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上《范进中举》一 百家讲坛范进中举

李镇西我们这样上《范进中举》(一)  
  
  今天,我们请茶馆的老朋友――江苏省金湖县的几位语文教师带着他们的《范进中举》课堂教学实录来了。
  范进,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明星”了,也许在一些老师看来,对他的解读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了。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就阅读理解的多元化而言。注意,这里的“多元化”,我理解不仅仅是不同读者的理解,也包括同一读这在不同时期内的不同理解――作为读者,今天的李镇西可能和昨天的李镇西就是不一样。而且面对同一篇课文,一千个教师也有一千种教法――这是就语文教师对课文的创造性理解和教学个性而言。于是,同样是面对“范进”,富于创造的教师便有了常读常新而又独一无二的解读和教学,在这过程中,被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便有了充满智慧的独到理解。
  
  
  ――这也许正是语文新课程所要追求的。
  
  
  
  
  
   茶馆掌柜 李镇西
  
  
  
  
  
  陈久红(江苏金湖县外国语学校):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进行完整的阅读实践。亲近文本时我感觉到学生语音、语调渐变抑扬,面部表情渐呈丰富。读完后学生的眼光表现出赏析课文的欲望,有学生指着课文说些什么。这时我要同学们再读课题并对其进行扩展。学生不断发言,将文题扩展为:穷困潦倒的范进二十岁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二十多次、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举却又发了疯。一学生补充道,中举发疯后荣华荣贵接踵而至……
  
  
  卢军(江苏省金湖中学):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了全文内容,而且设置巧妙,范进的整体形象显示出来了。
  
  
  我上课前要求学生把《儒林外史》中有关范进的内容找来课外阅读,并摘录范进出场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字:“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这是考官眼里的范进,”结合背景讲解,我小结:“这个客观的视角让我们了解到范进的年龄、肖像、经济状况、考学经历。”接着介绍古代科举的有关知识,打消了学生对范进五十四岁高龄居然还应考的疑虑,以便纵深理解人物。
  
  
  然后要求学生转换视角,借胡屠户、邻居、报录人的眼,看范进到底是什么样人。这部分内容较多,我让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胡屠户眼中的范进容易看出:中举前毫无尊严,被骂作“现世宝,烂忠厚没用,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则成了“文曲星,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我评析说,胡屠户愚妄势利、厚颜无耻的言辞前后矛盾,实乃“胡说”。
  
  
  邻居、报录人眼中的范进不象胡屠户的妄断和臆断那样直露显豁,学生面有难色。我提示道,作者客观描写了邻居、报录人的所见所闻所行,这一切象“镜子”一样能映出范进的形象,这些不动声色、客观冷静的“零度描写”背后所蕴含的深意,需要我们还原情境、紧贴人物才能挖掘。
  
  
  我举例并启发学生,邻人的眼看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地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如此呆气十足地卖鸡实在可笑,在邻居眼里范进是一个无用的书呆子。
  
  
  学生显然被调动起来,开始“贴着人物”看书。一位同学认为范进在集市上之所以不相信邻居的报喜,肯定是因为邻居经常耍弄、欺哄他。在邻居眼里,范进是一个老实可欺的人。
  
  
  又有同学说报录人“处变不惊”、胸有成竹,治好范进疯病,看来那时“新贵人”发疯是平常事。在报录人眼里,范进只是千千万万个喜极而疯的“科举大军”中的一员,所以他们见多不怪,竟成“良医”。
  
  
  我问,以上都是借助别人的眼来看范进的,我们“自己”眼中的范进什么样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范进只是一个被科举毒害的考试机器,“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范进“有用”,他见了张举人能应对自如,而他那位“正经有脸面”的丈人却吓得“躲进女儿房里”,可见范进书没“白读”。
  
  
  又有同学补充说范进还很“来事”,最后在拿钱感谢岳父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过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不说还剩四十六两而笼统说还有“几两”就很能说明范进的“智商”和心机。这两位同学能紧贴人物,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复杂的人,立体的人,我表扬了他们的细心和善动脑筋。
  
  
  在我的鼓励下,又有一位同学有新发现:教材开头胡屠户骂范进是“你这现世宝”,而原著中则是“你这现世宝穷鬼”。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原著中“现世宝穷鬼”好,与“烂忠厚没用”,“尖嘴猴腮,不三不四”相映成趣,能体现胡屠户骂人时“佳句迭出”、飞流直下、出口成章的“高超”技巧。
  
  
  陈久红:感知人物从文字的理性分析出发是需要的。“教学千法读为本”,要进一步了解体悟,朗读十分必要。我特别提出一定要放声读,这样才能把一些不可言传的东西感悟出来,在读中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中举发疯”这段文字情景性极强且意蕴丰富,很适合朗读感悟。
  
  
  “同学们,我们该如何朗读这段文字?”
  
  
  “要读出范进当时狂喜的心情,甚至可以有些颤音和变态的尖叫。”
  
  
  “读疯言疯语时,要把握好他的心态,声音要短促,气喘吁吁,要简洁,不能拖拉,不能读成“好—了—中—了—”
  
  
  于是我就请这两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不知不觉跟着读了起来,形成互动,气氛热烈。
  
  
  我趁机请学生细心揣摩范进当时的心情并自由地读出来,通过读疏通文意,作感知性阅读;接着分组朗读体会,在读中理解此处人物简约、丰满的语言,推究文理,作体验性朗读;最后请一同学表演,另一同学旁白,让同学们品味,作情境性朗读。整个过程逐步推进,通过析读、品读、研读、赏读、比读使学生读出了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很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演绎出范进当时的疯言、疯态及内心的疯狂,对范进的语言处理得语调偏高、语速偏急、节奏偏快、情感表现疯狂、音色沙哑、不由自主地尖叫。同学们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用朗读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审美活动。
  
  
  “很好,刚才大家读出了范进的嘶哑甚至变态,这样你觉得合理吗?请分析一下当时范进的心态。”
  
  
  “范进高兴得无话可说,只会木然地念叨:‘好了!中了!’”
  
  
  “他的话看似疯言疯语,实际映出了他的内心。范进当时心里只想着‘中了’以后就能高人一等,荣华富贵享受不尽,日子‘好了’,所以他只说:‘好了!中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已成了范进病态的疯狂追求,突如其来的喜讯使疲弱的他不堪一击--发疯。”
  
  
  疯人本身就是变态的,连报录人都说范进是“迷心窍”,他是因“中”而“喜”,因“喜”而“迷”,因“迷”而“疯”。范进中举后疯了,其实他在追求功名的三十多年里也是疯狂的,他的灵魂早已被科举扭曲变形了。
  
  
  沙正连(江苏金湖县教研室):刚才陈老师是通过诵读体会范进“迷心窍”以后的疯狂。范进发疯时都牢记“中了,好了”,我就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范进“中了”以后哪些地方变“好了”。学生最先发现的是周围人对范进的态度变好了,特别是胡屠户,一位同学用了“前倨后恭”这个成语。有些读书细心的同学甚至发现他在范进中秀才时只带了“一挂大肠、一壶酒”;而中举后却带了肉和钱,后头还跟了一个小伙计。
  
  
  又有学生补充,对范进态度变好的还有邻居。在范进应考期间母亲饿得眼睛都看不见了没有人接济;“新贵人”中举发了疯还拿来米、酒,甚至抱来了鸡,可谓“倾其所有”。
  
  
  有学生发现,范进的经济状况也好了。连一向没有往来的张举人也送来了银子和房子。我提醒同学们注意,范进把五十两银子一下子分了六两多给胡屠户,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这是他对自己将来可以捞到更多银子有信心。
  
  
  “考而优则仕”,介绍一些科举知识后,我提出,范进的政治地位也好了,他必将走上封建社会的政治舞台,人们巴结他是希望以后能得到他的庇护,张举人就是范进未来前途的最好例证。
  
  
我们这样上《范进中举》(一) 百家讲坛范进中举
  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我国传统文学中经常是大团圆的结局,让人的心理得到释放。你如何看待本文的结局呢?
  
  
  有学生说,胡屠户一开始瞧不起范进,认为他没有用,是“癞蛤蟆想天鹅屁吃”,结果范进中了,给了这个势利小人一个响亮的耳光,爽!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这是个悲剧。范进中了举人,生活条件可能是改善了,但他已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科举机器了,他只为科举活着。另一个学生则认为范进是想借助科举爬到社会的高层上去,从中获得利益,科举对他来说是手段不是目的。他的目的还是为了活得更好。一个对问题思考比较全面的同学说,我想小说要揭露的就是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它所毒害的不仅是一个范进,而是对整个社会关系的扭曲和异化。
  
  
  赵长兵(江苏金湖县外国语学校):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同学们,范进与孔乙己是两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同受科举制度毒害……”突然我发现一女学生坐在那儿若有所思,好像走神了,欲提醒时却见她慢慢地举起了手……她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9468.html

更多阅读

《格言联璧》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被误读两千年的“刑不上大夫”《格言联璧》诸子百家名言名句《管子》名句《老子》名句《晏子春秋》名句《论语》名句《孙子》名句《墨子》名句《商君书》名句《列子》名句《孟子》名句《慎子》名句

徐沪生:我们这样做《上海壹周》

徐沪生:我们这样做《上海壹周》郭为中2000年10月12日,星期四上午,《上海壹周》创刊号在上海各报亭出摊。下午14:30,5万份全部卖完。一张垂死的《上海文化报》,改头换面成《上海壹周》后,奇迹般地复活了。从去年5月份策划,到10月出报,上海

百家讲坛——曾仕强教授讲《易经》全集 百家讲坛曾仕强全集

《易经》全集(曾仕强教授 讲)《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

声明:《我们这样上《范进中举》一 百家讲坛范进中举》为网友已成陌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