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莫奈的《睡莲》? 莫奈睡莲赏析

《睡莲》这个系列是莫奈晚期比较成熟的作品,美术史上公认的杰作,从1914年到1917年创作了有60幅左右,之后也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是大型组画。一般来说,比在1903年到1908年期间的画要好,当然也看个人喜好。

图片在网上找的,色彩肯定有偏差,我尽量付一些馆藏信息,看原作胜过千言万语。



1916年作品, 藏于'—§?—m”üp?ù 国立西洋美术馆。

在早期的时候,莫奈的画及其的灰,白色用的很厉害,他第二个妻子去世后,开始出现白内障,做了两次手术。有人说他因为术后看到了许多常人看不到的紫外线,@张佳玮 老师提醒,在1920年左右,莫奈确实游历了很多地方,威尼斯,挪威,伦敦,西班牙等。关于紫视症,色视症(chromatopsia)的一种,即整个画面看上去会像蒙了一层紫色,黄视症看到的画面会蒙上一层黄, 所以整体调子会围绕某个色调来调整。

  这幅作品是1916年的,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20世纪30年代蒙克也患上眼疾,视力的下降使得他越来越模糊,出现很多躁动的线条,他甚至都看不清自己画的,全是用手法来完成。张大千晚年也是看不见东西,才寻思泼彩的画法,可惜画成了水彩画。莫奈很可能是因为色觉越来越差,不得已又提亮了颜色,包括以前画的。梵高的色觉确实异于常人,太过于敏感,他们看颜色的纯度要比正常人高的多,眼睛也更容易受损。1923年,莫奈接受了两次白内障手术,最后那几年,他重新修改了那些画(所以作品日期跨度很大),颜色纯度越来越高,红色特别的红,蓝色亦特别的蓝。莫奈的颜色很灰,但是颜色非常的丰富,只有色觉超常的人才能画出那样的画来。

  爱德华·蒙克,《太阳》1910-1913年,布面油画,162 X205.CM Munchmuseet | The Munch Museum

实际上这些时候的颜色已经濒临失控了。



非常丰富的颜色。



1906年,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在芝加哥。



这幅画作于1906年,藏于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波士顿美术馆。





1907年的,属于私人收藏。



这幅作品也是1907年的,可以看出是不同时间的同一个地点。



这幅是1917-1920年左右完成的,Honolulu Museum of Art 檀香山艺术学院藏。

  这幅是1916-1919左右完成的,藏于Musée Marmottan Monet 巴黎马莫坦博物馆。

http://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project/art-project?hl=zh-cn 我推荐一个网站,这上面有很多艺术家的高清作品,能放大看细节,而且有馆藏信息,我就不放了。

  后期的作品更平面化,很少考虑景深的问题,布局更整体,不像早期那样很多细节。



这些后期的作品都很大,都是两三米开外,颜色很浑厚,远看灰蒙蒙一片,近看全全是颜色,而且是非常复杂的光学灰。



这是一些细节,可以看出,虽然用的直接画法,但是用干笔扫的,等下一层干了,再用干笔在肌理上扫一遍,其实已经相当于间接技法了。可以感受到,颜色非常的丰富,稍微亮一些的黄,那块RGB在(228.194.59)左右,整体数值都在160左右浮动。印象派虽然在室外写生,但大多数画不是一次性画完的,因为画了很多遍,干燥需要时间,肌理明显很厚,完全看不见布纹。用笔很轻,心平气和。这些大画画起来非常困难,因为除了局部调整,还需要不停的退后看整体效果,进行整体权衡。



这类的巨幅画都是连成一片来展的,在《午夜巴黎》里。在橘园Musée de l'Orangerie 这里收藏有莫奈的巨幅睡莲。



远看灰,近看全是颜色。



他们正在看的就是这幅,莫奈1926年去世,此前视力情况一直很糟糕,但依据坚持作画,认真观察大自然中那些变幻莫测的颜色。



仔细看,颜色非常多,蓝色,黄色,红色,绿色,各种灰色混合,明度对比。

一个人的色觉越好,看到的颜色就越多。





  莫奈的平生都知道,这些画是在Giverny花园里完成的,我在谷歌上找到了地址。



位于巴黎西北76公里处。莫奈的妻子去世后,他非常的伤心,感觉不会再爱了,于1883 年移居到吉维尼,直至去世。他在吉维尼建起了莫奈花园,并以花园里的睡莲为蓝本创作出《睡莲》系列,还有很多花园场景,比如日本桥等。他的公寓里有很多日本工艺品,以及莫奈的艺术衍生品。

从巴黎Saint Lazare火车站到位于Giverny的莫奈花园Jardin de Monet攻略 这里教你怎么去这个地方。



人非常的多……



票非常的便宜,不过里面卖的东西肯定不便宜。



莫奈花园 Le Jardin de Claude Monet 1

莫奈花园 Le Jardin de Claude Monet 2

莫奈花园 Le Jardin de Claude Monet 3

莫奈花园 Le Jardin de Claude Monet 4

这博客里有很多关于莫奈花园的图片,一个法国导游的博客。



莫奈在这个角度画过一张。



真是美到无以复加,简直就是写生圣地……



现在的天气情况是: 8°C,风向北,风速 3 米/秒,湿度 83%

印象派最早不叫印象派,而是马奈一派,当时很多年轻的印象派艺术家都非常尊敬他,但他骨子里还是很传统,希望得到皇家美术学院的承认。虽然跟印象派如莫奈等一起画画,但不参加印象派的活动。当年最重要的展是皇家美术学院展和巴黎沙龙展,但马奈都落选了,1863年,因为有2000多件作品落选,在群众的呼声中,拿破仑开启了落选展(Salon des Refurses),结果那次展比官方展还受欢迎。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是惠斯勒的《白衣少女》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马奈是个挺复杂的人,一方面受过严格的学院派训练,但古典结构和形式上并不严谨,同时受日本文化影响很大,当时很多艺术家都收藏有日本的工艺美术品。



这幅画藏于奥赛美术馆 Mus??e d'Orsay: Accueil 在这幅画里就明显有对日本和西班牙艺术的借鉴。

那幅日本的浮世绘是阿波出身的力士大鸣门滩卫门的二代国明的浮世绘版画。

浮世绘旁边是委拉斯贵支在1629年左右的《酒神巴库斯》的印刷品。



我又查了一下左拉手里的书,是查理·布朗的《各派画展列家》中的一卷,马奈经常用的一本书,因为左拉非常支持马奈,当时图片里《奥林匹亚》遭人抨击,只有左拉支持他。他在1867年为马奈写了拥护他的论文,封面上署的马奈的名字:Manet。

另外那张《草地上的午餐》了,其实那幅画的姿势是从意大利马尔坎特尼奥·莱蒙迪的版画中改的,而他的版画是照着拉斐尔的画《帕罗斯的审判》改的,只是莱蒙迪又加了几个人。

那幅版画藏在耶鲁大学的美术馆里,耶鲁的美术馆里收藏有早期的意大利绘画,但我在网上没有找到图片。Yosemite Valley, Glacier Point Trail



当时,德加,惠斯勒,雷诺阿,莫奈,等都受到了日本艺术的影响。巴黎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了很多的日本浮世绘,1862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大展展出日本的美术工艺品后,英国也开始流行日本风格,专门有个法语单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叫“japonisme" 日本主义。 Japonism 这里有解释。

说到印象派对外光的追求,其实早在19世纪初康斯太勃尔,透纳那会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经常写生,透纳还专门在海边租房子,疯狂画画。40年代的时候,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经常在枫丹白露森林画画,当时柯罗就是在户外写生的。

1841年,旅居伦敦的美国画家尚·G·兰德研究出挤压式的颜料,便携式大大提高,比传统的颜料更浓稠,需要用松节油等稀释,也为之后的技法实施提供了条件。

莫奈的色彩受法国的化学家Michel-Eugene Chevreu的影响很大,而他的色彩理论也对印象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The Principles of Harmony and Contrast of Colou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the Arts 这有他的书……



这算是比较早的如此明确的色环了。设计等用的大都是RGB色彩,但油画调颜色都是用的RYB色彩系统。黄,蓝,红是最纯的颜色,是没有办法调出来的,绿色可以用黄和蓝或者黄和黑混合成。牛顿,歌德他们是最早阐述色彩理论的,而Chevreu更懂颜料。





另外,因为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的颜色,而且用白色做底子在印象派中间已经很流行了。

其实,一个专业的画家所用的颜色很有限,或者用几个比较常用的颜色就可以调处他所想要的。

如何评价莫奈的《睡莲》? 莫奈睡莲赏析
雷诺阿:银白、橙黄、那不勒斯黄、土黄、生褐、朱红、茜素红、威尼斯红、翠绿(宝石翠绿)、钴蓝、群青、象牙黑。

莫奈:铅白、镉黄、柠檬黄、群青、钴蓝、朱红、翠绿、粉绿。

修拉:白色、淡镉黄、镉黄、朱红、维罗纳绿、钴蓝、群青、玫瑰红。

惠斯勒:白色、赭石黄、土黄、棕土、朱红、威尼斯红、印第安红、钴蓝、宝石蓝。

以上就做个参考,因为他们具体的颜料估计只有鉴定专家知道,而且有因为某些颜色之间不适合调和或者因为颜色本身的缺陷会变黑,变浅。

抓住油画变黑的真凶 汞元素会与暴露在空气中的光线和氯离子产生化学反应使绘画变黑,所以现在科学家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梵高画作上红色神秘消失:关键在于调色板 梵高曾使用过天竺葵红。(胭脂红当年也有这个问题)

这种异常鲜明的红色是于1873年在德国发明的。1888年,梵高从巴黎移居阿尔之后开始运用这种颜料。在南方的第一个春天,他用这种颜料描绘了许多盛放着鲜花的果树,梵高在阿尔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三年,他持续孜孜不倦地描摹着美丽的花树。但天竺葵红对于光线极度敏感,它很快地褪色,直至完全消失。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开花的果树,以及所有艺术家运用这种颜料绘制的作品——无论是直接的天竺葵红,抑或调出的粉 红、紫红……全都已经与当初大不相同了。

《阿尔的卧室》(Bedroom in Arles)有三个版本,他曾经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记录下自己的色彩方案:红色的地板,“黄油”一般的床架和椅子,绿色的床单和枕头,还有“浅紫色的墙壁”。但因为他用天竺葵红和蓝调和成的紫,颜色消失后,到现在基本都是蓝色。



收藏 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巴黎的奥赛博物馆。



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

从梵高和他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到他对颜色的理解。

"…As I understand it, we of course agree perfectly about black in nature. Absolute black does not really exist. But like white, it is present in almost every color, and forms the endless variety of grays -- different in tone and strength. So that in nature one really sees nothing else but those tones or shades.

“……据我理解,关于大自然中的黑色,我们看法完全一致。纯黑是不存在的。但是,就像白色一样,它潜入了几乎所有色彩中,并生成变化无穷的灰色——它们的不同在于色调和浓度。所以在大自然中你能看到的其实只是那些不同的色调或色度。

"There are but three fundamental colors -- red, yellow, and blue; 'composites' are orange, green, and purple. By adding black and some white one gets the endless varieties of grays – red gray, yellow-gray, blue-gray, green-gray, orange-gray, violet-gray.

“原色只有三种——红、黄、蓝;'合成色’则有橙、绿、紫。加入黑色和些许白色,你就能得到变化无穷的灰色——灰红、灰黄、灰蓝、灰绿、灰橙、灰紫。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for instance, how many green-grays there are; there is an endless variety. But the whole chemistry of colors is not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ose few simple rules. And having a clear notion of this is worth more than 70 different colors of paint -- because with those three principal colors and black and white, one can make more than 70 tones and varieties. The colorist is the person who knows at once how to analyze a color, when it sees it in nature, and can say, for instance: that green-grey is yellow with black and blue, etc. In other words, someone who knows how to find the grays of nature on their palette.

“要数出,比如灰绿,有多少种,是不可能的;其种类无尽。不过,色彩的所有变化再复杂,也超越不了那几条简单的定则。明确这一点,要比得到七十种色彩的颜料更有价值——因为,用三原色、黑与白,可以创造出的色调和变化远超七十种。调色师是一种看到自然中的一种色彩,就能立即做出色彩分析的人,他们能说出,例如:那种灰绿是黄色加上黑色和蓝色,等等。换句话说,就是知道如何在调色盘上调出大自然里的各种灰色的人。

1885年前后,梵高的作品开始变得愈发明亮起来,他开始尝试各种颜料的组合。他在写给提奥的信中提及《夜色咖啡馆》(The Night Café),“我试过了,将粉红、血红和酒红混合,将路易十四绿、维罗尼斯绿和黄绿、蓝绿混合,表现一个普通咖啡馆的黑暗力量。”可见他对颜料的使用很在意。

从锡管颜料发明后,油画颜料产量大增,以前都是自己研磨,都是纯天然颜料,连笔都是自己做,现在大量的化学合成颜料出现,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印象派最喜欢日本的木刻版画,安藤广重,葛饰北斋,喜多川歌麿,东洲斋写乐等画家的作品。日本绘画给印象派最大的启示就是,完全不考虑景深的问题,用重叠空间的方法来表现空间,而且会把主题从画面中间移开。构图上会参考日本浮世绘的构图。

惠斯勒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他很注重画面分割,很注重整体,注重布景。





月冈芳年的画里就有这样的分割。

莫奈的这些睡莲,已经属于近似抽象但却无比真实的绘画了,平面又富有层次的色彩。惠斯勒在1877年画过一幅《黑与金色的夜曲:落下的烟火》James Whistler



这幅作品是最早具有抽象意味的,也因为这幅画,跟罗斯金(John Ruskin)打官司,结果双方都损失惨重。

为什么提到马奈和惠斯勒,因为他们当时在前卫画家中很受推崇,包括德加他们对印象派有很大的启迪,这些印象派的画家会在一个叫“吉鲁波瓦”的咖啡馆店娱乐,那里是他们的聚集地。吉维尼的花园因为莫奈,也吸引了很多的画家前往,可能是想借大师的灵感吧。花园在1981年的时候被法国政府指定为国家文化重要遗产,成为了莫奈美术馆。

-

莫奈一生创作颇丰,我说的有限,大家也可以再补充。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641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最为著名的《兰亭序》唐代三大版本赏析_trt 兰亭序真迹

原文地址:最为著名的《兰亭序》唐代三大版本赏析作者:湘上老牛兰亭集序神龙本兰亭集序神龙本》是唐朝冯承素摹本。存世的摹写《兰亭集序》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因卷首钤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得名“神龙本”,且由于神龙印迹

转载 试论顾城的《一代人》 改变地球的一代人

原文地址:试论顾城的《一代人》作者:梦回唐朝朦胧诗无疑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在于,它曾以独树一帜的美学原则回应着那个特定时代的思想解放大潮,以它迥异于政治写作的诗歌话语和令人耳目一新的

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要尽快修改 金岳霖 逻辑学

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要尽快修改最近在翻看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我一直看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那时的书薄薄的一本书,内容远没现在多。在文革结束后,在一九七九年又将此书修订后再版发

声明:《如何评价莫奈的《睡莲》? 莫奈睡莲赏析》为网友临时男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