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家衰落原因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丰臣家衰落原因

公元1600年的关原合战,被历史学家公认为德川家统一日本的标志,也是织田、丰臣统治的安土桃山时代的结束。虽然德川幕府正式建立是在1603年,而丰臣家的灭亡被推迟到1615年,然而在关原合战之后,日本再也没有能与德川家抗衡的势力,乃是不争的事实。

太阁丰臣秀吉于1598年逝世时,日本最大的封建领主及其动员力如下:

丰臣秀赖,掌握近畿、九州及各地零碎封地共224万石,权中纳言,名义上为天下共主。

1 五大老

德川家康,掌握关东八州256万石,内大臣,五大老笔头,受太阁遗命掌握国政。

前田利家,掌握北陆三州88万石,连同其分家共110万石左右,大纳言,五大老次席,受太阁遗命为秀赖太傅。

毛利辉元,掌握山阴、山阳十州120万石,五大老之一。

上杉景胜,掌握陆奥会津等地120万石,五大老之一。

宇喜多秀家,掌握备前、美作57万石,五大老之一。

2 三大实力派

以上即为丰臣政权之核心人物,丰臣家二代当主及其五大老合议成员,他们差不多也是当时封地最大的领主。但是,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封地较大的地方实力派:

岛津义弘,掌握萨摩、大隅60万石。

伊达政宗,掌握陆奥57万石。

佐竹义宣,掌握常陆、陆奥54万石。

3 一方诸侯

除了以上实力最大、兵力最强的三大实力派之外,九州的小早川秀秋、黑田长政、加藤清正、锅岛直茂,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加藤嘉明、蜂须贺家政,丹后的细川忠兴,尾张的福岛正则,出羽的最上义光等,要么掌握要害地区,要么是著名的猛将、智将,也是当时不可小看的一方诸侯。

不过,仅仅凭封地和军力来衡量政治影响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太阁生前定下的政治体制,除了五大老合议作为最高权力机关之外,还有五奉行、三中老的设置。五奉行是丰臣政权的执行机构,都由深受丰臣家恩惠的大名构成,其名单如下:

浅野长政,掌握甲斐30万石,五奉行笔头。

石田三成,掌握近江19万石。

增田长盛,掌握大和22万石。

前田玄以,掌握丹波5万石。

长束正家,掌握近江5万石。

以上五奉行中,以石田三成权势最大,炙手可热,其政治实力远大于封地动员力;其次为太阁妻子的娘家人浅野长政。掌握大权的五大老和负责行政的五奉行之间,如果有需要沟通之处,则由三中老负责调解,其名单如下:

堀尾吉晴,掌握远江12万石。

生驹亲正,掌握赞岐6万石。

中村一氏,掌握骏河17万石。

在五大老、三中老、五奉行的政治体系中,五大老除了宇喜多秀家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其余都是曾经与织田家、丰臣家平起平坐的战国大名;三中老、五奉行则都是被织田家、丰臣家从平民或下级武士提拔起来的新诸侯。丰臣秀吉死前,特地强化这样一个双方互相制衡的权力体系,用意是深远的。可是他没有想到,什么样的制度都要由人来执行,而一向自诩善于知人的太阁秀吉,在看人方面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直接导致了关原会战的爆发和丰臣家的失势。

看看以上诸侯名单和封地,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作为天下共主的丰臣家,其领地动员力居然比德川家还少!所以,在许多关于关原会战的评论中,“经济实力对比”都被拿来当作德川家胜利、丰臣家失势的主要原因。更有人埋怨太阁生前过于慷慨,居然允许家臣的俸禄超过主家,为丰臣政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事实上,主张“德川家的经济实力超越丰臣家”的人们,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即把君主的藏入地和全部领地相混淆。在日本,封建领主的封地一般分为两部分:藏入地和知行地。藏入地是指领主直辖、派遣代官负责行政事务的领地,其赋税归于领主自身(当然,随着历史的进步,许多家臣的俸禄也逐渐改由藏入地支付,这是后话);知行地是指领主分封给家臣,由家臣管理,赋税归于家臣的领地。拥有知行地的家臣,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领主,他也可以把自己的封地再作为知行分封给下级家臣,即所谓的层层分封。所谓丰臣家224万石领地,是指丰臣秀赖的藏入地,不包括丰臣系大名的知行地。如果加上加藤清正、福岛正则、前田利家等丰臣家谱代大名,丰臣家的总动员令可望达到500-700万石,远远超过德川家。

这里还要解释一个概念,即什么是谱代大名?在日本,“谱代”一词可直译为“历代”,即臣服某一封建领主超过一代的家臣,他们通常是一个封建领主家臣团的核心力量。与此相对的是“外样”和“新仕家臣”,所谓外样一般是刚刚臣服的地方豪族和割据势力,新仕家臣一般是从浪人或平民提拔起来的。在日本这种极其重视血缘和资历的等级社会,谱代和外样之间有天壤之别,一个新来的外样家臣或浪人可能要付出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被接纳为核心家臣。

细心的人又会发现一个问题——丰臣家的那些谱代家臣,其实都不是谱代家臣啊!丰臣秀吉自己出身农民或下级武士,总之出身很卑微,从进入武士阶层到掌握天下,总共就一代人,怎么会有超过一代的家臣呢?况且这些丰臣系大名,虽然大部分是太阁提拔起来的,但有一部分也曾经与太阁平起平坐,例如前田利家、细川藤孝、池田恒兴(辉政之父)等,在织田家中就是有力家臣,只是后来顺势依附丰臣秀吉而已。在后来的德川幕府下,这些大名被通称为“织丰取立大名”,即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统治时期获得领主地位的家族,然而织田取立和丰臣取立,毕竟是不同的。

谱代家臣团的先天不足

丰臣秀吉的直系谱代家臣,即所谓受太阁之恩而立的家臣,主要是黑田长政(及其父如水)、加藤清正、加藤嘉明、福岛正则、蜂须贺家政、石田三成、浅野长政、增田长盛、堀尾吉晴等人。这些人被称为丰臣家的谱代,是非常勉强的。与此相对,德川家的谱代家臣分为“安详谱代众”“冈崎谱代众”“骏府谱代众”等,其中的核心成员侍奉德川家(及其先世松平家)都已经超过三代,资历最浅的是1582年武田家灭亡之后接受的武田家臣团成员。丰臣政权的致命伤,与其说是经济实力不够,还不如说是谱代家臣团的先天不足。

除了谱代大名之外,丰臣家的直系大名,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养子众”。太阁秀吉生前长期无子,所以收了许多养子和犹子,有的来自夫人北政所的娘家,有的来自各有力大名家。其中在太阁死后有一定影响力的有宇喜多秀家、小早川秀秋和结城秀康。

子息不旺的丰臣家

宇喜多秀家在五大老中最为年轻,是战国大名宇喜多直家死前亲自托付给秀吉的,一向被秀吉视同己出。小早川秀秋是太阁秀吉的外甥,一度在丰臣家继承人中排名第二,但是在秀吉之子秀赖诞生后,与关白丰臣秀次一样受到猜忌,在太阁逝世前甚至遭到剥夺封地的处分(事实上并未实行)。结城秀康则是德川家康的次子,因为自幼不受父亲喜爱,被以人质的身份送交太阁秀吉,成为丰臣家的养子。在这三人中,真正曾有希望继承丰臣家的,只有小早川秀秋。其他两人都是太阁秀吉用来控制地方的工具,虽然深得太阁喜爱,但终究不是一家人。

除了以上养子之外,丰臣家的亲藩大名极其稀少,勉强能拉上关系的只有太阁秀吉妻子娘家的浅野长政。太阁的异父弟丰臣秀长于1591年去世,且无子嗣;有血缘关系的外甥、关白丰臣秀次于1595年被处死,连同妻子和子嗣都被斩尽杀绝。关白秀次之死,在历史上争议极大,一般认为是太阁晚年的昏聩之举,虽然主观上是为秀赖即位铺平道路,客观上却削弱了丰臣家的力量,并且伤害了许多与秀次关系亲密的丰臣系大名。本来就子息不旺的丰臣家,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已经元气大伤,产生了极其深刻的裂痕。

太阁丰臣秀吉,小名日吉(成名后自称小名“日吉丸”,其实是仿照贵族之子命名的惯例,不是事实),成年后名为藤吉郎,因为是农民之子(一说为乡下武士之子,总之不是什么贵种),没有姓氏。藤吉郎早年服侍今川家,后来改投当时还较为弱小的织田家。与宁宁(即后来的北政所夫人)结婚后,采用宁宁娘家的姓氏,改名木下秀吉。由于屡立战功,地位扶摇直上,为了避免引起织田家谱代家臣的不满,木下秀吉在谱代重臣丹羽长秀、柴田胜家的姓氏中各取一字,改名羽柴秀吉。织田信长消灭朝仓家、浅井家之后,羽柴秀吉受封北近江长滨城,下辖浅井家的旧领地,正式成为一方领主。这就是太阁秀吉的早年经历。

太阁秀吉从一介农民起家,最终成为天下之主,在日本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不过,当时的织田家中,从贫寒之士起家的重臣数量不少,织田信长也以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而著名。织田家四宿老之一的明智光秀(即在本能寺谋杀织田信长者)本来是一介破落武士,曾经流浪于各大诸侯之间没有栖身之地,被织田信长看中之后成为丹波、丹后两国的大领主;前田利家本来是尾张土豪前田家的庶子,被织田信长看中后指名继承前田家,此后成为负责讨伐北陆的“府中三人众”之一,受封能登一国;泷川一益本来是近江甲贺忍者世家出身,据说其父是近江一小城城主,投奔织田信长后被给予谱代重臣的待遇,最后成为关东管领。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但是在这些人中,出身最卑微、蹿红速度最快的,还是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知人善任,擅长使用谋略和外交手段瓦解敌人,又善于攻城,有鸟取断粮、水淹高松等经典战例。织田信长被谋杀之后,秀吉以怒涛排壑之势压制群雄,统一天下,终结了战国乱世。然而在日本这样一个变态的强调血统与资历的社会,他的平民出身是一个巨大的软肋,各地诸侯多有不服。在战国历史上,从平民出身成为领主的例子并不少见——北条早云以一介穷浪人(一说为名门伊势家的后人)夺取相模伊豆两国,斋藤道三以一介卖油郎夺取美浓一国,其子孙均成为雄霸一方的战国大名。秀吉的问题在于崛起过于迅速,新势力还没有变成老势力,天下即已尽归于其麾下,所以不得不努力寻找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以服天下诸侯之心。

与凡事特立独行的织田信长相比,羽柴秀吉非常注重日本的传统,事事与天皇、公卿等传统的朝廷势力靠拢,以早已失势的朝廷作为自己的合法性来源。1585年,秀吉已经基本统一织田信长的旧领,并收伏毛利家、上杉家两大豪族,并与德川家议和,乃认公卿近卫前久为养父,获得了公卿之中至高无上的“藤原”姓氏,并因此被任命为关白。所谓关白,乃是人臣中的极品,相当于中国的宰相、摄政大臣,在历史上一贯由公卿藤原氏担任,从镰仓时代之后只限于藤原氏御堂流(又称摄关流)的“五摄家”担任,而近卫前久正是五摄家之首的近卫家当主。当然,此时的日本早已是武家执政,天皇和公家权威扫地,织田信长甚至不愿担任任何朝廷官职。羽柴秀吉借助朝廷和公卿作为大旗,第一是掩饰自己的卑微出身,第二是慑服织田家的旧臣和德川家等尚未臣服的势力,获取所谓“大义名分”。

自镰仓时代以来,执掌政权的是所谓“武家之栋梁”的征夷大将军,将军的执政机构即幕府,其执政者都是武士集团成员,公家的朝廷只剩下礼仪与宗教职能。武士集团的首领有时也会担任朝廷的高级官职,如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等,但从未有一人担任关白。羽柴秀吉于1585年出任关白,仍然保持着武家身份,历史上称为“武家关白制”,这是史无前例的。为什么羽柴秀吉不出任空缺已久的征夷大将军一职并设立幕府,反而要从公家手中获得关白一职?对这一问题有很多说法,大致是说秀吉本来想认室町幕府末代将军足利义昭为养父,从而获得源氏后裔的身份以开设幕府,但被足利义昭拒绝,只好改认近卫前久为养父云云。问题在于,足利义昭拒绝秀吉只是暂时的,后来又侍奉秀吉并参与九州出阵,最后以秀吉家臣的身份终老。如果秀吉真的想认义昭做养父,此后还有无数机会;就算义昭打死也不干,天下的源氏后裔还很多,随便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名门做养父,也可取得开设幕府的大义名分。为何秀吉还是选择给公家做养子而成为关白呢?

事实上,羽柴秀吉选择就任关白而非征夷大将军,主要还是出于对京都文化和朝廷名分的迷恋。关白宣下之后,秀吉率领已经归顺的各地诸侯在京都以堂上公卿的身份饮宴,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武家政权虽然已经确立五百年,武士集团仍然受到朝廷公卿的歧视,许多名震一方的大领主都无法获得从五位(相当于中国的从五品)以上的官职,从而不可能上殿参见天皇,更不可能与公卿饮宴。羽柴秀吉以一个农民的儿子受封人臣之最高位,成为武家和公家共同的领袖,显然高于只作为武家领袖的征夷大将军。此外,羽柴秀吉还大肆宣传自己是天皇的私生子,既然与天皇有血缘关系,就更应该采用朝廷的生活方式。晚年的秀吉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京都的伏见城,享受奢华的京都文化,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为何更喜爱关白之位,而不愿做征夷大将军。

受封关白之后不久,羽柴秀吉即获得天皇钦赐的“丰臣”姓,成为源、平、藤原、橘四大贵族姓氏之外的第五大姓,这也是几百年来未有的先例。需要指出的是,“丰臣”这一姓氏比织田、德川、毛利等姓氏要高一个档次,后者属于“苗字”范畴,而前者属于“本姓”范畴。织田氏之本姓为平氏,德川氏之本姓为源氏,毛利氏之本姓为大江氏,这表示了他们的血统本源(当然,其中有不少附会的成分)。丰臣秀吉接受赐姓之后,又把这一姓氏颁发给服从自己的各路诸侯,在短暂的丰臣政权统治时期,“丰臣朝臣”超越了各种从古代传下来的本姓,成为武家最荣耀的姓氏。由于长期无子,丰臣秀吉还收了正亲町天皇的儿子八条宫智仁亲王为犹子——天皇的儿子给人臣做养子,这在日本也是极其罕见的!总之,丰臣秀吉的策略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朝廷的威信,与天皇和公卿形成共生关系,并借助奢华恢宏的京都文化来彰显丰臣家的权威。可以想象,如果丰臣家的天下一直传下去,“武家关白制”将成为定制,丰臣家同时统领公家和武家将成为惯例,明治维新时期的“公武合体”也将提前数百年成为现实。当然,这种“公武合体”不是为了改革,只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稳固丰臣政权而已。

太阁秀吉建立的丰臣政权,处处流露出一种拼凑的色彩,似乎并无长远之计。大致说来,丰臣政权具有如下内在缺陷:第一,地方领主实力过大,德川、毛利、上杉三家动员力均超过百万石,前田家连同其分家在内也有百万石的实力,这使得丰臣政权形如各大诸侯之间的联合政权,并非丰臣一家的政权。第二,中央体制不完善,所谓“五大老”“三中老”“五奉行”的决策和行政体制只是因人设官,一旦重要人物去世或者发生内部矛盾,就很容易崩溃。第三,丰臣家通过占据关白职位而获得统治天下的“大义名分”,但自从秀吉的养子关白丰臣秀次被赐死之后,关白职位就从丰臣家消失;丰臣秀吉的计划是等到其子秀赖成年之后再授予关白一职,然而在他本人去世之后,秀赖能否按照计划被任命为关白,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丰臣秀吉对各地领主的统治,比之前的织田信长和之后的德川家康都要温和一些。归附的地方领主基本都保留封地,其中德川、毛利两家实际控制的土地还有所增加;岛津、伊达、长宗我部等归附较晚的边远诸侯只被削减封地,仍然保留部分实力;真正被消灭的大领主只有后北条家。采取怀柔政策的直接后果是丰臣家及其谱代大名的封地不足,大量膏腴之地掌握在外样大名(即丰臣家统一天下前夕才臣服的诸侯)手中。按照织田信长时期的惯例,地方豪族就算倾心归附也未必能够保全家门,负隅顽抗者则必将被斩尽杀绝;后来的德川家康虽然没有那么激烈,在铲除异己方面却也毫不留情。为何丰臣秀吉却一直把隐患留到自己身后呢?

丰臣秀吉最关注的问题不是日本本土的长治久安,而是能否在有生之年征服朝鲜、中国

答案很简单,即丰臣秀吉最关注的问题不是日本本土的长治久安,而是能否在有生之年征服朝鲜、中国。为了避免战乱延续,集中日本的军力,就必须与各地诸侯形成妥协,以便尽快发动对外战争。尤其是毛利家、岛津家、大友家、长宗我部家等西国大名,更是侵略朝鲜的主要支柱,所以太阁秀吉对他们的处理是很宽大的。丰臣家的谱代家臣如黑田长政、加藤清正、加藤嘉明、小西行长等人,也多分封在九州、四国,以便参与征伐朝鲜。朝鲜之役最终以日本的失败告终,西国诸侯也损失惨重,间接导致了他们在关原之战中被东军击败;但是如果日本获胜,顺利吞并朝鲜,那么西国诸侯肯定将独吞利益,其实力必然大大增加,吃亏的人就变成德川家康等东国诸侯了。

事实上,德川家一直未被编入征伐朝鲜的军队,并不是因为德川家康的长袖善舞,而是因为太阁秀吉希望把利益留给自己最信赖的嫡系诸侯,没有必要让外人来分一杯羹。在明军出兵朝鲜之前,日军一度控制朝鲜全境,太阁秀吉将朝鲜八道分为八份,毛利、小早川、岛津、小西等西国大名每人获得一道,其动员力大大增加。如果太阁没有冲昏头脑继续向明朝挑衅,如果明朝选择默认日本吞并朝鲜,朝鲜八道或许真的将永久纳入日本版图,届时西国诸侯的实力将永久性地压倒德川、上杉、伊达等东国诸侯,德川家康的回避出兵就不是所谓明智的选择,而是愚蠢的选择了。

这里还需要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丰臣秀吉生前有没有意识到德川家康的野心?他对德川家康采取放任的态度,究竟是出于判断失误,还是明知道德川家康可能翻天而无力制止?很多人认为,由于德川家康曾经在小牧长久手会战中击败羽柴秀吉,太阁一直对他忌惮三分,德川家在诸侯中也具备崇高威望,太阁秀吉一直到最后也没有足够能力将其铲除。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是低估了太阁秀吉的权术和实力。丰臣家和德川家和解是1585年前后的事情,秀吉派遣母亲作为人质邀请家康上京也是那时的事情,当时的丰臣家才刚刚统一织田家的旧领并获得毛利家的臣服,还谈不上成为天下共主。此后丰臣秀吉通过四国讨伐和九州讨伐,统一了日本西半部,又在小田原征伐中让整个日本认识到了丰臣家的实力,这时的德川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正面对抗中战胜丰臣家,家康对秀吉的态度也变成了以恭顺忍让为主。北条氏政就是没有意识到实力对比上的变化,以为自己可以在1590年复制德川家康在1585年的胜利,甚至要求丰臣秀吉再次把母亲送到小田原做人质,这种可笑的行为换来的只能是北条家的毁灭。

丰臣政权的体制虽然存在严重问题,但由于太阁秀吉本人无与伦比的威望和权术,在秀吉在世的时候还是能够完全控制局势的。太阁秀吉想要贯彻的政令,绝大多数都能贯彻到底;不得人心的朝鲜征伐,也只有在秀吉死后才能退兵。奥羽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伊达政宗,在秀吉的震怒之下只能两次穿着全白的领死服恳请赎罪;曾经与秀吉同列的佐佐成政,在引发国人暴乱之后也迅速被要求切腹;就算是秀吉自己的养子丰臣秀次,虽然早已获得关白之位并已在诸侯中建立了广泛的关系,但只要秀吉一声令下,也是毫无抵抗地被捉拿赐死。此外,雄踞会津九十万石的大诸侯蒲生氏乡,在暗地里批评朝鲜征伐之后,也莫名其妙地早逝,很可能是被秀吉毒杀。可以想象,如果太阁秀吉真的对德川家康有深刻的怀疑,有无数种方法能限制其势力,甚至干脆采取政治暗杀、软禁等手段,让忠厚老实的德川秀忠或者自己的养子结城秀康上位,则德川家这一威胁自然就消失了。问题在于,太阁秀吉生前根本没有意识到德川家将是毁灭丰臣家的力量,反而希望在自己死后利用德川家、前田家和西国诸侯之间的平衡,维持丰臣政权的长治久安,这才是丰臣政权迅速毁灭的关键。

太阁秀吉的逝世虽然算不上突然,但也比较仓促,没有来得及完成一切布置。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除了征伐朝鲜之外,还是为丰臣政权的巩固做了一些实事的。关原之战的结局,使太阁生前的一切安排都化为尘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太阁留下的政治格局并非一无是处。下面看看太阁在生命最后几年所做的一些政治影响较大的事件。

首先当然是赐死丰臣秀次并将其妻儿全部斩首。此事原因十分复杂,有人指认石田三成为进献谗言的祸首,而丰臣秀次有一些恶行也是事实。若关白秀次继承丰臣家,是否有足够能力压服诸侯还是未知数,但应该强于仅为五岁幼儿的秀赖。无论如何,秀吉采取极为酷烈的方式根除了秀次一派,此事加重了丰臣家内部的矛盾。石田三成、前田玄以、增田长盛三奉行负责处置此事,而五奉行笔头浅野长政则因为与秀次关系密切而失势;细川忠兴、黑田如水、小早川秀秋等丰臣系大名均因为被怀疑与秀次合谋而被训斥或处分;最上义光、伊达政宗等外样大名也受到严厉申斥。在秀次事件中受到牵连的诸侯,关原之战中全部投向东军,与当年处置秀次的三奉行站在对立面,则秀次事件不啻是关原之战的先声。

其次是将上杉景胜从越后转封至陆奥会津,虽然动员力基本不变,上杉家却丧失了从北陆道进京的可能,也不再能够以越后为基地威胁关东、甲信,只能在东北一隅掀起波澜。会津本是蒲生氏乡的封地,氏乡于1595年突然去世,其子孙被转封,现在上杉景胜又被安排到这一偏远地区,说的好听一点是监视最上、伊达等东北诸侯,说的难听一点则是消除其对最高权力的威胁。上杉景胜虽然贵为五大老之一,却是在小早川隆景死后继任的,太阁一直对其心存忌惮。上杉家被转封,对关原之战产生了深远影响——试想想,若上杉家当时仍在越后,西进可以进攻德川家的盟友前田家,东进可以从上野进攻关东,或者南下与真田家合流阻断东山道,都比局限会津一地要好的多。太阁秀吉万万没有想到,他生前严加提防的上杉家在客观上帮助了丰臣家,而正是由于上杉家被限制在会津,德川家康才得以放心大胆地西进。

第三是对某些丰臣系大名的处置,很难说是合理的。加藤清正由于受到石田三成的告发,一度被召回软禁,后在北政所的求情下放出,此举动加剧了丰臣家文治、武断两派的矛盾,加藤清正后来投向东军。小早川秀秋也是因为石田三成等奉行的告发,在太阁弥留之际被勒令改易,太阁死后则由德川家康卖了一个人情,保留了九州的领地——此举是丰臣家失分,德川家得分,为小早川家投向东军埋下伏笔。被丰臣秀吉给予亲藩待遇的福岛正则,于1595年秀次死后被封为清洲城主,掌握秀次的尾张旧领,结果正是这位福岛正则带头投奔德川家康,打开了东海道的大门。

太阁晚年作出以上错误决策,说明他根本没有料到在其身后掀起大浪的竟是德川家康。太阁秀吉对各大诸侯,虽然较为优容,但也采取了一些泼水掺沙子的行为:对上杉家是转封到远国,对德川家是通过结城秀康等作为监视,对前田家是通过分家来分其力,对毛利家也通过过继养子继承小早川家等手段来减弱其合力。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对德川家的制约远远不够,能够与德川家为敌的势力则要么实力不足,要么身处远地,要么因为种种恩怨投向德川家。可以说,太阁生前最后三年的以上决策,决定了关原之战的实力对比。

关白丰臣秀次被勒令切腹之后,太阁秀吉对自己身后的安排非常明显:独子秀赖出任关白并掌握天下,五大老合议为最高决策机构,其中关东的德川家康和北陆的前田利家是丰臣家的两大支柱,其封地名列前茅(德川家康260万石,前田利家连同分家共120万石),官位也在武家之首(德川家康为正二位内大臣,前田利家为从二位大纳言)。五大老的另外三人,上杉景胜一贯不受太阁待见,毛利辉元性格犹豫懦弱,宇喜多秀家则年轻缺乏经验,根本无力与德川、前田两家相提并论。

以上五大老基本是丰臣家的外样,只有前田利家算谱代(但前田利家在织田家做家臣时,服侍的是柴田胜家而非羽柴秀吉,所以这个所谓的谱代也是很勉强的)。太阁秀吉在漫长军事生涯中培养起来的嫡系谱代,为什么不能有人出来掌握大政呢?加藤清正、福岛正则这样的赳赳武夫被称为“武断派”,军事能力强于政治能力,政治敏感性不强,难以托付大任;小西行长、石田三成这样主要负责行政的文官被称为“文治派”,缺点在于资历不深,而且日本长期重武轻文,这些以文治为主的重臣缺乏威信。其实太阁手中还有一张极有威胁力的牌,可谓丰臣家谱代精华中之精华——大部分人可能都猜的到,他就是黑田如水。

黑田如水

黑田如水,本名孝高,又名官兵卫,战国时代的天才军师,在羽柴秀吉经略西国的时候加入旗下,在武功和外交上均极负盛名。本能寺事变之后,黑田如水首先提出由羽柴家举起为织田信长报仇的义旗,并率领少量部队殿后,充分显示了对秀吉的忠心。但是,黑田如水的军事谋略和政治眼光令太阁秀吉也忌惮三分,在九州征伐结束之后,黑田家只获得了二十五万石封地,如水也知趣地引退,由其子黑田长政继任家督。黑田如水虽然资历不如某些丰臣系大名,但功勋卓著无人能比,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如果不是太阁刻意限制,此人纵使不能与五大老并列,至少能在丰臣政权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太阁忌惮的不仅是黑田如水,就算对共事数十年的前田利家,他也体现了防范之心。前田利家在加贺、能登、越中三国的封地本为一体,在太阁的授意之下却分为两份,长子利长和次子利政各得一份,这是为了防止前田家过于强盛。至于独霸关东的德川家康,太阁照样采取了掺沙子、筑隔墙的方法——在其东北方向布置57万石的大诸侯佐竹家,封闭其东进的道路;西方布置山内一丰、堀尾吉晴、中村一氏等丰臣家谱代诸侯,封闭其进京的道路;又在其领地内保留结城家,指名由德川家次子、丰臣家养子结城秀康继承,企图分割德川家的实力。不过相比之下,太阁对德川家的限制是远远不够的,以上手段对付一般的诸侯绰绰有余,对付掌握关东260万石且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就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了。

丰臣秀吉固然是出身农民(或下级武士)的泥腿子,一直为身世而耿耿于怀,那么德川家康的家系又如何呢?其实德川家也算不上什么贵种,只是由于他们最终取得胜利并统治日本二百六十多年,其编造的家世神话广为流传,糊弄了大部分人而已。

根据德川家康上台后公布的家谱,德川家乃是“武家之栋梁”清和源氏的嫡流新田义贞之后。新田氏的一支因为居住在上野国一条叫做得川的河流附近,故改姓得川,又作德川,其家祖为得川季连。此后的家谱非常可疑,家康自称得川家的一位后裔以女婿身份入赘三河松平家,从此改姓松平,到了家康自己又恢复德川的家名。然而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以上全是胡说八道。新田义贞的确有一支后裔为德川氏,德川家康本人的祖先也的确是入赘松平家之后改姓,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入赘的养子就是得川家的后人。恰恰相反,目前历史学家掌握的资料只能证明这个松平家的婿养子是一个普通的行脚僧,其先世根本无法考证。总之,德川家康的祖先也不是什么武家栋梁,不过是泥腿子进城而已,只是比丰臣家早几代进城罢了。

德川家康在统一三河、远江之后的1566年左右,向朝廷申请“恢复”祖上的德川姓氏,获得批准——其实朝廷多半也没做任何考证,只要拿到进贡的礼金,肯定是要什么给什么。家康把姓氏从松平改为德川,主要是想借助“新田义贞之后”这一面大旗,压制东海道的地方豪族,加强本家的威望,这也是当时新兴武士家族的惯例。德川家康的义兄织田信长,其祖上本来是越前织田神社的神官,后来硬是将家谱追溯到桓武平氏,即清和源氏之外的又一大武家栋梁;丰臣秀吉则干脆说自己是天皇的私生子。不过德川家康后来又再三反复,一度认公卿藤原氏为祖先,当然也是为了政治目的。丰臣秀吉上台之后,又赐德川家康以丰臣本姓、羽柴苗字,所以把他叫做羽柴家康也未尝不可。真正确定以德川为苗字、源氏为本姓,是1603年德川幕府成立之后的事情了。

丰臣秀吉生前有没有实力消灭德川家康,如果消灭德川家康将引起怎样的政治后果,现在已经很难猜测。事实是丰臣秀吉根本没有认真考虑消灭德川家康,当时有许多其他事项吸引了他的目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侵略朝鲜。此外,上杉景胜、伊达政宗乃至前田利家等大诸侯也令他充满戒心,使得他不能也不愿集中精力限制德川家康的势力。

在对待德川家的问题上,丰臣秀吉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首先就是在消灭后北条家之后,将德川家由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和南信浓转封到关东八州,其实力大大增加,且占据了地利优势。关东八州是镰仓幕府的龙兴之地,历史上一贯被认为是武士集团的发源地和大本营,丰臣秀吉竟将其委托给德川家管理,不能不说是一大失误。德川家原先的领地虽然囊括五国,总动员力却只有100万石左右,甲斐的金山也已经枯竭;移封关东八州之后,经过苦心经营,动员力骤然上升到256万石,远远超过除了丰臣家之外的任何势力。丰臣秀吉将德川家康分封到关东,本意可能是让德川家和后北条家的残余势力互相争斗,让德川家陷入此起彼伏的地方混乱之中无法自拔,却没有想到德川家康迅速整合了领地。

其次是在德川家的周围没有部署足够的强力诸侯,这一点上文已经提过。掌握会津90万石的蒲生氏乡与德川家康有姻亲,而且野心勃勃,被太阁察觉之后不明不白地暴卒;太阁去世前夕将越后的上杉景胜移封到会津,同时起到牵制伊达政宗和德川家康的作用,事实上却使德川家康的束缚更小。后来的关原之战中,上杉景胜由于地处远国,军队调动不力,无法直接上洛,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只在东北地区大干一场,使得德川家康得以放手西进击溃西军主力。真正使德川家康胆寒的,反而是常陆的佐竹义宣,不过佐竹家无论名声还是动员力都与德川家相差太远,仅靠这一家是无法掀起大浪的。太阁在德川家布下的另一颗棋子是结城秀康,他在关原之战中的确成为了德川家的不稳定因素,在德川幕府成立之后仍然被家康、秀忠畏惧三分,遗憾的是他过早就去世了——这是德川家康的又一个幸运之处。

第三是在对身后政局的布置上,过于信任德川家康,给了他非常重要的大义名分。太阁遗命以前田利家为秀赖的太傅,德川家康掌握国政,从此德川家康就拥有了号令天下的合法性。前田利家死后,家康的权柄更加失控,由于有太阁遗命的约束,想要号召人们起来颠覆德川家是颇为困难的。更要命的是,太阁生前还经常夸奖德川家康“忠厚老实”“是一个规矩人”,不但提高了家康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还使得福岛正则、加藤嘉明等头脑简单的武断派大名低估了德川家对丰臣家的威胁。这就是丰臣秀吉生前最大的失算。

丰臣秀吉早年以慧眼识人著称,但晚年在看人方面却连出昏招。没有看出德川家康的野心,却对上杉景胜提防有加;将真田昌幸称为“表里比兴者”(反复无常之人);多次想惩治伊达政宗却没有下手;没有及时调解文治派和武断派的矛盾,导致身后酿成大祸;在关白秀次一案中辣手惩治诸多诸侯,使丰臣系大名中的分裂加剧,等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秀吉多次夸奖的“规矩人”德川家康成为了丰臣政权的掘墓人,被他不齿的“表里比兴者”真田昌幸却在上田城下牵制了德川家的主力,而被他提防再三的上杉景胜则是第一个出来反对德川家康专权的。作为天下共主,丰臣家本来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实力派之间的矛盾,游刃有余地处于不败之地。太阁生前的举措却在加剧矛盾的同时,使德川家巧妙地利用了这些矛盾,在政治上站在了制高点。

论日本战国丰臣家衰落原因-跟贴评论

到底不是帝王系课班出身的人,思想还很局限于小农意识,没有天下人的概念

总想着洗去自己身上那层臭泥,却将自己的根本忘却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如同浮在水里的浮萍

在他有生之年,还可以依仗自己的威势

但是他一死,什么都没有

转封也有逼迫德川的意思吧,让他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领地,如果家康在当时表示异议,秀吉也就有借口动手了

在当时秀吉并没有什么动家康的借口,如果就是因为家康实力强就要动他,秀吉的天下根本做不牢

要杀家康,只能暗杀

但是想暗杀也不是就能暗杀的吧

还要不着痕迹的暗杀

要是抓住刺客了,丰臣家也别混了

那个时候家康手下已经有伊贺同心盟吧

日本警察的前身

估计肯定对家康防的,比奥运安保还要严

家康应该是小猴子6、7岁

家康最有希望的儿子已经自尽,个人勇武最出色的儿子被猴子笼络成秀赖的哥哥,如果家康随着猴子去世,丰臣的天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三成倒得太快,家康也活得太长了

别看小说看多了,日本历史太多类似与三国演义之类的作品了。忍者真这么厉害,早以忍者统一日本了。

主要还是丰臣家自己的武官派和文官派不合,给了其他人机会

忍者真这么厉害,早以忍者统一日本了。

哪些所谓忍者,搞搞化妆。私斗的流氓团体而已。和帮派并没有什么不同。

你搞错了

我从来没有说忍者很厉害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小说中的那号人

但忍者做安保工作,做验毒,做警察甚至 是做保安的工作,应该是没有问题

在这么强的安保措施下,猴子又不能带兵硬闯,到哪里去找一个飞岩走壁的高手,把不动声色的从一大堆人中家康杀了

下毒更是行不通的,德川家的饮食,有试毒手的

以家康的谨慎,他更不可能不带人,就满大街走

如果暗杀有用,中国三国就不会打这么长了,直接用暗杀技不是更好

个人认为顶楼贴的文章有一定道理,丰臣家主要是泥腿子进城的时间太短,部下凝聚力不足。但是对各大诸侯的安排我觉得楼主说得不一定对,所谓按下葫芦起了瓢,压下德川家,没准又是上杉、毛利、黑田这些人上位了。

冒牌好文啊!!

一般的权力体系是不会培养老二的,但是秀吉晚年的举动偏偏把其他的势力打打压压,让德川这个老二龟上位了。

嗯,想到银英里,小莱打压小吉的原因了,就是因为某奥进言小吉是老二~~~

而同盟那边,田中调侃说,如果让某奥看见,一定会称赞,这是完美的平衡

问题是德川没做过什么出轨的事情,丰臣方就是找来什么朱罗山、马罗山坐在一起研究也找不出德川的把柄来

2009-2-12 19:22 phoenixdaizy 其实安排的几个养子的,比如。宇多喜+小早川。可惜小早川反水,宇喜多由于内乱被消弱了一些势力。另外准备的制衡人物前田死得比较早(不过这应该是在计划当中,老乌龟这么长命倒是没算计到)。还有一个准备就是石田三成。

还是客观上来说德川的石高太高,又没有远征朝鲜。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丰臣的一些武藩谱带,时间不够久也武勋也不够。全是一些善变之徒。

缺乏像石田,宇喜多一样死忠的人物。还是自己家族势力不够强大,子息不茂盛的缘故。

德川的封地的确有一些偏多了,而且有时候和明朝去争,太狂妄了。(德川的封地还没有计算结城秀康吧)。

如果真要统治,还是要一批武家嫡系,而不是佞臣才能统治。

为了国家在丰臣政权延续,也许该做一些牺牲,让一些年长的养子担任关白和家主。放弃幼子的继承权。

另外准备的制衡人物前田死得比较早(不过这应该是在计划当中,老乌龟这么长命倒是没算计到)。

还有一个准备 ...

加藤、福岛这些都是谱代啊,但这帮人全站错了队……

加藤这些武勋派和石成三田的矛盾太大。而且这些人不是纯粹的武勋派。这个应该属于三田造成的问题。

丰臣生前对武勋派不是很重视,而且这几个人别看游戏能力那么高,打仗没有真正精彩的作品。

真正的谱代武勋,我想当初要是把立花宗茂重新使用。这种人才是真正国家栋梁,他家的养子太多了一些。

石田三成没有错,错在他和那几个人关系太僵硬,也不找个机会解决一下。要当初一方干掉另一方,可能丰臣家族还团结点。

立花宗茂,后藤基次,岛左近 三人要是各掌握10万石知行和军事指挥权会比加藤,福岛强悍得多。

真田信繁没有传说的出色,擅长守战而已,和大阪十勇士可以作为第二军团。(贵族底蕴和作战号召力超一些)。

德川那种把自己盟友削藩的做法,可能丰臣没学到。统计的确没统计结城秀康。太多有野心的人了。都是诸侯啊。真正的纯武家藩主太少。前田,德川的确没必要那么大的领地。

1)德川本来就分出一个结城去统治他家。

2)德川本身把不利转封因素变为有利。

3)德川未打朝鲜战争,转头应该以这个名义消藩的。~

猴子后期的战略失误倒是成就了朝鲜大奖李舜臣的丰功伟业……而丰臣家的最大支持者石田三成在发动关原之战前,错误的估计了己方诸侯的忠心,而且在关原之战初期的战局不利也直接导致了那些观望诸侯的倒戈,这些都是石田三成最为一名政治执行者而对于军务的错误估计,而其不敢恭维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致命点,最为领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任人服人的气魄与胸襟,但是石田三成和那些丰臣家谱代重臣的关系是在太差,除了大谷吉继几人,竭力支持石田三成的人却数不多,而前田利家的过早逝世应该也是秀吉所没有考虑的到的问题……很多的因素综合起来,就是秀吉的在晚年头脑有点发热了……:blink:

石田三成是够忠心,但前提是有个更强大的核心领袖上。

小早川,宇喜多都没成为核心领袖。三成扮演了这个角色。

他的确没错,主要是文官不擅作战(但是岛左近弥补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德川的寿命超过大家的预期。

那帮武勋派作战功劳没有所想的那么强。长期掩盖在秀吉本人的光环下的。

也许是害怕武官夺权,武官没有核心的几个人是大问题。加藤+福岛只能算个兵头。不能算擅战者和真正有名望的。立花宗茂应该是个可提拔的对象啊。

其实历史也很巧合,宇喜多所领自己出了问题。黑田如水作为枭雄+阴谋家自己有自己的打算。

最主要的还是交接班的寿命链太长了。

秀吉死得早,朝鲜战争的战争的失败对其打击可是不少啊,还有就是都称家康事老乌龟,其实做乌龟也会有熬出头的一天嘛。:titter:

真正的谱代 ...

立花显示才干在岛原、岛显示才干在关原、后藤显示才干在大坂

在此之前猴子是不太可能重用这些人的

而且转封立花出九州也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但从军事成就角度,金吾在蔚山的辉煌远胜于当年的陶隆房,就是cos吴宇森的周都督上去抢战绩有了些小污点罢了,后来三成和家康也都将金吾看作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可见猴子的这项安排也是有效的

丰臣如果任自己的武勋派干掉三成或者废掉自己的武勋派可能都好点。

自己的武勋派干掉三成,就有借口消藩了。

是不是前田??从地理位置江很重要。

但从谱代否来看。

黑田,峰须贺,宇喜多,小早川,浅野长政

这些才是真正的有力大名,绑在一条船上。小早川反水明显亏了。如果战局有利的话,不一定会反水。

应该说的是这位吧

编这段百科的人真是笑死了,战国吧看来誓要把小早川打造成潘凤、赵无延~~

关原之战德川家的口号又不是推翻丰臣家,而是类似于清君侧,除奸臣才吸引这么多人参战的

三成身为奸臣之首,竟然这么天真???

嗯嗯,题外话《战国自卫队——关原之战》里的小早川好帅笑起来好可爱,激萌的小正太~~

德川家康的异父的弟弟松平康元的女儿满天姬与福岛正则养子福岛正之结婚。

小笠原秀政的女儿,德川家康其中一个养女万姬与蜂须贺家政之子蜂须贺至镇结婚。

德川家康的舅舅水野忠重的女儿正应院,与加藤清正结婚。

家康于关原之战前私下为大名增加石高。﹙以下的单位以石高计算。﹚

对马国的宗义智由一万增加至二万。

远江国滨松城城主堀尾吉晴增封于越前国的府中五万,合计十七万。

美浓国金山城城主森忠政由七万,移封至信浓国的川中岛十三万七千。

丹后国宫津的细川忠兴由一万八千,增封丰后国的杵筑,合计六万。

这几个问题才是把大名拉到德川手下的重点问题。

很多大名反水了。

东军已经有优势,西军冒险一战。信错人了。

我怎么记得小早川是在战况有利于西军时出动滴?

场面上西军稍稍优势.东军的家康是有些担心.主要原因是自己的主力没赶上.

但是西军没凝聚力.西军总帅辉元甚至都没来战场.

秀秋当时才17岁,他的选择没什么问题.本家还加封了很多,只是离奇死亡而已.

1,一门的早死(不管是秀长还是秀次)

2,三成的错误行动.(刻意压制尾张派,主动挑起关原)

战局初期和中期西军确实有一点点优势,而且是在一部分预备诸侯没有出战的情况下取得的优势,但是随着家康主力部队的出动,己方诸侯的倒戈,石田三成的指挥不利等因素,胜利的天平早已向家康方面倾斜了……

秀保也挂的很早……

战局初期和中期西军确实有一点点优势,而且是在一部分预备诸侯没有出战的情况下取得的优势,但是随着家康主力部队的出动,己方诸侯的倒戈,石田三成的指挥不利等因素,胜利的天平早已向家康方面倾斜了……

家康的主力不是没去关原么?

三个决定人物:吉川广家、真田昌幸、小早川秀秋。

家康的主力不是没去关原么?

他儿子被真田家拖住了,没能急时赶到关原。

小早川的倒戈,起了绝对性的作用,他一倒,连锁反应,很多人都跟他一起倒向东军。

秀保也挂的很早……

大和中纳言秀保活着倒也没用,最多就是金吾中纳言一样的地位.还有可能在秀次事件中被波及.

问题是德川没做过什么出轨的事情,丰臣方就是找来什么朱罗山、马罗山坐在一起研究也找不出德川的把柄来

难道就因为他是老二就打压么?如果这样打压了老二,老三、老四怎么想?

德川家康还是大名,还有260万石高。就是找不到他的罪,还找不到秀忠的罪?

哈哈哈,主要还是猴子没去想。

秀秋确实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人物。

如果关原按应仁之乱那个打法,黑田如水的势力就该起来了,哈哈哈。

战局初期和中期西军确实有一点点优势,而且是在一部分预备诸侯没有出战的情况下取得的优势,但是随着家康主力部队的出动,己方诸侯的倒戈,石田三成的指挥不利等因素,胜利的天平早已向家康方面倾斜了……

关原打到中期家康主力部队已经不多了其实......

德川的主力的部队井伊直政、松平忠吉一开始就冲上去了。

到了中期,西军仅用其不到三分之一兵力就占据了上风。

而毛利系统的诸位还在战场东边继续打酱油.......

在这场战斗中,三成的指挥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因为本来的指挥者就是岛左近和明石全登.......

一个众藩联合的政权,一个不能亲政的幼主,一个文治压倒武功但又不能服众的辅政,众多野心勃勃的大臣,这样的政权即使没有德川,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东周时的卫公告诫儿子有些臣子可杀不可辱

李世民在死前故意将有才干的大臣放逐,而让太子登基后召回,以显示新皇的恩惠和威信

这些秀吉都没有借鉴,他只给幼子留下了一些心怀不满却没有废除武功的大臣

加藤,福岛等人也许还记得太阁之恩,但太阁已逝,他们认为现在的政权不是秀赖的,而是三成的,所以他们决然的站到了德川那边

在这场战斗中,三成的指挥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因为本来的指挥者就是岛左近和明石全登.......

实际上西军先到战场的,位置选择肯定好得多.所以开始正规打起来,肯定西军优势.但是关键还是人心,没有死战的决心,而东军诸大名却有着相同的目标,杀死三成

一个众藩联合的政权,一个不能亲政的幼主,一个文治压倒武功但又不能服众的辅政,众多野心勃勃的大臣,这样的政权即使没有德川,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东周时的卫公告诫儿子有些臣子可杀不可辱

你觉得猴子认识卫公和李世民么?

照我说的,杀茶茶,让秀赖认宁宁为母,至少加藤福岛他们不会反~~

说实话,宁宁比茶茶还是水准高点,最坏也能保个家名啊~~

这得考虑当时猴子跟宁宁的关系如何,宁宁的心境如何

能不能送是个问题,舍不舍得送是一个问题,想没有想过要送,还是一个问题

这得考虑当时猴子跟宁宁的关系如何,宁宁的心境如何

能不能送是个问题,舍不舍得送是一个问题,想没 ...

所以我说猴子8会做人

秀吉同学也算是晚年得子了,难道他以为自己能年富力强,活到儿子长大么?

自己的身体应该自己清楚才是……

秀吉总篇拍这段拍得比较含糊,前面三成还和茶茶暧昧,转眼孩子就生下来了,然后宁宁把孩子抱走了~~

晕晕晕,反正只看那部YY剧的话,我觉得秀长和宁宁的暧昧更深……瀑布汗……

随便搜索下秀吉提防家康的例证就是一大把,地震解刀啦,临终按血手印啦,改易领地啦……秀吉最大的失误是没考虑过宁宁的立场,他完全没考虑过死后当置宁宁于何地。如作者所说,猴子的根基很浅,家臣的效忠远没有达到谱代那样的“义从”,而主要根植于恩情纽带。丰臣家的嫡系,是猴子和宁宁共同栽培的。猴子死了之后,丰臣家最有影响力的不是别人,正是宁宁。

秀赖尚幼,浅井家的不过一新宠,成就丰田家霸业的汗马功臣几无关联。武断派之所以敢和文职派公然开战,片桐且元之所以会力阻金马印上战场,东军之所以敢深入地势极端不利的关原战场,小早川秀秋之所以会在关键时刻倒戈……一切一切的幕后操盘手必然是宁宁。这一点连黑田如水都没看出来(还策划趁东西火并变卖家产抢地盘),家康不过顺势而为罢了。还是那句话:这世界,谁是猎物,谁又是猎手?

人生不过浮梦一场,大阪,则是梦中之梦——天下第一出世者辞世之际,才终于想到了最大的疏漏吧

ps:能入冒牌兄法眼的帖子竟然如此主观……是时代变得太快,还是南飞太健忘?

可能猴子是《大奥》那种弱智戏看多了,以为天下的女人都和《大奥》里的主角那样对将军家忠心不二了……

宁宁可悲的很~~好像她还在世,眼睁睁看着家康把猴子的坟给扒了,不知做何感想。

1、爱得越深,恨得越深,巴不得自己动手扒坟

2、已经不再爱猴子了,女人变了心,鬼都拉不回来

猴子要多看两部《金枝欲孽》之类的片片,看看后宫的女人是如何背叛皇帝的,估计就能和我一样想到宁宁的反应了……

其实我很怀疑,宁宁的智力比猴子高。看出势头不对,先避风头再拆台。能在一个极端父权社会,将猴子苦心经营的家天下被毁得如此彻底,非才高一筹不能为也

两种情况

1、爱得越深,恨得越深,巴不得自己动手扒坟

2、已经不再爱猴子了,女人变了心,鬼都拉不回来

猴子已经忘了她,她又何必挂念区区?生死本是轮回事,来世有缘自当逢。在下怀疑宁宁在佛学中找到真正的归宿,已经不关心此生猴子的一切了。

其实我很怀疑,宁宁的智力比猴子高。看出势头不对,先避风头再拆台。能在一个极端父权社会,将猴子苦心经营的家天下被毁得如此彻底,非才高一筹不能为也

猴子还在以貌取人的初级阶段,很明显他喜欢的阿市就属于智商不高的,要是拿出阿江与夫人摆平秀忠的手段,十个长政也被摆平了,也不会下场混得这么惨……

同样是美貌的女子,有人能哄得男人玩,有人就只能被男人哄着玩……

猴子是只聪明猴子,宁宁能万里挑一找到这么一个活宝老公,不是智力太高,就是眼晴太毒,总之非常人所能及……

呃,话说,在下以为,身心是统一的,长相可以反应性格特征。一般来说,长得漂亮的性格都比较温和,所以美女除非德才双修,否则花瓶纪率很高。另,市殿还算比较有智慧的吧,选择柴田不刁猴子,就是明智——搞不...

古之长孙皇后、武帝,都是除了政治才华外,也是饱读诗书滴人……

少主当政,能有几个好下场的?大多都被篡了……

猴子比不了汉武忠臣多多,茶茶比不了孝庄有娘家撑腰,日本也不像中国那样是集权统治……

要造反,太容易了……

对东西方诸候的关原之战,需要限定个范围--是丰臣家内部矛盾。不管最终谁当道,当时的人就这么看。老大死了,儿子还在。不过需要个代言人,所以先窝里斗,把不顺眼的干掉,顺眼的当临时的头或者干脆自己当也行。弑主的名声实在太坏,没多少人愿意背上。所以,我认为关原之战是个代言人之战。先前猴子不也来了这么一手,自己当道掌绝对实权后,调转矛头却把织田家杀得几乎灭种。再后面的事,不过是时间问题,风水轮流转,只要你命够长。

另外,假定石田三成成功掌权,德川家康落败,而丰臣系诸候不叛变。那么三成对丰臣系家臣的封赏会怎样?诸如加藤、福岛、黑田等大名的结果是如何?政治斗争的无情杀戮绝对比战场的拼命来的让人感到愤怒和无奈。什么丰臣家族繁荣昌盛云云,都是无足轻重的,大家都考虑自己的既得利益和将来的可能收益。而在血肉搏杀中混出地位的人不会去细细品味丰臣家的将来,否则猴子应该把家业还给织田家。

那个时候连日本男人都没有念过几本书,女人怎么可能去念书?

古时候的女人都没念过什么书,实在是……没有什么智商,都是绣花枕头,所以才有那句后宫不得干政啊……

丰臣家衰落原因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猴子确实没什么文化,他的信基本都是平假名写的,汉字不过随便用用,只求读音套得上。若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伊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0000.html

更多阅读

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和鸟 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同为日本战国时代的枭雄。他们三人想要让一只鸟开口唱歌。织田说,我威胁它,不开口就杀了它;丰臣说,我用哄骗的方法诱它开口;德川说,我就这样等待,等到它自己开口唱歌。对照真实的历史,与这个故事不谋而合。织

大阪城、丰臣秀吉神社、天守阁 丰臣秀吉 大阪城

大阪城是大阪的著名地标,公元1583年丰臣秀吉花费了两年七个月的时间和四万民夫所建造而成,大阪城分为本丸、二之丸和城郭外的三之丸,四周有护城河。与中国的城堡不同的特点是:大块的石头筑成高达数丈的基础,护城河深宽,易守难攻。2011年7

骗子产生的原因和环境——读《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 斯克鲁尔人

《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是德国现实主义伟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1875-1955)留给后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逝世前一年,也是他唯一一部犯罪小说。《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顾名思义,主人公是一个大骗子。他经过监牢的“感化”,对

声明:《丰臣家衰落原因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为网友羙媽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