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主题_长城长1234 台阶主题

《台阶》主题_长城长1234 台阶主题

对虚荣心旧观念的批判

——关于《台阶》的主题

再读《台阶》,总觉得还有话应说。

小说多白描,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父亲”花大气力把原来的三层台阶修建改造为九层的高台阶的故事。

情节简单:修建前——准备——修建——修建后;

主题却极耐人寻味。

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到底是哪一个?小说(文本)的主题究竟是什么?

本文认为,理解《台阶》主题的关键是:①写法;②新房与高台阶③关键句④感情基调⑤父亲的变化。

新房与高层台阶:作者为什么不选择盖新房,而选择修高层台阶来写?

新房是物质的,台阶是精神层面的!

如果父亲所建的是新屋而不是高层台阶,才会有我们能见到的一些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台阶”在文中是一个符号,是有象征意义的。“台阶”是“父亲”的精神追求!

该不该有这样的追求呢?

看看父亲的变化:“多年前”修三级台阶时,身体相当结实,三百来斤重的石板,“一口气背到家”,而且“一下子背了三趟”。修高台阶前盖新房时,每天睡“三四个钟头”仍然“精力却很旺盛”。修建好高台阶后,闪了腰连一担水也不能挑了。

全是“台阶”惹的祸呀!尽管小说结尾说“父亲老了”,但其中的“老”绝不是年纪大!是思想老,不合时宜,思想守旧(旧观念:台阶高地位就高)。

原来,父亲“坐在台阶上很舒服”,尽管两只脚板上有许多沙子和泥土,悠哉悠然,此中有真意呀!在修好的高台阶上呢?不但不敢随便磕烟灰,而且坐在上面也“不自在”,失去了自我呀!

叫谁说这台阶也不该修啊!

小说之所以采用这种对比的写法,无非要表明作者的态度,表明“我”的态度:绝不是歌颂和赞美,而是否定和批判!

“父亲”确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是可敬的;但是对于本文主题的理解绝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因为“我”和主人公的关系是父子关系,所以作品批判的意图虽不难看出却又比较含蓄。

小说的对比写法还有。盖新房时,父亲“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高台阶建好后,连“尴尬的笑”也没了,有的是道不出的苦衷!有的是“粗暴”和“烦躁”!高台阶给父亲带来了地位和尊贵吗?

小说的感情基调:2至4段,家庭虽然贫寒,旧台阶虽然不高,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读来感觉也是轻松的;修建高台阶的过程中,父亲就开始失去自我,手“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读者的心不免沉了下来;后来父亲挑水在第四级台阶上闪了腰,母亲用土方给他治疗时,从“腰里流出好大一滩乌黑的血”。后来“不愿意找别人聊聊”,不愿意再出门。读到此处,我们怎能不为“父亲”感到同情甚至是悲哀!

作者对他笔下的人物“父亲”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怨其太争!

小说的创作时间是1988年,即改革开放十年时。在网上,看到《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台阶>创作谈》的部分文字(找不到完整的文章),感觉作者理解的作者创作意图并非如本文。但是,读《台阶》,确实给了我上面所说的这些感受!

读《台阶》感到很压抑,更让人悲哀的不仅如此。好在确认小说的创作时间是否是1988年时,读到网络上有下面一段文字,颇感欣慰。粘贴过来且作本文的结尾。

《台阶》被选入中学语文,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但是在语文教参和语文教学中,无不把作者和小说的本意浅陋化和曲解化。其实《台阶》是一篇反思地方文化的小说,描写的是落后的地方文化中的人生悲途。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 p://www.5156edu.com/page/12-09-27/83277.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0498.html

更多阅读

鲁迅《风筝》主题解读研究综述 鲁迅风筝读后感

鲁迅《风筝》主题解读研究综述海客谈瀛洲《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1927年4月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野草》是一部真实记录鲁迅独特思想、心境的作品,它表达了鲁迅对人生、对世态

“遂用猖蹶”的理解_长城长1234 长城长多少米

“遂用猖蹶”的理解下面是《隆中对》中刘备向诸葛亮问计的话: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对“遂用猖蹶”的注释:〔遂

电影《千锤百炼》说明书_白琳 白琳中心小学

电影《千锤百炼》说明书影片基本信息  导演: 张侨勇  策划:范立欣主演: 何宗礼/ 缪云飞 / 齐漠祥  类型: 真实电影/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加拿大  语言: 四川方言Sichuan Dialect  片长: 89分钟IMD

声明:《《台阶》主题_长城长1234 台阶主题》为网友时间淡化誓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