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应读《西厢记》-注第六才子书 三笑之才子佳人

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这句话用在中国正统文人性爱观上最合适。他们只要一开口谈论“性”与“爱”,便少不了迂腐、变态的成分,让人感到无奈而可笑。而真正带着健康喜悦的心理去思考生命的性爱时,必要到一个世俗勃兴、市民阶层活跃的社会和时代,在我们看来,也仅有明末的时代是如此。难道现在物欲横流的网络时代不是更需要吗?
一、禅意的爱情-《西厢记》是此一“无”字
《西厢记·酬简》金圣叹批:“自古至今,有韵之文,吾见大抵十七皆儿女此事。此非以此事真是妙事.故中心爱之,而定欲为文世。亦诚以为文必为妙文,而非此一事则文不能妙也。夫为文必为妙文,而妙文必借此事。”金圣叹在总结文学规律:美(妙)在两性之间能得到最容易和最完美的体现。并不是说两性之情之事激发着人的美的创造,而是两性之情之事本就是按照美的规则而产生。
美感产生人类的爱情和性艺术。同样,虽然两性之情之事和吃饭、娱乐、劳作一样都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但较之后者,两性之间更能直接地体认着符合人类本性的美,所以文学(妙文)中:“儿女此事”是被最频繁重簋的主题。
金圣叹仅仅是在关注文学吗?他不也在表达着对生活、人性的看法吗?对于这样的看法.我们不禁要追问,两性真是人类生活的最高而圆满的境界吗? 人类文化活动、生活中,征服自然雄壮之美,娱乐游戏的从容闲适之美,面对不可知而追索探究的理性之美,等等.真的都不如人类两性的情爱之美更接近人性吗?
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属于文化的话,那么是不是只有这种文化才是健康符合人性的,它在所展露的各种美中,认识和找寻到两性之情之事,不是肮脏、罪恶.而是活力和美?舍此,无论这种文化发现多少气韵、兴味、妙理、意趣,抑或崇高、优美,都是远离人自身的文化。中国现在的传统文化就是南宋以后,被朱熹的礼教阉割的文化
两性之情之事的美又在哪里呢?首先,在有浓浓的真情,照冯梦龙的说法“情胆大于天”,两性之间真诚的相爱是纯洁而坚强的.并且是快乐的。倘若承以美的经验包含情感因素的话,又有哪一种情感如爱情的醇厚呢?又有哪一种美如性爱之美令人惊心动魄,心灵经历如飓风如狂潮的震颤呢?
人的种种心理流动,又怎及面对一张“巧笑倩兮”的容颜的剧烈?又有哪一种美如性爱之美令人体验到最本质生命的快乐呢?“快乐就是完美无缺”。“看一看爱情能做什么?它使衰老之身变得活泼,它给世界带来和平.它平息了诽谤的传播,它带给家庭宁静的幸福,让人们充满了欢乐。即使这世界令人躁动不安.但爱情的名字永远是忠贞不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苏东坡不思量,难相望,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道出夫妻相伴的本质。“不思量,自难忘”也只是描述暮年伴侣之爱。苏东坡学士包办婚姻,年轻时,按斯腾伯格之分类,少了生理激情和情感层面,就是“空洞的爱”。所以一直“挟妓治游”,风流故事不绝;到暮年,由于情感之培养,夫妻才发展成“伴侣之爱”。
其次.与浓浓的真情相一致的,男女之间包含对对方美、人格美、仪态美、行为美等的欣赏,对对方本质生命的认同。性爱之美又在于互为美的鉴赏。冯梦龙《桂枝儿》民歌里唱着:
泥人儿,好一似咱俩个。捻一个你 ,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 ?将他来揉和了重新做。重捻一个你 ,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你身上也有了我。
中国人把爱的冲动叫“好色”,其中正含有美的鉴赏的意义。爱一个人,是他(她)值得爱,必是对方有某种东西接纳着指向它的这份爱,那“某种东西”就是美的。人怎么会对丑的东西给予爱情呢?同样,只有在性爱之中,人的个性美才会表露无遗,一方的个性美才会被另一方最深刻完整地发现。没有一项人的活动像性爱这样表达着美,理解着美。“由于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丈夫把妻子的生命描绘在他自己的生命曲线中”(歌德《大自然的女儿》),根据美,我们才产生爱情和给予爱情。或者,美和爱本身就是同一的,美就是爱,爱情就是美。还有,性爱之美还在于与对方生命之美结合的动力。这种动力如汤显祖所言,让人“可以生、可以死”.这是汤祖师爷的《牡丹亭》最有名的一段话。汤显祖的伟大在于因情真而感动,更因切身而震动。《牡丹亭》问世不久,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1.有娄江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而哀感身世,含恨而死。2.杭州女艺人商小玲演此剧时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悲恸难禁,猝死在舞台上。3.“情迷三妇”之事愈奇,先有黄山女子陈同以校勘方式沉溺于《牡丹亭》浪漫爱情世界,为书所累死于婚礼前夕,时年仅15岁。继有其未婚夫吴人再娶清溪才女谈则,该女同样为书所累死于婚后第三年,时年20岁。后来又一位江南才女钱宜嫁与吴人,该女不但通宵达旦醉读《牡丹亭》及两位“姐姐”的剧评,还要求丈夫以三妇的名义公开刊行写有她们剧评的《牡丹亭》,她甚至梦见自己进入花园在牡丹花丛中看见了杜丽娘,重现“游园惊梦”一幕,并由此演绎了更为传奇的悲剧故事。(这老哥真倒霉!)
这都是载入历史的真实事件。世界上还有比”让人只许生死的事”,更伟大的事情吗?
金圣叹和汤显祖二位学习禅学的文人,给中国爱情文学交上了二个最伟大的“开悟”作品,金批《西厢记》和《牡丹亭》。
二、什么是《西厢记》的”无“字?
首先金圣叹认为两情相悦之”情“就像禅境的感觉。赵州从谂与慧开无门之“无”,要旨都在于启迪修持者体认一种超越“断、常”两种边见,非有非非有的特殊心理状态,亦即禅境。在这样“无”的心境中,理念、逻辑都停止了作用,而性灵却无比明彻,体验着无生无灭、物我一体的大圆融的喜悦
许多人都读过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
入定修观法眼开,乞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人一堕入情网,就如堕入禅境一样,那种感觉是用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的。按佛教唯识学以及西方心理学的解释,你的第六识即潜意识就调动起来了,同时还带来了喜悦。
其次,这个”无“字是指西厢记亦只写得一个人。金圣叹认为:“若是细算时,《西厢记》亦只写得一个人,一个人者,双文(莺莺)是也。”金圣叹称崔莺莺为“至尊、至有情、至灵慧、至矜尚”的女子。初见崔莺莺“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美丽如观音的她却“花落水桃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正处于苦闷寂寞的青春年少季节,当邂逅风流倜傥的张生,回顾觑末下,忘了非礼勿视,巧妙的引得张生意马心猿,难再进京赴考,留宿普救寺,一段姻缘从此开始。

当红娘告诉莺莺,张生这傻角自报家门这件事时,莺莺只是笑着说休对夫人说。这位聪明的人儿知道母亲治家严肃,一旦得知有人私视莺莺,定将张生赶出普救寺,此时的莺莺已知张生倾慕于自己,也向张生暗设下爱情之网。金圣叹认为这段爱情红娘的缝了口的撮合山是明线,还有莺莺的引导是暗线,莺莺表现出来的就是红娘口中所说的“假”。

在第一本第三折,月夜吟诗,张生吟道: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颇有文君之意的莺莺,借口“好清新之诗,我依韵做一首”。其实主要是再次向张生诉衷情。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表现得只如纯粹作诗般自重,但自认为可与司马相如媲美的张生已经认定“口不言心自省”,而一个“回顾下”,这一步步的暗示更让张生确信无疑、神魂颠倒。

今夜甚睡到得我眼里呵”。此时灵慧的莺莺已经将爱情之网撒向张生,只待将网劳织。

第三本第二折:红娘将简贴儿放在装盒上,莺莺看了简后“颠来倒去不还心烦”。莺莺思考该作何反应,娘亲出尔反尔不可再信,红娘又是娘亲的耳目切不可让她再知自己的心思。

于是“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怒叫道:“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下截来。”但是,又要写借红娘之手鱼雁传书,假说“着他下次休是这般。”

当与张生相约待月西厢下时。莺莺赖简了,这不只是作秀给红娘看,也是因为身处深闺对爱情还持有懵懂状态。既是对张生突如其来的搂抱的正常反应,也是对张生的欲擒故纵。

而这次赖简后,爱情之网结的更结实了,张生病更重了,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在这闹简、赖简的真假与反复中,《西厢记》的情节更具波澜起伏,更彰显人物真与假的内心情感与行动的冲突,更有利于戏曲的意境化的创造,使戏剧更具有戏已尽而意无穷之感。莺莺的聪明不仅表现爱情上。

当大难来临。大义凛然,有情有义,挺身而出“第一来免摧残老太君,第二来免殿堂作灰烬,第三来诸僧无事得安存,第四来先君灵柩稳,第五来欢郎。虽是未成人,须是崔家后代孙。”。临危不惧,还另有一计,勇气智慧不让须眉。

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莺莺对名利看得也极为冷淡,功名利禄在莺莺眼里不过是蜗角虚名。从未教夫婿觅封侯,只希望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未登程就已问归期。最终莺莺对爱情的执着终有回报,张生最终金榜题名,两人终成眷属。
“无”字说。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涉及此说的有二十二则,可说是全文的核心观点。其说略谓:
仆思文字不在题前,必在题后。若题之正位,决定无有文字。不信,但看《西厢记》之一十六章,每章只用一句两句写题正位,其余便都是前后摇之曳之,可见。
《西厢记》是何一字?《西厢记》是一“无”字。赵州和尚,人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曰:“无!”是此一“无”字。
人问赵州和尚:“一切含灵,具有佛性,何得狗子却无?”赵州曰:“无!”《西厢记》是此一“无”字。
。。。。。一般没有读过禅书的人,很难搞得懂。以前没有研究过禅宗历史,对于这些无厘头的禅语,根本看不懂,我实在奇怪那些网络文学评论家,写的东西简直就是瞎猜。
三、读《西厢记》的方法-金圣叹
必须以最虔诚的态度去读《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必须焚香读之、必须对雪读之和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特别是热恋中的情侣,会受用一辈子。
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特摘录如下:
61、《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62、《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63、《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雷读之者,资其洁清也。64、《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65、《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66、《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劝,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自寻其肤寸也。67、《西厢记》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与美人井坐读之者,验其缠绵多情也。68、《西厢记》必须与道人对读之,与道人对坐读之者,叹其解脱无方也。69、《西厢记》前半是张生文字,后半是双文文字,中间连红娘文字70、《西厢记》是《西厢记》文字.不是《会真记》文字。71、圣叹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不是《西厢记》文字。72、天下万世锦绣才子读圣叹所批《西厢记》,是天下万世才子文字,不是圣叹文字。在第六十八条特别调侃幽默了一下道人,意思你那个解脱修炼,可能是异性双身修炼,根本解脱不了。



四、《西厢记》不是淫书
从《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可以看出金圣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要不然他不会在书中首先强调此。特摘录如下:
1、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后日定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自从有此天地,他中问便定然有此妙文。不是何人做得出来,是他天地直会自己劈空结编撰出。若定要说连一个人做出来,圣叹便说,此一个人即是天地现身。
2、《西厢记》断断不是淫书,断断是妙文。今后若有人说是妙文,有人说是淫书,圣叹都不与做理会。文者见之谓之文.淫者见之谓之淫耳。
才子佳人应读《西厢记》-注第六才子书 三笑之才子佳人
3、人说《西厢记》是淫书,他止为中问有此一事耳。细思此一事.何日无之,何地无之?不成天地中间有此一事,位废却无地耶!细思此身自何而来,便废却此身耶?一部书有如许丽丽详洋无数文字,便须看其如许丽丽洋洋是何文字,从何处来,到何处击,如何直行,如何打曲。如何放开。知何捏聚,何处公行,何处偷过,何处慢摇,何处飞渡至于此一事直须高阁起不复道。
6、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有大功德。何也?当初造《西厢记》时,发愿只与后世锦绣才子读,曾不许贩夫皂隶也来读。今若不是此人楦拳捋臂,拍凳捶床,骂是淫书时,其势必至无人不读,泄尽天地妙秘,圣叹大不欢喜。
7、(世说新语》云“《庄子逍遥游》一篇,旧是难处。”开春无事,不自揣度.私与陈子瑞躬,风雨联床,香炉酒杯,纵心纵意,处得一上。自今以后,普天下锦绣才子同声相应.领异拔新,我二人便做支公许史去也。 金圣叹与汤显祖都是禅宗的信奉者,不畏惧别人的攻击。在第三则中指出:”细思此身自何而来,便废却此身耶?“,意思是攻击者应该想想自己是如何生出来的?
南怀瑾大师就说过汉传佛教历代除禅宗,其他宗派根本就出不了几个真正开悟的大师,不要理他们。禅宗断代了,所以大家信藏密,特别是利美运动的几个大师。禅门公案的解读元音老人、冯学成居士、吴言生教授的文字都不错。像圣严的公案100也就是个初级水平,看完他的解读,非常失望,其他人纯属出书骗钱!
五、金圣叹笑对生死
”生死事大“,判定一个佛学水平的依据除文字波若(智慧),最重要的是对于生死观的态度。他的《念佛三昧》一文,被南怀瑾多处推荐。他对于生死的态度比那些所谓得道高僧应该强很多,所以他讲”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后日定堕拔舌地狱。“,他有这个资格!人有几个死了还幽默一把的?
金圣叹曾经感叹:“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嗟乎!意尽乎言矣。夫人生世间,以七十年为大凡,亦可谓至暂也。
人之临危,横刀跃马,肝脑涂地,死的悲壮,很难;奋起骂贼,吭断声绝,死的忠烈,很难;舔血敛气,透出幽默,死的潇洒,同样也很难。金圣叹的死,就表现出了真正的超脱与潇洒。
关于金圣叹的死,有各种传说和记载,比较可靠的至少有两种。一是《清朝野史大观》记录的:金圣叹文章词赋流播海内者,早已脍炙人口。兹录其临难时之口赋七绝一章,可以想见先生之博学矣。诗日:
天公丧母地丁忧,万里江山尽白头。明日太阳来作吊,家家檐下泪殊浇。
“天地丁忧”、“江山白头”、“太阳作吊”、家家泪流”,抒写的既是宏大的气概与慈悲,也是从容赴难的奇气。这就是佛教理解的所谓的慈悲,是大乘菩萨所倡导的精神。什么是菩萨?菩萨本身就是敢于上战场的勇士,敢于笑着面对人生,救人于水火之中的勇士。小乘佛教最高也就是罗汉,是出世之道,连个《西厢记》都不敢看,这种佛教不信也罢。
一是《清稗类钞·讥讽》记录的:
金人瑞以哭宙案被诛,当弃市之目,作家书付狱卒寄妻子、狱卒疑有谤语,呈之官。官启缄视之,则见其上书曰:“字付大儿看。盐莱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官笑日:“金先生死且侮人。” 揭露黑暗,却人罗网;为民请命,竟 得死刑。从此以后,不能继续挥毫评书.不能继续长歌饮酒,不能继续笑伴亲人,当此弃市之日,惑慨何止万千!然而,最后为亲人作出留言,却只谈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以至连构人似罪的官儿们也深深感觉到“金先生死且侮人”。这就是金圣叹式的死法,这就是金圣叹式的幽默。历数古弋文人,也许只有苏东坡才有这样的幽默。
按照我的理解,金圣叹作为明朝遗民,就是自己有意寻死,也不愿意苟且偷生。在明末清初,这种人很多,是我们这个生生不息民族真正的脊梁。

信徒刑徒 读书笔记 2013年2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116.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解读《变形记》 变形记吴宗宏死了

提起卡夫卡的《变形记》,相信对于西方文学稍有了解的读者都不会陌生。对于大部分中国的读者来说,《变形记》是他们对于卡夫卡的第一次(也可能是完整)的认识。诚然,作为卡夫卡流传最广的作品,《变形记》一直被认为是作者的巅峰之作,也是西方

第三节旁见侧出的“谤书”《史记》 左列钟铭右谤书

第三节旁见侧出的“谤书”《史记》李陵被俘,使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受到宫刑。刺激之下,司马迁继承屈原“发愤以抒情”之说而提出“发愤著书”一说。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其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实,他若

夫妻影评 《西厢奇缘》 西厢奇缘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视剧 老公的评论:  有点老的一部连续剧,但是因为是牵扯到了《西厢记》,毕竟是第六才子书嘛,冲它是部名著,也得看看。  在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中,我比较陌生的是元曲,就算知道,也是一些小令、散去什么的,整

读《西厢记》有感 西厢记在线阅读

读《西厢记》有感文:晨溪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戏曲作家之一,他的杂剧《西厢记》至到现地仍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杂剧之一。《西厢记》重点刻划了张生,崔莺莺、红娘、老夫人形象,围绕“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

声明:《才子佳人应读《西厢记》-注第六才子书 三笑之才子佳人》为网友孤影茕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