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恺然推手的研究,及吴鉴泉弟子、湖南拳王王润生 吴鉴泉氏的太极拳 pdf

提要:王润生(1880-1941)1915年从日本回来时对 太极拳发生了兴趣,认为太极拳非常深奥,就到北京拜吴鉴泉为师学习太极拳,还虚心向年龄远小于自己的吴公仪学推手。王润生高超的技击水平主要来自八拳与吴氏太极拳,1915年拜吴鉴泉为师学艺后,对太极拳尤其投入心血,只是认为该拳不到高级阶段,运用起来不易,然如达高境界,则奇妙绝伦,所以他35岁遇吴鉴泉宗师后,基本上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其中。王润生还不耻下问,上世纪三十年代,吴鉴泉之子吴公仪、吴公藻任教于湖南国术馆,王润生为了提高并掌握太极推手水平,每天一早去吴公仪住处喊声“润泽,起床啦”叫吴公仪起床,并给吴公仪准备好一盆洗脸水,对比自己年轻21岁的少老师尊敬有加。网上有张王茂斋与吴公仪推手的照片,当时长辈的王茂斋也是希望通过吴公仪进一步提高推手技艺。因为与年纪比自己小许多的吴公仪推手就不必如同吴鉴泉推手那么拘谨,可以多试公仪,看看吴鉴泉是怎么教自己儿子化发的。王的功夫得到了孙禄堂的称赞,在杭州时孙禄堂十分热情地留王住其家中,求教并探讨武学事宜(在孙禄堂家,两人曾友好切磋,孙禄堂对王润生的高超技艺,推崇备至)。武术史家万天右对王评价极高,称王是当时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人。上海大东书局曾出版发行其编著的《太极操》。1936年湖南国术训练的搏击专家白振东(拳击家)与王切磋,白快拳连续打去,王身法极快,左右晃动躲过其拳,随手一拳将白打到门外天井里面去了。后白向王学习,技更精进。向恺然先生曾经写到过另一位拳击家加国术家朱国祯先生也曾经在湖南国术馆任教时,与当时担任湖南国术训练所主教官的吴公仪比武,朱连跌三跤后,适逢吴鉴泉宗师来看望儿子,朱国祯先生遂拜吴鉴泉宗师学艺,不过不久吴鉴泉宗师即返回上海,吴公仪代父传艺



向恺然(1889-1957):一九二三年在上海从陈微明先生初学太极拳,陈先生和他老师杨澄甫一样,最喜用绷、挤两势进逼;但不发劲,使我滞在一个通身不得劲的态势中,既不呢能走,又不能化。这是初学推手时感觉最难受的一个阶段。

后来王润先生到了上海,我又从他练吴家的架子,我用陈先生绷、挤的方法进逼,他很容易的就把我的攻势消减了。经研究的结果,才知道我的触觉太迟钝了。他用意来逼,用势来逼,本来极轻灵;等我感到不得劲时,便已失去重心,不能走、也不能化了。

我问王先生,吴鉴泉推手是如何进迫的?他说:“吴先生推手很少逼人的事;不过你用方法去逼他,却随时使你不得劲,也很难受。因此一般人说杨主发动,吴主化劲,其实发即是化,不能化便不能发;不过两人的个性不同,所用方式也就跟着有区别了。”

一九二九年在北京,从许禹生先生学习推手。他的太极拳是从宋书铭学的,是宋远桥一派;专注意开合,配呼吸。每一个动作,都要分析十三势,尤其以中定为十三势之母,一切动作都得由中定出发。化着意黄百家著《家拳》里面的劝、紧、敢、劲、切五字诀;他说切字最关紧要。就是每个动作都须求得切合应用。所以他的推手最能运用架子中各种作为。可惜他那时主办北京国术馆兼办的北京体育学校,工作太忙不能和我多说手法,介绍了刘恩绶先生专教我推手。

刘先生也是从宋书铭学过太极拳的。但他的推法,却跟以上诸位先生不同;忽轻忽重,或长或短,每每使我连、随不得,沾、粘不得。有时突然上提,我连脚跟都被提起,突然一撤,我便向前扑空。直到三个月以后,方渐渐有了习惯,不受诱惑了。我从前练过外家拳,有时被逼急了,便用外家拳法出击,他立即停止不推了。他说:推手是一种练习的方式,不是打架,不可有争胜负的心理。若是较量胜负,则是彼此形式不同,决没有站住不动,等待人家攻击的道理。

我当时听了这番话,很觉惭愧,深觉自己不应该在推手的时候,存着胜负的观念,不按规则去偷袭人家。就技术上说是犯规!就交际上说是不礼貌!就品质上说是不道德!

一九三四年在长沙和一个同学推手,王润生先生在旁看着,忽然说道:“你们推手怎么全没有开合呢?”他说:“拳谱上不是说了能开合然后能灵活吗?你自己不去找吧了。”我说:“我很久以前就怀疑那两句话不通,什么是能开合然后能呼吸呢?不能呼吸不是死人了吗?”王先生笑道:“恐怕是你自己不通吧?谁都有呼吸,是自然人的呼吸,不是艺人的呼吸;艺术不能配合呼吸,就是不能呼吸,这是最关紧要的。你看书上赞美艺人表演武艺总有面不改色气不发喘的两句话。你们刚才推手推得发喘,就是不注意呼吸的缘故。”我说:“许禹生曾对我说练架子要有开合要配合呼吸,我当时忽略了,不曾追问应如何配合;更不知推手也要有开合,也要配合呼吸。”

王先生说:“初学入门的时候,不能讲这个动作,因为这动作太复杂了,不易体会,此刻却非从开合呼吸着手下功夫不可了。”他随即就架子中指示了几范例,如、挤为开,履、按为合之类。

我从此在练架子时找到开合,找了几天,自谓得了,练给王先生看,才做了一个揽雀尾,他便笑着说:“不应练了,开不成开,合不成合。”那时他手中拿着一把折扇,一开一合的摇动着问道:“这开合怎么产生的?”我说:“是由你的手产生的。”他摇头指着扇把子的钮说道:“需要这个东西才能开合。”随又指着房门道:“就和这门需要有这个枢才能开合一样。你没有找到这个枢纽,当然开成不开,合不成合。”我问:“枢纽在哪里?”他说:“这是需要你自己去找的,我说给你听没用。”

我认为这个枢纽,足足闹了一个多月,把所有关于太极拳理论读得烂熟;结果恍然大悟,认定枢纽在腰。于是又从头找开合,为要合拍,把架子许多衔接的地方变更了;后来觉得每一个动作之中有好几个开合,都要配合呼吸;动作越来越密,时间也越来越加长了。

这时因为王先生在湖南大学教课,不容会面;直到半年以后,才遇着他,赶忙练给他看。他微笑点头说:“虽不中亦不远矣。你只知道主宰于腰,却忽略了‘命意源头在腰际’的际字,和‘刻刻留心在腰间’的间字。你要知道这两个字是太极拳的命脉所在,他就是太极拳名称的由来;找不到这个,十三势便找不到中定,更从何处体验‘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不过这理论颇艰深,不容了解,更不容易直实体验。若对初学的人说出来,不但无益,反招疑谤。所以古人不轻易传给人,不足怕人知道,却是怕人不知道。

我当时听了这番剀切的指示,感激得几乎哭了出来。

以上所说的理论和经过,我觉得是民族形式式体育运动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把它公开出来。练太极拳的人很多,关于太极拳的著述也不少;专注于理论上,尤其在推手理论上做有系统发掘和研究工作、写出文字供大家参考的还很少。因此写出这篇东西来,供爱好太极拳者研究参考。

附:

师爷吴鉴泉宗师(1870-1942)故事几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1094d010109qv.html

附:

王润生(湖南拳王)

王润生,又名志群,1880年生于长沙县白沙东茅坡,早年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习文练武。后拜名师何延广学十六手、三步跳、十字桩、一字功、白猿功、全身功、五阳功、五阴功,合称“八拳”。

王润生(左三),刘百川(左二)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书院学习,研究日本柔道。曾将柔道名家田野清太郎摔倒三次,被誉之为“拳王”。同年加入同盟会,曾为同盟会员保镖。

1912年回国。次年春,与向恺然(即现代武侠小说开山鼻祖平江不肖生)在长沙学宫街创办国技(即武术)会,教授拳技,学生达数百人,为当时武术开禁起了积极作用。后受聘第一军,出任军法官。

1913年再渡日本,考入帝国大学体育系,课余在大森俱乐部习练武技,并向部分中国留学生传授“八拳”。

1915年回国,在北京从师于吴鉴泉习太极拳,上海大东书局曾出版发行其编著的《太极操》。

1916年又应向恺然之邀赴沪授艺,本年冬,在上海击败俄国大力士多维诺夫斯基,誉满申江,驰名全国。王润生曾先后担任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明德中学、长郡中学等校体育教员。后任南京行政院参议员,兼教太极拳。

1928、1932年先后担任过全国武术考试及湖南举办的全省第二届国术考试评委。1937年应湖南大学之聘,担任体育教授兼授拳技。1938年10月,随湖南大学迁往辰溪,1941年夏,日军轰炸湖南大学辰溪分校,王润生不幸被击中,重伤身亡。

清末民国时期,武术 界涌现出了众多的武林高手。通过二次全国性打擂和几次国考,南方拳术给人们留下了不堪一击的形象。但实际上南方也有技击性极强的拳种,如:咏春、白眉、鹤拳等,加之南方人聪明勤奋也涌现出一批名震全国的大武术家。其中王润生更是以技击被誉为“一代拳王”。但是现在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了。王润生,名志群,润生为别号。188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幼拜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为师学习古典文学,14岁拜八拳名师何文广学拳,并将其接至家中养老遂得真传。王勤学苦练悟性又高,只几年便成为技击高手。弱冠之年便以一招顺手牵羊将前来挑战的当地名师向十三摔倒在地,从此名震四方。周边拳师无不惊服,称他学会了“神打”,王对此一笑予以否认。

1905年王赴日留学,一面读书一面研究日本柔道。由于王拳术出众引起日本人注意,一个身材肥胖的柔道家叫田野清太找王比试,结果被王连摔三跤,最后一次竟将腰脊骨摔断,半年方愈。从此王被日本人和中国留学生誉为“拳王”。当时向恺然、柳午亭、李肖聃等拜其为师学拳。1913年王再度赴日留学,期间又战胜日本柔道五段高手罔村,使其心服口服主动和王交朋友。1916年应向恺然之邀前去上海教拳,一位名叫多维诺夫斯基的俄国大力士听人说王号称拳王,专门前来挑战,王不得已与其比武,在躲过凶猛的几拳后,一招“凤点头”将大力士打翻在地,大力士不服气,趁王来扶他时对王头部猛击一拳,王闻风左手接拳右手一拳击在他下巴上,大力士又倒地磕掉两颗门牙,悻悻而去。1936年湖南国术训练的搏击专家白振东与王切磋,白快拳连续打去,王身法极快,左右晃动躲过其拳,随手一拳将白打到门外天井里面去了。后白向王学习,技更精进。

王润生年青时与黄兴交好,赞同黄兴的革命主张,曾为黄兴做过保镖。一次执行任务,在广西全州路遇山匪,空手夺棍打散百余名土匪。1940年在被湖南大学校长胡庶华聘为体育教授期间曾给胡保镖,以60岁的年纪空手战胜几名持枪土匪,胡称赞王不愧为好镖师。1941年夏天,日本鬼子的飞机在辰溪上空狂轰烂炸,王不幸殉难。

王润生为人谦虚好学。别人誉他为拳王,他不肯承认,总以“拳技无止境,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谁也不能称王”来回敬。1915年从日本回来时对太极拳发生了兴趣,认为太极拳非常深奥,就到北京拜吴鉴泉为师学习太极拳,还虚心向年龄远小于自己的吴公仪学推手。王武德高尚,从不以拳压人。一次在国术馆中,一北方著名拳师与其比腕力,第一局王胜,第二局王故意输了以平局告终。这是王怕那位拳师丢面子难堪。王的功夫得到了武术大师孙禄堂的称赞,在杭州时曾留王住其家中,探讨武学事宜。武术史家万天右对王评价极高,称王是当时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人。

王一生实战经历极多,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总结为:“拳技在于勤学苦练,要稳如泰山,迅如脱兔,绵中有刚曲中直,圆若滚珠动犹静,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绋是手。”王对套路与散手、单练与对练、南北拳术之优劣、劲 与力之不同、技击对敌等等,现在很多人弄不明白的问题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王较反对太极五行八卦等玄学,认为太极、形意、八卦等拳虽然盛极北方,但若不练到炉火纯青时则不能实用。现在的擂台实战已经证明了王观点的正确。太极不用说了,连以劲力雄厚善长技击著称的形意拳其冠军,也打不过出身拳击、散打的不入流的选手。若以其刻板招工技击更显笨挫。“武林大会”的年会上,身高体壮的形意拳手以标准的崩拳打出,竟被身材瘦小的红拳选手低头进身抱腿摔倒。也就难怪民国时期,一位令人尊敬的形意泰斗最后输给查拳高手和摔跤高手,除去年龄较大的因素,也说明了拳术方面的问题。八卦掌高手现在擂台上也未见一个。另王认为拳术的劲力搬石挑担的力不同,练劲应以空气为练具,此观总与王芗斋的“与大气相呼应”、“空气中游泳”相同。王谈拳术经验的一些言论被记载在了向恺然的《拳术传薪录》等书中,其文朴实无华,对传统拳术极具指导意义,尚需发掘。

王润生高超的技击水平主要来自八拳与吴氏太极拳,1915年拜吴鉴泉为师学艺后,对太极拳尤其投入心血,只是认为该拳不到高级阶段,运用起来不易,然如达高境界,则奇妙绝伦,所以他35岁遇吴鉴泉宗师后,基本上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中,王润生还不耻下问,1936年后,吴鉴泉之子吴公仪、吴公藻任教于湖南国术馆,王润生为了提高并掌握太极推手水平,每天一早去吴公仪住处喊声“润泽,起床啦”叫吴公仪起床,并给吴公仪准备好一盆洗脸水,对比自己年轻21岁的少老师尊敬有加。网上有张王茂斋与吴公仪推手的照片,当时长辈的王茂斋也是希望通过吴公仪进一步提高推手技艺。因为与年纪比自己小许多的吴公仪推手就不必如同吴鉴泉推手那么拘谨,可以多试公仪,看看吴鉴泉是怎么教自己儿子化发的。八拳也是一种隐秘流传的技击性极强的拳术。八拳包括十六手、三步跳、十字桩三套拳术,全身功、一字功、白猿功、五阳功、五阴功五种功夫。前三种功夫可明传,后两种则秘不示人。五阳功是五种擒拿点穴的手法功夫,五阴功则是练精神、胆量、眼力的内功。王的高徒只有向恺然和柳午亭,向不但是武术家,还是著名作家,未闻有高徒。柳午亭武功高超却以教书为业,毛泽东曾向其请教体育和武术问题,并效仿柳坚持冷水浴,其著名的《体育之研究》论文就是受柳影响而写的。柳将八拳传给了儿子柳用墨。柳用墨曾是湖南医学院附属一医院副院长,也不以教拳为业,不知是否有人继承了他的八拳。一代拳王赖以纵横江湖的独门功夫是否已成广陵散了呢?

注:本文资料主要参考万天石先生的《武林传奇》一书。


向恺然推手的研究,及吴鉴泉弟子、湖南拳王王润生 吴鉴泉氏的太极拳 pdf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6717.html

更多阅读

国内外城市空间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空间的概念及理论17世纪社会哲学家笛卡尔创立了空间概念,笛卡尔结束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两千年的时间里将空间和时间作为范畴以便于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分类和命名的传统,奠定了数学在空间认知中的地位,创立了

带然字的成语及解释 四字成语及解释

带然字的成语(伫)然而立(断)然拒绝(悄)然无声(轩)然大波(蔚)然成风(勃)然大怒(油)然而生(跃)然纸上(泰)然处之(安)然入梦(全)然不顾(浑)然天成(岿)然不动(訇)

葛全胜等:物候学研究进展及中国现代物候学面临的挑战_jpg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年第三期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者:葛全胜戴君虎 郑景云作为中国一门传统学科[1],物候学一直关注自然界,特别是生物界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在全球变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物候学则更加注重

声明:《向恺然推手的研究,及吴鉴泉弟子、湖南拳王王润生 吴鉴泉氏的太极拳 pdf》为网友夢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