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用 鸟啼 导学案 教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用)

学校:

班级:

学科:

授课人:

授课内容

第一课时

预习案

预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雨霖铃》、《望海潮》填词背景。3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预习内容

1、阅读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背景介绍

《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4、初读全词,查阅工具书,依据注释,疏通词意。

5、朗读《望海潮》和《雨霖铃》。

初级水平:读清字音,读准句读

中级水平:清晰并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

高级水平:熟读并背诵两首词

自我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参差( ) 天堑( )珠玑()罗绮( )重( )湖叠()羌管 () 钓叟( )千骑( )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骤()雨 凝噎()暮霭()天堑()无涯()珠玑()

罗绮() 豪奢( )叠巘()羌管()千骑()萧()鼓

吟()赏参差()()

2、词是_隋唐____时兴起、_宋____代盛行的一种_诗体______。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_歌词________曲子词_____;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故称___长短句____。2、词的分类: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__58___字以内是__小令______59___字至__90___字是中调; __91___字以上是长调,按词作风格可把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3、 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字_耆卿_____,世称_柳屯田______。他创作之词形式上大量为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生活为主。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天堑无涯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重湖叠巘清嘉秀丽

异日图将好景把杭州的美景画下来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骤雨初歇又急又大的雨,一阵暴雨

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

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越去越远

教学案

【教学目标】

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一、预习成果展示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可轻声跟读,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望海潮》中描写都市生活景象的句子,体会词作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要求: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

结论:《望海潮》描绘了一派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生活景象。

2、小组内成员边读边共同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诗句,理解体悟作者如何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朝品牌大都市—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描绘的角度)(相应的诗句)

地理位置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历史传统

钱塘自古繁华

自然景观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重湖叠巚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市井面貌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百姓生活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3、 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惊叹和羡慕之情。同时这首词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夸耀和奉承。

4、根据理解放声吟诵《望海潮》(要求: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三、合作探究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卷”是翻卷的意思,“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的波滚浪翻的景象。

“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江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态。用“推”字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4、诗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巩固案

点染手法的运用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抄写下阕“点”的句子:

“染”的句子:

答"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第二课时

预习案

1、熟读《雨霖铃》

朗读指导: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2、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是“爱别离”。我们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预设: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教学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词蕴涵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一、预习成果展示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邓丽君唱的《雨霖铃》歌曲

2、听录音,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一句话

教师引导: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学生活动:齐读这句话

3、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活动:反复品读这句话,讨论交流)

预设:柳永的“伤离别”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文人感秋则悲,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和心爱的人离别呢?真是双重的痛苦啊!

三、重点探究

1、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

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凄凉、沉寂

3、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明确: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4、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

明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8、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一个人将另一个人的手放在自己手中,相互看着时泪眼婆娑,竟然是被泪水给噎住而说不出话来了!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离别依恋痛苦的心情,缠绵悱恻,淋漓尽致。

(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

明确:“执手”感觉很慎重,很郑重,而“牵手”和“握手”不能充分表达那种凝重感和气氛。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

9、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10、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预设):“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

(预设):“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借景抒情,“酒”“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的心却是悲苦的。

(预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预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

四、综合领悟

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

(预设)秋别。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关于离别的故事。

(预设)伤别。因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就是“伤离别”。

(预设)思念。因为词人对恋人的思念无处不在,我觉得用“思念”比较好。

(预设)相思。

巩固案

一、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良辰美景(chén)

B.繁华(fán)凝噎(yē)钓叟(diào)天堑无涯(qiàn)

C.豪奢(shē)堤沙(dī)珠玑(jī)咏赏烟霞(shǎng)

D.叠巘(yǎn)凄切(qiē)风帘(lián)兰舟催发(fà)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霜雪矍铄染柳画桥羌管弄晴

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

C.梳妆好像十里荷花破涕为笑

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三秋桂子

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B.嬉嬉钓叟莲娃钓叟:钓鱼的老翁

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5.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以梅艳芳为原型的电视剧《梅艳芳菲》择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梅艳芳菲”,不禁让人想到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可谓风华绝代。

D.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任何人篡改的。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上肆意歪曲事实,妄图蒙蔽其国人,掩盖其曾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二、精段精练

(一)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完成6——9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在诗词中的作用。

(2)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请简要分析。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二)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完成9——11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禺页]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这首词起笔不凡,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

(2)“渐霜风凄惨”中的“渐”字在这首词中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②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失宠,居长门宫。曾派人以千金请当时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作赋,以求能重新得到汉武帝的宠幸。②玉环飞燕:分别是唐玄宗、汉武帝的宠妃。
前人在评论这首宋词时曾说,此词通篇写春而意不在春,通篇含愤而字不见愤。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

1.D【解析】“凄切”的“切”正确的读音为“qiè”;“兰舟催发”的“发”正确的读音为“fā”。

2.B【解析】“暮霭”的正确写法为“暮蔼”。

3.C【解析】“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

4.D【解析】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

5.D【解析】“经年”呼应“今宵”不对。

6.B【解析】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这里用来形容大学生显然不合适。

二、精段精练

(一)

(1)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2)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思为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二)

(1)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准确地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它反映了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2)“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历来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三、拓展训练

(一)(1)这首词起笔不凡,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2)在这首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领起下文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3)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章法结构细密,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

“对”“渐”“望”“叹”“误”等单字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二)词的上片写暮春风雨、落红飞絮,象征南宋局势的危迫,也表达自己不受重用、壮志未酬的悲切。下片通过典故,隐喻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委婉地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全词明写春愁而用意不在怨春伤春,无一字写愤而处处皆是忧国之愤,所以说通篇写春而意不在春,通篇含愤而字不见愤。(意思相近即可)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用)

学校:

班级:

学科:

授课人:

授课内容

第一课时

预习案

预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雨霖铃》、《望海潮》填词背景。3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预习内容

1、阅读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背景介绍

《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4、初读全词,查阅工具书,依据注释,疏通词意。

5、朗读《望海潮》和《雨霖铃》。

初级水平:读清字音,读准句读中级水平:清晰并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

高级水平:熟读并背诵两首词

自我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参差( ) 天堑( )珠玑()罗绮( )重( )湖叠()羌管 () 钓叟( )千骑( )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骤()雨 凝噎()暮霭()天堑()无涯()珠玑()

罗绮() 豪奢( )叠巘()羌管()千骑()萧()鼓

吟()赏参差()()

2、词是____时兴起、____代盛行的一种_______。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________ ____;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故称______

2、词的分类: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中调、长调,____字以内是__ ________字至_____字是中调; ____字以上是长调,按词作风格可把词分为派和派。3、 柳永是北宋派词人,字______ ,世称______。他创作之词形式上大量为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生活为主。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东南形胜

画桥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异日图将好景

都门帐饮无绪骤雨初歇

兰舟去去

教学案

【教学目标】

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一、预习成果展示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可轻声跟读,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望海潮》中描写都市生活景象的句子,体会词作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要求: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

结论:《望海潮》描绘了一派、、、的生活景象。

2、小组内成员边读边共同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诗句,理解体悟作者如何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朝品牌大都市—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描绘的角度)(相应的诗句)

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3、 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根据理解放声吟诵《望海潮》(要求: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三、合作探究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

3.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明确:

4、诗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巩固案

点染手法的运用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抄写下阕“点”的句子:

“染”的句子:

第二课时

预习案

1、熟读《雨霖铃》

朗读指导: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用) 鸟啼 导学案 教师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2、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是“爱别离”。我们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预设:

(屈原《九歌·少司命》):

(江淹《别赋》)

(李煜《相见欢》)

(吴文英《唐多令》)

教学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词蕴涵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一、预习成果展示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邓丽君唱的《雨霖铃》歌曲

2、听录音,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一句话

引导: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学生活动:齐读这句话

3、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活动:反复品读这句话,讨论交流)

三、重点探究

1、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明确:

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

3、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明确。

4、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

明确:

8、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

(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

明确: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

9、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10、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预设):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预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预设):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预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四、综合领悟

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

(预设)秋别。因为这是。

(预设)伤别。因为

(预设)思念。因为

(预设)相思

巩固案

一、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良辰美景(chén)

B.繁华(fán)凝噎(yē)钓叟(diào)天堑无涯(qiàn)

C.豪奢(shē)堤沙(dī)珠玑(jī)咏赏烟霞(shǎng)

D.叠巘(yǎn)凄切(qiē)风帘(lián)兰舟催发(fà)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霜雪矍铄染柳画桥羌管弄晴

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

C.梳妆好像十里荷花破涕为笑

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三秋桂子

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B.嬉嬉钓叟莲娃钓叟:钓鱼的老翁

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5.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以梅艳芳为原型的电视剧《梅艳芳菲》择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梅艳芳菲”,不禁让人想到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可谓风华绝代。

D.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任何人篡改的。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上肆意歪曲事实,妄图蒙蔽其国人,掩盖其曾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二、精段精练

(一)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完成6——9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在诗词中的作用。

(2)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请简要分析。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二)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完成9——11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禺页]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这首词起笔不凡,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

(2)“渐霜风凄惨”中的“渐”字在这首词中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②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失宠,居长门宫。曾派人以千金请当时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作赋,以求能重新得到汉武帝的宠幸。②玉环飞燕:分别是唐玄宗、汉武帝的宠妃。
前人在评论这首宋词时曾说,此词通篇写春而意不在春,通篇含愤而字不见愤。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

1.D【解析】“凄切”的“切”正确的读音为“qiè”;“兰舟催发”的“发”正确的读音为“fā”。

2.B【解析】“暮霭”的正确写法为“暮蔼”。

3.C【解析】“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

4.D【解析】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

5.D【解析】“经年”呼应“今宵”不对。

6.B【解析】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这里用来形容大学生显然不合适。

二、精段精练

(一)

(1)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2)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思为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二)

(1)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准确地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它反映了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

(2)“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历来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三、拓展训练

(一)

(1)这首词起笔不凡,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2)在这首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领起下文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3)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章法结构细密,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

“对”“渐”“望”“叹”“误”等单字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二)词的上片写暮春风雨、落红飞絮,象征南宋局势的危迫,也表达自己不受重用、壮志未酬的悲切。下片通过典故,隐喻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委婉地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全词明写春愁而用意不在怨春伤春,无一字写愤而处处皆是忧国之愤,所以说通篇写春而意不在春,通篇含愤而字不见愤。(意思相近即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3766.html

更多阅读

高中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点击答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三首诗,积累文言知识2.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关于《秋兴》组诗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

白衣卿相-柳永词集 自是白衣卿相

1.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时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

声明:《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用 鸟啼 导学案 教师》为网友堇年纸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