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狂人日记》赏析 鲁迅狂人日记简介

《狂人日记》是《呐喊》中的第一篇,也是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小说以“狂人”的病情为线索,逐渐的揭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道德的残酷性和虚伪性,也揭露了这种“制度”和“道德”是“吃人”的本质。
鲁迅《狂人日记》赏析 鲁迅狂人日记简介

鲁迅在文章中深刻的描绘了主人公似疯非疯,亦狂亦醒的独特心理状态。作者通过赵贵翁和他家狗的怪怪的眼神,老医生越过眼镜框偷窥的眼神,看客们用布蒙着的恶脸,青面獠牙的路人白历历的牙齿,噩梦中屋顶发抖的横梁和椽子等情景来反应“狂人”惊心动魄的心理状态。狂人的意识流动有三个层次,首先他感觉赵贵翁和路人都是“吃人”的人,都要吃他。然后他发现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他,最终他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了人。这种意识的流动无疑增加了主人公的悲剧色彩,在封建道德的侵染下,“狂人”虽清醒但却无法独善其身。鲁迅在文章中告诉我们在封建社会成长起来的人都可能沾染上一些“吃人”的思想,都可能在无意中吃过人。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公不止一次的绝望和痛苦,这种感受来自于主人公对自身罪恶的感知,他从开始自认为自己是在封建社会里的“无罪者”,到后来恍然中悟到自己也吃了人,成为了吃人者的帮凶,不管他怎样的反抗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不管他怎样的清醒,不管他怎样的疯狂,他都无法摆脱“吃人”者的命运,我们可以体会到主人公身上的那种负罪感,也可以体会到主人公内心剧烈的精神分裂的创伤。

在作品的后面作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在背后却隐藏着作者的焦虑和苦闷。他深知”吃人“的遗传性,从文章多次描写路人小孩的恶言相向和恶毒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对这些国家未来的栋梁孩子身上也沾染上“吃人”的习性的深深的忧虑。这也是鲁迅“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艺术观的体现。

我们可以从作品中预测到“狂人”的最终结局,从序言中我们可以看出“狂人”从“狂病”中康复,再也不是别人眼中的“狂人”了,去了某地当了候补官,他已向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妥协。这就是像“狂人”这样拥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的悲剧命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358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地址:舒婷《致橡树》赏析作者:蓝田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苏轼《赤壁赋》赏析 在赤壁赋中 苏轼用

苏轼《赤壁赋》赏析《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声明:《鲁迅《狂人日记》赏析 鲁迅狂人日记简介》为网友壹個人的精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