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教材:我和学术批评网的故事

兰教材:我和学术批评网的故事[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征文(之十七)]
时间:2011年2月12日 作者:兰教材(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


2002年初,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这年过完寒假,刚回学校,我就听一位同学说,某著名高校的一位著名教授被揭发抄袭。我心下诧异,感觉不可思议,就问消息来源。同学说是从网上看到的。我追问什么网,他回答说是学术批评网。当时我对网络了解非常少,更没有听说过学术批评网。心中虽然满腹狐疑,但不再追问。

很快,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谈论那个著名的抄袭事件并追踪其进展,经常能听到同学说,学术批评网上这个人发表文章怎么说,那个人发表文章怎么说。由于那时我完全是电脑盲,从来不上网,所以一直到大学毕业对学术批评网是什么样的情况还是一无所知。不过,“学术批评网”这个名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没想到的是此后与学术批评网的主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兰教材:我和学术批评网的故事

2002年暑假过后,我开始了研究生的新生活,但电脑盲的状况没有多少改变。有一天,在朋友的帮助下,我终于在网上找到了闻名已久的学术批评网,马上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一下子看了4个小时。从此学术批评网成了我的精神家园。由于没有自己的电脑,平时总去一个好朋友那里“蹭网”。每次上网,学术批评网是我必看的内容之一。

2003年底,我有了自己的电脑,终于可以自由上网了。每天只要打开电脑,先看学术批评网是否有更新,是否有新文章出现。此后一直保持了这个习惯。学术批评网上不断揭露出来的不规范和抄袭事件,使我对学术心怀敬畏,对写文章充满警惕,视之为畏途,轻易不敢下笔。学术批评网上关于学术界一些公共事件的争论、一些关于学术信息的文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的思维更缜密。学术批评网上关于学问人生的文章使我对一些学者充满敬仰,对其心向往之,虽然可以预期自己终生也达不到他们的高度。经常浏览学术批评网,一方面是为了时时给自己敲警钟,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榜样。这就是学术批评网吸引我的原因。

硕士毕业以后,我到了一所大学教书。只要是接触新的学生,不论是教什么课,不论是面对什么专业的学生,学术批评网都是我首先要向他们推荐的应该浏览的网站之一。他们如果有志于学术,通过学术批评网可以在本科阶段打下一定的基础,明白基本的学术规范,将来少走弯路;他们如果将来不做学术,了解学术的规则、懂得学术的推理也没有坏处,至少有了批判的眼光,不会被轻易蒙蔽。

2008年,我来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与北大的同学交流时,发现不少同学都知道学术批评网,而且有些同学从学术批评网创办之日起就开始关注,直至今日。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北大的一些老师平时宣传教育的结果。例如,北大名教授荣新江先生在给研究生讲授学术规范时就曾经警告学生说,发表的文章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否则捅到学术批评网,没人救得了。

学术批评网辛苦经营近十载,现在其名声已经广布人文社科界了。2009年,我和一位7年多未见的老朋友聚会。他是某所大学的一位年轻讲师,聊到了他所在单位的情况,说他们那里年轻人多,领导资历比较深,平时比较霸道。他们这些年轻人不敢怒,更不敢言,只好在私下泄愤。其中有人曾言,若把他们逼急了就投书学术批评网,揭发该领导的学术不端问题。我闻言微笑,学术批评网成了弱者反抗强权的阵地了。虽然这样容易让人怀疑揭发者有挟嫌报复之意,其动机容易被攻击为不纯,但学术打假本非刑事审判,没有义务非要证明揭发者的动机是为公还是为私,只要能证明被揭发者确有学术不端之举就足够了。若对揭发者有意见,能证明揭发者亦有学术不轨之处,也未尝不可。这对净化学术空气、推动学术体制的完善不无裨益。

由于学术批评网经常刊发批评性的文章,自然得罪不少人,招惹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恶意诉讼,其中一些还是有权势的人物。所以学术批评网的运转就成了问题,不时会出现打不开页面的情况,不时遭黑客的骚扰与攻击。对于我这样经常浏览学术批评网的人来说,该网页无法打开已是司空见惯。来北大一年多以后,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学术批评网又打不开了。刚开始想可能又被黑了,也没太在意,然而两个多月后还是不能打开,感觉有点奇怪了。问周围其他同学,他们也打不开。再问北大以外的同学,他们那里却能打开。不由得猜测,可能学术批评网得罪了某位领导,因此被北大屏蔽了。后来因为有事,我多交了几十块钱开通了国际网,发现学术批评网又能打开了。这才明白,学术批评网被北大划入了收费网站的行列,一个月10块钱的网费是不能访问该网站的。此后上学术批评网,我只能通过百度快照了,每次看上面的文章比以前都要多花一倍的工夫。

2010年,一位在南昌大学任教的朋友来北京学习。在一起吃饭聊天时,我们谈到学术界的事情,其间提到了学术批评网,我就说了一些我所知道的该网站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压力。这位性格同样耿直的朋友听完之后大为感慨,惺惺相惜,想马上认识一下主持人,说主持人能在如此条件下支撑学术批评网近十年实属不易。确实,学术批评网能走到今天这一地步很不容易。

不知不觉中,学术批评网马上就十岁了。在此,衷心祝愿学术批评网越办越好!

(感谢兰教材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2011年2月12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9251.html

更多阅读

杨洋:我和杭州爱乐一起成长

杨洋:我和杭州爱乐一起成长文/汤葛月人(本文刊于《新西湖》2013年3月刊,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从小练琴,被爸妈‘忽悠’做音乐家。”在这个仍旧有些阴冷的初春下午,问起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对面的青年指挥家这样笑着说。这

桐瑶:我与邓丽君的不解之缘

她被誉为“小邓丽君”,清丽可人,摇曳生姿,举手投足、颦笑之间,颇具一代歌后的神韵,迄今已在海内外举办了数十场邓丽君经典金曲演唱会,柔情似水的歌声寄托了人们对邓丽君的无限怀念之情。近日,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她娓娓道出了与邓丽君的

80后和90后的专属回忆: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

如果你是80后或者90后,你一定认识李雷和韩梅梅。 李雷和韩梅梅,是1990~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英语教材里的两个虚拟主角:LiLei和HanMeimei(2000年的教材改名为HanMei)。有人估计,从1990年至2006年,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中学生,高达上亿人

声明:《兰教材:我和学术批评网的故事》为网友玍銹的英雄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