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赏析《童趣》一 谏逐客书 古文赏析

整理者:武汉-轩妈、江苏-懿妈、浙江-笑笑

今天我们讲沈复的《童趣》,先看原文: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抓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们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少初中生的家长知道,这篇文章选自初一的语文教材。沈复,清朝乾隆年间人士,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词人与画家。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并介绍到美国,俞平伯等老一辈的作家也很推崇他。他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也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讲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小巧有趣。前段时间我们讲了不少作文,有些妈妈提议,要我讲一些古文,讲一些高年级的东西,所以我就选了这一篇,也希望通过讲古文,来消化我们前一段时间讲的作文。我们这个群叫“功夫作文·国学经典群”,其实讲国学、讲经典,其中的一个功夫就是作文,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大家要学会从古人的文章中看到作文的精髓,体会一个原则——大文章,小道理;小文章,大道理。

有的妈妈误以为作文有高、低年级之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作文只有深浅偏圆之分,而不应有高、低年级之分。前不久,我们用成人化的思维,点评了一些孩子的作文,有的妈妈认为那样就失去童味了。现在我们来看看,所谓的“童味”是什么,想必沈复也是老黄瓜刷绿漆——装了一回嫩吧。通过学习这篇作文,也可以看到我们对于作文的理解确实有偏差。童味不等于简单,也不意味着儿童的奶味。

学这篇文章,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叫“趣”。趣,有两个基本的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趋向。比如,志趣就是这个意思,志趣就是一个人立志的方向;第二个意思就是味道。但这个味道不是我们的鼻子或舌头感觉出来的味道,而是心识里的味道。通俗地讲,就是品位。品位不是简单地用鼻子、舌头感觉出来的。比如一个人吃着山珍海味,吃得满嘴流油,满足了口腹之欲,我们不能说这个人有品位。但很多人通常会觉得,一个人吃好的、穿贵的,就叫有品位,这是一个误解。真正的品位来自于内心,吃着白菜豆腐也能品出妙意来,这才是真正的品位。

我们前一段时间讲作文,还讲了一个关于流水账与流水音的道理。流水账变流水音,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走马观花,而要慢下脚步,带着蜗牛去散步。同样的,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能说狼吞虎咽就是会吃,真正会吃东西的人是细嚼慢咽。大家回去试一下,不管吃什么东西,即使是粗菜淡饭,只要你细细地嚼,慢慢地咽,也一定能品出它的美妙。如果不是细嚼慢咽,而是狼吞虎咽,即便是山珍海味,也会倒胃口的。

所以,这个“趣”是来自于内心的品位和体会。由此,就有了引申的意思,比如兴趣、乐趣、情趣、妙趣,还有意趣、趣事、趣味等等。总而言之,这个“趣”是心底里一个纯净的标准,而不是口腹之欲和耳听之欲。我们理解了这个“趣”的核心,对后面的正文就好理解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趣”,所以本文的作者并没有说参加了什么PARTY,也没有说穿了什么名牌、喝了什么洋酒,而是通过观蚊、观虫,就“有物外之趣”了。

理解了这个,我们再接着深讲。一个人的趣、一个人的心境,说到根本处,不是由物质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一个追求物质水准的人,与狼吞虎咽、大吃大喝的人没有太大区别,必然是要受苦的——痛快在嘴上,痛苦在肚里,接而引申是痛快在表面,痛苦于内在。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改造,而绝不是物质生活的满足。简单地想通过物质生活的满足,来达到精神的满足,那是颠倒梦想,是人生苦厄。

我们接下来讲正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大体的意思是:我回忆起童年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重新生出来的纤细的羽毛,见到细小的东西时一定仔细观察它,因此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这是文字的表面意思,不难理解。

我们先来讲这个“童稚”,我们以前讲过一个词,叫“初心”,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换了个说法,叫“赤子之心”。简单地讲,就是孩子刚生下来,没有受到外境污染的心,所以,就有了一句话叫“有如初心”。我们现在回到赤子之心、返老还童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可以想想,做一件事的初心,也就是那个最初的动机。为什么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原因就在于,一辈子有如当初做第一件好事的那个“心”太难。

想想在孩子刚出生时,我们是不是信誓旦旦地说过,要好好爱孩子,像爱珍宝一般。慢慢的,孩子大了,这个宝贝不是宝贝了,而是“疙瘩”了。再想想,孩子刚上学时,我们是不是信誓旦旦地说过,要好好教育孩子,把他培养成人。可结果呢,慢慢地把亲子变成了“轻子”了。我们讲,“亲子作文”需要妈妈帮孩子扶上马,送一程。可有些妈妈陪孩子一个小时、辅导两个小时都会觉得累、觉得烦。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白天、晚上都要喂奶,还要照顾孩子拉屎拉尿,哪怕一夜不睡都没有怨言。可现在让你陪孩子进行一下“亲子作文”,这火腾地就上来了。你的初心呢?“有如初心”确实是很难的,那怎么找回“初心”呢?反思、忏悔。想想当初,比比现在,把这个“初心”找回来。

佛学里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话一点也不假。一个人真正地制心于开始的初心,就没有做 不成的事情。“愚公移山”为什么让老天爷感动啊?正是因为他先是自己搬,自己搬不完让儿子接着搬,儿子搬不完再让孙子接着搬。什么叫“心诚则灵”?初心不改,一定会感动上天,这就叫“心诚则灵”。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再真诚也不行啊。大家查一下字典,看看什么叫“诚”?诚,就是真心。什么叫“真心”?就是初心。受过污染的心是“假心”。没有真心地去跟别人交流、沟通,那叫诚心吗?所以翻过来倒过去,讲的还是这个理——永葆初心,努力去做。做不到,就“日三省乎己”,忏悔。

我们刚才讲到了“初心”,是因为原文中的“童稚”。大家课后可以百度一下沈复,了解一下他的身世。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与妻子恩爱,但妻子不幸早逝。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他的《浮生六记》。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大体上写的是什么;从题目中,我们也能看出作者的不幸。但这样看书还是不行,那该怎么看呢?

我们看《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相当于是孔子的一份个人简历。沈复的《浮生六记》也是他个人的简历:《闺房记乐》写的是作者与妻子的恩爱;《闲情记趣》写的是作者对陈年的回忆;《坎坷记愁》写的是作者不平的经历;《浪游记快》写的是作者的漂泊生涯;《中山记历》写的是作者稳定的生活;《养生记道》写的是成就的结果。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仕途不顺、爱妻早逝、浪迹天涯的人,最后成就的结果却是《养生记道》,那该需要多么高的修养!这个修养的法门从哪里来?其中一个就是:余忆童稚时。生活不能打倒一个人,能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不想自己被生活打倒,就去内心中寻找一些《闲情记趣》,“莫道云吞日,终是太阳红”。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强大,即使看到了太阳,也会担心老天爷有一天会下雨;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强大,即使看到云吞太阳,也会觉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所以,我们要从文中体会作者从“忆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的精神世界。不管生活有多么不幸,但是还要去寻找和追忆那曾经的“物外之趣”。否则,一个悲天悯地、怨天尤人的人,还枉谈什么养生呢?

---------------------------------------------------

讲评时间:20111203日晚上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QQ群(群号:150347011)学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5330.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张火丁版与迟小秋版《锁麟囊》一 迟小秋锁麟囊一霎时

有这么一个现象:越是流传广、影响大的戏,越容易出现不同的版本。同一出戏,各流派有各流派的特色,一个流派中不同的演员又有各自的艺术理解和表演差异。张火丁的《锁麟囊》名噪梨园,然而难得在电视上一睹芳容;迟小秋的《锁麟囊》借助《空中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一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全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今天我们有这样殊胜的因缘,在贵林演说《金刚经》。在佛经之中,部头最大的就是般若部。佛说《般若经》,在说法四十九年之中,世尊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由此可知,般若是整个佛法的中心。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读《谏逐客书》 李斯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从大儒荀卿,学帝王术,西士于秦,为客卿,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官至丞相,对于统一中国是有贡献的。但他的文章留下来的不多,最有名的就是这篇《谏逐客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及《李斯列传》说,

我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理解 黄鹤楼崔颢翻译

从1984年自己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一直未收入初中语文课本。2000年,教材编委才终于把这首唐七言律诗的压卷之作收进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欣赏单元中。古代名家对这首诗评价极高。《唐诗纪事》中说诗仙李白

沈复《童趣》赏析 沈复

童年的无知与生命的乐趣——沈复《童趣》赏析沈复在《童趣》(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以细腻的文笔、独特的视角记述了是自己幼年时的几件琐事:将成雷的夏蚊拟作群鹤舞空;将蚊留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白云鹤观;在土墙

声明:《古文赏析《童趣》一 谏逐客书 古文赏析》为网友大陆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