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豪杰于绝处而逢生,巨著化腐朽为神奇———特殊的水浒续书 皇皇巨著

作者:水浒吧 忽来到人
【1】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这句话相信是《水浒传》读者中很大一部分的共同心声。《水浒传》的悲剧结局,可能是四大名著中最为压抑的,读者或愤怒,或叹息,或无奈,这样一部基于历史却又演绎传奇的小说,竟是这样的方式结束。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可能吗?

四百年前的金圣叹可能是第一个公开质疑这结局的人,尽管他的出发点,可能跟今天的多数读者是不同的。而他的解决方式也十分的简单,大笔一挥把将近一半的篇幅删去。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产生了一大批从他那个戛然而止的横断面处重新生长的续书,它们一般被统称为“七十回本续书”。而在七十回本续书中,尽管有陆士谔、张恨水等名家之作,可最具代表性的,却是清人俞万春之《荡寇志》,又称《结水浒传》。

为长篇小说作续书,自古有之。原书若非太监之作,则续作者常见之手法,不外乎从原书中某处,拦腰截断,另外生出一大篇故事,因为如果直接从原来已经明确“剧终”的结尾处“起死回生”,则多半会让人大呼狗血。但实际上很多高明的续作者,也只是在“交代主要人物最终结局”之前的位置截断原文,如此一来,既能基本保留原来的绝大部分情节,又能名正言顺地延伸出全新的一段传奇来。一些接百回本水浒的续书便是如此,如《水浒后传》《说岳全传》,都是继承了百回本水浒前面所有章节的信息,却把百回本结局处一笔带过的好汉结局放大很多倍地重新讲述。其他的典型例子如《续三国演义》从蜀汉灭亡讲起,讲那时君臣后人们历险逃出,而《三国演义》的结束处则是在十多年后的晋灭吴。《续西游记》讲师徒四人回程上遇到的新八十八难,而《西游记》结束时四人已经回归大唐了。总之这种并非开放式结局的原著,若要在保留所有主要情节的前提下续写,必须稍微切掉一点尾巴。
但金圣叹版本的七十回《水浒传》,却基本上是一部结尾开放式的作品,梁山聚齐108好汉,正是如日中天之时,突然来一场文人气十足的怪梦,就TheEnd了,这摆明着就是让人构思各种接下去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中,的确如金圣叹所想,绝大部分都并未招安,至少是没有全伙招安。

站在梁山的立场上,盼望好汉们不招安、杀皇帝、夺鸟位,这样的读者态度实际上是进入现代社会,“忠君意识”退潮以来才逐渐常见的。因此当这些现代读者回望那些构思各种“不招安”可能性的续书时,感觉并不是期望中的那种“出了一口恶气”的:

《残水浒》是梁山起了内讧,逐渐自相残杀,最后覆灭;《“古本”水浒传》是不断重复前面的杀贪官、除恶人故事,但到最后还是一道惊雷,戛然而止,招安一事只是被拖延了而不是被放弃了;张恨水的《水浒新传》尽管跟朝廷合作了,但毕竟不是“投降”式的,而且还有极为高大悲壮的抗金情节,到最后却是一壶毒酒解决了三十多条好汉,草草收场。最“狠”的却当数《荡寇志》,俞万春先另外造出三十六雷将,在神话领域压制住天罡地煞的神性,又写这三十六雷将及其同伙在人间也各种英勇无敌,用尽侮辱性的手段慢慢把大部分梁山好汉剿灭,因此他把这叫“结”水浒传,就是说你金圣叹不是留了个开放式结尾么?我这次绝对要把这门给关死了。

这《荡寇志》的确是彻底的“梁山未受招安”的可能性了,但饱受人诟病的“宋江打方腊”模式却仍然存在,只是水浒原本后半部分的宋江,这里变成了头号“高大全”陈希真,而被招安后的宋江打的田王方,则在此由宋江扮演。

这一点,也正是《荡寇志》的最大黑点之一,你既然要鄙视水浒传原有的结局,为什么却走了性质完全一样的道路?这种东西,是不是只有“虚伪”二字可以形容?《荡寇志》从鲁迅时代开始就被各种心态的水浒读者所唾弃,站在梁山立场是原因之一,这种实在过于明显的虚伪却是更重要的原因。

而在俞万春时代的百余年后,教头林冲(作家笔名)也正是找准了这一切入点,先写了《评荡寇志系列》,揭开了《荡寇志》“强盗必不忠义,忠义必不强盗”的画皮;再以一部旷世杰作《结荡寇志》,教读完水浒又读了《荡寇志》的读者们“一扫胸中郁闷之气”。

尽管作者初衷只是如此简单与感性,《结荡寇志》所产生的深远意义却并不止于此。尽管全本尚未问世,《结荡寇志》的格局之大,不仅超越了《荡寇志》,更是超越了包括《水浒全传》在内的几乎所有水浒类小说,它是一部真正波澜壮阔的史诗。《结荡寇志》也是一部站在巨人肩膀上继续努力向上生长的巨著,它的人物、情节都是前人记载、创作与作者个人才华结合的产物,而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结荡寇志》中的许多来源于《荡寇志》的人物形象,甚至比原来的样子更加丰满,这个下面会有更多讲述。如果说始终被视为异类的《荡寇志》是一株腐木,那《结荡寇志》则让它新生,化腐朽为神奇。

即使对于未读过《荡寇志》的人来说,此书也极有价值,因为它可能是最大规模的一部站在赞美大多数梁山好汉的立场上的“梁山不招安”的续书,即使只是看了水浒原著,对其结尾感到郁闷的读者,也可以读一读《结荡寇志》来感受另一种激动人心的可能性。
【2】

俞万春《荡寇志》的“结子”中,时间线已经直接跳到了几十年后,陈丽卿都变成个老太婆了,各路雷将也都纷纷升天,来了个比较狗血的“封神榜”结局。这显然是他存心要“结”水浒传了,就像JK罗琳为了不让人续写《哈利波特》,也得在最后带几笔第二代都出生之后的故事,这样就算续写也是讲他们子孙的事情了,终究会矮原著一等。《结荡寇志》若走这条路,必然无趣,人物都得重新塑造,不是经典形象,引不起读者心理共鸣。《荡寇志》之所以会让很多读者痛恨,也就是因为里面被虐的梁山好汉早就是经典形象,要是雷将打的是另一批“贼寇”,估计同情雷将人数的就会大大增加了。若《结荡寇志》不继承这些读者们心目中已经扎下根来的人物形象,如何能做到“一扫郁闷之气”?

《结荡寇志》的立意与大多数续书不同,大多数续书的作者自己都反复强调,“仅为戏言”“谨作狗尾续貂”“游戏之作”什么的,就是说自己只是附庸风雅一番,对原作还是十分敬畏的,即便是《荡寇志》,也只是敢骂一骂被它取代掉的原著后半部分的作者是“不长进的小厮”“罗贯中这班呆鸟”,至于前面的70回,仍是心存一定的敬意。而《结荡寇志》作为“续书之续书”,对其本来就不够“名正言顺”的前作《荡寇志》并没有多少“致敬”的意思,尽管作者有“一扫郁闷之气”这样偏向于随意性的初始动机,但从其第一版的一落笔起,便能看出作者之志乃是在于作出一部盖过《荡寇志》的大书,把《荡寇志》在脚下踏过一遍,“跨越式”地向《水浒传》致敬。

《荡寇志》中,被陆陆续续消灭的梁山好汉,不再有《水浒传》中的主角地位;而《结荡寇志》因为直接续的是《荡寇志》,又间接继承《水浒传》的衣钵,所以作者对于“谁是主角”这个问题的回答,十分大气地选择了“二者兼是”这个答案。

那既然要保留梁山好汉,必然不能直接在《荡寇志》的结尾接驳了,可是梁山好汉在《荡寇志》中的陨落,除了最后三十六人同赴刑场以外,都是慢慢地一个一个被灭掉的,《结荡寇志》在可以在原作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开始续写,就像周大荒写《反三国演义》,竟是从徐庶投魏开始,原作后面大半段都被替换了。《结荡寇志》完全可以在林冲、鲁智深、武松等最著名的水浒人物被灭之前开始。但是这样一来,“结”的说服力必然会降低,你选择从对自己形势有利的位置上开始替换情节,这还哪有“翻盘”的刺激感?若是那样,只能叫《反荡寇志》而不是《结荡寇志》了。

《结荡寇志》,自然就要从《荡寇志》的结尾开始结,所以被替换掉的原作情节当然越少越好,同时又要保证梁山一方尚未全军覆没。这两重要求之下,最合适的选择自然是梁山仅剩的三十六人被押赴刑场之前的那个时候,其实《荡寇志》到这里也算是俞万春自觉“大功告成”的时候了,后面只剩下各种自吹自擂自卖自夸和一些极为无聊的伪神话。从这里开始续起,可以说丝毫没有破坏原作的结构。
【转】豪杰于绝处而逢生,巨著化腐朽为神奇———特殊的水浒续书 皇皇巨著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小说内部逻辑的真实感是很重要的,《荡寇志》不如《水浒传》的地方,其实此处也是其一,雷将一伙,常常“人不够,神来凑”,在关键的地方突然弄出来个几百岁的仙人之类的这样的狗血桥段,完全是下笔就来。可是作者自称的“卖点”,竟然是说《水浒传》的结局不够真实感,其理由是历史上宋江一伙被张叔夜搞定了,《水浒传》原来的后半部分却是张叔夜协助一个虚构出来的宿太尉,促成招安,又成了大功臣什么的,太假,太假。可是事实上《荡寇志》背离历史的程度,显然比《水浒传》严重得多。

《结荡寇志》的作者则显然是一个在历史方面花了很多功夫的人,但对于《结荡寇志》相关背景的处理,他还是很理性地架构了一个结合《水浒传》《荡寇志》以及历史和其他一些传奇小说的世界观。这使得它的合理性在不改动绝大部分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又更进一步:你做的世界设定什么的,我也都顺着你的,但是涉及到更后来的事情,那你没提到多少,而你又一直强调“尊重历史”,那好,那我就用《宋史》《三朝北盟汇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什么的做参考吧。

如此总算是公平对决了,而且事实上《结荡寇志》还“让”了《荡寇志》三分,让雷将已经灭了七十多个梁山好汉,也默认雷将一方有那些简直不是人类的怪物了。好了,现在开始翻盘。

《水浒传》的相关小说总是有种“斗文”的感觉,你给我翻案,我又给你翻案,谁的笔力高,谁就能服众,像一些YY主角穿越成某个梁山好汉,带领梁山打天下最终称帝的,那虽然翻了盘,却服不了众,最终仍不免要作者解释一番“这仅是戏言”什么的。俞万春写《荡寇志》时虽然事实上也并非那么能服众,但他却可这么客气,而是直接什么超级英雄都给雷将他们塞进去,什么脏水都往水浒原作的后半部分身上泼。《结荡寇志》可以说是极少有的有礼有节有理有据地代表梁山好汉一方参加挑战的作品,在文章气势上自然就胜了一筹了。
【3】

正如《水浒传》的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结荡寇志》也有两种版本系统,分别被称为“旧版”和“新版”。其中旧版文字上相对更粗略一些,情节也较为简略,旧版最长的四十八回本也是残缺不完整的;而新版则文字更为精彩,情节也更加丰富,但整体的架构并未有很大变化,目前仍在连载中。本篇评论基本上不针对文字细节,所以是新旧版的东西都作为一个整体混在一起说。

《结荡寇志》选取梁山三十六员残将被押送回东京为开头进行讲述。长路漫漫,《荡寇志》里那个云天彪写本书就天下无贼的世界,是不可能存在于真实世界中的,尤其是混乱无比的两宋之交,因此在此《结荡寇志》是顺应了读者的正常认识,选取了更加贴近历史真实的北宋末年作为背景——处处都有流寇或造反者,北方敌军虎视眈眈。因此管你什么雷将不雷将,押送着曾经威震山东(《荡寇志》里梁山极盛时期的势力可是比《水浒传》里的要大)的三十六员“贼首”,走这么长一段路,不遇到个把劫道的,不太可能吧?

所以说,《结荡寇志》选取这个节点作为开头,估计还有另一层考虑,那就是这必然会是一个极为激动人心的开头——不是越狱就是劫法场。

对于续书来说,因为从人家已经收尾的地方另起炉灶,一般情况下情节都会是慢热的,这很可能会让读者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因为他们很可能会有种预感:这续书会不会就是原作换汤不换药的一次重复?《结荡寇志》这样做是一步险棋,劫法场、越狱之类的事,一直是古典英雄传奇中的高潮段落,上来就高潮,后面的高潮必须更高。但好就好在,这样至少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了。

既是高明,又是必然。

《荡寇志》可谓处处与《水浒传》搞针锋相对,搞着搞着都几乎搞成了黑色幽默了,比如花荣被箭射死,安道全得病而死等,一部全篇充斥着各种无限神化人物的小说里,出现这样的恶搞性段落实在有些违和。这归根结底还是俞万春塑造人物时过于偏激造成的。

《结荡寇志》也常常与《荡寇志》针锋相对。但做法上合理得多。首先在神话背景上,将双方的神性都基本上取消了,放在了公平的一个舞台上。第二,与《荡寇志》一甩手就造出几十上百个文武全才的雷将散仙不同,《结荡寇志》的绝大多数人物都并非作者凭空创造,而是来源于各个版本的水浒原著、《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等相关小说以及历史人物,当然还有俞万春笔下的各色人等,真正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而且这些人物的形象、性格甚至事迹,都是尽可能与历史或前作对应,这使得《结荡寇志》的一切都比那些YY小说更加可触可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小说类型上,尽管《水浒传》的所有相关小说都是英雄传奇这一类别,但内部也各有不同,比如《荡寇志》就带有神魔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特色,《水浒后传》又有一点航海小说的色彩,《说岳全传》则带有一些历史演义的痕迹,近现代的各类水浒评书、评话则已经走向了武侠的风格了。《结荡寇志》既然结合了这些原始素材,其风格也是这些类型的综合。但是作者对此的意识是相当清醒的,全书在体裁方面仍然紧紧扣住《水浒传》所开创的经典英雄传奇传统。

《荡寇志》对梁山人物的处理,往往采取的是人品低劣化、性格平面化、行为弱智化的描写手法,然后用遍各种残忍变态手段进行收拾。这一点,后世读者往往十分鄙视,而大多数翻案作品,又以冤冤相报的心态,把雷将一黑到底,或者用尽虐待手段蹂躏之,如此恶性循环,结果是相关作品一部比一部无聊。《结荡寇志》并不行此道,陈希真、祝永清、陈丽卿这些人的能力和性格,除了被去除了那一层做作的“神性”光环外,基本上是继承了《荡寇志》的,如陈希真原本就是个老谋深算的角色,在《结荡寇志》里他的智商不仅没降低,反而似乎有所提高,而其本来被俞万春极力掩盖但仍然露出马脚的阴险性格,在《结荡寇志》里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结荡寇志》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情节要素的巧妙借用也是一大亮点,例如宋朝皇室立誓不杀柴氏子孙,非常合理地成为徽宗救出柴进,并引发梁山三十六人被劫法场的前兆;臭名昭著的伪齐皇帝刘豫被写成“雷将”刘广的弟弟,也是几乎天衣无缝的接驳,因为历史上刘豫正好有一子叫刘麟,与雷将、刘广之子刘麟相同,过继一下,十分正常。而且俞万春连张伯奋、张仲熊这样冷门的历史人物都能知道,说他不知道相同时代的伪齐皇子刘麟的存在几乎不可能。《结荡寇志》可谓是实现了他的一个心愿而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4430.html

更多阅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谦虚的古文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第十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真谛《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就是说,虽然只有“道”能使万物产生、繁殖、成长、但

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琴心剑胆

从会读书、懂事的时候起,就听说过一句话:“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当时认为第一句太好理解了,只是第二句中的“无字句处”四个字老是搞不明白。什么叫“无字句处”啊?没有字,没有句的,那还叫书啊?是不是说的人说错了?后来听说了武

会计作假手法解密 庄家洗盘手法全解密

假账常见手法·常见的虚假会计凭证形式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在高速运转的另一面,经济犯罪也层出不穷。在诸多经济犯罪案案例中,做假账便是作案方法中最老道,也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如1999年轰动全国的东方锅炉(集团)股

声明:《转 豪杰于绝处而逢生,巨著化腐朽为神奇———特殊的水浒续书 皇皇巨著》为网友情歌绕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