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阳古镇 临潼栎阳古邑项目面积

栎阳古镇 临潼栎阳古邑项目面积
临潼名镇--栎阳古镇曾经的老城好像微型的西安2010-11-14 21:53
地域

临潼区

建镇年代

元代

“栎阳”二字,随着大秦帝国的兴盛而声名远扬。不过,今天位于临潼区的栎阳街办,与曾经的秦都栎阳早已不是同一个地方。秦国的故都栎阳,在今天的阎良武屯镇附近。尽管如此,今天的栎阳街办,仍不失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两千年前的“栎阳”

不是今天的“栎阳”

栎阳街办位于临潼区的北部,临近阎良区、三原县和高陵县。清峪河从小镇的北边流过,滋润着这里的土地。说起栎阳,我们都会想起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的国都栎阳,然而,今天的栎阳街办却和曾经的秦都栎阳不是同一个地方。秦都栎阳的遗址,在今天的阎良区武屯镇的东北。不过,要说今天的栎阳街办的历史,还得从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栎阳开始。

春秋时,晋在境内设栎邑,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秦夺晋地,仍设栎邑。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他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今陕西凤翔)迁到了秦国东部的栎阳(今阎良区武屯镇北)。在秦献公的治理下,栎阳很快就成为秦国新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代替了雍的地位。到了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设立栎阳县。战国时,秦孝公将都城由栎阳迁都咸阳。汉朝时,高祖刘邦葬父于栎阳北,称其陵为万年陵。后来,栎阳县的辖区、名称几经变更,到了隋代改为万年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将万年县改为栎阳县,县址迁至今天的栎阳街办。五代、宋、金各代,栎阳县隶属京兆府。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将栎阳撤县为镇,并入临潼县。此后,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到建国后,栎阳为镇。尽管栎阳为镇是从元代开始的,然而,在“镇”之前,栎阳一直是作为“县”而存在的。而现在的栎阳地区作为“县”的历史,则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从公元618年至今,如今的栎阳有据可查的历史,已经有近1400年了。

一块宋代石碑

见证古镇历史

最能代表古镇悠久历史的,还要数老城南门外东南角处的“庄园寺”。赵智忠说:“据老人们讲,这座寺庙在唐代时就已经存在了。庄园寺是一座佛寺,曾经有日本人来此考察。,庄园寺遗址上面,常能发现大堆的老砖头。”

过去,庄园寺内有一通石碑,石碑上记载着寺院重新翻修的过程,据石碑上记载,当时的监工是唐初大将尉迟敬德。然而,庄园寺在清末时被烧毁。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通石碑便不知去向了。现在,镇南的农田里还常常能挖出大量的砖瓦。解放前,庄园寺内有一口大钟,里面能住人呢。后来,老钟被砸,砸烂后剩下的废铁,竟用马车拉了6车,全部卖给铁厂了。据说,那口钟是唐代的,敲响这口钟,在大雁塔都听得到。”

庄园寺的宏伟已经不再,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栎阳历史,恐怕要数宋代的《栎阳县修学记》石碑了。栎阳中心小学,学校的教学楼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2007年,新建教学楼时,发现了这块宋代的石碑,以及石赑屃、石雕水槽。学校的管理人员说,石碑刚出土时,上面的字迹还比较清晰,如今,经过几年的风吹日晒,石碑上的字迹已经逐渐模糊了。

这块石碑是北宋“崇宁兴学”时栎阳县修建县学的记事碑。它是目前发现的有关古代栎阳县历史的唯一一块宋代碑石。石碑通高3米有余,宽1.8米,厚0.54米,左下方已残,碑文记述了北宋时栎阳县吏修建县学的经过。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大部已经无法辨识,仅残存“栎阳县修学记”、“永兴军栎阳”、“神宗皇帝”、“臣君平”等文字。

栎阳历史上,还出过许多名人,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明朝永乐年间的尚书吕震了。吕震的陵园就在栎阳老城东门外二里多的地方,站在栎阳古镇的东南角,就能看到。陵园占地约60亩,路两边有石人、石马等石塑,周围古柏苍松,遮天蔽日,很有气势。如今,吕震的后代仍在栎阳镇生活,栎阳老城内的栎阳村四组里的人家,几乎全都姓吕。

栎阳还与一位近现代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时期,杨虎城部队从1917年到1924年在栎阳屯驻了7年之久。杨虎城在这里扩充了队伍、积蓄了力量。并创办了栎阳高等小学堂。栎阳高等小学堂,就是现在的栎阳中心小学,这里在解放前曾是栎阳的“红窝子”,许多老师都是共产党员,常常是一整班的同学都去了陕北。

曾经的“小西安”

如今只在记忆中

老镇的城墙。城墙最上面比较宽,可以过人,城墙是土质的,城门楼则是包砖的。栎阳古镇的城墙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每扇大门的门洞上,都刻着字,东门是“望桥”(栎阳桥),南门是“望骊”(骊山),西门上是“望嵯”(嵯峨山),北门上是“望清”(清河)。四扇大门都按时开闭,每天早上日出时开城门,到了晚上日落时关城门。

栎阳古镇老城的形状、比例则与西安城十分相像,可谓是一座“小西安”。城内四条大街中,东、西、北大街长,南街短。如今的栎阳街办,仍保留着曾经的格局。东西大街就是现在街办中的主干道,南街就是现在街办门外的街道,北街比南街稍偏西。城不大,从东门到西门,大概就是一公里的距离。北门到南门稍短。绕城一周是十多里。

1958~1960年期间,栎阳城墙逐渐被拆毁,到了上世纪70年代,城墙就不存在了。现在,我们已经完全看不出城墙的痕迹了。只有在栎阳村四组的东北角,还能看到一点“城墙根”。

从城墙根来到栎阳的东大街,以前是东门,这里曾经是城隍庙……过去,栎阳古城里的庙很多。东门里的城隍庙香火很旺,在城隍庙的对面还有一座戏 楼。过去,讲究的就是城隍庙对戏楼。城隍庙门口,曾有两只巨大的石狮子,足有一间普通的房屋一样高,然而,在“文革”期间石狮被砸毁。解放后,城隍庙被拆,所在地成了镇里的粮站,许多年过去了,曾经的粮站也早已不再,如今,在城隍庙原址上的,是一座饲料加工厂。

除了城隍庙,古镇的北门口里还有一座尼姑庵,可惜在“文革”时被彻底破坏了。镇子的西边还有个娘娘庙,过去,每逢年节,很多泾阳、三原等地的外县人都要来这里祭拜。栎阳老城里的庙宇非常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曾经让栎阳人引以为豪的还有栎阳四景。这四景分布在老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外。西门外是“饮马池”,池塘里的水一年到头都不干。南门外是“凤凰柏”,古柏形似凤凰,据说已有千年。民国时,古柏被砍掉了,其木料被人制成了棺木,据说,砍树的时候,树流了很多红色的‘血’,栎阳人一直认为这棵树是凤凰的化身。”东门外是“照人碑”,这块石碑很光亮,跟镜子一样能照着人。北门外的“莲花井”,是一口古井,后来水井不再使用了,人们就用一座莲花座盖住了水井。然而,岁月流逝,现在,栎阳“四景”,以及古镇里的遗迹都已经看不到了。生活在栎阳的年轻人,也大多不再了解栎阳古老的历史,栎阳曾经的风华,也许只存在于老人们的记忆中了……

栎阳古镇的老街 老店 老社火

如今,栎阳街办的中心街道,仍然保存着过去的形制,然而两边的商铺却全都是新式建筑了。过去,栎阳古镇的四条大街两边,都是林立的商铺,居民区则在背街的地方。虽然过去栎阳的街道并不宽,只能通行一辆车,而且是土路,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栎阳繁华的商业。

曾经,栎阳镇里最繁华的,要数东、西大街了。街边店铺的种类繁多,百姓平时的吃喝、杂货、穿用样样都有,还有当铺、药房等等。古镇里有几个有名的字号,有个‘裕民号’,生意做得很大,是专卖粮食的商铺赵智忠老人家就住在老城里,他们家里就曾经开着几间商铺。赵智忠曾听家里的老人说,他的老爷曾经是栎阳城里的大财东,家里面开着好多家店铺,有面坊、药房、油坊、当铺等等,生意很兴隆。家里还经营着许多地,有两辆大轱辘马车。

过去,栎阳不仅商铺很多,集市贸易也很繁华。每逢农历的“三”“八”日,都是栎阳镇逢集的日子。过去,集市上的人特别多,集市要从东门一直到西门,早上10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天黑,非常热闹。三原、阎良,还有临潼其他地方的人都会赶来。除了平时的集日,到了过年时,庙会、社火等丰富的活动,使得老镇更加热闹繁华。从古至今,栎阳镇都是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最热闹,这一天,不仅有庙会、集市,还有精彩的社火。

栎阳的社火很有名,栎阳老城北门外河岸边有个卷子村,据说是古代科举考试时,批改卷子的地方,卷子村的“人背芯子”就是有名的社火项目。老城西门外有个县西村,因为栎阳在宋代是县,由于地处县城西面,县西村由此得名,而县西村的绝活儿,就是“马踏青器山”。

栎阳街道办的“马踏青器山”社火是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踏青器”山社火是民间社火芯子中最复杂、最特殊的一种,大约出现在明朝晚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集惊险、奇特、美观于一身的民间艺术。

据“马踏青器山”的传人,县西村的赵广财、赵玉良介绍,马踏青器山“的制作很复杂,需要提前5天就开始做准备。首先,用一种特殊的浆糊,将麻绳粘在碟子底部,再用土炕烘干,最后用绳子将碟子后面的麻绳穿起来固定住,形成一座洁白的瓷碟子组成的山,然后,在碟子山的最顶端,固定好表演者。一套“马踏青器山”,一般要用掉200个碟子。

每到正月的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都是栎阳表演社火的日子,许多人都会从三原、泾阳、富平、临渭区赶来,观看惊险刺激的“马踏青器山”。

赵广财还记得,过去没有汽车的年代,每次耍社火都是由几个穿着黑棉袄、裹着白头巾的大汉,抬着桌子或木板来表演“马踏青器山”的。赵广财说:“以前耍社火,就是农闲时图个乐,大家一煽惑就起来了,耍社火也不要钱,只要镇子街道两旁的店铺能给发点糖果,大家就很高兴了。”

栎阳作为一座古镇,社火的历史很悠久,也有很多很有特色的社火项目,比如舞狮子、踩高跷、人背芯子、弓芯子、十八美女进膳等等。不过,最惊险,最有名的还要数“马踏青器山”。当地的顺口溜说:“北街的芯子,南街的弓,卷子的小伙背得zeng(陕西方言,意思是力量大),只有县西的“马踏青器”最威风。”

(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3696.html

更多阅读

6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原:波阳县)

鄱阳县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总面积4215公里。全人口约近150万(其中农业人口110万), 鄱阳县是江西省面积第二大县,人口最多县,县政府所在地为鄱阳镇。著名的鄱阳湖即在此。鄱阳县1986年更名为波阳县,2003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昆阳古战场 五 颁奖搞错五星红旗

昆阳古战场 --- 数十万军队难以思议地土崩瓦解“文叔能读书,折节如儒生。一战摧大敌,顿使河宇平”,这首诗是明末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为歌颂东汉光武帝刘秀写的。诗中所说的“一战摧大敌”,指的就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新朝统治的昆

缙云河阳古民居 缙云古村落

五一出行,剑出偏锋,走的是“歪门邪道”。没有做计划和攻略,只是把脑子里的一些模糊印记,那些曾经想去而没有去成的“冷门”之地,凭着一张浙江地图,走到哪里,串联到哪里,为了看更多的美景,不走回头路、尽量不走高速,按LP的话说“尽走

5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通城县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幕阜山北麓。地跨东径113°36¢-114°4¢,北纬29°2¢-29°24¢。县境东南界江西修水县,西与西北毗邻湖南省岳阳县、临湘市,北与东北与湖北省崇阳县相邻。面积1141平方公里,人口 45.333万。 全县共

声明:《栎阳古镇 临潼栎阳古邑项目面积》为网友嘴角上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