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鉴赏复习

《天净沙·秋思》鉴赏复习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昏鸦”的“昏”字明确呼应的句子是夕阳西下。(2分)

2、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2分)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 之感。

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天净沙·秋思》鉴赏复习

“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表述不对,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以及西风”。

3、这首小令描写了九种景象,渲染了萧条,冷落,凄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悲伤惆怅之情,表现全曲中心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分)

4、用简要的语言欣赏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分)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 散曲。“天净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 题目

2、《天净沙 秋思》作者 马致远,是 代著名戏曲 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

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5、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 、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昏鸦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古道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人家____"。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断肠人在天涯___"。

6、《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答: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7、"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8、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9、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10、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11、曲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所写景象的时令是秋末?(1分) 枯藤老树昏鸦

12、以你的理解,分析曲中的“断肠人”此时因何而“断肠”?(2分)

游子长期漂泊他乡,看到眼前眼前悲凉冷清的秋景(或由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引起思乡之情,想到自己长年漂泊在外,引起无限的思乡之情。

19、此曲的主要写作特色是_情景交融(寓情于景)_。(1分)

20、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马致远___(人名)。(1分)

21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2分)…【 C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3、“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小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24、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5、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代的马致远,“天净沙”是__曲牌名__。(2分)

26、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 夕 阳/ 西下,断 肠 人/在 天 涯。

27、“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温馨的景象,联系全曲,谈谈作者为何这样写。(3分)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8、主题: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9、赏析:它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30、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凄清衰颓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悲戚的情绪。

3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3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答:悲凉的

3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34、《天净沙》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5、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37、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8、小令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9、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0、这首小令以景物描写来营造意境,以景衬情。结合具体劲舞体会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此曲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41、“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与其余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协调。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作者身处这种凄凉、清幽、寂寞的环境中,看到“流水”边“人家”,更增添了一缕思乡的愁绪。

4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

答:深秋晚景图。

4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2分)(意近 即可)

44、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 ( 2 分)

词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

45、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 2分)

①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② 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46、《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47、“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8、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49、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

答:深秋村野(1分)冷落暗淡、清新幽静(1分)图景。

50、有人认为“断肠”二字是诗眼,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断肠”二字为诗眼。借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景物(1分),寄情于物,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断肠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1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0610.html

更多阅读

马致远的《秋思》多种英译文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关于元曲英译与美学(系列之三)|诗词乐园-雅虎论坛关于元曲英译与美学(系列之三)现在再重点讨论两首元曲:《悲秋》(一)悲秋周文质叮叮当当鉄马儿乞留玎din琅lang闹,啾啾jioujiou唧唧jiji促织儿依柔依然叫,点点滴滴细雨儿淅xi零淅xi溜哨。潇

元曲赏析〔十〕《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200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色黄昏,几空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

元曲的常识 天净沙秋思的写作背景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

马致远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

马致远(约1250-1321)的作品颇丰。不过他最著名的却是一首短短的元曲小令。多少年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现录于此,并附上搜集的多幅画墨艺术。遗憾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致鸣谢。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_海博学习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阅读练习及答案(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

声明:《《天净沙·秋思》鉴赏复习》为网友偏执成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