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三大遗憾”、“四大感动” 曾国藩人生三大遗憾

《平凡的世界》“三大遗憾”、“四大感动”

“生也爱你死也爱你 爱你平凡的世界;来也哭你去也哭你 哭你无悔的人生”。不知不觉中路遥先生已离开我们近二十年了,从1992年11月17日路遥去世至今,因为《平凡的世界》,路遥一直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中央和地方各种媒体多次播发有关纪念路遥先生的节目。9月1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时代写真》栏目又推出八集记录片《路遥》,再一次把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路遥身上。作为一名“70后”的农村人,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也受到路遥《平凡的世界》影响。如今快要进入不惑之年,回头看看,觉得关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三大遗憾”、“四大感动”:

遗憾之一:《平凡的世界》盗版多。我最初知道这本小说太约在1992年,当时正在县城上中专,听说路遥写本反映农村题材的小说,还得了茅盾文学奖,社会反响大,渴望得不得了,可就是买不到,县城书店里没有。后来好不容易见书店里有《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大概是华夏出版社的,要八块多,买不起。(我那时一学期生活费才50多元,一套《平凡的世界》要二十多,没钱)。后来1994年中专快毕业时,在县城一家小书店里见《平凡的世界》合订本(小字版,三部在一起)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要十四块多,基本可以承受,于是就买了一本,以便利用暑假好好欣赏。但不承想,书中错别字太多。记得我在阅读时,还认真地做了笔记,想在读完后给出版社写封信,请他们修正一下。只不过等读完书,我想自己可能买的是盗版书,不能怨出版社,也就不了了之。由于我实在不喜欢盗版书,所以在1998年我把那本盗版有错字的《平凡的世界》送给了亲戚(现在有点懊悔),又重新买了一套经济日报出版社与陕西旅游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平凡的世界》。个人心仪的华夏出版社的《平凡的世界》还是没买到。最近又见书店里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平凡的世界》,装祯很精美,一套三本68元,准备再买一套。

遗憾之二:《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拍得不够成功。知道《平凡的世界》有电视剧,但一直没看过,一是因为没条件,(我住的村庄1990年底才通电);二是受路遥谈话的影响,路遥在《我与广播电视》中说:中央电视台又根据小说改编制作了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严格地说,电视剧拍得不尽人意。前一段专门从网上看了一遍电视剧,总体感觉还是有成功之处的,导演潘欣欣等众多主创人员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之所以不尽人意,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平凡的世界》原著内涵太丰富,人物太多不好把握和塑造吧。

遗憾之三:《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没人重拍。从1990年潘欣欣导演拍出《平凡的世界》至今已二十多年了,却没有一个人提出重新拍。再看看如今的荧屏,宫廷戏铺天盖地、谍战剧接二连三,武侠戏一翻再翻,其他还的生活剧、偶像剧、肥皂剧等等(笔者并非不让拍这些戏,只是应注意一下度),以至广电总局不得不发文制止拍摄某一类型的电视剧。相比之下,曾经震憾过无数读者的《平凡的世界》却少有问津,这或许是时代的悲哀,正衬托出路遥先生的伟大。

四大感动:

《平凡的世界》“三大遗憾”、“四大感动” 曾国藩人生三大遗憾

(一)为路遥而感动。一是为路遥严谨的创作态度而感动,这一点从《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中可以看出来。为准确掌握1975到1985年十年间中国发生的事件,路遥找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及一种省报和地区报的十年间合订本,“一页一页地翻看,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工作量太巨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除此之外,路遥还深入到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等各种场合,体验各种人物等等。二是为路遥对待工作和劳动的态度所感动。路遥曾在《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写道:写小说,也是一种劳动,并不比农民在土地上耕作就高贵多少,它需要的仍然是劳动者的赤诚而质朴的品质和苦熬苦累的精神。和劳动者一并去热烈地拥抱大地和生活,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才有可能涌动起生命的血液,否则就可能制造出一些蜡像,尽管很漂亮,也终归是死的。正因为此,他才能在写出《人生》之后,再一次沉淀下去,写出更辉煌的巨著《平凡的世界》,并在颁奖仪式上致词说: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我想,这或许正是人们纪念路遥、怀念路遥的真正原因。

(二)为潘欣欣及《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剧组主创人员感动。确切地说,中央电视台的反映速度还是很快的。据潘导回忆,小说《平凡的世界》1988年发表不久,因社会反响效果好,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领导阮若琳即安排她去拍摄。她接到任务后,专门到西安找到路遥,一块在陕北住了20多天体验生活,采访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原型,又一起修改了剧本,回到北京用了大半年时间创作了分镜头剧本,最后在北京、西安、延安三地挑选演员、选景定景后,于1989年3月24日在陕北延安市枣园乡庙沟村开机。主要演员有:张宝庆、郑宝国、牛犇、任冶湘、陈树青、刘远、金顺子等。因为当时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都不长,所以《平凡的世界》也只拍了十四集。由于小说人物众多,有100多个,拍成电视剧主要人物也有90多个,许多观众对电视剧不太满意,这是可以理解的。连路遥也认为电视剧拍得不尽人意。但他同时又表示:作为小说作者,不应过分苛求,无论如何,它对小说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应该感到满足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和观众,我也认为电视剧不如小说精彩,但仍然要向潘欣欣导演及电视剧全体主创人员致敬,因为他们的创作态度是严谨而认真的。之所以没有小说精彩,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有点短,十四集既要叙述情节,又要塑造人物,难以展开;二是电视剧中的人物比较直观,较之小说缺乏想像的空间,“一百个观众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观众很难有统一的认同感;三是小说内涵太丰富,电视剧很难完全呈现出来。

路遥去世后,潘欣欣导演专门写了一篇《忆路遥》,发表在1995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上,讲述了她与路遥合作拍摄《平凡的世界》的故事。由此可以见,潘导对路遥、对《平凡的世界》是十分有感情的。我个人认为,电视剧在以下几方面还是很成功的。一是剧中的歌曲配得好,孙国庆唱的主题曲《就恋这把土》,浑厚质朴,一下子就把人的情绪带到了陕北黄土高原中;《双离雁》、《爱是一条琴弦》,经毛阿敏演绎后,缠绵悱恻、如泣如诉,丰富了原著内涵;范琳琳演唱的《故土难离》及片尾曲,恰如其分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说明剧组主创人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二是演员演得投入。如扮演田晓霞的任冶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女演员,剧中演得也很打动人心(听说她最近身体不好,在深圳治病,祝她早日康复)。还有牛犇演的孙玉厚、金顺子演的田润叶等等,都在剧中有上佳表现。三是选景好,剧中真实地再现了西北黄土高原的面貌,山川、土地、窑洞,让人感到亲切。总之,电视剧体现了八十年代末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与《篱笆 女人和狗》一样,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为众多纪念路遥的作品和节目感动。路遥英年早逝后,但他却始终没走出人们的记忆。2007年,在他去世15周年之际,我曾在多家报纸上看到纪念路遥先生的专题:凤凰卫视《我的中国心》栏目以《伟大的作家路遥》为题播出了节目;中央电视台科教台今年3月28日起《人物》栏目播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路遥》三集系列节目,《百家讲坛》也请国际关系学院郭小聪教授以《路遥的诗意》为题做了一期节目。近期,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又播出八集纪录片《路遥》……这些节目或全景式反映路遥的一生,或介绍路遥一个侧面,加深了人们对路遥的了解。尤其是李野墨老师的解说,让人百听不厌。因为早在《平凡的世界》刚发表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播出了这部小说,我当时还正上初中,买不起收音机,根本没条件收听。现在看电视节目,听李野墨老师解说,真是一种享受。记得曾看过一篇报道说,一位甘肃的高中生,家住在农村,离学校8里地,为能听《平凡的世界》,他每天一放学就往家里跑,打开收音机听小说,一边听一边吃饭。4个月下来,他的长跑成绩竟在校运会上拿了名次。作为媒体人,节目能制作到这个份上,再苦再累也值得。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和读者,我既为纪念路遥的节目感动,也要向制作这些节目的人员致敬。

(四)为无数平凡的读者感动。《平凡的世界》发表后,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为了能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我用百度搜索一下,竟然还有《平凡的世界》吧,进去一看,有100多页,发贴84541篇。内容主要是谈论路遥和《平凡的世界》的,有评论电视剧的,认为电视剧不如原著精彩;有为书中人物命运愤愤不平的:惋惜晓霞,同情润叶;还有一些热心的网友接着写起了续作,虽然有点幼稚,但精神可嘉。当然,这其中更多都是谈《平凡的世界》对个人的激励和影响的,署名ljs33333发贴,说《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始终揣在怀里的文学巨著”。还有人发问:为什么如今没有像路遥这样有恢宏大气的作家了?为什么如今读不到像《平凡的世界》这样震慑人心的作品了?原因有很多,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现在人们注重物质享受,谁能像路遥那样以“宗教般的信仰投入工作”,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呢?

由此,我又想到“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至今已评了六届,而且今年评选后争议很大,这当然与现在网络发达,人们掌握资讯快捷有关,但如果《平凡的世界》放在今天评选,我估计仍然不会有太多争议。这再次印证了一句老话: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金杯争杯不如老百姓口碑。一部作品,得奖不得奖关系不大,估计路遥写作时肯定没想着去得奖,关键是老百姓要喜欢,读者观众要认可。路遥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因为《人生》,因为《平凡的世界》,路遥一直还在我们身边。他为我们无数平凡的读者创作了一部不平凡的作品,从而长久地占据着我们的心灵。相信路遥先生如果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的。

后记:与众多平凡而真诚的读者交流,如有转载,请发邮件smzjdb666@163.comQQ:125256309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9945.html

更多阅读

电影《我的长征》登陆欧洲、非洲等 我的长征电影

刚得知由我参演的电影《我的长征》、和电影《八月一日》、《夜袭》成功登陆欧洲及非洲几十个法语国家和德国、奥地利、荷兰、印度尼西亚等的影院及电视台。这是国产主流战争大片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在此作为中国电影的一员,衷心祝福!祝

肖鹰:《平凡的世界》

点哦!后台君: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清华大学哲学系肖鹰教授的文章,肖鹰教授认为《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比小说对社会的批判性更强,孙少安而不是孙少平更能深度阐释当下中国。欢迎大家继续展开对《平凡的世界》的讨论,发送1000至2000字评论到邮

怀旧剧场《平凡的世界》 cctv怀旧剧场节目表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

声明:《《平凡的世界》“三大遗憾”、“四大感动” 曾国藩人生三大遗憾》为网友是你忘了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