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诺夫的一首诗:《等着我吧...》

等着我吧...
--献给B.C.

西蒙诺夫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挨,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西蒙诺夫的一首诗:《等着我吧...》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千万
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 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 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苏 杭译)


原文(俄文):

ЖДИМЕНЯ

ЖдиМеня,иявернусь,
Толькооченьжди,
Жди,когданаводятгрусть
Жёлтыедожди,
Жди,когдаснегаметут,
Жди,когдажара,
Жди,когдадругихнеждут,
Позабыввчера.
Жди,когдаиздальнихмест
Писемнепридёт,
Жди,когдаужненадоест
Всем,ктовместеждёт.

Ждименя,иявернусь,
Нежелайдорба
Всем,ктознаетнаизусть,
Чтозабытьпора.
Пустьповерятсынимать
Вто,чтонетменя,
Пустьдрузьяустанутждать,
Сядутуогня,
Выпьютгорькоевино
Напоминдуши,,,
Жди.Иснимизаодно
Выпитьнеспеши.

Ждименя,иявернусь
Все мсмертямназло,
Ктонеждалменя,тотпусть
Скажет:--повезло.
Непонятьнеждавшим,им,
Каксредиогня
Ожиданиемсвоим
Тыспасламеня.
Какявыжил,будемзнать
Толькомыстобой--
Просто:тыумелаждать,
Какниктодругой.

西蒙诺夫(1915 - 1979),生于彼得格勒,在军人环境中长大。苏联俄罗斯作家。1939年任《红星报》军事记者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他的创作面很广:诗歌、戏剧、小说、随笔、评论都有建树。战后结集出版特写、报道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诗集《前线诗抄》、《悲欢离合》等。1942年创作歌颂战争中爱国主义的话剧《俄罗斯人》。1943年创作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一场战斗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以真实描绘战争中的日常生活获得成功。战后社会活动频繁,曾任全苏作协副总书记和《文学报》、《新世界》主编,并连任两届最高苏维埃代表,创作了大量战争题材的中篇。长篇小说三部曲《生者与死者》(1959)、《军人不是天生的》(1964)、《最后一个夏天》(1971)在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卫国战争的全景,成为苏联战争文学重要作品,也是作者创作的顶峰。

《等着我吧...》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是深受红军战士喜爱的的一首诗,不仅被谱上曲子广为传唱,而且被搬上银幕。

前线的士兵和后方的妇女都把这首诗当成护身符放在贴心的口袋里。丈夫一想到忠贞的妻子倚门守待,从前线凯旋归来时迎接他的是爱妻的拥抱,便斗志倍增。妻子则相信自己的等待能使丈夫避开死神,平安归来,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一首短诗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功能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附:爱的激情和现实的真情

--西蒙诺夫和他的妻子谢罗娃

西蒙诺夫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在一篇谈如何创作《等着我吧》的文章中写道:“当时我在西部战场,在行军的战车中、掩蔽所里写了许多诗,其中包括这首献给远方爱人的《等着我吧》……因为它表述了千千万万战士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亲人朋友在等待着他们,而他们又理当被等待。这种等待可以减轻战争对他们的重压,这种等待有时会挽救他们的生命……”他所说的是诗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而不是触发他写这首诗的灵感。私下问他时,他回答道:“真不知道怎么会写出这首诗,是它自己冒出来的。”后来又补充一句:“爱情的指使吧。”
最后这句话虽接近创作本意,但仍太笼统。西蒙诺夫不论公开还是私下都没说实话,因为实在说不出口:祈求妻子瓦利娅·谢罗娃等待着他,别把他忘掉,或者迫使自己相信妻子在家等待他,因为他已预感到她不会等待。西蒙诺夫的女儿玛莎·西蒙诺夫1993年在《星火画报》第六期所发表的《我记得……》一文中谈到父母时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他那样爱她,不能不写。而她却不会等待,尽管《等着我吧》仅为她一人而写。最后的诗句‘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地等待’成为对千百万妇女不容怀疑的肯定,但对作者却是自我肯定,他想相信,并以男人特有的固执迫使自己相信。”1995年8月30日玛莎答《青年报》记者问时又几乎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上面这段话,可见她对自己的看法坚信不疑。为什么瓦利娅·谢罗娃同别人不一样,不善于苦苦等待呢?这得从她同西蒙诺夫的关系说起。要说清他们如何从相爱到破裂又得从瓦利娅·谢罗娃的身世说起。
谢罗娃出身于戏剧世家,母亲波洛维茨卡娅是著名的话剧演员。谢罗娃17岁考入青年工人剧院附属的戏剧学校,毕业后留剧院当演员。1939年在影片《倔强的姑娘》中饰主角,一举成名。后又在《等待着我》、《俄罗斯问题》和《格林卡》等影片中饰女主角,成为四十年代苏联红极一时的女影星。她生得标致、丰满、性感,同美国影星梦露有相似之处。1938年同苏联歼击航空兵飞行员安纳托利·谢罗夫相遇。谢罗夫一见钟情,立即向她求婚。瓦利娅怕嫁给飞行员整天担惊受怕,犹豫不决。有一次她随剧院赴列宁格勒演出,谢罗夫到车站送行,恋恋不舍地望着瓦利娅。次日瓦利娅抵达列宁格勒,一出车厢便看见谢罗夫手捧鲜花站在车厢门口,瓦利娅惊讶万分,问他怎么会在这儿。谢罗夫告诉她送走她后直奔机场,一飞行员朋友把他带到列宁格勒。这一刹那瓦利娅便决定了自己的终身。婚后谢罗夫以志愿军身份参加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击落敌机6架,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39年谢罗夫在一次试飞中牺牲,瓦利娅痛不欲生。一个月后生下儿子。她自己说如果没有这孩子她决活不下去。为了纪念父亲,儿子也取名安纳托利。
西蒙诺夫1940年在青年工人剧院舞台上初次见到瓦利娅的时候,正是她在痛苦中挣扎的时期。瓦利娅的美貌令西蒙诺夫神魂颠倒。于是瓦利娅便从舞台走入西蒙诺夫的生活中。西蒙诺夫从第一个剧本《一次爱情经历》直到五十年代中期的所有作品都是献给瓦利娅·谢罗娃的。西蒙诺夫和谢罗娃的婚姻在莫斯科传为美谈。西蒙诺夫对谢罗娃爱得如醉如狂,对小安纳托利也很好,孩子也很爱科斯佳(西蒙诺夫的昵称)叔叔。但谢罗娃眼里却不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他曾对女友乌瓦罗娃说:“儿子越长越像父亲,一看见他我便想起安纳托利,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无比美好的日子的每个细节,心便碎了。科斯佳是个好人,可我……”谢罗娃内心的波动,敏感的诗人是不会感觉不到的。
卫国战争爆发后,西蒙诺夫同许多作家一样,以《红星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他预感到谢罗娃对他的感情将会冷淡,以至变心。预感并未欺骗西蒙诺夫。1943年谢罗娃随乐团赴布良斯克前线演出,同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相遇,有美男子之称的英俊统帅与绝代佳人双双堕入情网。谢罗娃心里又掀起久已平息的感情狂浪,谁料叱咤风云的元帅原是多情种子,两人爱得昏天黑地。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像他们那样身份的人的爱情只能昙花一现。短暂而炽热的爱情不仅加深她同西蒙诺夫已有的裂痕,而且给予她本人致命的打击。她以酒麻痹内心的灼疼,逐渐成瘾,无法戒掉。罗科索夫斯基对谢罗娃也一往情深,战争结束后仍常到西蒙诺夫寓所前小立片刻,望一眼谢罗娃卧室的窗帷。

多年后,谢罗娃在青年工人剧院时期的老搭档帕维尔讲了一件他所目睹的事:有一次谢罗娃对他说,五点整,一秒不差,一辆政府要员的轿车准时开到她家门前,车里的人将在门前“立正”几分钟,并说他可能见过那个人。五点钟谢罗娃拉开窗帷,一辆吉姆车刚好开到。从车里走出一个人,帕维尔一眼便看到军服上的元帅肩章。

1949年罗科索夫斯基被斯大林派往波兰任国防部长,吉姆车才不再出现。此后她同西蒙诺夫的关系并未好转,反而恶化。谢罗娃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桃色事件时有发生。

1950年谢罗娃生了个女儿,西蒙诺夫见到后意味深长地说:“头发是黑的,这么说是我的!”西蒙诺夫终于无法再忍受,由爱转恨,同她决裂。他们是1957年离婚的。除《等着我吧》一诗上留有瓦·谢两个字外,西蒙诺夫删掉作品中所有她的名字。这时西蒙诺夫跻身高位,担任作协副总书记,并多次荣获斯大林奖金,已是有影响的人物。他不希望谢罗娃的名字再出现在海报和银幕上,这些机构的领导对此心领神会。
离婚后谢罗娃的日子很艰难。她离开列宁共青剧院,在小剧院也没待住,又转到莫斯科苏维埃剧院,仍没待住。影片当然没再拍。为同母亲争女儿玛莎赡养权打了一年官司,母亲认为她是酒鬼无权抚养女儿,应由她抚养。谢罗娃虽最终胜诉,但精神已崩溃。她同儿子安纳托利一起酗酒,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惟一保存下来的是西蒙诺夫给她写的信。七十年代西蒙诺夫生病住院,玛莎来看他,西蒙诺夫叫她把他写给她母亲的信全部带来,他看过便还给她。玛莎送去后西蒙诺夫让她三天后来取。玛莎取信时发现父亲一下子仿佛老了十岁。西蒙诺夫说:“这些信仿佛昨天写的。凡是提到你的地方我都剪下来还你,其余的都要通通烧掉,不能落入他人手里。”
现在,不少人还记得三十年代苏联著名女影星,如玛卡罗娃、拉德尼娜、奥尔洛娃,可有谁还记得四十年代令观众着迷的谢罗娃呢?她完全被人遗忘了。
西蒙诺夫写这首诗的动机和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所罕见的。

(编录于网络资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5024.html

更多阅读

梁太祖被儿所杀只因“扒灰”吗 关于扒灰的一首诗

梁太祖嬉戏图(图源网络)梁太祖被儿所杀只因“扒灰”吗——读《资治通鉴》笔记 近读一篇读史笔记,讲述了灭唐建梁的梁太祖朱温,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原因竟是“扒灰”,他强纳自己的儿媳,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其实,史实并非那

了解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了解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十一)一、什么是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其创始人为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及教育家的洛扎诺夫。虽说,暗示教学法是针对学

灯下漫思 说说郑板桥的一首自嘲诗 自嘲诗选萃

说说郑板桥的一首自嘲诗郑板桥(1693—1765),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早期教过多年私塾,之后任过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但又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

西蒙诺夫的诗《等着我吧》赏析 西蒙诺夫

【原诗】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挨, 等到别人 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

声明:《西蒙诺夫的一首诗:《等着我吧...》》为网友帅的刚刚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