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的词源、涵义及特征探微 官本位思想

官本位的词源、涵义及特征探微

朱向东

摘要:官本位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是“官本位”这个词汇却是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我们认为:官本位是集政治体制、经济利益、价值观念、思想文化于一体的社会状态。官本位是官员利益至上,以官员的利益和意志为出发点和归宿。官本位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在利益关系上,官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二、在意志关系上,长官意志至上,一切决策、政策以官的意志为转移;第三、在官民关系上,官民不平等,官主民仆、官贵民贱、官有特权;第四、在权力设置上,高度集权,家长制、一言堂;第五、在上下级关系上,人身依附,等级森严,官官相护;第六、在治国方法上,权大于法、以言代法,实行人治。

关键词:官本位;词源;涵义;特征

(此文系河北省社科规划课题《当代中国官本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2009G3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官本位是一种封建、落后的观念和体制,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甚大。因此,下大力气遏制和消除官本位,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官本位的词源、涵义及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一、官本位词源、词义考

。笔者查阅了数十种工具书,官的词源、本义有两种说法,一是官吏,一是官署。《说文》:“官,吏事君也,从宀(mián)从𠂤(dui)。𠂤犹众也,此与师同意”。文字源流:官是会意字,由宀和𠂤两部分组合而成,𠂤是堆的本字,指数量多;宀本指屋顶相连的深邃的大屋,在此表示覆盖的意思,两部分合起来指治理众人。官的本义指官吏、侍奉君王的人。一说在甲骨文中,官字上部表示房子,下部像相连的房屋,因此,官的本义是指馆舍、居住的地方,此义后来用“馆”来表示,而官则专用来指政府收藏文书或办公的地方。官是多义词,《汉语大词典》列出21个义项:1房舍;2官府;3任所;4官职、官位、官衔;5职责;6官吏、官员;7授给某人官职、使为官;8做官、当官;9驾御、管理;10取法、效法;11公、公有,与“私”相对;12犹公开、公然;13指器官、官能;14器物的部件;15魏晋以下对帝王的称呼或帝王自称;16对尊长的敬称;17对男子的尊称;18古代妻妾对丈夫的称呼;19指神仙;20星官的简称;21姓。

。本的词源、本义为草木的根或干。本也是多义字(词),最多的释义《辞海》有15项:1草木的根或茎干;2事物的根源或根基;3重要的、中心的;4指自己或自己方面的;5犹这、那;6本来、原本;7本钱、本金;8本业;9犹今,本年、本日;10根据;11本册;12版本;13戏剧脚本;14封建时代臣下奏事的文书;15宇宙的本原或本体。

官本。有两项释义:1官府发放的商业贷款。2官府刻印的书本。

本位。有两个含义:1货币制度的基础或货币价值的计算标准:金本位;银本位;本位货币。2自己所在的单位;自己工作的岗位:本位主义;做好本位工作。

官本位。虽然官本位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官本位”这个词汇却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在我们检索到的论文中,1985年第2期《领导科学》刊登孙效良的《官本位制及其他》,该文首次使用“官本位制”:货币曾经以金为本,叫做“金本位制”。我们的干部管理,则是以“官”为本位,不论是经理、厂长还是学者,统统要定一个相当于哪一级的“官”,如县团级、地师级等等,权且叫它“官本位制”。

在《康熙字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字词典》等辞书中,均无“官本位”的踪迹。在现行比较重要、权威、常用的工具书如《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大字典》中,也找不到“官本位”这个名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些工具书开始收录“官本位”。如1991年出版的《新语词大词典》(条目末尾注明资料来源于1989年1月10日《报刊文摘》),1992年出版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名词术语辞典》,1995年出版的《犯罪学大辞书》,2004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名词术语辞典》解释:官本位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针对旧的社会管理和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特点,从货币制度中的“金本位”“银本位”那里借用移植而来的一个概念。这可能就是现代官本位的“词源”了。在绵延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明明是官僚们主宰着整个国家和社会,以官为本,统治者却口口声声地说成是“以民为本”、“为民做主”。这一点再次证明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虚伪之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二、官本位的涵义

学者们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官本位”不是科学、规范的学术概念,而是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这种说法借用了经济学里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即以黄金作为衡量其他货币和一切商品价值的单一的价值尺度。不难看出,最初出现“官本位”这个名词时,其基本含义是将是否当官、官位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基本社会价值尺度。

关于官本位的涵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起码有以下七种观点:一是观念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认为:官本位是以官职高低、权力大小作为衡量事物标准的价值观念[1]。李向国认为,官本位政治文化,是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的标准或参照系,用以衡量人们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人身价值的社会观念[2]。二是制度说。李桂海认为,官本位是一种以官职大小,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待遇的官吏制度,它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前,主要是一种荣誉制度,而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后,则主要表现为一种特权制度[3]。三是机制说。刘家钽认为,官本位一般指以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准,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人身价值的机制或做法[4]。四是群体心理说。池如龙认为,官本位实质上是一种官职崇拜,是一种以官为本、官贵民轻的社会群体心理[5]。五是文化说。李向国认为,官本位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刘永佶认为,官本位是一种封建主义文化[6]。六是意识(形态)说。《新语词大词典》认为:官本位指一切皆以官为本、以官为尊、以官为荣、以官为准、以官职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最基本和最终标准的封建意识[7]。戴清亮认为,官本位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利己主义人生观支配下的价值取向,属于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为封建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8]。七是多层次、多含义说。那述宇等认为,官本位有三层含义:(1)指在社会运行与调整过程中,以官员(官吏)阶层的意志和利益作为轴心的社会权力结构;(2)指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政治权力垄断一切资源,国家(政府)无所不能和以政治身份划分社会地位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3)以官阶的有无与大小作为判断人的价值的根本标准的价值观念[9]。百度百科认为,官本位至少包括四点内涵:(1)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唯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3)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4)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此外,还有社会现象说、价值取向说、体制设置说,等等。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官本位是集政治体制、经济利益、价值观念、思想文化于一体的社会状态。官本位是官员利益至上,以官员的利益和意志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政治上,官员就是权力的化身,公共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官员手里,官员的行为不受民众的监督和制约;在经济上,官员掌握着国家和集体的各种物质资源,当官是油水最大的职业;在价值观上,把当官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理想追求,把是否当官、官位高低作为判断一个人价值大小、地位高低的最终标准;在思想文化方面,官贵民贱、官尊民卑,不管这个官位是怎么来的,不论是清官还是贪官,都光宗耀祖;“英雄”——帝王将相(官员)创造历史。

三、官本位的特征

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关于官本位的特征,亦有各种不同的概括或阐释。《犯罪学大辞书》认为:官本位的特点是:①绝对服从性。下级服从上级,群众服从官员,即使上级或官员有错误行为,也不容怀疑和反对;②命令性。官长和官员发号施令,下级官员绝对听从上级官员指挥,群众须按所有官员指令行事;③敬畏性。下级官员敬畏上级官员,群众敬畏所有官员;④利益倾斜性。社会利益的满足,首先倾斜于官,优先保障官的利益的实现。总之,社会以官为中心,官贵民轻,官尊民卑,就是官本位思想的具体表现[10]。那述宇等概括了官本位的三个特征:一是政治上的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制。二是经济领域里的官工、官商、官农体制和作风。三是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作风和价值观念上的唯官、唯上[11]。胡星斗认为,官本位的最大特点是集权主义、全能主义政治,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集于官员一身,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政治权力不受约束,没有边界,任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无规则、无程序政治泛滥,不择手段成为官员的真实信条;社会生态是官主民仆,官老爷、父母官、为民做主、主子、奴才、草民思想[12]

笔者认为,官本位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利益关系上,官的利益高于一切。官员掌握着公共资源和财产的管理权、使用权、处置权、分配权;在官本位体制下,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其实质都是官有制,在收入分配上难以摆脱按权分配。一切都以官员阶层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还有多少贫困群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就不了业,不管老百姓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劳动、生活,官员们照样花天酒地、尽情潇洒、爽不可言。

第二、在意志关系上,长官意志至上,一切决策、政策以官的意志为转移。官员一句话,就可以让自来水、煤气(天然气)、暖气涨价。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完全不顾老百姓的利益,不计成本,大拆大建、劳民伤财、急功近利、瞎折腾!

第三、在官民关系上,官民不平等,官主民仆、官贵民贱、官有特权。各种权力(权利)优惠、好处向官员倾斜、集中,各种义务(责任)向平民倾斜、集中,职权与职责、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不平衡、不协调、不统一。同样是违法犯罪,对老百姓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重从快;对官员则层层保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第四、在权力设置上,高度集权,家长制、一言堂。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大权集中在上面,所以才会“跑部钱进”成风。在领导班子内,党政一把手说了算:“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在官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官管一切,泛政治化,严重挤压了公民社会的自由空间。

第五、在上下级关系上,人身依附,等级森严,官官相护。官本位体制下,实行委任制而不是选举制,是上级官员决定下级官员的命运,形成一种封建主义的人身依附关系,于是导致对上负责、为官服务,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在官场内部,官大一级压死牛,唯上是从,唯长官马首是瞻,以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为能事。一些官员们醉心于“厚黑学”、“潜规则”,玩弄权术,由此产生官场怪相——“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不出事就是本事”。

第六、在治国方法上,权大于法、以言代法,实行人治。在官本位体制下,不管有没有法律都是人治,不是法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都有法律,但那都是管老百姓的,对官员没有什么约束力——“刑不上大夫”。大官一句话,就可以修宪、废法、立法,老百姓有再大、再多的立法、修法呼声,也人微言轻、无人理睬。限制百姓权利的法律面面俱到,几个月就能制定出来,而规范官员权力的法律则缺胳膊少腿,“难产”十几二十几年。法律已有明文规定,本来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官员们仍要请示上级,上级指示优于法律。有些群体性事件,就是在层层请示过程中错过了时机、激化了矛盾、扩大了事态。因此,人们经常戏称:“领导批示治国”。

四、结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学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后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需要有管理者,以便维持社会秩序。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没有差别的公有制,那时的管理者(部落首领、军事首长)都是社会公仆,没有特权。到了奴隶制社会,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公共权力发生异化,各种管理者由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官老爷。尧、舜、禹实行禅让制,传贤不传子,“天下为公”;此后,实行世袭制,传子而不传贤,“天下为家”——这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有学者作出这样的概括:原始社会是“力本位”(谁的力气大谁占优势),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官本位”,资本主义社会是“钱本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民本位”。这种说法虽然不很科学,但很形象,有一定道理。那么,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严重的官本位?为什么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60年后、改革开放30年后,仍然存在如此严重的官本位?我们认为,首先,我国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间太长,合计有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官本位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典文化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官文化积习太深、流毒甚广、积重难返。其次,虽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但我国始终没有经过彻底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思想文化革命,官本位、官文化始终没有得到彻底清算,资本主义的经济、文化、政治没有得 到充分发展。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都非常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缺乏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我们照搬了苏联政权建设的模式和计划经济的模式,自觉不自觉地实行了官本位。第四,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改革很有成就,政治体制改革裹足不前,因为它直接冲击官员阶层的利益。鲁迅先生说过:“曾经阔的想复辟,未曾阔的想改革,正在阔的想保持现状”。看来,我们的党政官员也未能免俗,因为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惠者——既得利益集团。因此,消除官本位,将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场硬仗、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命。

注释:

[1]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80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

[2]李向国《论“官本位”与“民本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载《理论导刊》2007年第5期第32—35页。

[3]李桂海《从历史上看官本位的产生与危害》载《中州学刊》1989年第4期。

[4]刘家钽《试论官本位的现实原因、弊端与对策》载《齐鲁学刊》1989年第3期。

[5] 池如龙《官本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源》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第66—69页。

[6]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第99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7]韩明安主编《新语词大词典》第165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戴清亮《破除官本位》载《学术界》2005年第2期。

[9] [11]那述宇、王明华《从官本位到民本位——民主法制建设的路径与目标》载《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第71—73页。

[10] 康树华、王岱、冯树梁 主编《犯罪学大辞书》第407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 胡星斗《反腐败先反官本位》载《政府法制》2003年第22期。

(载《商业文化》2010年第7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2366.html

更多阅读

萨摩耶犬的性格、兴趣及缺点 巨蟹座女生的性格缺点

萨摩耶犬是跑走型动物,性格聪明、文雅、忠诚、适应性强、警惕、活跃、热衷于服务,友善但保守。萨摩耶犬的性格、兴趣及缺点——步骤/方法萨摩耶犬的性格、兴趣及缺点 1、萨摩耶性格温顺,易于与人相处。

共青团的性质、任务及奋斗目标 共青团的目标和任务

共青团的性质、任务及奋斗目标性质: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政治上,坚决拥护、接受

《源氏物语》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源氏物语的作者

《源氏物语》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整理/梅子君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名著,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有日本《红缕梦》之称,它比《红缕梦》问世早七百余年,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者紫式部的名字,不仅永载于日本文学史册

全国各省区市的简称、别称及分区一览 中国各省别称

全国各省区市的简称、别称及分区一览第一部分:全国各省区市的简称、别称及分区一览一、北京市,北京市的简称为“京”,又称京城。全市可分为平原区和山区等两部分。二、天津市,天津市的简称为“津”,又称天津卫。全市可分为滨海地区、

声明:《官本位的词源、涵义及特征探微 官本位思想》为网友假洒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