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学案(含答案 张衡传知识点

《张衡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学习有层次有重点的人物传记写法。

3、了解张衡其人及其在科学、文学、政治等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张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知识链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生于公元78 年,卒于139年。其祖父官至太守,至张衡家境败落,时需亲友接济度日。张衡少年时就富有求知欲望,十六、七岁就曾游历长安、洛阳一带,观赏山川之险,考察物产风俗、世态人情,游览名胜古迹。在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东汉儒学大师,文学家马融和书法家崔瑗。公元100 年,张衡由洛阳返回家乡,做南阳主簿,掌管文书工作。108年辞职在家,直到111 年才入京做尚书台衙门里的郎中,负责起草文书。115 年任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121年调任公车司马令,负责保卫皇宫,通达内外奏章等。126 年任太史令,136 年被排挤出京,任河间相。

张衡任南阳主簿时,曾一度潜心于文学创作。他感于统治阶级的奢侈堕落,作《二京赋》描述洛阳和长安两座都城的繁华,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抨击了那些过着荒淫奢侈生活的官僚贵族。

张衡担任太史令的时间前后达14年之久。在这期间,他精心研究天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后代的天文学家就根据张衡造的水运浑天仪的原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张衡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大地上地震频繁的岁月。自张衡12 岁时起,到他62 岁逝世后的一年,在这半个世纪中发生了53次地震。人们在频繁的天灾面前束手无策。社会上迷信流行,皇帝和臣民都在祈祷、叹息。55岁的张衡经长期研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探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张衡不仅精通天象,穷究大地,他还制作了“相风铜鸟”、“记里鼓车”等仪器。相风铜鸟与12世纪欧洲创造的候风鸡相仿,是世界上最早的候风仪。记里鼓车的原理则开了现代汽车里程表构造原理的先河。

张衡将他对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书叫《灵宪》。灵指神灵,这里指天象。宪是法则,即天象法则的意思。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浑天说和宇宙无限的思想。

张衡作为一个科学家,一生勤学不倦,他的好友崔瑗称赞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他具有多方面的研究兴趣和顽强钻研的精神,“约己博艺,无坚不钻”;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一生傲骨凛然,是一个有高风亮节的科学家。他不慕虚荣、淡于名利、洁身自好,不肯与那些过着骄奢淫逸生活的达官贵人同流合污。有人请他出来做官,他也不去。与当时的“谶纬”之徒相对应,他认为“图谶虚妄,非圣人之法”。分析批判了“谶纬”的虚伪,指出其中牵强附会的解说自相矛盾,要求皇帝“收藏图谶,一禁绝之。”鲜明地表示了自己反对“谶纬”邪说的坚定态度。由于张衡的不合作态度,虽然他对科学事业有重大贡献,但不被重用,而且时常受贵戚和宦官的忌恨、陷害。晚年倍受“天下流弊”压抑之苦,他有改变黑暗现实的愿望,然而却无法实现,心情抑郁,于永和四年(139年)与世长辞。张衡的贡献为世人所肯定,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尤著,月球上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宇宙间也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星。为了纪念他,1956年河南省南阳县重修了他的坟暮和读书台,暮前立起一块石碑。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碑上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三、课文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 () b.虽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 ()b.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 ()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b.以精铜铸成()

2.解释并识记下列句中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

(1) 举孝廉不行举:行:

(2) 连辟公府不就辟:就:

(3) 累召不应召:应:

(4) 拜为上卿拜:(5) 再迁为太史令迁:

(6) 再转复为太史令转:(7)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

(8) 出为河间相出:(9)衡下车,治威严下车:

(10) 视事三年视事:(11)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

(12) 上书乞骸骨乞骸骨:

3.解释下面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公车特征拜郎中

唇吻翕辟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辟邪说挟天子以征四方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岁征民间,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疆土之新辟者

4.阅读“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至“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一段,回答问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都柱都:大

B.施关发机关:枢纽、关键

C.牙机巧制牙:发动机件的枢纽

D.京师学者,怪其无征 征:征讨

(2)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3)从上文中找出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句。

A、例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答:

B、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答: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答:

5. 阅读“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至“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一段,回答问题。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因上疏陈事 陈:陈奏B.帝引在帷幄引:牵拉

C.衡乃诡对而出诡:虚假D.一时收禽禽:通“擒”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曾经询问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省略主语“张衡”应为“张衡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B.阉竖恐终为其患。这些宦官害怕(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患。省略动词宾语“衡”,应为“阉竖恐衡终为其患”。

C.因以讽谏。于是用(它)来讽喻规劝。省略介词宾语“之”,应为“因以之讽谏”。

D.果地震陇西。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省略介词“于”,应为“果地震于陇西”。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因而他所担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到提升。本句话充分表明张衡不攀附权贵,洁身自好,不以权谋私。语言凝练平实,从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B.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本文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和“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C.本文介绍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详写了其才能和成就。在介绍其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则较简略。这种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

D.全篇以记叙为主。记叙以时间为经,以张衡的事迹为纬,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记叙为辅。本文以客观记叙为主,但字里行间也渗入了作者的评论。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ǔ)  左冯(píng)翊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 ì) 陇西(lǒng)

D.骸骨(hái) 肃然(sù)  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学案(含答案) 张衡传知识点

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筒,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桑怿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不吉利。

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 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箧:小箱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B.因召里中少年,戒曰:……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遂弃其粟,以舟载之。以此知之,故欲往。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①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②探其箧,不使之知觉。③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④用赂得官,非我所欲,况贫无银! ⑤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⑥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

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怿有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他主动要求监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盗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况之后,次日即奋力抓获案犯。

B.桑怿两次举进士未中,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枢密使以“致阁职”向他索贿,他义正辞严地表示,即便有钱也决不靠贿赂得官。

C.桑怿是一名义勇之士,好仗义助人,但外表柔弱却与内心的刚强形成鲜明对比,他耻于见人,不够自信,又拙于言辞,令人难以置信。

D.欧阳修高度评价了桑怿,认为他是少数懂得应当将勇力用于何处的人之一,值得广为传颂,并把他视同于司马迁笔下的伟烈节士。

《张衡传》学案答案

三、课文阅读:

1、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 ;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2、(1)举:推荐。 (被)举荐任官。行:去应荐。

(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征召;就:就职,任职。

(3)召:召请来授官。应:应职,接受官职。

(4)拜:任命,授给官职。

(5)迁:升任、调动官职。

(6)转:调动官职。

(7)徙:调动官职。

(8)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9)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10)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11))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

(12)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3、辟:征召,召来授官;打开;排斥,驳斥;通“避”;开辟,开垦

征: 征召;证明;征伐;征收

4.(1)D(D项中征:验证。)(2)C(C为以后,之后。其他三项均为“用”。)(3)例句A为省略句,果地震陇西。例句B为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1)B(引:请)

(2)A(应为省略主语“顺帝”,省略宾语“张衡”)

(3)C(详写科学成就,略写政治成就)

四、课堂练习:

1、C(C项中“都”读dū。)

2、D(D项中“视事”指治理事务。)

3、C(C项中的“羞”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B(A项“五经”;C“拜”不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5、B(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6、C(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7、C(C项中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8、B(B项均为“用”。A表范围、在……方面;C前者为召,后者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

五、拓展阅读:

1、A(A应解释成“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D(D前句的“以”相当于“用”;后句 “以”相当于“凭”。)

3、B(②的做法是桑怿为了寻找到老父之子的衣服而采用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虽然他的这种做法是出于同情老父一家人的处境,表面上看也好像是助人之举,但是本句重在“不使之知觉”的方式方法上。句③这是桑怿暗中探访并用语言将其说服的“仗义助人”的最后效果,不是“仗义肋人”的表现。句④中则是表现桑怿廉洁清正的高尚品质的,而不是“仗义助人”的表现,故也不选。)

4、C(C项中“拙于言辞”的说法是不对的;另外“遇人常畏,若不自足”也不一定要讲成“耻于见人,不够自信”,把它讲成桑怿因为己身材不高大所以在人前总是非常谦恭,认为自己和别人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他一直在努力使自己充实起来,“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就是明显的例证,所以C项错误。)

附译文:

桑怿是开封雍丘人。考进士,两次没有考中,离家到汝颍一带游学,得到龙城几顷废田,回来后竭力耕种。年成不好,汝颍旁边众县盗贼很多。桑怿向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察访不法之徒。”于是召见乡间少年,告诫他们说:“偷盗不可做!我在这儿,不容许你们(偷盗)!”少年们都答应了。乡里有一个老人儿子死了还未装殓,盗贼在夜里盗走了他的衣服。老人害怕,没其他孩子,不敢上告,裸露着儿子的尸体,不能安葬。桑怿听说后很同情他,可是他怀疑是姓王的少年所为。夜里潜入他家,探摸他的箱子,没让王生发觉。第二天遇到他,问道:“你答应我不偷盗,现在又偷盗乡里老人的尸衣,不是你吗?”王生很震惊,(桑怿)就将王生推倒在地捆绑起来。(桑怿)后来被授予郏城尉。天圣年间,该任渑池县尉。一年多,又改任永安县巡检。枢密史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桑怿说:“用贿赂获得官职,非出我心,何况我贫穷无银。即使有,本来也不能那样做。”枢密史很愤怒。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百姓。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遇人时常表现畏怯,好像力量不够。他为人不太高大,也很注重在威仪方面修养,言语好像言不由衷。猛然与他相遇,不知他身形矫健并且勇武。庐陵欧阳修说:“勇力是人都所有的,可是能真正运用其勇力的太少了。像桑怿,可谓是义勇之士。他的学问不深却能做到,可能是天性。我本来就乐于为人作传记事,尤其喜欢司马迁善于作传,可是他所书写的都是伟烈奇节之士,喜欢读书,想学习他的作法,奇怪现今之人像司马迁那样作史的人太少了!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6080.html

更多阅读

《乌鸦喝水》教学案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教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看懂图意,明白乌鸦是怎样喝水的。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3.具有初步的创新、探究意识和热爱生

《包身工》学案 包身工优秀教案

《包身工》 学案(第一课时)编写:刘时间:2010.11.2【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2.识记重要词语的音形义。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2.理解选材上点面结合的特点。

费里尼《宽恕就是爱》学记 费德里科.费里尼

保罗·费里尼《宽恕就是爱》学记(2011年8月10日更新,82-87)1我以为自己渴望的不过是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性快感、更大的肯定,或更加健康;其实我真正渴望的只是爱。我以为只要证明你是错的,我就变对了;其实我真正渴望的是爱。我以为你若因

李将军列传学案 含答案 李将军列传翻译

李将军列传(学案)一、加点词语解释: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2、胡马终怪之3、得李广必生致之4、广详死5、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6、广暂腾而上胡儿马7、鞭马南驰数十里8、呵止广9、广亦竟射杀之10、虽其子孙他人学者11、专

《藤野先生》学案及参考答案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

课题:《藤野先生》编 号:时 间: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培养质疑精神。2.梳理文章的感情线索,自主品赏文章的语言魅力。3.运用讨论激活学生的智慧火花,阐述个性见解。学习重难点:1.学习刻画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2.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

声明:《《张衡传》学案(含答案 张衡传知识点》为网友祸乱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