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学案 毛遂自荐的意思

《毛遂自荐》学案

制作: 2012-2-24审核: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学习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

学习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分析人物形象及手法。

学习难点:提炼写作素材

背景介绍

战国后期,兼并之战益剧.秦击赵于长平,惨烈空前.初,廉颇为将,坚守不战,敌不能胜.后,孝成王为间,赵括替之,终致长平之祸.括死,士卒为坑者四十万.赵遂衰.又三年,秦复击赵,围邯郸三岁.国中析骨为炊,易子而食.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正义”名谈,太史公讳改也。)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妻被绮索,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磐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史记·平原君列传》

课前预习:

1、 通读课文,正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邯郸()与……二十人偕()歃血()华屋()处世()譬若()锥之处囊中()叱咤()有恃无恐()持戟( )弗知恶()鄢郢()社稷()

2、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概述故事情节(提示: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述)。

3、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标示疑难词句。

课堂探究:

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 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合从于楚

2、其末立见

3、使遂蚤得处囊中

4、吾乃与而君言

5、王之命县于遂手

6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

7、公等录录

(二)常见实词(解释划线词语)

1、自于平原君

2、毛遂按剑阶而上

3、王不得楚国之众也

4、此霸王之

5、天下弗能

6、数万之众

7、兴以与楚战

8、一战而鄢郢

9、而王弗知

10、谨社稷而以从

11、所谓人成事者也

12、胜不敢复

13、诚能据其势而其威

(三) 常见虚词(解释划线词语)

1、约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3、先生无所有也

4、非其末见而已

5、平原君与毛遂偕

6、毛遂至楚

7、不下

8、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9、合从者

10、诚先生之言

(四)古今异义(解释划线词语的古义及今义)

1、先生不能古义:今义:

2、从之利害古义:今义:

3、王之所以叱遂者古义:今义:

4、今楚地方五千里古义:今义:

5、遂以为上客古义:今义:

6、归至于赵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之:

1、秦围邯郸

2、先生处胜门下几年于此矣

3、日出而言

使:

1、赵使平原君求救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于:

1、合从

2、则歃血华屋之下

3、取食客门下足矣

4、自赞平原君

5、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此矣

6、而使赵重九鼎大吕

备: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具者二十人偕

2、愿君即以遂员而行矣

乃:

《毛遂自荐》学案 毛遂自荐的意思

1、臣今日请处囊中耳

2、颖脱而出

而:

1、十九人相与目笑之未废也

2、日出言之

3、吾乃与君言

4、毛遂左手持盘血右手招十九人

以:

1、愿君即遂备员而行矣

2、楚国之众也

3、兴师与楚战

1、率万之众

2、寡者百

(六) 词类活用(指出划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士不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2、门下有毛遂者,/毛遂按剑而

3、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天下

4、此霸王之资也

5、乃脱而出

6、十九人相与笑之而未废也。

7、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

(七)特殊句式(指出句式)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客何为者也? / 汝何为者也?

3、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4、此霸王之资也。 /白起,小竖子耳。

(八)重点文句翻译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使遂早得处曩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4、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二、走进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体会“无韵之《离骚》”的艺术魅力。

1、毛遂是如何向平原君推荐自己的?仔细阅读毛遂和平原君的这段对话,分析这对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2、在赵国和楚国关于合纵的矛盾冲突中,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说服楚王合纵的?这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3、 除了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外,本文还综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三、走出文本,拓展应用,积累写作素材

学完本文,掩卷沉思,你从文中人物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多角度提炼观点,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结合《廉颇与蔺相如》和《信陵君窃符救赵》两课的写作学案分析)

课后练习: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赞于平原君告诉

B.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充数

C. 其末立见看见

D.胜不敢复相士审察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王之所以叱遂者

B. 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C.今楚地方五千里

D.遂以为上客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合从于楚会于会稽山之兰亭

B.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C.汝何为者也审矣,何足怪哉

D.使文能取胜,则善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毛遂按剑而前

B. 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C.乃颖脱而出

D.此霸王之资也

5. 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

①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②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③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

④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6.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跨越

B.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使称臣

C.一战而举鄢郢攻占

D.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进献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小学而大遗,无未见其明也

B. 以楚国之众也

作《师说》以贻之

C. 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9.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毛遂“论辩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②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③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④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⑤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④⑤

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随同平原君前往楚国的十九人到了楚国后,与毛遂辩论,改变了对毛遂的看法,承认毛遂确有才能,对刻画毛遂形象起到了陪衬的作用。

B. 平原君和楚国谈判,迟迟不决,十九人都让毛遂上去解决问题。毛遂非常自信地跨越台阶,几句干脆的话语,引起了楚王的训斥。

C.毛遂面对楚王,指责他训斥自己是毫无道理的。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订立盟约是对楚有利,这样,震慑了楚王,使楚王认识到了结盟的重要性。

D.毛遂促使赵楚联盟,完成了使命,这说明毛遂自荐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自信与才智的基础上的,最后毛遂招呼十九人歃血为盟,更进一步说明了毛遂的胆识,也说明平原君善于用人的才略。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

刘诚龙

  毛遂在平原君那里当了三年食客,才不露,能不显,不惊不乍,不咸不淡,平原君没有正眼瞧过他,国有疑难怎么也想不到问他。秦国围住了邯郸,平原君想从千儿八百食客里挑选二十个“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到楚国去游说求救,“合纵于楚”,选了十九人,想凑个整数,硬是想不起来凑谁,此时毛遂便自告奋勇,自个儿推荐自个儿,平原君还是有点不相信他,问他在这里几年了,毛遂说已有三年,平原君说:“你在我的布袋里三年,是锥子应当早就刺破布袋显露出来了,可是你一直没露出来啊。”毛遂说:“我今天就是要请求你把我放进你的布袋。”平原君见他如是说,于是把他凑了个整数,同意带他出使楚国,结果,毛遂不辱使命,在平原君结结巴巴、不得要领向楚君陈述得夹缠不清之际,毛遂抱剑上前,巧舌如簧,舌灿莲花,以雄辩的口才说服楚王联赵结盟,共同抗秦。

  毛遂这番举动,是人人皆知的事,但人人对毛遂也可能仅仅只知这件事。毛遂这样露了一把,我曾经想当然地认为他此后一顺百顺,人生就此撰写满辉煌篇章。其实不是,毛遂后来死了,在他自荐之事没满一年,就死了,死因还真跟他自荐有关。原来,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喘气不赢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出征以敌强敌?赵王便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到赵王那里去,不是去“推荐”自己,而是去“推辞”自己: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可披坚当马前卒,不能挂袍任率印官,如是,则上可保国之江山社稷,中可保您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为国家罪人。当年自荐,意气风发;此时自辞,何其乃尔?一个毛遂,判若两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赵王很是不解:先生去年自荐,才情高迈,真伟丈夫;如今脱颖而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忸怩如小女子?毛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按说,毛遂此话说得入情入理,但赵王却为了展示自己求贤若渴,怎么也不听毛遂之言,硬是要他挂帅迎敌。

  一个靠嘴巴子干活的人,哪里是人家拿枪杆子的对手?尽管毛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也无法抗敌,落得个一败涂地。被赵国精心树立起来的“人才”榜样,是这么个样子?有何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除了以死谢罪,别无他途。于是毛遂避开众人,到一个山林子里,拔剑自刎,鲜血淋漓地倒在“毛遂自荐”的神话里。

  毛遂的悲剧是不是再次验证了枪打出头鸟?不,根本不是。毛遂不是死在毛遂自荐上,而是死在“典型树立”上。在国人的心目中,只要是先进典型,便一通百通,一专百专,一俊百俊,一能百能,文史哲,政经军,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赵王认为毛遂三寸舌头转得那么出神入化,肯定是三尺剑也会舞得风生水起的,为了体现赵国对人才多么重视,便霸蛮地把毛遂“滥用上了”。

我平时别无所好,唯好读书,但让人见笑的是,关于毛遂的事,我仅知道他自我推荐,根本就不知道他有那“自惭的壮举”,读了小半辈子书,对大名人“毛遂”的事迹到前几天读了鄢烈山先生的《毛遂之死》才知道,真算孤陋了,可是这怪不得我,要怪也只能怪老祖宗的“教育思维方式”,我们拿历史人物来“教育”人,要么是一俊遮百丑,要么是一丑遮百俊,很少以“一切人,人的一切”来教的,名人哪面突出了,这一面就大出特出,其他的呢就语焉不详了,说毛遂自荐的书汗牛充栋,介绍毛遂自惭的有几?

《毛遂自荐》学案答案

一、正字音

邯郸 hándān)与……二十人偕(xié)歃血(shàxuè)华屋( huá)处世(chǔ)譬若( pì)锥之处囊中( zhuīnáng)叱咤(chìzhà)有恃无恐(shì)持戟(jǐ)弗知恶( fú wù )鄢郢(yānyǐng)社稷(jì

二、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 通“纵”2、通“现”3、通“早”4、通“尔5、通“悬”6通“捧”7、通“碌”

(二)常见实词

1、告诉(动词)2、跨越(动词)3、依仗(动词)4、资本(名词)

5、抵挡(动词)6、率领(动词)7、军队(名词)8、攻占(动词)

9、羞愧(形容词)10、进献(动词)11、依靠(动词)13、审察(动词)

14、发扬(动词)

(三) 常见虚词

1、和(介词)2、假使(假设连词)3、这(代词)4、只(副词)5、终于(副词)6、等到(介词)7、为什么(疑问副词)8、况且(递进连词)9、为了(介词)10、像(动词)

(四)古今异义

1、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能够

2、古义:偏义复词,好处今义:好处和害处

3、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4、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

5、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

6、古义:到(于引出对象,不译)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五) 一词多义

之:1、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2、的(助词)

3、这件事(代词)

使:1、 派(动词)

2、 假使(假设连词)

于:1、 跟(介词)2、在(介词)3、从(介词)4、向(介词)

5、到(介词)6、比(介词)

备:1、齐备(动词)2、充任(动词)

乃:1、只是(副词)2、 就(副词)

而:1、 但是(转折连词)2、修饰关系连词3、你的(代词)4、并列连词

以:1、拿(介词)2、 凭借(介词)3、来(目的连词)4、几(数词)

5、 计算(动词)

(六)词类活用

1、从外面(名词作状语)2、走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3、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4、 称王称霸(名词活用作动词)

5、 像禾穗的芒(名词做状语)6、 用眼睛(名词做状语)

7、 使……称臣(使动用法)

(七) 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2、(宾语前置)3、(宾语前置)4、(判断句)5、(判断句)

三、走进文本

1、平原君以锥处囊中作比喻指出毛遂没有才能,不能一起赴楚。毛遂借助这个比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机智辩驳自己是才能出众,只是没有展现的机会。这充分表现了毛遂有勇气,机智雄辩,自信的形象特点。

2、质问平原君——智取对话权

王之命悬于遂手 ”——慑之以力

此霸王之资也”——励之以势

此百世之怨”——激之以怨

合纵为楚也,非为赵也” —— 诱之以利

胆识过人,能力出众,机智雄辩,可谓智勇双全

3、 对比(十九人的表现)

衬托(平原君,楚王)

细节描写(按剑历阶而上)

环境烘托(社会环境的概括描写)

四、走出文本

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

1、多角度提炼观点

2、学会定向转述,围绕提炼的观点重新组织文章内容。

3、发散思维,联系其他材料充实内容。

课后练习:1. C 2. B 3.D 4. C 5. D6. 略 7. D 8.C 9. D 10. D11. 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7422.html

更多阅读

松下幸之助:《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

松下幸之助:《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70多年前写的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首次在美国发表的时候,引起全美国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美

《屠场》:瞄准公众的心,却打中了人们的胃

删减版发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2012年5月号《屠场》:瞄准公众的心,却打中了人们的胃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俺最喜欢他了,因为有些匪气。 1那位据说早餐一口气吃12个鸡蛋都不当一回事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怎么变成素食者的

转载 十大禁播电影《苹果》影评:迷失的不仅仅是北京图

原文地址:十大禁播电影《苹果》影评:迷失的不仅仅是北京(图)作者: 天涯二岩电影《苹果》剧照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艺术电影。我一直没有把此片当成风月片看待,如果真的按分级来划分的话,加上不删减版的顶多也就是五级。但如果真这样想

《张衡传》学案(含答案 张衡传知识点

《张衡传》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2、学习有层次有重点的人物传记写法。3、了解张衡其人及其在科学、文学、政治等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张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二、知识链接:张衡,字平

《毛遂自荐》学案 毛遂自荐的意思

《毛遂自荐》学案制作: 2012-2-24审核: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3、学习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学习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及手法

声明:《《毛遂自荐》学案 毛遂自荐的意思》为网友冲我勼该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