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上将白善烨将军新书《一个韩国上将眼中的朝鲜战争》在中国出 朝鲜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最寒冷的冬天Ⅱ》

副书名: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

作者:(韩)白善烨

译者:

出品人:中资海派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5949-1

定价:48.00

页数:376

韩国年度社科畅销书、韩国权威媒体《中央日报》全年连载

韩国最高战地指挥官白善烨亲自撰写

丰富的历史图片、生动的战史记录、全面的战争反思

全程再现60年前朝鲜半岛的真实战争场景

军事专家戴旭

空军少将乔良

资深军事评论员宋忠平

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 马鼎盛

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节目主持人 朱克奇

军旅作家贾松禅

倾力推荐

关键词:朝鲜战争、回忆录、韩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黄金读者群:政军史爱好者、专业学者、传媒业者、领导官员

上架建议:政治军事

内容简介:

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难以逃脱的宿命

曾经对金日成顶礼膜拜的白善烨为何会效忠李承晚?

“战神”麦克阿瑟为何会惨淡退出历史舞台?

身先士卒的李奇微是如何在朝鲜战场上运筹帷幄?

晚年的李承晚又是如何在韩国政坛作垂死挣扎?

朝鲜战争结束60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线上依然硝烟弥漫,作为战争中“最应该”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朝鲜战争不仅直接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而且由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介入,这场厮杀的主角已悄然易手。虽已过去60多年,但在近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似乎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领衔主演。然而,朝鲜战争的真相,真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洛东江战役的死里逃生,多富洞大捷的欣喜若狂,进驻平壤的意气风发,兵败汉城的绝望无奈,停战谈判中的现实无助,创建韩军的踌躇满志…..作为韩国第一位全程参与朝鲜战争及战后重建的陆军上将,韩国人到底如何解读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韩国第一猛将白善烨将在这本酝酿60年之久的回忆录中给出最权威的答案。

生动的战史记录 全面的战争反思

作者简介:

韩国军史上最年轻的陆军上将

最权威、最客观的朝鲜战争“活化石”

白善烨,韩国历史上第一位陆军上将。他全程参与了朝鲜战争及韩国的战后重建,并在朝鲜战争时期担任韩国国军师长、军长等要职,战功显赫。同时,通过战场上的领军作战及与各国高层领导人深入接触,他对朝鲜战争的历程了若指掌。作为韩国军队现代化的奠基人之一,2009年6月,他被国会授封为韩国建国以来唯一一位名誉元帅。

白善烨于1920年11月23日出生于平安南道江西郡德兴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任韩军第1步兵师师长;1951年晋升为少将,并任第1军军长,同年7月作为韩方代表参加停战谈判;1952年1月晋升为中将,同年7月任陆军总参谋长兼戒严司令;1953年年仅33岁的白善烨晋升为韩国史上最年轻的上将,1954年2月任新创建的第1野战军司令;1957年,再次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1959年退役。现为韩国“6·25战争”(即朝鲜战争)60周年纪念事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与国防部军史编纂研究所顾问委员长。

此书为其私人回忆录,2009年出版后,以其客观性、真实性赢得各界读者好评,韩国权威媒体《中央日报》于2010年全年连载。

权威推荐:

军事专家 戴旭

作为事实上的配角之一,韩国人对于朝鲜战争的感觉,也是作为主角之一的中国人需要了解的。难得白善烨上将相对客观、全面的叙述,给中国人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空军少将 乔良

作为三年战争的全程经历者,白将军成功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而这是我过去在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以及前苏联人的回忆文章中,不曾获得过的视角。

资深军事评论员 宋忠平

朝鲜战争是一场众说纷纭的战争。本书站在韩国人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或许对中国人来讲是一次难得“兼听则明”的机会。

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 马鼎盛

以白善烨为代表的韩国军人在朝鲜战争中作战英勇,赢得了美军的尊敬和信任,颇有点韩国足球队的拼劲。

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节目主持人 朱克奇

白善烨可谓朝鲜战争中韩国“第一名将”,他的这本战争回忆录为我们提供了韩国视角,其中不乏充满血肉之感的细节,也使我脑海中的朝鲜战争图景更为丰富、更为整体。

军旅作家 贾松禅

韩国历史上的首位上将白善烨将军的这本回忆录价值巨大,同时这本书也为这段令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添上了更详细的注解。

时任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司令、美国四星上将 马克·克拉克

韩国国军能够发展,可以归功于曾经带领韩国国军在休战会谈上签字、领导过16个师的年轻指挥官白善烨。他的正直、勇气和卓越的能力都让我深感敬佩。

韩国知名记者、作家 郑飞石

韩国上将白善烨将军新书《一个韩国上将眼中的朝鲜战争》在中国出 朝鲜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一本记录了朝鲜战争老兵白善烨将军为祖国和同胞奉献一生的历史性文献。

日本前文化厅厅长、知名作家 三浦朱门

一位名将诞生了,他就是指挥过朝鲜战争的白善烨将军。军事技术可以在学校里学到,但是名将只可能绽放于战场之上。

推荐序

乔 良

空军少将、军事评论家、中国著名军旅作家

从对手的角度看自己的战史

作为一个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军人的后代,韩国军史上第一位上将所著的关于那场战争的回忆录,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今天,距离那场战事结束已经整整60 年。60年,即使在硝烟散去时出生的孩子,现在也成了花甲之人,而那场曾经牵动整个世界神经的战争,却从未在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半个多世纪来,描述那场在朝鲜半岛上展开血腥厮杀的著述,即或不能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起码也可以说难以数计。想想看,连我和我的合作者王湘穗先生也写过一本探究那场战争的小书《割裂世纪的战争》,便可知那场打了三年的战争,对于每个真正的军人及战史爱好者来说,有着怎样磁石般的吸力。

战争的迷雾总是要比战场的硝烟散去慢得多。人们对某场战争的认识,也只有在迷雾褪去时,才会逐渐厘清它的轮廓。而厘清的办法,除了等待双方战史档案的解密,就是战争的亲历者们留下的文字。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字往往比呆板的作战计划和战场总结更让人着迷。

与我所钟爱的朱可夫元帅的《回忆与思考》,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远征欧陆》,古德里安将军的《坦克,前进!》,蒙哥马利的《元帅回忆录》比起来,白善烨将军的这部《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似乎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但当你读完全书后,你不得不承认,这部韩国将军朝鲜战争回忆录的不可替代性。作为三年战争的全程经历者,白将军成功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而这是我过去在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以及前苏联人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著述中,不曾获得过的视角。

战争是人类整体的不幸,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却是军人的幸事。因为它能为他们提供功成名就的舞台。尽管绝大部分军人都没有这份运气,但每场战争终会有幸运儿脱颖而出,如有神助般地避开子弹和炮火的追击,并在弥漫的硝烟中尽情发挥他们的才能,直到最后登上成功者的领奖台,一次次演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喜剧。白将军从朝鲜战争之始担任师长,然后在三年时间内由师长到军长,到军团司令,再到陆军参谋长,直至官拜上将,也再次映证了这个道理。这么说,丝毫不影响历史对白将军在那场战争中的评价,孰功孰过,自有公论,因为历史从不会偏心。尽管在阅读全书时,读者会时不时地感觉到,白将军对于韩军以及他本人在与中国志愿军交手时遭遇的失败,常常轻笔带过(这是许多战争回忆录的通病),但即便如此,你也必须承认,白将军是个诚实的人,起码他既不讳言遭遇的失败,也不回避自己在这些失败中应负的责任,这是应该让人敬重的。何况正是从白将军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出,我们令人骄傲的父辈是多么的顽强和英勇,正是他们让从未尝过败绩的美军包括威名赫赫的麦克阿瑟将军蒙羞。因此,我在这里向这位没有刻意掩饰或歪曲这段历史的白将军表达我真诚的致意。

近些年来,人们对朝鲜战争的关注和探究已逐渐超出了战争本身,而把它放在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去观察,人们逐渐地把这场战争与中国的崛起联系起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美国也许不会对中国军人有半个世纪之久的敬畏之心,而同样,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许不会四十年后才真正启动。是耶?非耶?谁能说清?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每个国家都有她自己的历史宿命。中国如此,韩国亦如此。这两个国家在经历了那场战争之后,最终都创造出了经济腾飞的奇迹,这,也是历史宿命。

是为白将军大作序。

中国·空军少将 乔 良

2012 年11 月10 日

致中国读者的信

两年前(2010 年初),也就是在朝鲜战争爆发60 周年之际,韩国最大的日报社之一——《中央日报》开始连载我的战争回忆录。登载的内容主要是以我在1989年出版的韩文版《我与祖国共存亡》一书为基础,并加以了细化。回忆录连载长达一年零两个月,读者的关注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连载的内容并不是以1950年6 月25 日战争爆发开始,而是以那一年10 月24 日发生在平安北道的云山战役拉开的序幕。

之所以要这么起笔,是因为1950 年的10 月24 日我作为韩军第1师师长在渡过清川江北进时,第一次审问了被抓获的中国俘虏。他的出现,令我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特

别是当时我身处杳无人烟的山野中,那时的记忆至今仍非常清晰。从那时起一直到1953 年7 月27日这段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无论是担任师长、军长、停战谈判代表,还是陆军参谋总长,我都几乎是在与中国人的战斗中度过的。

现在回想当初,韩军与美军在初期抵抗中国志愿军的几次攻势中虽有些惊慌失措,屡遭挫折,但正是这样的过程却培养了我们坚韧的毅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从这一点上讲,中国志愿军可以说在韩国战争期间对韩军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战争的名称虽为内战性质的“朝鲜战争”,但其实我们真正和金日成军队的交战时间不过四个月,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和中国志愿军进行作战,因此这场战争可视为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朝鲜半岛的硝烟虽已散去60年,但半岛上的战争阴云并未完全消失。虽然当初在这块土地上鏖战的美、中及南北韩四方仍然在军事上相互警惕。不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此期间,韩中双方以“美好友情,幸福同行”为宗旨,迎来了两国建交20周年,并在军事交流和友好交往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能不说,这些事件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

拙作此番能在中国大陆翻译出版,令我倍感时过境迁,世事真的变了。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希望本书能让关心朝鲜战争的各位读者进一步去了解你们的先辈们如何在朝鲜半岛这块陌生的土地上战斗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你们也将看到一个年轻的韩国将军作为你们的对手当初是抱着什么样的理想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去的。同时,我希望大家能将朝鲜半岛地图调转一下位置,站在另一个立场来看这本书,这也许会让你对本书产生新的理解。

最后,我借此文衷心感谢为呈现给大家精美的翻译作品而付出辛勤汗水的金勇先生,还要感谢我的老部下、为中韩两国友谊作过突出贡献的预备役中将金吉夫将军;同时,我要对重庆出版社编辑,以及积极推荐出版本书的深圳中资海派公司黄河先生等相关人员一并表示感谢和敬意。

谢谢大家!

大韩民国预备役陆军上将 白善烨

目录

推荐序从对手的角度看自己的战史

1 序幕拉开 三八线上燃起战火

1950 年6 月25 日拂晓,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袭击,4小时内,朝鲜的坦克和步兵突破韩军防线,朝鲜战争爆发。当时,我正和妻子及两岁的女儿在一起。接到金德俊少校的战事紧急电话后,我匆忙从家里冲了出去,直奔位于龙山三角地的陆军司令部。

1. 凌晨急报:开城陷落

2. 一溃千里的汶山防线

3. 木筏上的渡江战役

2 决战洛东江300公里大撤退

开战之后,朝鲜军队势如破竹,相继占领了汉城、晋州。我们只好从汉江南岸开始后撤。经过300公里的长征后,我们来到了洛东江边。战况已十分危急。就在这时,美军进入朝鲜半岛,与在洛东江防线坚守多日的韩军展开了绝地反击,局势开始发生逆转……

4 . 7 月拉锯战

5. 兵临“最后的防线”

6. 死守洛东江

7. 多富洞大捷

8. 绝地反击:歼敌三个师

3北进!北进! 遭遇中国志愿军奇袭

就在第1师成功占领平壤继续北进的时候,云山却突然传来韩美联军遭到中国志愿军埋伏并被炮袭的急电。就在我们为形势突然恶化而感到震惊之时,战场外传来了另一个更加令韩军焦虑不安的消息——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直奔朝鲜而来……

9. 沿着后退的路线打回去

10. 巧施“巴顿战术”,进军平壤

11. 平壤入城,人生巅峰

12. 平壤教堂敲响了钟声

13. 落入中国志愿军的圈套

14. 血流成河的秋夜

4 再次后撤北进平壤成泡影

麦克阿瑟的独断专行使得韩军遭受了重大损失,我们不得不开始惨淡的大撤退。当然,中国志愿军的“人海战术”给我们带来的伤亡也是惨重的。随着整个军队的撤退,近在眼前的统一也只能化为泡影。

15. 立石整军待命

16. “圣诞节攻势”带来的灾难

17. 惨淡的“1·4”大撤退

18. 中部防线攻防战

5重返三八线 生死线上的角逐

李奇微身先士卒,重整旗鼓后的联合国军将目标锁定在了三八线。同以往一样,中国志愿军依旧选择了相对脆弱的韩军防线发起进攻,但他们的战略意图早已被识破。就在中国志愿军集中兵力进攻东线之时,韩军出其不意地在西线发起了反攻……

19. 波谲云诡的汉江

20. 挥泪告别第1

21. 决战还是后退?

22. 大关岭之生死战

23. 临阵磨枪

6战争得失 停战谈判的艺术

停战谈判的一天还是来了,交战各方迫于各自的压力走到了谈判桌前。此次的停战谈判在世界战争史上更是绝无仅有的,双方为了争取谈判的筹码,在后方战场展开了鏖战。但此时的美军已经无意再战,毕竟朝鲜半岛是否能够统一与他们没有丝毫的关系。

24. 我的停战谈判生涯

25. 从僵局到破局:边打边谈

26. 准备与游击队的战争

27. 智异山作战

28. 新生韩军的象征:创建第2

第7章狼烟再起 释放战俘事件

停战协议基本达成,但李承晚不愿意放弃“北进统一”。为了抵制停战和谈,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制造了释放反共战俘事件,这使联合国军和共产主义阵营陷入大混乱,朝韩双方狼烟再起。美军对李承晚彻底失望,战后非但对他在“4·19”革命中被赶下台冷眼旁观,甚至打算除掉他

29. 在压力重重下就任总参谋长

30. 处理军队堆积如山的问题

31. 打破“四星上将只能是国王”的铁律

32. 达成韩美共同防御共识

33. 释放战俘震惊天下

34. 重陷危机的半岛局势

8签订协议 战争终于结束了

停战协定终于签订,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这个无法改变的结果。然而1 127天的漫长战争,使这个国家变成一片废墟,国库早已掏空,人民食不果腹,士兵甚至饿到顾不得军纪,连司令的爱犬也偷偷炖了吃。所幸,在美军的援助下,堆积如山的重建工作都开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35.进现代化军队面世

36.加快战后重建步伐

37.被饥饿、死亡阴影笼罩的人们

9战后回顾 美军与韩国的前世今生

38.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

39. 战争爆发前军队左右派的血腥对抗

40. 建军以来最严重的违纪事件

41. “4·19”革命的前兆

42. “4·19”革命与李承晚政府的倒台

译后记

军事术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7354.html

更多阅读

智工场新书 《刘猛作品五年纪念珍藏版》 刘猛

《刘猛作品五年纪念珍藏版》(2005-2010)北京智工场文化2010倾情奉献★刘猛作品集结再版,装帧精美、排版精致,广大军迷读者必备的收藏藏本★随书附送:刘猛作品军迷超值收藏臂章、刘猛书迷藏书票各一枚★刘猛作品经典回顾,军文精品再掀浪潮

有情无罪——读小说《一个军嫂的离婚日记》 军嫂离婚

我来到了你的路过——读米奇诺娃的游记作品集《我路过了你的曾经》那天晚上,当短信、微信、飞信不断传来有关于“121212”的美好祝福时,黑人正端坐在卫生间里捧读米奇诺娃的新书《我路过了你的曾经》。同样是这个地方,这种姿势,黑人还

声明:《韩国上将白善烨将军新书《一个韩国上将眼中的朝鲜战争》在中国出 朝鲜眼中的中国与世界》为网友还如梦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