亮相,它们分别是:两颗水晶球,一个玛瑙球,印有“开元通宝”以及龙凤纹的古铜钱,铜鎏金的凤凰。

记者看到,这些文物放在蓝色的锦盒里。两颗水晶球,最大的一颗有鸡蛋般大小,它们淹没在一大堆铜钱当中。当初发现的时候,大的水晶球在铁函的上面,而小的水晶球在铁函的下面。“水晶球是镇守铁函的宝贝,看到了水晶球就可以知道,铁函中一定有舍利。”考古专家说。

最让人称奇的是铜鎏金的凤凰。记者看到,由于在地下埋藏近千年,经过氧化,凤凰已经发黑,但凤凰的造型仍然非常精巧:它伸着脖子,一副飞翔的样子。

“长干寺内为什么会有凤凰?”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说,这正好印证了南京有个凤凰台;而且,凤凰是在盛世才有的。

千年丝绸:为啥不腐?

答案:水让它“长寿”

如果有丝绸和经书,历经千年一定都烂如泥了。但昨天,铁函上的两重盖板去掉后,人们看到了完好的两层包裹鎏金七宝塔的千年丝绸,考古人员还用手摸了摸,相当结实。

昨天,当已经在铁函内呆了近千年的积水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这些水也成了一种文物。考古专家们用针管小心翼翼地把水取样,这些水将被专家们解剖成分。

抽掉了水,鎏金七宝塔的包裹物——宋代丝绸就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一开始大家还非常担心,这些丝织物一经氧化,会“见光死”,但专家们发现,铁函开启几个小时后,丝织物还非常结实。

为什么千年丝绸会如此结实呢?“南京博物院的文保专家奚三彩告诉记者,丝绸没有见光死是因为早有准备。“在铁函第二层盖板打开后,我们立即盖上了玻璃盖,往里面充氮气,隔绝外界接触,防止氧化。”而在地宫里,丝绸经历千年没有腐烂,最大的功臣就是那一箱的积水。“水让丝绸与外界隔离,处于缺氧状态,相当于在真空之中。”文物保护最怕的是半干半湿的状态,因为这种状态下,文物很容易锈蚀,尤其是丝绸、典籍之类的文物容易变成泥。水对于漆器、金属类的文物都能起保护作用。“丝绸下面包裹的鎏金塔光亮如新,也是这个原因。”

不过,奚三彩表示,水对纸制品影响比较大。如果塔内有经书等典籍,状况可能不佳。

在众多的地宫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众多珍宝的法门寺地宫。昨天,主持法门寺地宫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学家韩伟却提出:长干寺地宫的发现,不亚于法门寺地宫。

韩伟提出三点理由:

首先,舍利在我国及国外都有,但根据长干寺地宫已解读出来的碑文上记载,这里头却有“佛顶真骨”,这是从未见诸记载的。

第二,铁函里有佛发、佛爪,即佛祖的头发和指甲。这也是唯独在长干寺才有记载的,杭州雷峰塔地宫发现的金涂塔里,据说也供奉着“佛螺髻发”,但毕竟至今没有打开过。

第三,如果像记载所说,还有“诸圣舍利”陪伴着佛祖舍利,这也是非常罕见的。一般来说,后世的高僧舍利都是埋在佛祖舍利附近其他的地宫里供奉,同处一室的形式很少见。

“古长干寺的地位,相当高。据说,阿育王所造的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中国有十九座,其中金陵长干寺是第二处。而法门寺则是第五处。”韩伟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长干寺与法门寺级别相当。虽然到了宋代,长干寺地位不如以往,但地宫里的宝物却极有可能“流传有序”,一直保留下来,并且历朝历代不断增添新的供奉物进去。如果是这样,那就非常了不起了。

至于“佛顶真骨”,如果铁函内有顶骨出现,会真的是佛祖的顶骨吗?韩伟笑着说,在当年法门寺地宫发现佛指舍利时,为了辨别真伪,他甚至用舌头舔了一下,判断是玉质的还是真的骨头。这后来也传为一件趣事。他认为,如果有顶骨,是“佛顶真骨”的可能性极大。

秘闻

这一带共有四处地宫

长干里一带,向来是佛教圣地。之前大多数专家认为,这里最早供奉舍利的阿育王塔,其历史要从东吴孙权时算起。不过,昨天南京大学历史学家蒋赞初则提出,在东汉末年,这里就已经有阿育王塔了。

他依据史料作进一步考证说,最早的阿育王塔建于东汉末年,东吴时毁于孙淋执政时的灭佛之举。西晋灭吴后,僧人在原地重建佛寺称长干寺,到东晋中期曾先后各造一塔,成为双塔,仍然叫阿育王塔。梁武帝重修佛塔时曾一度叫阿育王寺。为了修塔,当时发掘了地宫,在深9尺处找到了石函,内有铁函,函内有金棺银椁,发现了佛舍利。梁武帝为之大喜,亲自到寺里礼拜,复建双塔,分别埋入了双塔地宫。

“所以,这里可能有四个地宫。一个是东汉末年的阿育王塔地宫,一个是这次发掘的金陵长干寺地宫,另一个是双寺双塔的,再加上大报恩寺地宫。”

至于原先有专家认为,大报恩寺旧址上最早的寺庙是建初寺。蒋老认为,建初寺并不在这里,阿育王塔在越城东边,而建初寺塔则在西北,两寺相隔两三里。因此,与后来的长干寺、大报恩寺,都没什么关系。

专家观点

A

找到大报恩寺地宫才可以复建琉璃塔

就在大家将目光聚焦到长干寺铁函上时,还有一个预计耗资十亿的公益文化项目——“金陵大报恩寺塔文化园区”在等待开工。

昨天,对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金陵大报恩寺塔文化园区”总设计师潘谷西先生来说,更迫切的事情是尽快找到大报恩寺地宫,只有确定了遗址的位置,复建琉璃塔以及整个文化园区的工程才能开始。

潘谷西直言,他希望尽快找到大报恩寺地宫,这样才能确定大报恩寺的遗址,否则不会签字开建“金陵大报恩寺塔文化园区”!

根据古建筑的布局特点,潘教授坚信,大报恩寺地宫的位置就在附近,应该不难找。此外,从考古价值上来说,大报恩寺的发掘也更加令专家们期待。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帝朱棣为纪念生母,历时19年耗资白银数百万两才建成这座皇家寺庙,里面摆放了不少宝贝:夜明珠、避水珠、避风珠、宝石珠、避尘珠各一颗;还有明雄一百斤,茶叶一石,黄金四千两,白银一千两,永乐钱一千串,黄缎两匹,佛经若干……这样的记载与长干寺石函里面所藏物品的记载相比,更令人叹为观止。

B

大报恩寺遗址地宫

建佛教艺术博物馆

大报恩寺所在的古长干里,从1700多前开始,就是古刹云集之地。历代寺庙兴废无常,塔院建筑早晚叠压,已经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格局。

昨天,在宋代长干寺地宫铁函开启的同时,民盟南京市委员会的专家们也提出了他们的想法:在南京大报恩寺地宫遗址建一座以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南京地上与地下出土佛教文物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佛教艺术馆。

民盟的专家说,江南地区最早的佛寺——孙吴建初寺就在古长干里一带诞生。

专家告诉记者,南朝萧齐时期,在竟陵王萧子良位于南京的西邸发生的“神灭论”和“神不灭论”的学术辩论,轰动一时。梁武帝更是因笃信佛教、屡次舍身为僧而被称为“皇帝菩萨”。他在位期间颁布了《断酒肉文》等,明令禁止僧侣饮酒吃荤,这种戒律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在大报恩寺遗址上建一座佛教艺术馆,以此来填补南京博物馆体系中的一个空白。”民盟专家说,这次长干寺遗址地宫的出土文物应该重新放入地宫,在原址进行保护展览。

8月6日,南京市博物馆的一名专家(右一)在工作室外的屏幕上监看舍利函开启。

备受关注的长干寺地宫,昨天随着舍利函的开启,终于撩开神秘面纱的一角。经过考古专家一整天的努力,两层厚重的铁盖板之下,一尊闪耀着金光的鎏金七宝塔,从千年积水中缓缓浮现出来。

塔里有哪些稀世之宝?

鎏金七宝塔里的宝贝各朝代皇帝都不敢动

昨天下午4点,南京市博物馆专家用手掀开包裹着的千年丝绸,露出了七宝鎏金塔的神秘一角,工作人员用电筒对着金塔照了一下,塔身散发出蓝色的幽光。一位进入现场的人员透露,丝绸包裹的金塔下面还有类似铁函之类的文物。那么,这座鎏金塔内存放的到底是什么稀世之宝?还是塔中塔呢?疑问接踵而至。

宝贝太多了

陕西法门寺地宫的主持发掘者韩伟说,“一开始,我也以为是九层七宝阿育王塔,感应舍利、佛顶真骨、佛祖指甲、佛发、诸圣舍利一层一层放在这个塔内。但从已经打开的一角来看,这是一个两层、楼阁式的七宝塔。”

韩伟表示,在鎏金塔的下面还会有金棺银椁,因为石碑上记载得很清楚,舍利等物“内用金棺,周用银椁”。同时,鎏金双层塔下,应该还有年代更为久远的铁函、金函、石函等宝贝,这些宝贝可以追溯到东晋。“历朝历代瘗藏的宝贝都在这个铁函内,这是一个流传有序的铁函。因为这是佛财,就连皇帝都不敢动的。”

那么,历朝历代都放了哪些什么宝贝在这个铁函呢?专家们向记者进行了推测——

东晋

可能放入铁函、银函、金函,函内有三颗佛祖舍利,佛爪、佛发各一枚

史料记载,东晋时期,一个叫慧达的和尚,游行礼塔。到丹阳的时候,看到南京长干里有异气,他感觉这里屡放光明,心想这里一定有佛祖舍利。于是,叫大家一起发掘。到地下三米多的时候,发掘到了三块石碑,中间的一块碑内有铁函,函中有银函,银函中又有金函,金函内盛放了三颗佛祖舍利以及佛爪、佛发各一枚,佛发长数尺。于是,慧达把这些宝贝迁徙到了近北的一座塔。

“里面还有佛顶真骨。目前,全世界佛祖舍利很多,但佛顶真骨还没有发现过。所谓佛顶真骨,就是佛祖遗体火化后的头盖骨遗留物,这也是修行到一定境界生成的结晶体,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砸不烂,捣不碎,有如金刚。”韩伟说。

南朝

可能放入金罂、玉罂、舍利、发爪、七宝塔、石函、经书

史料记载,梁大同八年,梁武帝改造阿育王佛塔,发掘出了旧塔下的舍利和佛发爪。佛祖的头发呈青绀色,当时的僧人们用手把佛祖的头发拉直,头发的长度有几层楼那么长。据《僧伽经》记载:佛发青色很细,就像藕茎丝。韩伟说:“佛发也就是佛螺髻,一般人的头发都是一孔三毛,但佛祖是一孔一毛,特别稀。”

除了这些,梁武帝还挖到了前朝的人们礼佛的金银杯、剑、钏、钗、镊等诸杂宝物。据说,梁武帝挖到地下九尺许,发现了石函,函内有铁壶,以盛银坩,坩内有金镂罂,罂内放着三颗佛祖舍利,如粟粒大,圆正光洁。函内有琉璃碗,碗内还有四颗舍利以及发爪,爪有四枚,为沈香色。

韩伟说:“佛爪就是佛祖的指甲。佛祖一共就10个指甲,这个地宫内就有四个,非常了不起!”

后来,梁武帝请回了一颗佛祖舍利放在他的宫廷内。最后,梁武帝来到长干寺,设无碍大会,建了两座寺庙,用金罂、玉罂,重新盛放了舍利以及佛祖的发爪,然后放在七宝塔内,又用石函盛放宝塔,分别放在两座寺庙的地宫内。同时,还放了王侯妃子富室所舍的金银环钏等珍宝充积。

“梁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他曾经写了《波罗经解》,他的儿子还写了《大公德文》。据记载,梁武帝时期,还把这些经书也放进了地宫内。”韩伟说。

唐朝

可能放入感应舍利十颗

“从隋朝开始,南京遭到了惨重的破坏,长干里的寺院都被摧毁殆尽。不过,寺庙的地宫却没遭难,因为没有人敢动佛家珍宝。”江南贡院院长周道祥说,中唐时期,润洲刺史李德裕在长干寺的地宫内发现了21颗佛祖舍利,其中的11颗被他埋到了镇江的甘露寺;另外10颗,原封不动埋在了长干寺的地宫内。

那么,现在发现的这个铁函内存放的是不是唐代李德裕后来放进长干寺地宫的那10颗佛祖舍利?专家表示有待考证。

宋朝

可能放入铜钱,感应舍利,诸圣舍利,鎏金塔

公元988年,北宋的皇帝开始修复长干寺。

1011年,当时长干寺的主持演化大师可政感应到了佛祖舍利,于是汇报给宋真宗,引起了宋真宗的高度重视。

为此,专门修建长干寺,供奉感应舍利,这个塔也由皇帝赐名:圣感舍利宝塔。

“从已经出土的石碑记载,宋朝时期,还放了唐宋时期大德高僧们的舍利,供奉了大量的铜钱;而前代的舍利又放在了鎏金塔内。”专家解释说。



七宝阿育王塔



七宝阿育王塔



七宝阿育王塔局部



七宝阿育王塔局部



七宝阿育王塔局部



七宝阿育王塔局部



七宝阿育王塔局部



墨书发愿文绸帕



琉璃瓶琉璃杯




中华寺庙 金陵大报恩寺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鎏金银瓶



水晶球



鎏金莲花宝子香炉



鎏金莲花宝子香炉



佛顶舍利子



鎏金银香薰



石函

走进金陵长干寺千年地宫

2008年11月22日,一座精美绝伦的七宝阿育王塔从铁函中缓缓升起,出现在21世纪人们的面前。997年以前,金陵高僧演化大师可政、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带领来自金陵、扬州的广大同缘众信,郑重地将这座宝塔瘗藏于金陵长干寺新建的九级真身塔地宫之中。997年之后,南京市考古工作者通过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久已成为废墟的塔基和地宫,让以七宝阿育王塔为代表的一大批包括极为珍贵的佛顶骨舍利子在内的佛门珍宝盛世重辉。

一、考古工作缘起与历史沿革

2007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经过多年的论证和筹备,决定兴建“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并将其列为市政府“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为配合这一文化重点工程,南京市博物馆从2007年初至今,对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的大报恩寺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这一工作一直持续至今。

大报恩寺遗址得名于明代皇家寺院大报恩寺,其实大报恩寺所在的南京古长干里是一处有着深厚佛教文化积淀,堪称金陵佛脉的“宝地”。

早在三国孙吴时期,南京长干里地区就有了佛教精舍和阿育王塔。不少专家认为,它就是江南第一座佛教寺院——建初寺的所在地,实为中国南方佛教的发祥地。

东晋初,长干寺之名正式出现。东晋孝武帝宁康年间,高僧刘萨诃在此发现佛祖真身舍利及发、爪等圣物,轰动南北。金陵长干寺从此被佛教界广泛认可为中土19份真身舍利的瘗藏圣地之一。其后,寺内陆续建起两座阿育王塔。梁武帝对长干寺进行过大规模扩建,新建了许多佛殿、佛堂,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大同三年八月(公元537年),梁武帝又下令对长干寺双塔进行改造。改造期间,佛祖真身舍利和发、爪等物被从阿育王塔地宫中取出。萧衍为此大赦天下,并多次驾临长干寺主持“无碍大会”,与全城僧俗信众一同礼拜舍利。第二年九月,双塔改造完毕,梁武帝将舍利及爪、发等物分为两份,分别放入两座塔的地宫之中。史书记载,舍利放入两塔地宫之后,当天夜晚两塔的顶部同时大放光明。

隋唐时期,长干寺逐渐破败。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时任润州刺史的李德裕将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打开,从中发现了21枚舍利。李德裕将其中的11枚迁往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在北固山甘露寺建塔供奉。这些舍利以后一直留在镇江,成为甘露寺镇寺之宝。而另外的10枚则被留在了原地,成为金陵长干里佛教复兴的基础。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埋藏在长干里地下的佛祖舍利经常显灵,全城僧俗民众屡屡受到感应。金陵高僧演化大师可政将此事上奏宋真宗,真宗派人调查后认为属实,下诏重修长干寺,并兴建佛塔。新建的佛塔八面9层,高200尺,初名真身塔。建成后,真宗又亲自赐名为“圣感舍利塔”。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宋真宗又根据他的新年号,下诏将长干寺改称为天禧寺。

天禧寺在宋代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可政在长安终南山紫阁寺意外找到了唐代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玄奘即《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不畏艰险前往印度取经,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可政发现玄奘顶骨舍利之后,郑重地将其运回金陵,在天禧寺内专门建造了一座石塔进行供奉。

自宋至元,天禧寺一直是享有崇高地位的江南大刹,香火鼎盛。元世祖忽必烈、元文宗图帖木尔都对天禧寺青睐有加。元世祖下令将秦桧家族位于南京江宁县的家庙旌忠寺没收,拨给天禧寺作为下院,以壮大天禧寺的经济实力。元文宗下令由国库出钱5000缗,并且从他个人的内库中捐出三碗黄金,对圣感塔进行维修。

天禧寺在元末的混乱时期遭到过较大破坏。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南京后,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下令对天禧寺进行大修。在工部侍郎黄立恭的主持下,全城官民集资二万五千两黄金,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重建工程。重建后的天禧寺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圣感塔再次焕然一新。朱元璋对此非常满意,亲自为该寺撰写了御制碑文,并且让天禧寺举办法会,追悼在元末战争中阵亡的将士。惜乎天禧寺在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的火灾中化为灰烬。4年之后,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天禧寺的原址上大规模重建寺院,改名为大报恩寺。

二、明代大报恩寺概况

永乐十年(1412)八月,明成祖朱棣正式下令重建被毁的天禧寺。朱棣要求重建工程要“弘拓故址,加于旧规,像貌尊严,三宝完具,殿堂廊庑焕然一新,重造浮图高壮坚丽,度越前代”。朱棣赐给大报恩寺特殊待遇——“准宫阙规制”,也就是说要按照建造皇宫的标准建设大报恩寺。至宣德三年(1428),大报恩寺最终落成。前后耗费的时间长达17年。

大报恩寺建成后占地面积达400余亩,大大超越了以前天禧寺的规模。其地南至雨花台,北抵秦淮河,东至明代虢国公俞通海墓园(今晨光集团厂区内),西至聚宝街(今雨花路),四周总长号称“九里十三步”。

大报恩寺山门朝西,建筑布局总体上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寺庙中最重要的宗教性建筑皆分布于北区;而为寺院配套的附属建筑皆位于南区,两者之间以院墙相隔。大报恩寺北区的建筑排列极为有序。沿着中轴线依次设置山门(金刚殿)—香水河桥—天王殿—大殿—琉璃塔—观音殿—法堂等核心建筑;在中轴线两侧还根据需要设置了御碑亭、钟楼、祖师殿、伽蓝殿等建筑。大报恩寺的南区与北区的建筑格局完全不同,它不是按照中轴线一字排开,而是分成四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其西部是贮藏经书、经板的场所,名为藏经殿,收藏了全套《永乐南藏》的大藏经板。中部分布了两个院落,偏北的院落是寺院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主要包括了方丈室、库房等。偏南的院落名为三藏殿,是僧人习法、参禅的地方。供奉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的三藏塔即位于这一区域。最东部名为“旃檀林”,是僧人就餐、休息的场所。

在大报恩寺中,琉璃塔是最著名的单体建筑,它九级八面,高达78米,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而且遍体以五彩琉璃为装饰,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誉。

三、考古发掘概况

2007年初,为配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设,受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大报恩寺遗址进行全面发掘。

田野发掘工作从2007年初开始,一直持续至今。主要收获有两个方面:一、在大报恩寺北区中轴线及其两侧,依次发现并清理了香水河桥、大殿、塔基与地宫、观音殿、法堂,以及祖师殿、伽蓝殿等明代大报恩寺重要建筑遗存;二、在保护明代重要建筑遗存的前提下,我们在遗址上选择合适地点发掘至生土。先后发现并清理出汉至隋唐时期墓葬30余座,南朝时期房址3座,宋代水井、道路、房址、磉墩等重要遗迹,及大量遗物。在出土的早期遗物中,不少与宋代天禧寺相关,包括带有天禧铭文的碗底,砖、以及佛教造像等。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索大报恩寺前身诸寺院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发掘过程中,出土总数多达2万余件的各类珍贵文物。其中既包括在遗址中出土的明代建筑构件,尤其是大量精美的琉璃构件,以及各种质地的明清时期的佛教造像;更为重要的是,在地宫中出土了种类丰富的各类供养器物,包括金、银、铜、水晶、玻璃、玛瑙、丝绸等各种质地。其中有多达1.2万余枚的历代铜钱——从秦代半两,直至北宋真宗时期的祥符元宝,还包含不少特殊制作的非流通钱币,如龙凤纹花钱等。在一枚“景德元宝”的背面,磨光后刻划了一幅佛手拈花图,刻划细微,精美异常。本次出土的100余幅宋代丝织品,是建国以来北宋丝织品的一次集中出土。这些织物使用了提花、刺绣、印染、描金等多种织造和装饰工艺。在多幅丝织品上还有施主墨书题写的题记,内容丰富、墨色如新。在地宫中还出土有大量的宋代香料实物,有沉香、檀香、龙脑香等,以及贮存、使用香料的器具。

四、塔基和地宫中惊人发现

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收获是确定并发掘了始建于北宋,并沿用至明代九级真身塔的塔基和地宫。塔基的平面呈正八边形,最大对径约为25米。从外至内分为五层结构,除中心部的地宫外,外围四层结构的平面形状皆为八边形。地宫位于塔基中心,开口为圆形,直径2.2米。考古发掘证明,该地宫未遭盗掘,保存完好。

地宫为圆形竖井式,从原始山体中垂直下挖而成。地宫之内,从上至下以一层石块,一层夯土的方式有规律的填充、夯筑,共39层。在距离地表4.2米处,发现一块边长约0.9米、厚约0.25米的方形覆石,位于地宫中心。覆石提取后,其下露出了方柱状的石函。石函高度达1.5米,边长0.72米,由上部盖板、底部垫板和四周四块壁板拼合而成。其中北壁石板镌刻长篇铭文,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介绍了大中祥符四年,金陵长干寺住持演化大师可政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得到宋真宗的允许,修建九层宝塔之事,塔高“二百尺”,而塔内地宫中藏有“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考古所见与碑文的记载完全一致。在石函内发现有一座铁函,高1.3米、宽0.5米。这是国内目前从佛塔地宫中发现的最大的铁函。铁函顶部放置大量的铜钱,以及水晶球、玛瑙珠、串珠、鎏金银凤等供养器物。在石函下,还有一个小型埋藏坑,其内出土白瓷、青瓷碗各1件,青瓷壶1件。地宫从现存地表开口至埋藏坑底部共深达6.74米。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深的佛塔地宫。

通过考古发掘与史料的梳理,得出两点基本认识:

1. 根据塔基与地宫的建造方法、埋藏情况,以及出土器物的铭文、时代特征,明确该塔基与地宫的始建年代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原为长干寺真身塔的塔基与地宫。

2. 根据该塔基与地宫在明大报恩寺中轴线上所处的位置,以及明代史料的记载,明代修建大报恩寺时,将该塔基与地宫完整沿用为琉璃塔的塔基与地宫。

五、请出阿育王塔

自8月初起,考古队对地宫出土的铁函进行室内清理。清理发现该铁函是一座为盛放七宝阿育王塔而特制的容器。七宝塔紧贴铁函放置,提取极为困难。经过多方比较,考古队决定与航天科工集团南京晨光集团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取塔方案,确保在完好取出阿育王塔的同时,保证铁函的完整。

11月22日,南京市博物馆与中国航天南京晨光集团合作,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将碑铭中记载的“七宝阿育王塔”顺利请出铁函。

经初步观测,七宝阿育王塔高度近1.2米,内部为木质胎体,外部用银皮蒙覆,表面鎏金,并大量镶嵌水晶、玛瑙、琉璃等多种宝石。该塔由相轮、山花蕉叶和须弥座三大部分组合而成。塔刹有五重相轮,顶部为球形宝珠。四只山花蕉叶分别位于须弥座顶部四角,其内侧分别浮雕了两座佛立像和两座佛坐像。外侧则浮雕了一组佛祖诞生、苦修、说法、涅盘,以及降魔显圣等佛传故事。塔刹与四座山花蕉叶之间皆以长链相连,链上悬铃。塔的主体是位于底部的须弥座。须弥座平面为方形。上、下两端的出涩部分皆浮雕一组佛像,姿势各异。塔身四面中心部分,分别浮雕了“萨埵太子饲虎”、“大光明王施首”、“尸毗王救鸽命”和“须大拿王”四幅大型佛祖本生变相。塔座四面的顶部分别刻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风调雨顺”四字吉语。塔座四隅站立大鹏金翅鸟(即天龙八部之中的迦楼罗)。每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錾刻铭文,主要记述捐赠施主的身份、姓名,捐赠的数量,以及变相的名称等。另外在塔刹根部,山花蕉叶内侧、以及塔座顶部平面之上皆有铭文,提供了十分丰富、重要的文字记载。从整体上看,该塔造型高大雄浑,装饰精美,寓意深刻,代表了宋代佛教器物制作的最高水平。

六、铁函开启与七宝阿育王塔请出电视直播情况

为迎接北京奥运百年盛事,南京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并报请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的同意,决定于8月6日正式开启铁函,同时由凤凰卫视和南京电视台联合进行现场直播,以此重大发现祝福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

按照计划,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和南京电视台于8月6日和7日,以“千年铁函大揭秘”为题,请著名学者王鲁湘担纲主持,南京大学著名教授蒋赞初,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院长、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领队韩伟等为嘉宾,分5个时段,每时段1小时,对铁函开启过程进行了全球电视直播。直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公众关注程度极高,对本次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给予了积极热烈的评价。观众普遍反映这是北京奥运之前中国发生的一件盛事,为即将开始的北京奥运会开了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韩伟先生评价整个铁函开启过程是“完全符合科学发掘的考古程序,进行得非常完美”,他还认为本次考古发掘完全可以与法门寺地宫媲美,而且在影响程度上比法门寺地宫更大。直播工作也得到香港凤凰卫视高层的重视,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三天两次飞抵南京,参与了直播的全过程。南京及国内外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以“千年大铁函、惊世大发现”为主题,用大量的篇幅和版面进行了连续报道。

11月22日,在各方面充分准备完善的情况下,考古队进行提取阿育王塔的工作。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江苏卫视、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联合直播。在考古队和晨光集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2日下午4点钟,阿育王塔被安全完好地请出铁函,安置在特制的玻璃塔罩内保护。千年珍宝,一朝面世,在海内外再次引发了巨大的反响。阿育王塔虽然由于保护珍贵文物的关系未予打开,但已经发现的书籍与碑文以及经过仪器测试,都证明了塔中确实保存有佛顶骨舍利子这一极端珍贵的佛门宝物。

金陵长干寺地宫是一座可以和唐代法门寺地宫相媲美的宋代佛门宝库,它所蕴藏的极端重要的文物需要海内外的从事宗教、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专家共同探寻。这种探寻工作无疑将持续多年。等待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阿育王塔内的极端重要文物,在能够确实保证不会受到损耗的情况下,我们相信宝塔将会进一步打开,让宝物公开面世,让世人有惊喜的发现。

七、抓住历史机遇,建设南京“佛都”

南京佛教文化之昌盛,在中国各大古都中罕有可比。南京有着二千年的佛教文化积淀,自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长干寺地宫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深的地宫,出土的铁函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瘗藏舍利铁函,铁函中七宝阿育王塔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实物塔。更重要的是,铁函中的佛顶真骨更是在国内绝无仅有。当年陕西法门寺出土了4枚舍利,一下就成了佛教圣地,如今南京出土了佛顶真骨,其影响可想而知。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称南京是“佛教学术的中心”,如今南京成为南方佛教中心的地位应该说是无可非议。

佛顶骨舍利的发现与出土,为南京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金陵长干塔与法门寺塔同属中国19个阿育王塔。它的发掘不仅仅是南京文物部门的一大发现,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乃至世界佛教界的一大盛事。目前,南京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正以佛顶骨舍利为核心,围绕佛教文化园的建设,整合各界资源,改变传统做法,顺应当代佛教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充分彰显南京佛都的魅力和广泛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2822.html

更多阅读

中华历史十大名将: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于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

西安二 ----大雁塔北广场上 主题雕塑 大雁塔南广场雕塑

(接前)西安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以千年大雁塔为轴心,以集大唐文化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大雁塔北广场为主体,涵纳了陕西民俗大观园、陕西戏曲大观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及大雁塔南广场等景区。占地30万平方米,其中绿地24万平方米、音乐喷泉面

中华历史十大文豪全传——大国之魂 中国十大文豪

1、浪漫诗骚——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原姓芈(mǐ),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

国姓源流 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

来自:网文国姓,拼音:guó xìng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5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

东方姓源流 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

来自:网文东方姓,拼音:dōng fāng xìng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16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东方是一个名词,既有地理位置的概念,而且还有姓氏和名字的。地理东方1、方位词,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方向之一,东方指地球(除极地

声明:《中华寺庙 金陵大报恩寺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为网友影之哀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