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予有乱臣十人·革命者的道德 武王曰 予有乱臣十人

【原文】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品味】

舜有五位贤臣,从而平治天下。

武王说:我们周人有十位戮力同心的治世能臣。

谈到这些话题时,孔夫子道:对于为政者来说,人才最为难得和可贵,难道不是这样么?你们看唐、虞直至周的时代比较起来,武王时的情况,算是人才兴盛之最了,然而武王的干臣十人,还有一个主内的妇人位列其中呢,实际上不过只有九位堂堂须眉可以驰骋天下罢了,就已经取得了人才上的绝对优势;再加上三分天下之中归周者已有其二,周文王时就已经实际获得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地利优势,即便拥有如此重大的综合优势,战则必胜,却仍然率领诸侯以臣礼服事殷商,尽最大努力避免族群撕裂与暴力革命,周人的仁德,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了。

【随想】如今,人才,对于国家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大概没有什么人会质疑的了。不论。

正义曰:“此章论大才难得也。”显然理解偏了。

本章讨论的是政治家的至德,是家天下之后回归公天下之前的政治家至德,是拥有了强大综合优势而能克制自己力量的施展,绝不轻启战端的至德。在孔夫子这里,公天下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暴力革命就不是禁忌,但必须以天下民生为本、为生民福祉谋划、为尽力降低政权更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着想,要慎用暴力。所以说周人之德,从泰伯开始,其智、其仁、其勇,臻于尽美尽善了,足以为后世修齐治平的模范。道理前文已然说过,可以回头参看: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03-25)

夫子所推崇的革命精神,是高尚的,是合乎天道的。

对比虞舜的情况,就人才储备来说,周人取得天下平治的成就是没有问题的;又加上地利的巨大优势,在一般人看来,早就按耐不住取而代之的暴力行动了。文王时就断然发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难道不可以么?看到成功的机会就立即伸手抓过来难道不可以么?但周之德不是这样的。到这里,还应当回头参看一下泰伯三以天下让的至德(08-01),周人为天下苍生计的道德基因,一以贯之,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这里再一次大放异彩。

《礼记·表記》云:“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人,卑己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

周人的至德光彩之下,那些不顾自身条件、不计社会代价,甚至出卖国家利益、断送民族前途也要争夺自己或者小团体利益的政客们,显得猥琐之至。比如台湾那些政客,人才在哪里?实力在哪里?十分之一有没有?以此来争夺中国正统,智何在?仁何在?勇何在?所以只能作夷狄遏制华夏的棋子而已,丧德如是,无耻之尤。所以又见得这些天正在曼谷街头高呼活捉本国总理的游行队伍,其不自知量,其祸国殃民状,令人齿冷啊。

岂止为政者,所有自我膨胀,动辄喊打喊杀的“革命者”、“人而不仁疾之已甚”的指点江山者、自认真理在手天下无敌的大才子们,都应当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集注》引范氏(祖禹)曰:“文王之德,足以代商。天与之,人归之,乃不取而服事焉,所以为至德也。孔子因武王之言而及文王之德,且与泰伯,皆以至德称之,其指微矣。”

文王手握巨大优势力量,不敢革命,难道是胆小怕事?其心为天下计、为苍生计,岂是后世那些军阀匪类、匹夫莽汉所能了解的?岂是那些陶醉于执国命快感的陪臣所能体会的?闭目塞听妄谈革命之人,多为势利投机小人。“其指微矣”,微在于此吧。

人而无德,如才何?

注释辨析:

【舜有臣五人】本章的“人”,指人杰人英,不是普通人。

《集注》:“五人,禹、稷、契xiè、皋陶(gāo yáo)、伯益。”

其中,皋陶以正直闻名天下,他信奉的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安邦之道,舜任命他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为后世奉为司法鼻祖。子夏曰:“舜有天下,选於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12-22)

《孟子·滕文公上》篇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而敷治焉。舜使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疏九河,瀹(yuè疏导河道)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后稷教民稼樯,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乱臣十人】乱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治世能臣。参见前文“关雎之乱”(08-15)的辨析。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曰:苌弘曰:《大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此周所以兴也。

十人,据《集注》:“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shì)、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hóng)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刘侍读以为子无臣母之义,盖邑姜也。”

文母:即太姒,周文王正妃、武王之母,后人尊称为“文母”。

邑姜: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妻、周成王姬诵和唐叔虞之生母。

【唐虞之际】尧封于唐地,故称“唐尧”;舜封于虞地,故称“虞舜”。 尧在位的时代称唐,舜在位的时代称虞。

这里不称“尧舜”而称“唐尧”,因为指的是那个时代而非个人,正与下文称“周之德”相一致。于是可以用一个“际”字,将三个时代联系起来作比较了。

【际】中间,彼此之间。

利害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国际;校际;星际。

至于本章,当为唐尧、虞舜以降直至周时的“时代之际”。

(08-20)予有乱臣十人·革命者的道德 武王曰 予有乱臣十人

【斯】指周武王时代。

【三分天下有其二】相传当时地分九州,文王得六州。

《尚书·禹贡》说: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2014-1-1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9825.html

更多阅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2012-08-20 水光潋滟晴方好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2012-08-2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当读者朋友看到这个标题时,一定首先会想到杭州西湖美景。其实我引用的是一位上级领导来凌源检查时说过的话,他说,用这首诗来形容凌源大凌河的治理效果并不

声明:《08-20 予有乱臣十人·革命者的道德 武王曰 予有乱臣十人》为网友小爸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