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索取号 | 正题名 | 责任者 | 出版者 | 出版日期 | 预约 | 
| 1 | B222/5  | 论孔丘 | 冯友兰  | 人民出版社  | 1976.03  | 预约 | 
| 2 | 17.3/F332/1  | 人生哲学 | 冯友兰编  | 商务印书馆  | 1933.06  | 预约 | 
| 3 | I206.7/F332  | 宗璞文学创作评论集 | 冯友兰等著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3.10  | 预约 | 
| 4 | 13.8/F332/1  | 新事论 | 冯友兰著  | 商务印书馆  | 1947.07  | 预约 | 
| 5 | 13.8/F332/2  | 新原道,一名,中国哲学之精神 | 冯友兰著  | 商务印书馆  | 1947.04  | 预约 | 
| 6 | 17.039/F332/1  | 新世训,一名,生活方法新论 | 冯友兰著  | 开明书店  | 1940  | 预约 | 
| 7 | 17.2/F332  | 新原人 | 冯友兰著  | 商务印书馆  | 1942  | 预约 | 
| 8 | 97.2/S.298/3-12  | 中国哲学小史 | 冯友兰著  | 商务印书馆  | 1947.03  | 预约 | 
| 9 | 97.2/S.298/3-24  | 新事论 | 冯友兰著  | 商务印书馆  | 1947.10  | 预约 | 
| 10 | 13.75/F332/3  | 中国现代哲学史 | 冯友兰著  |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 1992.07  | 预约 | 
| 11 | 13.75/F332/4  | 三松堂自序 | 冯友兰著  | 人民出版社  | 1998.11  | 预约 | 
| 12 | B2/36  | 中国哲学史 下 | 冯友兰著  | 中华书局  | 1961.04  | 预约 | 
| 13 | B26/20  | 贞元六书 | 冯友兰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12  | 预约 | 
| 14 | B2/F332  | 中国哲学史 | 冯友兰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0.11  | 预约 | 
| 15 | B2/F332/1-1  | 中国哲学史新编 | 冯友兰著  | 人民出版社  | 2004.03  | 预约 | 
| 16 | B2/F332/1-2  | 中国哲学史新编 | 冯友兰著  | 人民出版社  | 2004.03  | 预约 | 
| 17 | B2/F332/1-3  | 中国哲学史新编 | 冯友兰著  | 人民出版社  | 2004.03  | 预约 | 
| 18 | K825.1/F332/1-1  | 冯友兰自述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4.05  | 预约 | 
| 19 | B26/F332  | 冯友兰自述 | 冯友兰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4.11  | 预约 | 
| 20 | B26/F332  | 冯友兰选集 | 冯友兰著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05.05  | 预约 | 
| 21 | B261/F332  | 冯友兰经典文存 | 冯友兰著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2004.05  | 预约 | 
| 22 | B2/F329  |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冯友兰著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6.04  | 预约 | 
| 23 | B261.1-53/F332  | 冯友兰谈哲学 | 冯友兰著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2006.09  | 预约 | 
| 24 | B2/F332/3-1  | 中国哲学史新编 | 冯友兰著  | 人民出版社  | 1998.12  | 预约 | 
| 25 | B2/F332/1-2  | 中国哲学史新编 | 冯友兰著  | 人民出版社  | 1998.12  | 预约 | 
| 26 | B2/F332/1-3  | 中国哲学史新编 | 冯友兰著  | 人民出版社  | 1999.02  | 预约 | 
| 27 | 96.4/F332/1-5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86.09  | 预约 | 
| 28 | 96.4/F332/1-1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85.09  | 预约 | 
| 29 | B821/F332  | 人生哲学 | 冯友兰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5  | 预约 | 
| 30 | B821/F332/1  | 一种人生观 | 冯友兰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5  | 预约 | 
| 31 | B26/F332/1-8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32 | B26/F332/1-7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33 | B26/F332/1-6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34 | B26/F332/1-5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35 | B26/F332/1-4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36 | B26/F332/1-3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37 | B26/F332/1-2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38 | B26/F332/1-1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39 | B26/F332/1-14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40 | B26/F332/1-13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41 | B26/F332/1-12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42 | B26/F332/1-11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43 | B26/F332/1-10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44 | B26/F332/1-9  | 三松堂全集 | 冯友兰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预约 | 
| 45 | K825.1/F332  | 三松堂自序 | 冯友兰著  | 人民出版社  | 2008  | 预约 | 
| 46 | 13.8/F332  | 新知言 | 冯友兰著  | 商务印书馆  | 1946.12  | 预约 | 
| 47 | B821/F332/2  | 理想人生 | 冯友兰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7  | 预约 | 
| 48 | 13/F332/4-1  | 中国哲学史 | 冯友兰著  | 神州国光社  | 1931.02  | 预约 | 
| 49 | 13.8/F332/4  | 新事论 | 冯友兰著  |  |  | 预约 | 
| 50 | B2-52/F332  | 冯友兰自选集 | 冯友兰著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  | 预约 | 
| 51 | B2/F332/5-2  | 三松堂自序 | 冯友兰著  | 三联书店  | 2009  | 预约 | 
| 52 | B2/F332/5-3  | 中国现代哲学史 | 冯友兰著  | 三联书店  | 2009  | 预约 | 
| 53 | 13.8/F332/5  | 新原道,一名,中国哲学之精神 | 冯友兰著  | 商务印书馆  | 1945.04  | 预约 | 
| 54 | 97.2/S.298/6-2  | 中国哲学小史 | 冯友兰著  | 商务印书馆  | 1934.08  | 预约 | 
| 55 | 13/F332/5  | 中国哲学简史 | 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6.09  | 预约 | 
| 56 | B2/F332/1  | 中国哲学简史 |  冯友兰著;赵复三译  | 新世界出版社  | 2004.01  | 预约 | 
| 57 | B2/F332/2  | 中国哲学简史 | 冯友兰著;赵复三译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05.10  | 预约 | 
| 58 | B2/F332/4  | 中国哲学简史 | 冯友兰著;赵复三译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07  | 预约 | 
| 59 | B2/F332/5-1  | 中国哲学简史 | 冯友兰著;赵复三译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9  | 预约 | 
| 60 | B223.55/L425  | 名家品庄子 | 梁启超等著;过常宝, 刘德广主编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2008  | 预约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9590.html
更多阅读
冯友兰先生生于1895年,于1990年去世,享年95岁。他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特别是他在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方面,贡献突出,可与胡适相提并论。如果说胡适是中国哲学史的开山者,冯友兰可谓是中国哲学史的集大成者。特别是冯先生晚年,八十高龄

编者按:翟志成教授此文首发于《随笔》杂志,授权历史百人会网络首发。引言胡适当了一辈子的「青年导师」、「学界祭酒」和社会的「意见领袖」,偶然也会劝勉大家「努力做学阀」。[1]他喜欢热闹、喜欢交际应酬、喜欢提携后进扶危救急,但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

由5个独立的恐怖故事组成,改编自同名手机游戏,《搜神记》游戏取材于晋代干宝所著同名小说、《山海经》等志怪小说,中国传统的仙侠要素也创新性的融入其中,在游戏中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仙侠世界。收集、养成、战斗是《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