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咏华山第二课时

咏华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岁”、“齐”,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艰难”“情不自禁”“吟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咏华山》。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咏”的意思是?(赞美、赞叹)

“咏华山”就是?(赞美华山)(学的认真记得牢固)

赞美华山什么呢?(高。板书、板画:高)(是的,这篇课文就是在赞美华山的高:板画)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谁来读一读,赞美赞美?(指名读)。

3、引读。(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这个小孩儿就是:寇准)

4、寇准跟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他们会说:(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课文中第二段有三句话就在写华山的高。一起来读一读。

二、细读感悟

1、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读了这些句子,让我们感觉到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变红,其他字变灰)—啊!(学生: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可真高哇!它的最高峰有2150多米,如果我们班42个小朋友叠罗汉的话,也只有50多米,要达到华山那么高,需要40多个班级里1600多个小朋友呢!

3、(出示图:华山)看!华山就像是一把剑,高高的站立着,都到云层上面去了,越往上越窄,越往上越陡,(出示图:华山路)只有一条窄窄的路通向山顶,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跌落下去!

书上说:(出示:齐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想要爬上去容易吗?(不容易)

哪个词语告诉你的?(艰难)

平时我们爬楼梯,一层两层可能觉得很轻松,爬十层呢?有什么感觉?(很累)

爬五十层呢?(脚酸,腿疼,腿都抬不起来了)

是呀,而华山相当于600多层的高楼,一条登山路又窄又陡,踩在上面不仅硌脚,还很危险。想爬上山顶更是又累又难。这就叫:(艰难)

读好这个词语(艰难)

请一个小朋友读这句话:(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点评:爬华山真难啊!

听出来了,想要爬上华山山顶,的确是很艰难。

我们一起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4、华山很高,爬上去很难,但只要爬上去了,就会看到美丽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说?

根据交流。(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我们一起读:(齐读)

(1)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景色多美呀!我想来画画看到的山。

画一座可以吗?都画在近处怎么样?(不可以,“远远近近”说明山很多)

也说明远处也有近处也有)(出示:“远远近近”变红)

画高一点可以吗?只画一座高一点的可以吗?(不可以,“都在自己脚下”)

(出示:“都”变红)

周围的山,原本也很高,可现在“都在——自己的脚下”,为什么呢?(华山高)

是呀,这些山,有远有近一座连着一座。虽然有高有低,但它们都在自己的脚下。除了谁?(蓝天)

这样的画面,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要求:听的小朋友要边听边想画面。)

点评:你读的很认真!

你在想象画面,山真多呀!

一起读:(齐读)

华山真高哇,只有天在它的上面,没有什么山比它高。真是——(出示:齐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2)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太阳:

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抬头看,除了蓝天,还能看到什么? (太阳)

书上怎么说的呢?(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

平时看太阳,感觉它离我们很远很远,来到华山顶上再看太阳,怎么样?(很近)

哪个词让你感觉到很近?(那么近)(出示:“那么”变红)

是呀,仿佛伸出手就能摸到太阳了。指名读。

点评:太阳离我们很近!

更近了!

这么近的太阳,就画在我们的头顶吧,好像伸手就能碰到它。一起读:(齐读)

白云:

在山顶,我们还看到了什么?(白云)

是的,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学生读

白云应该画在哪里?下面?上面?应该画在中间部分。这里是:

画几朵呢?(很多朵)(你从哪里知道的?)(朵朵白云)(真是会读书,都读懂了)

(出示:“山腰间”“朵朵”变红)

一起读:(齐读: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谁能看着这幅画面,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太阳怎么样,白云怎么样?

(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指名读。(点评:我看到了,红红的太阳就在眼前!

白云可真多啊,都在山腰间。)

一起读。

华山真高啊,站在山顶,一抬头就看见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白云都在山腰间飘浮。

这真是——(出示:齐读“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6、我们艰难地爬上山顶,虽然很累,但是却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值得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山顶的美景吧!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出示:齐读: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6*景色这么美,我们是不是应该记在脑海里?看着老师给的提示,一起来试一试!(指导背诵)

7、同学们,现在你就在山顶上,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

(指名交流。)

像我们这样,非常激动的,忍不住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就叫(出示词卡:齐读“情不自禁”。)

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寇准的心里也非常激动,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情不自禁地干什么了呢?(吟诵古诗)

谁来学着寇准的样子来吟诵这首诗?(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指名读。

点评:字音读的正确。

读的很熟练。

有节奏,有节奏的诵读,这样才是吟诵。

我们一起来吟诵:(齐读)

这首诗在说什么,你明白了吗?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意思是:(*齐:对齐,一样高。没有山和它一样高。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意思是:(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看来,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考考你:“举头”是什么意思?“回首”呢?

所有的词语都理解了,才算真正的明白。(齐读)

8、寇准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才:七岁,你觉得寇准怎么样?(很聪明、很了不起)难怪先生要——连连点头称赞呢!

(出示: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谁来学着先生的样子,夸一夸寇准?(指名读)

点评:你读懂了两个感叹号。

听出来了,先生觉得寇准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我们一起来夸夸他:(齐读)

9、这么好的诗,黄老师也想来吟诵,你愿意和我一起吟诵吗?

(出示:《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当时寇准只有七岁,不仅登上了高高的华山,还写了这么一首好诗!他真是一个既勇敢又聪明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

三、学习生字

来看两个生字:(出示: 岁、齐)

1、分析结构:上下结构。

2、 如何记住它们?

如何写好?指名回答,交流,范写。

(岁:山字竖画有高低,形状宽又扁,夕字一撇更比一撇长)

(齐:点横要紧凑,撇捺要舒展,竖撇在左,一竖在右直又长 )

3、学生写字。老师巡视。纠正姿势。

板书:

咏华山(简笔画)

教学反思:

《咏华山》是一篇新型的文章:“文包诗”,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并吟诵古诗赞美华山的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理解:“艰难、远远近近、都、齐、举”等。2、诗文对应理解,体会华山的高,山顶风景的壮美。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用板画展示课文内容的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读课文抓关键词理解意思,和我一起完成图画。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整个教学仍然存在漏洞:

1.本课要抓住“高”和“美”来学习,上课时我讲到了,但是板书设计上我只重视了“高”,忽略了“美”。

2.在体会华山的高时,我举了叠罗汉的例子,这似乎和孩子们的生活有些脱离,应该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学生更有直观感受。

3.一些词汇要讲透彻,比如“山腰间”,可以让学生找找自己的腰,再联系“山腰”一词,更好理解。

4.吟诵古诗的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读出节奏,我在诗句中加了划分符号,有些牵强,会将诗歌的意境破坏掉。其实是可以去掉的,诗句简洁凝练,学生会凭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吟诵。

5.在理解诗句时,针对低年段学生特点,只要求大致了解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6.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适当渗透、引导学生理解 “提示语”,让他们读懂提示语中包涵的神情、语气。

7.写字评价可从描红、仿影入手,更细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3818.html

更多阅读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jqx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教学背景介绍:第一课时中,让学生认识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解词义,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质疑,围绕课文内容,讨论提出本组中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说课稿 巨人的花园优秀说课稿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文章,和《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一起构成童话单元,作为单元起始篇目,学

寇准: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咏华山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咏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吟诗作对感赋,锐气毕现,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据记载,寇准七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核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用“已经”说一句话。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从表演中感悟学无止境的道理,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从而虚心学

声明:《教研课:咏华山第二课时》为网友生死一曲笑别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