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竿间舞动——农村小学音乐活动课《跳竹竿》教学案例 跳竹竿的玩法

在竹竿间舞动

——农村小学音乐活动课《跳竹竿》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海南少数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黎族民歌是我们民族音乐宝库里璀璨的明珠。所有聆听黎族民歌的人都会被它的淳朴,亲切,优雅,委婉所感染和震撼。透过这久远,古朴而充满魅力的黎族民歌,人们仿佛感受到了一种深厚而悠远的气息,触摸到了一种原始而真实的意境。本课选用的《跳竹竿》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科书内容,针对农村孩子音乐的特点,我选择在四年级学生中进行教学。《跳竹竿》是一首具有黎族民俗特色的歌曲。乐曲活泼,欢快,极富舞蹈性的韵律。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歌词比较简单,旋律比较规整。在学唱和欣赏歌曲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民族风情,体验民族文化,吸取民族营养。在课堂上遵循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下,以体验音乐与综合艺术为出发点,创作与表演为兴奋点,消除学生对黎族民歌的距离感,调动学生参与竹竿舞的积极性,充分营造师生平等,和谐共同探讨的课堂氛围。达到真正实现新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学唱《跳竹竿》,能自信、自然地歌唱,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及熟悉歌曲

师: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殿堂,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共度美好音乐时光。

师:瞧,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跳绳、皮筋。

师:你们会跳吗?(会)

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跳绳,五位同学跳皮筋。(学生聆听歌曲跳绳、跳皮筋)

师:今天请你们跳绳、跳皮筋,要求你们必须边听音乐边跳绳,最好用不同的跳法(学生跟着音乐跳绳、跳皮筋)

师:其他同学观察一下哪位同学跳得最好(电子琴伴奏)

哪位同学跳得最好啊?生:……

师:他们为什么跳得这么好?

生:跟着音乐的节奏。

师:很好,心中有音乐,才能够把绳跳好。请在座的同学们全体起立,一起体验一下跟随音乐节奏跳绳、跳皮筋的感觉。(师奏生演)

师:看着同学们跳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跳了,不过要八位同学配合老师

师:我们先把绳子放在地上敲击一个八拍,然后绳子一开一合,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进行试练,在老师的引导下然后加进音乐。请八位学生用跳绳代替竹竿进行师生表演,老师模仿跳竹竿不同跳法,从中自然地让学生了解有几个乐句)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跳得怎么样?

生:老师跳得很好。

师:老师只成功了一半,有一半的成果是这八位同学的,我们一起掌声送给他们。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跳竹竿》(出示课题)也叫“打柴舞”、也叫“竹竿舞”。学习竹竿舞,首先要学习敲击方式,刚才这八位同学已经学会了,我们请这八位同学当小老师,好不好?生:好。

师:两边分别上四位同学,看哪位同学的姿势最漂亮(跟着音乐的节奏每位同学轮流都来试一试敲竹竿的动作)

师:谁的姿势最优美啊?生:……

师:其他同学要比他做的更漂亮才行。分组准备。(学生学敲竹竿)

师:同学们都学会敲击了吗?生:会。

师:刚才伴随我们敲击竹竿的音乐美不美啊?生:美。

(二)、学唱歌曲

师:这段音乐的歌更美,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先听老师范唱一遍。(教师自弹电子琴范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美不美啊?生:美。

师:你们想唱吗?生:想。

师:先用 “la”来唱一次,再用 “lu”来唱一次。(带着学生进行模唱)

师:同学们看一下歌词有几句?(出示歌谱)

生:四句。

师:太容易了啊。老师唱一句,你们学唱一句。(分句教唱,教师进行带有情绪的范唱,提示情绪高兴地唱)

在竹竿间舞动——农村小学音乐活动课《跳竹竿》教学案例 跳竹竿的玩法

师:老师已经从相当一部分人的眼睛中看出了喜悦的心情,

师:同学们看第一句的歌谱跟第二句的歌谱有个什么特点呢?

生:小附点。

师:这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我们要把欢乐的歌声唱得怎么样呢?

生:高兴地。

师:要热闹的。(老师进行有情绪范唱)

唱轻声一点,我们高兴的心情不是单表现在外表,要从内心发出来。我们再来唱一次。(学生齐唱)

(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现在我觉得一台电子琴伴奏太单调了,我们能不能想想用别的乐器来为乐曲伴奏呢?

生:敲竹子。

师:这位同学你准备怎么敲击这个竹子?同学们仔细听一听,看一看。

这位同学敲得美不美啊?

生:美。

师:同时我们要注意“强弱”的特点。(学生敲击竹子,非常有创造力,两位同学并合作敲击)

师:地上有一排椰壳,你准备怎么敲?(学生示范敲击椰壳)

(并叫多位同学进行不同形式的敲击椰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师:他们用了不同的方式去敲,还有些椰壳,再请些同学来表演,想好自己的敲击方式,一起表演。(让学生互相了解别人的敲击方式)

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敲一敲鼓,看看他是怎么敲的?

进行了不断地变化,我们给他掌声。

师:请前面伴奏的同学你们来合作一下(师生合奏并演唱)

我们来表扬一下,有两位同学没有乐器,用身边的事物来为乐曲伴奏,你们也来想一下。(其他同学用拍打地面,拍手等方式为乐曲伴奏)

师:有些同学唱的还不够高兴,发自内心的带有点弹性的唱。我们再来一次。(齐唱)

师:老师感觉到了黎族的传统节日里面它的热闹气氛,谢谢前排为我们伴奏的同学(鼓掌)也表扬后面的同学,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能利用身边的事物为乐曲伴奏,我们也给他们掌声。

(四)、拓展欣赏及分小组练习跳竹竿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播放黎族人民跳竹竿的音乐视频)。

师:黎族人民跳的竹竿舞美不美啊?生:美。

师:告诉老师,你现在想做什么?生:跳竹竿。

学生体验,学跳竹竿舞。

师:老师可以满足大家的要求,不过你们要遵守老师提出的两个要求:

(1)各小组跳竹竿的时候,听到音乐声停止,你的活动也必须停止。

(2)我们各组来个小小的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纪律最好,跳得最好。

大家能不能遵守?可不能跳着跳着就忘了噢。(进行竹竿舞分组)

师:小组长将竹竿摆好。(分好小组位置)

(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同学之间配合并有秩序地完成竹竿舞)

师:好,各小组的活动立刻停止,回到位置坐好。(我们来表扬这两个组的同学,没有任何声音纪律非常好。

(五)、小组展示及布置作业

师:现在我们来个小小的比赛,好不好?生:好。

学生展示表演

师:每小组共选出六位同学。讨论好了吗?现在上场的是这组的同学,其他在一边同学欣赏。(学生小组竹竿舞比赛)

师:好,下一组的准备。

师:那组跳得最好啊?生:......

师:每个小组都有跳得很棒的同学,他们为什么能跳的这么好啊?

生:心里有音乐。

师:对了,心里面有音乐,才能跳得好。今天我们学唱了黎族的民歌 《跳竹竿》,还跳了什么舞蹈?(竹竿舞)

师:今天,同学之间发扬了集体友谊精神,团结合作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下节课啊,我们要继续学习黎族民歌和竹竿舞的创作练习,请同学们回去收集一些有关黎族风俗人情的知识卡片,下节课带来,我们共同一起学习、研究,好不好?生:好。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从撰写教案到试教,再到片区赛课,我和四年级的孩子们一同在竹竿间感受着黎族民俗文化的热情和快乐。

《跳竹竿》是一首根据海南黎族民歌改编而成的歌曲,我从学生课间跳绳、跳皮筋活动入手,要求学生跟随音乐跳绳、跳皮筋,把握音乐节奏,初步体验随音乐跳的乐趣。接着学习敲打竹竿,学唱歌曲。层层深入,逐步突破完成。

最让孩子们喜欢的便是亲身体验“打竹竿”和“跳竹竿”。为了让全体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一个都不落下,我安排孩子们分成四组进行小组活动。全班孩子在美妙的黎族歌曲中,感受着集体舞的乐趣,体会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这节课从最初的教学设计到试教,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修改,得到了学校综合组同伴们的帮助,尤其是吴彦老师多次亲自听课、现场评课让我豁然开朗、收获很多。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吸取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我的音乐课堂中,让农村的孩子们受到正规的、良好的音乐教育,从而喜爱音乐、享受音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0735.html

更多阅读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练习题及答案B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练习题及答案(B)一、填空题1.一块三角形地,三边之长分别为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上各有一棵,共植树棵.2.一条马路长440米,在路的两旁每隔8米种一棵树,两边都种,共种棵树.3.两棵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 采菱音乐教案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南北方音乐的特点。节奏:复杂、多变的;旋律:婉转、五声调式;歌词:以一字多音为主。2、有感情地演唱《采菱》。3、能听辨出江南民歌的风格。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

声明:《在竹竿间舞动——农村小学音乐活动课《跳竹竿》教学案例 跳竹竿的玩法》为网友给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