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上我们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着,但我们有喜有忧,喜的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要应用好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忧的是我们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课上得很不尽如人意。那么怎样进行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好一节课的开端:一节课的开端,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联旧引新、制造悬念、故事激趣、渲染气氛、描绘形象、激发情感、设疑问难、直观演示、解题释意、引用资料、联系已知、启发谈话、概括提示、寻找发现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不同年级采用不同要求和方法:如初中只讲基本的史实,而且于种种原因,学生掌握的并不太牢,所以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时适当补充些学生感兴趣的小趣闻、小轶事等,还可以编排一些历史剧,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真实的感悟历史情景,提高学生上高的积极兴,使他们对历史课有所期待。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3、不同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如选择、判断、材料分析等。并在训练

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重要措施。

4、动、静结合起来,如既有情景剧、竞赛等让学生兴奋的活动,又有默写、分析等让学生安静的活动。

5、多种互动的形式相结合,如师生、生生个人、小组集体互动相结合。(强调一下,在师生互动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和学生融为一体。)

6、旨在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和旨在提高分析能力的活动相结合。近

年来无论是初中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高中,都注重材料分析的能力,

材料分析会出现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可以利用书

本上图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一切条件进行训练。

7、教师控制的练习和学生自由运用材料活动相结合。

8、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维的活动与活泼的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的教师竟语言不祥,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2.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
3.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总之,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和孩子一起反思,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7907.html

更多阅读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实录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kdj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理解逆命题的正确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性质及其逆命题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力的教学设计

《 浮 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西安市78中学 祝宝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方向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③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本几幅插图受力分析,引入浮力概念(2)实验观察,认识浮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标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发布者:小学数学专家 (发布时间:2011-11-8 11:24:57)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培训期间,学员需按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具体要求及模板如下:要求: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0”分

声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为网友成功人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