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沧浪亭 江苏苏州沧浪亭下联

苏州沧浪亭


江苏苏州沧浪亭 江苏苏州沧浪亭下联
游览过拙政园,便驱车前往沧浪亭。沿西北街向西驶上人民路,一直向南,十几分钟就到了苏州文庙。文庙对面马路边矗立一座冲天石坊。下了车走近看,坊额刻着“沧浪胜迹”四个隶书大字,是晚清朴学大师俞樾手迹。石坊旁边立有一块“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沧浪亭”石刻。站在石坊下朝东面看,是一片水面宽阔的河滨,南岸有粉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北岸有石板路通入景区。我们沿着石板路前行一百多米,见河上架有一座平板石桥。走过石桥,是一座精致的砖雕门楼,门额刻着宋体
“沧浪亭”三字。

有史料介绍,沧浪亭是北宋散文家苏舜钦所建。苏舜钦,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景祐年间进士,是北宋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苏舜钦少有文名,胸有大志,范仲淹荐其才,在汴京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是“庆历新政”之中坚。其岳父杜衍为当朝宰 相,与范仲淹、富弼等同为“庆历革新”倡导者。御史中丞王拱辰为反对杜衍等,以苏舜钦与右班殿直刘巽等用公款召妓而被弹劾,苏舜钦以“监守自盗”之罪被除籍为民。次年,苏舜钦迁居中吴。他在《迁居》诗中写道:岁暮被重谪,狼狈来中吴。中吴未半岁,三次迁里闾。后来,以四万钱买下城南一块三面临水的宅地,傍水筑亭,取屈原《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命名为沧浪亭。37岁的苏舜钦自号“沧浪翁”。宋杰写过一首七律《沧浪亭》:

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

亭中学士逐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

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

苏舜钦之后,沧浪亭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累易其主,几经兴衰。初为章、龚两家分据而广其地,称“章园”;南宋建炎年间,园归抗金名将韩世忠,人称“韩园”;元明时改为僧居,为妙隐庵、大云庵、结草庵。那时沧浪亭早已湮没,大云庵僧文瑛于庵旁重建沧浪亭,并请明代著名文学家归有光作《沧浪亭记》,遂成姑苏名胜。清康熙、道光、同治和民国年间,沧浪亭曾多次重修过。现在景区内的建筑基本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宋荦抚苏时重修的格局。清初宋荦将沧浪亭移建到土山之巅,园内增建了一座五百名贤祠,成为苏州官吏缅怀先贤和雅集的场所。

走进景区大门,园中堆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山冈,周围环列建筑,山上石径盘旋,山石错落,古木葱茏,藤萝蔓挂,古意昂然。外围建有复廊,廊上漏窗把园外水景、树木引入园内,依山起伏的长廊把园中亭台楼阁串缀在一起,组成一幅山水相映的苍翠画图。

进园首先看到一幢单檐歇山卷棚式建筑,门前悬挂“面水轩”匾额。该额取意于
杜甫《怀锦水居止》诗句: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面水轩是一座四面厅,西与曲廊相接,轩北和轩东临水,南面假山上有老树数株,虬干苍劲,更有层峰列屏,甚合杜诗意境。外廊柱上有副篆书楹联: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上联写景,设想奇特,意境清幽。短艇,即小舟,在文人笔下,往往与隐逸有缘。陆游《小艇》诗云:放翁小艇轻如叶,只载蓑衣不载家。清晓长歌何处去,武陵溪上看桃花。下联取自苏东坡《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之三: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是诗人内心的独白和心灵的颂歌,用在联中则是赞扬园主的品格。门前还有一副行书联:徙倚水云乡,拜长史新祠,犹为羁臣留胜迹;品评风月价,吟庐陵旧什,恍闻孺子发清歌。为同治年间苏州状元洪钧题书。苏舜钦祖籍四川,故称“羁臣”。“长史”指苏舜钦,晚年苏曾授湖州长史(行政长官的助理)。“新祠”指道光七年建的“五百名贤祠”,其中刻有苏舜钦画像。“庐陵”南昌旧称,欧阳修是江西吉水人,故称庐陵欧阳修。欧阳修曾作《沧浪亭》长诗。全联恰如一幅描绘沧浪亭的绚丽画卷。

与面水轩一廊之隔有座临水而建的小亭,名观鱼处。亭内有块匾额:静吟,跋
云:沧浪亭旧在北碲,康熙间,宋漫堂冢宰(江苏巡抚宋荦)移置山颠,悬文待诏(文征明)隶书沧浪亭额,经兵燹不复存,岁癸酉重修山亭,仍其旧于北碲别构一亭,因取苏学士诗意以‘静吟’名之,亦以存古迹也。四月既望应宝时。”那是说,观鱼处原为沧浪亭旧址,匾额“静吟”则与苏舜钦作的诗《沧浪静吟》有关:

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沈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醇醪不满缸。

苏舜钦在诗中表达自己安于冲旷、逍遥于山林的生活情趣。然而,字里行间不免流露出几丝愤懑之情。

今之观鱼处,即昔之“自胜轩”。为何题“自胜”之名呢?苏舜钦在其《沧浪亭记》中说道: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自是以为胜焉!那是说,一个人受到委屈、挫折后,应借助大自然陶冶情操,战胜自己荣辱得失等世俗情欲。故“自胜”即战胜自我。观鱼处有副柱联:共知心如水,安见我非鱼?出句取自《汉书·郑崇传》,郑崇忠直敢谏,遭人诬陷,皇帝责问他“君门如市!”他辩解说:“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意思说,我广交朋友、门庭若市是事实,但我为官清廉,心像水一样至清无垢;对句借用《庄子·秋水》篇中庄子和惠子“濠梁问答”之意,说在此静心观鱼,心境与庄周一样散淡。

走出面水轩,沿石阶登山,一座飞檐翘角的石亭立于冈上。亭额“沧浪亭”三个
隶字是朴学大师俞樾手迹。四根石柱上刻有仙童、鸟兽及花草图案,亭中置一石棋枰、四只石圆凳,均为康熙年间旧物。亭旁有古树数株,藤蔓杂花,野趣横生。石柱上刻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该联集欧阳修、苏舜钦诗句而成。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长诗:“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句,表达其热爱苏州,纵情山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情致。

走下假山,东侧廊头有座靠壁小亭,名“闲吟亭”。闲吟,随意吟唱之意。唐代
郑谷《江际》诗云:兵车未休年华促,早晚闲吟向产川。亭中嵌有碑石,细看是乾隆御笔《江南潮灾叹》。廊壁间另嵌有清道光年间刻制的杨铸《载酒论诗图题咏》,上面刻有林则徐手书诗一首:山塘载酒空陈迹,京口谈诗老此才。

岷顶云随江入海,可教残梦逐潮来。

站在亭中西望,苍古的假山悠然在目,竹木清妍,古趣盎然;向北看,复廊蜿蜒,树荫翳墙,漏窗外水光一片;南侧梅树成林,苍翠碧绿。闲吟亭柱上有副对联: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描写夏日亭中看到的景色,意境深远,情趣高雅。

沿着连廊走到假山西侧又见一座御碑亭,亭中用玻璃罩着三块御碑,中间一块大
碑上刻着康熙一首御诗:

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

予怀常念穷黎园,勉尔勤箴官吏贤。

江苏巡抚吴存礼在《重修沧浪亭记》中记载了这首诗的来历:己亥夏,特蒙圣恩赐以御制诗一章,轸念穷黎,勉尽厥职……不敢自私,欲镌诸石,以宣扬皇上德意,为三吴士林光宠……遂饬工庀材建御书碑亭于其中。全诗肯定吴存礼抚的吴政绩,及皇帝对黎民百姓的关怀,也对下属官吏德行存有担心。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德有为的君主,在处理政务中不尚空言,讲求实效,澄清吏治,亲任赏罚。亭中还有一副康熙书赠给吴恩礼的对联: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上联反映康熙重农爱民、俯察庶类的思想;下联典出潘岳治河阳。西晋时潘岳任河阳县令,号召农民多植桃柳,被称为“县花”,是古代官员关心百姓生产的典型。康熙借用此典,以鼓励地方官员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沿廊道南行有座院落,里面有两幢建筑,北面一幢是“明道堂”,南面一幢叫
“瑶华境界”。“明道堂”之名取自苏舜钦《沧浪亭记》:“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已明。”苏舜钦所明之道,是指离开官场后领悟到的与花鸟为伴,以诗歌为乐的人生境界。门前挂有楹联:百花潭烟水同情,年来画本重摹,香火因缘,合以少陵配长史;万里流风波太险,此处缁尘可濯,林泉自在,从知招隐胜游仙。出句并写杜甫和苏舜钦,两人均字子美,得以并祠,实为因缘。百花潭在成都,建有杜甫草堂。杜甫在《狂夫》诗中写道: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第三次重修沧浪亭,此联撰于次年,故称“年来画本重摹”。少陵,杜甫号。对句说,不必到远处去游历,沧浪亭有山有水,足可远避政治风波,寻找到生活的乐趣。

走进明道堂,柱上亦挂有对联:渔笛好同听,羡诸君判牍余闲,清兴南廔追庾亮;尘缨聊一濯,拟明日刺船径去,遥情沧海契成连。出句用晋代庾亮南楼赏月之典。庾亮是晋明穆皇后长兄,曾为豫州刺史,治南昌。曾于月明星稀之夜,与僚属同登南楼赏月,吟哦戏谑,竟夕任乐。南廔,即南楼,宋时为著名登临胜地。判牍,文体名,联中指工作之余。此言士大夫们纵情山水的雅情逸兴,颇有魏晋名士风采。对句用《沧浪之歌》诗意及伯牙学琴之典。成连,春秋时著名琴师。《乐府古题要解》载:“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成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但闻海水汩没崩澌之声,山林窗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返。伯牙遂为天下妙手。”成连这段话讲的艺术家与大自然的关系,用在联中,意思是回归自然才能真正发挥个人的才华。

“瑶华境界”,原为韩世忠所建“梅亭”之额,原意当咏白梅,喻之如瑶华。瑶
华,本为传说中的仙花,色白似玉,花香,食之可长寿。此屋北对明道堂,南有丛竹掩映,原为园主会客之所。屏门六块银杏木板上刻有苏舜钦《沧浪亭记》全文。

步出“瑶华境界”,长廊上建有一幢书屋,名“闻香妙室”。有介绍说,匾额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重修沧浪亭时题书,取杜甫“灯影照无睡,心清闻香妙。”诗意命名。该室南面为一封闭式小天井,原植老桂两枝,今有翠竹一丛。
北面平地上植有梅树十余株,早春梅花绽放,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室内挂有对联:自剪露痕折尽武昌柳,仡似明月只寄岭头梅。“折尽武昌柳”用的是辛弃疾《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词句(“武昌柳”,指武昌西门外所种官柳)。仡,抬头。大庾岭,为赣粤界山,又称“梅林”。古时梅岭上多梅花,望之如明月泻银。

离开“闻香妙室”,沿长廊前行,东侧有片苍翠的竹林。绿竹掩映下有座书斋,
名“翠玲珑”。书斋呈曲尺形三折,每折二至三间不等,前后皆种竹子。“翠玲珑”,原为韩世忠时“竹亭”的匾额,取意于苏舜钦《沧浪怀贯之》诗句: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翠玲珑”前有座二层小楼,底下是个石洞,洞中设石凳、石几,刻有道光皇帝御题“印心石屋”匾额。石屋外有假山,山石上有林则徐草书“圆灵证盟”摩崖石
刻。“圆灵证盟”是悟禅之语。圆灵,指“月”。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证盟,佛教徒对佛理之印证。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自跋草书答十二问》载:是以释子传法,名曰证盟。法必心悟,非有可传。不得真证,难坚信受。

登石阶上到二层台阁,三面廊柱,一面敞开,内壁悬挂“看山楼”匾额。“看
山”其意,一是说站在楼台上可远眺上方、七子诸山;二是借意“看山是山”的禅宗公案: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禅师在《上堂法语》中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讲的是悟道的三种境界,用作楼名颇有深意。

返回“翠玲珑”北行,边廊上有六角小亭,为“仰之亭”。亭壁嵌有一碑,上刻
乾隆御题文徵明像赞,系乾隆十九年立:沈德潜持明人画徵明小像乞(乾隆)题句。徵明,故正士也,怡然允之,题曰:

飘然巾垫识吴侬,文物名邦风雅宗。

乞我四言作章表,较他前辈庆遭逢。

德潜更为徵明祠乞额,因以“德艺清标”四字赐之,德潜额手称庆,且自谓若非遭际之隆,将同徵明沉滞终身云:

生平德艺人中玉,老去操持雪里松。

故里遗祠瞻企近,勖哉多士善希踪。

成为乾隆游江南的一段佳话。

小亭柱上有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原为吴昌硕撰书,今由沙曼翁补书。联上有题识:玉农明府奉差吴中,在沧浪亭七易寒暑。左右修竹,空翠洗襟,明岁将之句容,嗟世态之炎凉,羡清风之洒落,摘句属篆,竟不忘游钓处也。时丁未土月昌硕吴俊卿。上联取自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形容生活漂泊无定;下联则是咏竹寄情。《世说新语·任诞》载,东晋王子猷(徽之)卓荦不羁:“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后来“不可一日无此君”成为爱竹之士的口头禅。

仰之亭旁有五间硬山顶建筑,门前栽有朴树、绿竹、芭蕉,环境清幽。走进堂内,三面墙壁镶满石刻,梁上悬一块“作之师”匾额。有介绍说,此为清道光七年巡
抚陶澍创建的“五百名贤祠”。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年布政使恩铭重建。此祠旧为儒教名胜,历代官吏每岁以时致祭。故祠内悬“作之师”匾额,是为人师表之意。五百名贤祠历经数代兴废,名贤像有迁有增,现存594人,大体属于政治、文学、忠节、循吏、经学、隐士、军事、理学、水利、医学、历算等12类。时间跨度从春秋到清末,历时2500余年。代表人物有泰伯、仲雍、伍子胥、董仲舒、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苏子美、韩世忠、文天祥、唐寅、文征明、林则徐等。

五百名贤祠内石刻署头是“景行维贤”四字,款署:道光七年(1827)丁亥菊月湘浦松筠(陶澍)书。外廊柱上有篆书对联:千百年名世同堂,俎豆馨香,因果不从罗汉证;廿四史先贤合传,文章事业,英灵端自让王开。联语颂赞五百名贤,虽非成佛,得阿罗汉果,但受到后人膜拜,四时致祭,亦为盛事。俎豆,祭祀所用礼器。每一位名贤像下均刻有传赞四句,概述此人特点,靠右一行题姓名职衔,故每一画像,犹一人物小传。“让王”,典出泰伯奔吴故事。泰伯为了将王位让与三弟季历,与二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蛮荒之地的江南,断发纹身,创建吴国,为吴地文明始祖。

五百名贤祠北面有座廊形馆阁,名“清香馆”。该馆原为韩园的“桂亭”。馆名
取意于唐代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二首》“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诗句。馆前有道漏窗粉墙,自成院落。院中植桂花数株,树龄百年,苍老古朴。金风送爽季节,丹桂飘香,满园芬芳。馆内摆放一套根雕家具,由名家用福建榕树根精雕而成,雕成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是清末遗物。柱上有副对联: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上联歌颂桂花的高贵脱俗,语出唐代曹邺《寄阳朔友人》诗句“我到月中受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下联赞美桂花之香,清音四溢,无花可与匹敌。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私家园林,在园中粗粗游览一遍,便觉得它历史文化堆积深厚,园林景色别有韵味。还是用当年园主人苏舜钦《独步游沧浪亭》的诗句作为我游园的感受:花枝低欹草色齐,不可骑入步是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0694.html

更多阅读

苏州著名旅游景点推荐 深圳中秋节去哪里玩

苏州著名旅游景点推荐——简介苏州旅游景点推荐苏州著名旅游景点推荐——方法/步骤苏州著名旅游景点推荐 1、一、古典园林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网师园、耦园、艺圃、退思园(以上九处均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转载 陵墓 刘基墓江苏苏州 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

原文地址:【陵墓】刘基墓(江苏苏州)作者:三品官南金我在苏州的游览过程中,去了一个很少有人去的园子:定园,这个园子挺大,来这里是因为出租司机的介绍,估计他们介绍我来定园也是有好处的吧。不过既然来了,就要玩痛快点,我拒绝了“请导游”的要求

江苏苏州寒山寺 苏州大学到寒山寺

苏州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使苏州寒山寺名扬千秋,声播海内外。正如清代学者叶燮在《松鹤堂记》中写的:“天下佛刹之流传,或有或无,天下人安能尽知而道之?惟寒山则人无不知而能道之者,则以唐人张继‘月落乌啼’一诗,人人重而

江苏吴江同里古镇 苏州吴江同里古镇景区

吴江同里古镇同里我十年前到过,但那时还没有游览古镇的概念,而是去游览同里的私家园林退思园的。那次从苏州去同里的路上,看到一座建筑典雅的静思园,进去参观以后感觉很好,觉得它是当代苏州造园艺术的代表作品。但后来游览了退思园后的

读宋明两代两篇《沧浪亭记》 沧浪亭记 归有光

苏州的园林胜迹中,沧浪亭的历史可以追索到宋代庆历年间以至于更远。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说它是某朝某代的留存,主要还是指其中的人文精神的继承,从物质意义上说,现在所保存的沧浪亭,其中的亭台楼阁,池石花木,不过是清代康熙以后甚至更晚

声明:《江苏苏州沧浪亭 江苏苏州沧浪亭下联》为网友尼古丁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