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1-3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一、判断题

1. 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是没有负值的。(×)

2. 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大,则其引用误差一定也大。(×)

3. 约定真值仅仅是真值的估计值,因为它具有不确定度。(√)

4.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都是用来说明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一致程度的参数。(×)

5.若测量结果y=18.25,其扩展不确定度U=0.16mm,则测量结果报告可表示为y=(18.25±0.16)mm;k=2。(√)

6. 增加测量次数,用平均值报检测结果,可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

7.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必须既有A类评定的不确定度分量,又有B类评定的不确定度分量。(×)

8. 对被测量进行一次测量所得结果是没有不确定度的。(×)

9. 以标准差表示的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以u表示。(√)

10.系统误差是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11.由于误差表达了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故误差也可以说成测量不确定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某一计量标准,所得到测量结果与该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差是测量的()的估计值。(B)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标准误差D.不确定度

2.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温度计对某实验室的温度重复测量了16次,测量结果用平均值给出,通过计算得到其分布的实验标准差s=0.44℃,则其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是()。(B)

A.0.44℃B.0.11℃C.0.88℃D.0.22℃

3.一台量程(0-150)V的电压表,说明书给出其引用误差限为2%,用该表测量100V电压时,用绝对误差表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B)

A.±2VB.±3VC.±2%D. ±3%

4.通过重复观测按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的标准偏差,随观测次数的增加而()。(B)

A.变小B.更为可靠C.既变小又可靠

5.对给定的测量仪器,有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称为()。(C)

A.示值误差B.相对误差C.最大允许误差

6.当不确定度很大时,测量的()。(A)

A.误差绝对值可能很大

B.随机误差绝对值很大

C.系统误差绝对值很大

7.将2.5499修约为二位有效数字的正确写法是()。(D)

A.2.50B.2.55C.2.6D.2.5

8.测量准确度可以()。(B)

A.定量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如准确度为±1%。

B.定性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如准确度较高。

C.定量说明测量结果与已知参考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D.描述测量值之间的分散程度。

9.以()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标准不确定度。(A)

A.标准偏差B.测量值取值区间的半宽度

C.实验标准差D.计量标准的误差

10.将24.730按修约间隔为0.02修约的正确写法是()(A)

A.24.72B.24.74C.24.73D.24.720

11.将10.25按5间隔修约,并保留3位有效数字的正确写法是()。(C)

A.10.2B.10.5C.10.0D.10.00

三、多项选择题

1.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有()。(ABCD)

A.测量设备B.环境条件C.测量方法D.被测对象

2.下列表示中()的表示形式是正确的。(AB)

A.U95=1%,veff=9B. Urel=1% ,k=2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1-3

C. uc=1% ,k=2D.U=±1% ,k=2

3.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AB)

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相对误差D.最大允许误差

4.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小,表面()。(CD)

A.测量结果接近真值B.测量结果准确度高

C.测量值的分散性小D.测量结果可能值所在区间小

5.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式()定量表示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CD)

A.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B.A类标准不确定度uA

C.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D.扩展不确定度U

6某个计量标准中采用了标称值为1Ω的标准电阻,校准证书上说明该标准电阻在23℃时的校准值为1.000074Ω,扩展不确定度为90μΩ(k=2),在该计量标准中标准电阻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BD)

A.90μΩB.45μΩC.4.5×10-6D.4.5×10-5

四、计算题

1.已知用MPE为±2%的电阻表(用相对误差表示)测量标称值为10Ω电阻的单次实验标准差s=0.22Ω在测量条件基本不变及被测对象为同类电阻值情况下,用该表测量某一电阻3次,得测量值如下:

R1=10.0ΩR2=10.3ΩR3=10.3Ω

试完整表述该电阻值的测量结果(要求以平均值给出,并已知各变量间相关系数为0,且灵敏系数=1)。

解:(1)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R =(R1 + R2 +R3 )/ 3 = (10.0+10.3+10.3)Ω / 3 =10.2 Ω

(2)被测量估计值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u1 = s/√n =0.22/√3 ≈0.13 Ω

(3)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2%,当测量10Ω时允许误差为:

±10 Ω×2% =±0.2Ω ,则半宽a=0.2Ω

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3,标准不确定度为

u2 = a/k =0.2Ω/√3=0.12Ω

(4)因灵敏系数=1,且各变量间互不相关,故合成不确定度:

uc =√(u12 +u22 ) =√[(0.13Ω)2+(0.12Ω)2] ≈0.18Ω

(5)取包含因子k=2 ,则扩展不确定度:

U =kuc=2×0.18Ω≈0.4Ω

(6)测量结果报告:R =10.2Ω , U=0.4Ω,k=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6587.html

更多阅读

ios6.1.5与ios6.1.3比较有什么改进 ios10改进

ios6.1.5推送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不少童鞋还在驻足观望;ios6.1.5与ios6.1.3相比较有什么改进呢?值得升级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ios6.1.5?评测就知道了。  1,ios6.1.3的时候开机了立刻输入密码,

2010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1) 国际贸易实务自考笔记

第一章 货币第一节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识记: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特征是: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货币形态:目前有三种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盈利能力、成长性与内在价值1 期权的内在价值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3年第14期理论上的探讨常常枯燥乏味,但我仍然认为,作为一个投资者,有必要思考、探究一些关于投资的基本问题,而盈利能力、成长性与股票内在价值的关系问题就属于这样一个有必要弄清楚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

声明:《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1-3》为网友天邊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