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歌赏析 鲁迅的诗歌鉴赏

鲁迅诗集选读

前言

在中国革命和现代文学史上记录着这样一位伟人的名字,他就是驰名中外的现代文坛巨匠,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以他如椽的巨笔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而讴歌、呐喊、战斗,贡献了光辉的一生,为中国新文学宝库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这里编辑整理出 版的《鲁迅诗释读》,正是鲁迅先生宝贵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它如同鲁迅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如实地记录了鲁迅从事革命文学活动的光辉历程,使我们从又一个侧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学习鲁迅,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教益,更加焕发起对这位文学伟人的景仰而永远铭记他在中国革命和现代文学史上所创建的伟迹。

鲁迅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时代,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他目睹了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极端困苦和封建思想长期毒害而麻木了的民族意识,深切认识到要拯救祖国,振兴祖国,首先必须唤醒人民大众,振作精神,艰苦奋斗,创造出自己的新国家,使她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于是,他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用高昂的热情和百折不回的毅力,以文学为武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五四”前后至二十年代中期,他不仅写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杂文集和小说集,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既具有战斗风格又颇具艺术特色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也同他的杂文和小说一样,有的是掷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们的锋利匕首和投枪,有的是对广大劳苦群众寄予的深切同情,而对他们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表示愤激之情,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而呐喊、呼号。鲁迅以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掘出震动人心的社会问题,其笔触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政治、经济、文化、儿童、青年、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心理、道德、风习、读书、语言文字、历史等等,可谓包罗万象。由于他知识渊博,功底深厚,在诗歌创作中也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才能,行文造句,从无枯燥的抽象推理,而是通过活用典故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论辩、驳难,寓情于理,寓理于情,情理交融,相得益彰,因而形成浓郁的艺术特色。常常寥寥数语,便刻划得精辟透彻,入木三分。同时又不为某一种固定格式所束缚,依据不同内容,灵活使用不同手法,使诗文形式丰富多采。有的义正词严,气势凛然;有的峭拔犀利,清新隽永,可谓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往往在幽默轻松中便缴了论敌的械,弘扬了正气。

鲁迅青年时期由于研读了严复译述的赫胥黎《天演论》,受到生物进化的思想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他是以“进化论”作为思想武器,来观察社会,进行战斗的,这在早期的诗章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但至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在广州目睹了大批工人、革命知识分子惨遭杀害,腥风血雨的恐怖情景,使他思想发生突变,于是他认真研究马列主义,坚决抛弃了进化论而完全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后来回忆此时的思想说:“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他的终于成为共产主义者,固然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但从主观方面看,则是他青少年时代就树立了牢固的为祖国而献身的志原,在生命历程中始终贯串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因此,他在解剖社会的同时,也严于解剖自己。当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之处的时候,就毫无保留地予以克服纠正,弃旧图新。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间,是鲁迅由一个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向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共产主义者转变而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的时期。他撰写和出版《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以及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在政治思想、文学思想方面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文章在思想高度和色调上都与“五四”时期和二十年代中期迥然不同,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分析各种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诗歌和他的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表现了高瞻远瞩的政治见解与极为鲜明的爱憎感情。对于敌人,主张要“无毒不丈夫”,连白眼也不给;对人民大众及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则表示深挚的热爱,充分体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鲁迅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无私贡献的一生。他不但写下了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还积极培养青年,介绍外国进步作品,同时对发掘整理祖国文化遗产,也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当然,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杂文及其他研究方面,至于诗歌作品,确乎为数不多。他在《集外集序言》中说;“我其实是不 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这尽管是实话,但也包含着自谦。诗的数量虽不多,但其质量却很高,决非仅仅是打打边鼓、凑凑热闹而已。从思想高度看,每首诗都饱含着坚韧的战斗精神,都饱含着对民族解放,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考。尽管早期的个别诗文不具备这种战斗性,但也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和积极进取精神。由于鲁迅生活见识极为广泛,学识极为渊博,所以他的诗,含蓄凝炼,意境深远,形成了极富个性的艺术特色,读着这些诗,不禁令人遐想联翩,热血奔涌。从中可以使我们从又一个侧面了解鲁迅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战斗的一生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又能使我们从中了解到旧中国社会的腐败、黑暗以及中国革命成功来之不易的坎坷历程。读鲁迅诗就如读中国革命史,不仅能满足审美要求,还能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一个作家的作品,总是反映他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情操的。古人有云“:文如其人”。读着鲁迅的诗篇,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就如在眼前。这本诗集,是编著者搜集鲁迅自一九○○年至逝世前所作,包括旧体诗六十三首,新体诗(民歌体在内)十二首编纂而成。为便于阅读,除在每首诗后面详加注释和解析外,并用现代汉语词汇对旧体诗作了对译,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鲁迅的时代,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到处充满着压迫和反抗。今天,时代不同了,然而鲁迅为中国人民解放而刻苦学习的精神,爱憎分明、坚韧战斗、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却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本诗集的编辑出版,大概会给广大读者一些启迪的吧。

鲁迅的诗词赏析

(1)惯于长夜过春时①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注释:

这首诗原作于一九三一年二月,从《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录出。原诗无题,用诗的首句为题。②妇:妻子。将,音jiāng,带领。雏:音chú,是幼鸟、小鸟的意思,这里是指孩子。鬓有丝:两鬓有了白发。③依稀:模模糊糊。慈母泪:当时作者的母亲在北京听说作者已经被捕的谣传,因忧虑焦急而掉泪。④变幻:变化,变换。大王:指当时的国民党新军阀和地方实力派的头子。“城头变幻大王旗”是指国民党南京政府和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军阀混战。忍:不忍,岂忍的者文。朋辈,指青年作家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般夫等五人。⑤成新鬼: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李伟森,柔石等五烈士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上海龙华。刀丛:指当时的白色恐怖。原作“刀边”,后改。(6)无写处:没有地方可把所吟的诗写下来,指在白色恐怖下没有言论自由。缁衣:音zī,黑色的衣服。

浅析: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柔石、殷夫等五位左翼作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二月七日深夜,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被秘密枪杀。国民党反动派在“文化围剿”失败之后,以流氓、侦探、刽子手来对付左翼作家。这种径“一面固然在证明他们是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行,一面也在证实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阵营的力量(”。《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柔石等被捕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准备逮捕鲁迅,鲁迅于一月二十日迁居于花园庄公寓。五个青年左翼作家被害的消息传来后,鲁迅写了这首诗。他在《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说到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惯于长夜..”。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悲愤的心境下,抒发了作者对革命青年牺牲的沉痛感情和在漫漫长夜里多年生活积累起来的深沉感慨,表达了他对国民党腐朽政权的仇恨和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惯于长夜过春时”,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下,长夜难明,这种黑暗生活,他已经过惯了:一面是母亲的忧虑焦急,妇雏的流离颠沛,朋辈的牺牲,自己鬓上的白发;一面是反动军阀更相替代的统治,“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文网。“惯于”二字,说明长夜漫漫,黑暗统治的长久,也是鲁迅对黑暗的旧社会憎恶到极点的话;而就在这种过惯了的黑暗生活中,又有新的革命青年牺牲了。“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化悲痛为力量,以顽强勇敢的战斗来回击敌人,追悼战友。全诗,可以用鲁迅同期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二心集》)中的一段话来概括“: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斗争。”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他的大无畏的战斗风格。

释义:

白色恐怖就像是长夜漫漫,久而久之我早已过得习惯,

年过半百双鬓上丝发斑白,还带着爱人孩子外出避难。

年老的母亲为我担忧受惊,我在梦中似见她泪痕斑斑。

新旧军阀到处在你征我伐,城头上强盗旗号时时变换。

年轻的战友惨遭敌人杀害,痛定思痛我肝肠寸寸辟断;

写首小诗表示血泪的控诉,满腔怒火怕什么火海刀山!

低头寻思这诗文无处可登,堂堂中国密封得像只铁罐;

面对夜空只感到四周悲凉,黑衣照映着月光一片清寒!

(2)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一年冬。鲁迅很爱他的孩子,有人就这一点同他开玩笑,他作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请:音qiào,讥讽。怜: 爱。《战国策·赵策》记载:触詟(zhé)假意要求赵太后给他的小儿子一个王宫卫士的职务。赵太后问:“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这里反用这个典故,说爱儿子的怎么算不得丈夫呢?(2)丈夫:男子。③兴风狂啸者:指老虎。啸:虎叫。④眸(móu):眼珠。时:不时地。小于莬:小老虎。于莬:音wū tù,虎的别称。

浅析:

这首诗,不仅是鲁迅回答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表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应该看做鲁迅对革

命后代的殷切期望。“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正是希望革命后代也能如自己那样勇猛,

那样“兴风狂啸”,像一只小老虎。鲁迅的一生,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进行殊死

斗争的一生。早年,他喊出“救救孩子”的口号,坚决反对“一代不如一代”的谬论。他在一九一九年所作《随感录 ·六十三(》《热风》)中引了一篇小说里的话,希望后代“刚强勇猛”:“走罢!勇猛着!幼者啊!这固然是受了进化论的影响,但他那种对旧世界的强烈憎恨和把未来的希望寄于青年一代的热情,至今还给我们以鼓舞。一九二五年他在《华盖集题记》中又写道:“我早就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在《灯下漫笔》中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他看到青年中有的被杀戮,有的却为虎作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鉴于这样的事实,又学习了马列主义的理论,作者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用阶级论代替了进化论。从此,他以阶级的分析方法看待青年,用了很大的精力去培养革命的青年。一九三○年

他又满腔热情地大声疾呼:“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答客诮》这首诗直抒胸臆,即表达了鲁迅与反动派浴血奋战,“兴风狂啸”式的气势和豪情,又以“回眸时看”四字表达了他对革命后代、革命青少年的热情关注和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赶快成长起来,投入战斗,也能“兴风狂啸”,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因此“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这两句诗,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释义:

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汉,疼爱孩子的为什么不是大丈夫!

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3)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三日。②沃:灌溉。中原:这里泛指中国。劲草:《后汉书 ·王霸传》:疾风知劲草”。这里指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的革命力量。 ③凝:凝固,冻结。华:同花,春华就是春花。④“英雄”:这里是反话,指国民党新军阀。多故:多事。谋夫:指国民党政客。⑤崇:高。崇陵即高大的陵墓,这里指南京中山陵。噪:音zoà吵嚷。噪暮鸦暗指国民常政权内部

争吵。

浅析:

鲁迅诗歌赏析 鲁迅的诗歌鉴赏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独裁政权,革命力量遭到严重的摧残。在这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党和毛泽东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装斗争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土地革命已取得辉煌的胜利,根据地军民已先后三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同时,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也拿起笔,作刀枪,英勇不屈地反击国民党当局的 “文化围剿“”。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

华”。这两句诗用极大的艺术力量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在烈士的鲜血灌溉下,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像疾风中的劲草一样经受了考验,英勇地战斗。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文化仍然显出了旺盛的生机,像春花萌发一般,冲破了雪压冰封的寒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这两句诗,既是对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追悼纪念,又是对继承烈士遗志,勇往直前的革命战友的赞扬鼓舞。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形成强烈的对照的,是反动阵营的矛盾重重。“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两句,就是讽刺,嘲笑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各种勾心斗角的丑剧.

释义:

尽管反动派的炮火连天燃烧,烈士的鲜血滋润着原野劲草;

大地冰封白雪纷飞朔风怒号,严寒深处却焕发着灼灼红桃。

南京小朝廷狗咬狗正在争吵,托故出走装病避开多少花招;

中山陵有人把伤心泪珠弹抛,正是群鸦喧嚣衬着一抹残照。

(4)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嘲:是开玩笑的意思。华盖:星名。根据迷信的说法,华盖星照在俗人头上,这人就要倒霉。鲁迅在《华盖集·题记》里说“: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欲何求:还想求什么呢?③颜:脸。④中流:河流中间。⑤千夫指:指当时各种反动势力对鲁迅的围攻,谩骂。俯首:低头。孺子牛:《左传》里记载齐景公经常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孺子原指小孩子,但作者在这里把孺子比作人民,给了“孺子牛”这个典故以新的生命。成一统:有了一个统一的小天下。这两句话是说不管外面是什么气候,即不管环境变的如何险恶,作者始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以文艺作武器,坚持战斗。

浅析:

这首诗集中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以及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感情,是作者最著名的诗篇。

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作者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他的杂文如匕首,如投枪,对这样一个英勇的战士,国民党当局想尽种种方法进行迫害“。运交华盖欲何求,末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四句,选择几个典型的生活片断,形象而概括地描绘了作者的处境;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白色恐怖的险恶,围攻鲁迅的各种势力的猖狂,闹市的污浊讨厌,生活的动荡不安,简直无法摆脱,就像交了华盖运一样。这四句表达了鲁迅对黑暗社会和反动势力的憎恶、轻蔑的心情和不妥协的态度。无论处境多么险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也好,来自其他方面的谩骂也好,都不能使作者后退一步。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同形形色色的敌人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毫无畏惧,英勇不屈,一往无前,表现出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战斗风格。在表示了对敌人的强烈憎恨的同时,他又满怀热情地表示自己甘心情愿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牛”,作者对人民大众感情是何等的真诚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译文】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赏析】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诗中的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2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释义:

既然交上了恶运,还能有什么要求?未敢翻身动一动,却已经碰到了头。

我只好把破帽压得低低的穿过闹市,就像漏船行驶急流中,还装载着酒。

我对敌人始终怒目而视,毫不宽宥,而对人民我却甘愿做一头勤劳的牛。

还是躲进小楼吧,那里有个小一统,管他外面寒来暑往是什么样的气候!

(5)自题小像作者:鲁迅朝代:近代 体裁:七言绝句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注释】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②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的箭。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恋人故园:故乡。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译文】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计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赏析】  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炼的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这首诗的创作缘起是剪辫子。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清国留学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可视为鲁迅毅然剪辫的形象注脚。而鲁迅断发并且题诗于小照背后赠送给挚友,则显然是借以明志。可以说剪辫是青年鲁迅与封建思想诀裂、自觉接受民主思想的鲜明标志。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小说来之前的几个思想发展阶段,其弃医从文志向的确立便发生在他写《自题小像》之后。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题小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鹊之志的写照,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2665.html

更多阅读

17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

17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纲解读】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 “ 怎么写 ”。因此 ,“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于“怎样写”的范畴。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 友邦惊诧论原文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大民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一些纪念活动。我想起一个悬案——鲁迅究竟抗战没有呢?网上也早有人发贴,揭发鲁迅在日本侵华时期,没有做过多少抗战

古典诗歌修辞手法及艺术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

一.表现手法考什么从近年各省的诗歌鉴赏题的问答方式看,感觉各省好象并没有对诗歌“表达技巧”或“表现方法”进行考查。从提问的方式来看,大都是考查的“表现手法”,如江苏卷、安徽卷、湖北卷、浙江卷;有的考查的是“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诗歌鉴赏写景手法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

声明:《鲁迅诗歌赏析 鲁迅的诗歌鉴赏》为网友深渊的那支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