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将VS西方古代四大名将 中国古代十大不败名将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VS西方古代四大名将 中国古代十大不败名将

西方在古代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但大家所熟悉的却不多,可四大名将可能都听说过(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和拿破仑)。

如下是他们的战绩和一些简历(由于本人的资料有限,只能列出这些,还望各位网友提供更多的有关这方面):

排名第一名的是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出生在马其顿,是希腊北部一个贫瘠落后,默默无闻的城邦,到腓力二世时,这个城邦走向强盛。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击败反对他的希腊联邦,真正确立起他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来的刺客杀死在他女儿的婚礼上。亚历山大,腓力二世的儿子,年仅20岁开始继位。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被征服的城邦纷纷起义暴动,但年轻的亚历山大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平息了骚动。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亚历山大率领35000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了远征东方的行动。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少量的波斯军队,然后他又挥师北上,并俘获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

    接着,亚历山大向南进军叙利亚和腓尼基。他亲自率领部队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推罗城,把推罗城的3万居民卖为奴隶。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切断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他亲自勘查设计,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军穿过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在高加米拉平原和波斯进行生死决战。大流士三世败退,被自己的部下杀死。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彻底击败了大流士的继位人,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但此时亚历山大的士兵已厌倦了长期的紧张战争,拒绝前进,要求回家。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亚历山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公元前325年,将大部队撤出印度。

  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会师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斯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整编一只庞大的军队并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他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但是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离开了世界。

排名第二名的是汉尼拔

摘要:罗马与迦太基两个古代地中海世界最强的奴隶制国家为了争夺地中海世界的霸权,展开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争霸战争。

汉尼拔·巴卡(Hannibal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2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终身与罗马为敌,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庇里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义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8年)、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公元前217年)和坎尼战役(公元前216年)中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拒绝与汉尼拔发生正面冲突,并逐渐夺回义大利南部的要塞。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於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战后,公元前196年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公元前195年,罗马人迫使汉尼拔被驱逐。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

,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汉尼拔在公元前182年服毒自尽。

排名第三位的是恺撒

恺撒(公元前101-公元前44年)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出身贵族,年轻时热衷政治,表现出很强的野心。担任过执政官、高卢(现法国)行省总督。在军阀争斗中,他率军回意大利夺权,改变了共和制度,利用铁腕独裁手段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公元前44年3月死于元老院刺客手中。他的主要著作有《高卢战记》和《内战记》

排名第四位的是拿破仑

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讲完了西方在讲讲东方的中国,它从夏到明有很多的名将,作为中国人这点还是感觉挺自豪的。下面我列举一些有名气的良将(商朝的姜子牙,战国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汉朝的韩信、卫青,宋朝的岳飞,明朝的戚继光、郑成功(为什么不选袁崇焕,因为本人认为崇祯重用他的几年里,只做一些局部性的防御,无实质进展))。这些将军因所生活的年代不同,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笔者就无法给他们排先后名次,只希望网民们能多评论,研讨了。

下面是这些将军的业绩:

姜子牙——中国奴隶时期的杰出军事家

从周王起兵造反,到建立周朝,此人功无可沫,他带领的周军势不可挡,把商王逼得烽火自尽,族人远逃海外。

白起——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一名将

他带领秦军先后讨伐了赵、魏、楚、韩等国,他运用灵活的作战战术,大大削弱了四国的国力。为今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事件回顾:昭王十三年,任左庶长,领兵攻韩之新城。十四年,任左更,出兵攻韩、魏,战于伊阙山,斩获首级二十四万,又俘虏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渡过黄河攻取韩之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因立了战功,迁升为国尉。昭王十五年,拜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大小城池61座。昭王十六年,他与客卿错联合攻下垣城。昭王二十一年,攻赵国,夺取光狼城。昭王二十八年,率秦军攻楚,夺取鄢、邓等五城。昭王二十九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烧毁夷陵,向东挺进直至竟陵。楚王逃出都城,徒都于陈,秦国就以郢城为南郡。白起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安君。之后,又攻取楚图的平安巫与黔中二郡。昭王三十四年,破魏于华阳,芒卯败逃,俘获魏将三人,斩首13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于河中。

公元前264年(秦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陷五城,斩首五万。次年又攻韩之南阳,取太行山以南地,逼使韩国与上党交通断绝。昭王四十五年,他领兵攻韩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完全切断了韩与上党郡的交通线,上党守将冯亭不愿降秦,归附赵国。昭王四十七年,秦将王龁攻上党,赵国遣老将廉颇屯军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拒秦,秦、赵两军相持于长平。秦昭王采用范雎反间之计,使赵王以赵括代廉颇。赵括只能纸上谈兵,无实战经验,到长平之后,不恤将士,出兵频繁攻击秦军,结果大败被围。秦暗中派白起为上将,王龁为副将,以奇兵偷袭,再将赵军拦腰截断,使其首尾不相顾,然后分割包围。是年九月,赵军食尽,苦战突围,冲杀四五次,终不能出。赵括亲率赵军战斗,被秦兵射杀于战场,士卒40万人投降。白起下令将全部赵兵坑杀。长平之役,赵国丧失兵力45万人,秦军亦“死者过半”。公元前259年,即秦军完全占领上党的次年,秦军又取赵国太原(今山西霍山与句注山地带)。秦国相范雎忌白起,请许赵、韩割地以和,罢兵数月,复命王陵攻赵。王陵攻邯郸,受到赵军顽强抵抗,秦昭王命白起代之。白起不肯行,又以王龁代之。王龁攻邯郸!亦不能取胜,范雎用王稽为河东守将,郑安平为将军攻赵,被信陵君在邯郸城外打败,郑安平被围,降赵。公元前257年,秦昭王以白起违抗君命,假托病情,又散播怨言,便与范雎商定,派使赐白起剑,令他自杀。时白起流放在杜邮(在今咸阳市东北),接到昭王命令后,想到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卒有错,于是自刎而死。

王翦——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将军

  事件背景秦始皇平息内乱,开始了“灭六国”的统一事业,他任命王翦为主帅。

王翦先用反间计除掉了赵国名将李牧,继而率秦军猛攻,大破赵军,攻陷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被俘。不久燕国太子丹派杀手荆轲行刺赢政,失败,于是王翦攻打燕国,燕败,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接着王翦又灭楚国,攻占楚国都寿春,俘虏楚王,击毙楚国名将项燕(项羽的爷爷),在受命进攻楚国前,王翦请求秦王多多赐给他田园府宅,行军路上又多次派人向秦王请求赏赐,以此想让秦王知道他爱小财,无篡权之意。统一中国后,王翦怕功高震主,告老还乡。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率军攻齐,取昔阳(今河北晋州西北),因功封为上卿。曾居功自傲,不服蔺相如位居其上,后感其顾全大局,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交,合力抗秦。三十九年十二月,攻取魏之畿(今大名东南),次年,又攻魏之防陵(今河南安阳西南)、安阳(今安阳西南)。五十四年,率军驻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抗秦,虽初战失利,但很快摸清秦军弱点,转而采取坚壁避战的方针,欲拖垮远道而来的秦军。次年,赵王中秦离间计而以赵括取代为将,赵军随即因错误的作战指导而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受封尉文之地,号信平君,摄行相国职。同年,率军8万大败40万燕军于鄗(今河北高邑东南),杀其将栗腹,遂与赵将乐乘进围燕都,逼其割5城求和,后又助魏攻燕。二十一年(前245),攻取魏繁阳(今河南内黄西北)。赵悼襄王时,因不满乐乘取代其位而攻走乐乘,自己亦逃至魏都大梁(今开封),但不被重用,欲返赵效力。赵王困于秦之攻伐,欲复用廉颇,然其使者受权臣郭开贿赂而毁之。廉颇终不被赵复用。后又至楚为将,郁郁不得志,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李牧——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将军

业绩回顾:

  曾担任赵国北部边防军统领,在任期间歼灭过10多万匈奴军主力,打击过邻近的檐褴、东胡、林胡三个部族,使匈奴单于远逃漠北,匈奴10多年不敢骚扰赵国边境。秦灭六国时攻打赵国,李牧又在肥下(今河北晋县)大败秦军主力10多万,第二年,秦军再次攻赵,李牧在番吾(今河北平山)又一次重创秦军。

几年后,秦军又派名将王翦统领。李牧率军死守,王翦始终不能突破,最后王翦用计派人重金收买曾经坑害廉颇的赵国奸臣郭开,诬告李牧谋反,赵王迁信以为真,派人杀死李牧。李牧死后三个月,王翦攻灭赵国。

韩信——秦末汉初著名军事家。 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本为布衣,家贫,曾求食于漂母,受辱于屠儿。始附项梁,继属项羽,屡次进言,不被采纳。汉王元年(前206),弃楚投汉。先为管理仓库的连敖,继因夏侯婴荐举而升治粟都尉。屡与萧何接谈,被视为奇才。自度不会被刘邦重用,乃不辞而别。旋被萧何追回,恳切荐于刘邦。七月,被拜为大将。受任伊始,即剖析天下形势,陈说刘项短长,为刘邦定下东征方略。二年五月,收集彭城之战后大败而归的汉军余部,与刘邦会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率兵阻击楚追兵,汉得以重振旗鼓。其后,独当一面,开辟北方战场,为灭楚兴汉做出巨大贡献。八月,以佯作正面进攻、实则翼侧偷袭的战法,破魏军,俘魏王豹(见韩信破魏之战)。后九月击代,擒代相夏说。三年十月井陉之战,背水设阵,歼灭赵军,杀代王陈馀,获赵王歇。其“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大胆决策,是“知己”而用兵的典范。四年十月,袭齐,进克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继在潍水之战中,采取壅堤堵水、佯败诱敌、半渡而击等战法,大败齐楚联军,杀楚将龙且,擒齐王田广。平定齐地后,自请为齐王,致刘邦疑忌。犹一心侍汉,断然拒绝项羽使臣及部下谋士劝其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游说。五年十二月垓下之战,指挥汉军聚歼楚军。是月,被刘邦夺去兵权。一月,由齐王改封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南)。汉高祖六年,被诬谋反,械缚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因无实据,贬为淮阴侯。从此怏怏不乐,称病不朝。十一年一月,被人告发与谋反的陈豨相勾结,为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韩信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实则“择人而任势”(《孙子·势篇》),因势用兵,以兵造势,故能出奇制胜,战必胜,攻必取。谙熟兵法,娴于军务,曾与张良一道整理古代兵家著述,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卫青——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岳飞——南宋名将,军事家。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习武,喜读兵书。精韬略,善运筹,博采众谋,团结民众。行师用兵善谋机变。作战指挥机智灵活,不拘常法,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严于治军,重视选将,信赏明罚,爱护士卒。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宋史·岳飞传》)著称。常能以少胜众。金军叹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戚继光——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

因从小习武,熟读兵书,在蒙古右翼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威逼都城时,上陈守御方略,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三十二年,倭寇多次入侵沿海地区,时任台州、金华、严州(今建德东)三府参将操练水军,整顿军备,督造战船,严守海防。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马。次年,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10万车步骑精锐边军,用战车拒敌、步兵应敌、骑兵逐敌之法,加强北边防卫。五年前后,写成《练兵实纪》,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六年,建辎重营三座,又创车战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等地。同年冬,集车步骑军约10万人于长城边进行实兵对抗演习七天,又校阅多日,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后又多次大败蒙古插汉部首领土蛮(图们札萨克图汗),录功加少保。次年,创制自犯钢轮火,埋于沿边御敌台下,以杀伤敌军人马。在镇16年,加强边备,蓟门安然。十一年,受排挤,调镇广东。十三年,遭诬陷罢归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卒,终年61岁。有《止止堂集》留世。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注重练兵,尤善育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抗倭作战中,创立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所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明代著名兵书,受到兵家重视。

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

初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1624年8月27日)生于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为明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系日本人。明崇祯三年(1630)从日本回国。自少习文练武,渐知兵法。南明弘光时监生。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受隆武帝朱聿键倚重,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世称“国姓爷”。后向隆武帝献抗清之策,深得赞赏。次年,屡阻其父降清不果,遂与之决裂,率部下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募兵数千,仍奉隆武年号抗清,自为招讨大将军,以福建金门、厦门为抗清基地,制定各镇合操法和水师水操法,检阅操练,严格要求,行赏必罚。制定出军禁令,严明军纪,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水陆队伍。在此期间多次连败清军,队伍不断壮大,。十二年,乘清军主力与大西军李定国部在西南地区作战之机,率水陆军10万、战船290艘北征。沿途破乐清,取温州,与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会师,抵羊山(今上海东南海中)遇飓风,覆舟丧师,被迫退至舟山休整。清顺治十六年五月,率师经崇明入长江,破清军滚江龙(横江锁链)、木浮营(置兵设炮的江上木栅),克瓜洲,取镇江,进围南京。另遣张煌言攻占芜湖(今属安徽),夺取徽州(今歙县)、宁国、太平(今当涂)、池州(今贵池)等4府、3州、24县。后拒听张煌言、甘辉等将领急攻南京的建议,屯师城下20余日,静待清军献城投降,遭清军突然反击,折将14员,损兵数万,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十八年正月,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决计收复台湾为根本之地,下令整修船只,调整部署,加紧复台准备。三月廿三,率首批官兵2.5万人、战船数百艘,由原荷兰翻译何廷斌和熟悉航路的渔民引导,自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次日抵澎湖。四月初,遣一部4000余人抢占鹿耳门港(今台南安平港北)南侧之北线尾岛;自率主力万余人通过大海湾,直插赤嵌城(在今台南市内)北之禾寮港,迅即在台湾本岛登陆。此后,督师多次粉碎荷兰驻台总督揆一的反扑。集兵1.2万包围赤嵌城,断绝水源,在城周布设火攻器具,迫守将描难实叮率众出降。旋派描难实叮向揆一劝降,遭拒绝后,即移师威逼台湾城。荷军千人凭坚城利炮负隅顽抗,郑成功遂改攻城为长围,分兵收复岛上其他失地。五月,改赤嵌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改台湾城为安平镇。下屯垦令,组织部众垦荒屯粮,整顿法纪。在台湾同胞支持下,先后两次击败荷兰殖民者从巴达维亚派来的援军。在围困台湾城八个月后,于十二月初六下令炮击台湾城外重要据点乌德勒支堡,迫揆一于十二月十三(1662年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使台湾回归祖国。旋在台湾加强建设,促进了政治、经济发展。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1662年6月23日)病卒,仅39岁,子郑经继位。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8650.html

更多阅读

十大明星演绎的“东方不败”谁最惊艳? 中国十大不败名将

文/潜水艇“东方不败”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教主,武功天下第一。他本身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配角,但因为其天下武功第一,却是不男不女的外貌,再加上原著《笑傲江湖》无数次的被翻拍,于是各种东方不败层出不穷,不用说,演得最

中国男人成熟和不成熟的十大表现 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中国男人成熟和不成熟的十大表现男人真正成熟的十大表现一、重视诺言:成熟男人绝对不会出尔反尔,他对自己的每个承诺都相当重视,在许愿之前周密考虑,自己的话是否真能兑现,不能兑现的话他决不说,言出必践。他的每一句话都让你觉得放心、可

大学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 中学学校的不文明现象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基础文明修养的欠缺,已成为高校校园里一道令人目不忍睹的“风景”。这些不文明、不讲公德的现象影响着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有些方面,我们的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甚至不如中小学生。这不能不促使我们对传统的道德教育

黄机《虞美人·十年不作湖湘客》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催行色。浅山荒草记当时。篠竹篱边羸马、向人嘶。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亭堠:亦作“亭侯”。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土堡。《后汉书·南匈奴传》

声明:《中国古代十大名将VS西方古代四大名将 中国古代十大不败名将》为网友麻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