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丝 缫丝的读音

汤禄名1867年作 缫丝图 立轴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
中国古代的缫丝车:

我国在原始社会已存在缫丝,对野蚕茧和家蚕茧进行人工缫丝制。进入文明社会后,缫丝技术有所发展,从蚕茧牵引出丝绪,把丝绕到框架上形成丝绞。出土的商代丝织物毅(绝类),经纬丝均经并捻,捻度为2500-300()捻/米的强捻丝,当时已出现装有锭轮的手摇纺车雏形,可见缎丝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商周时已用H,I、壬字形缫丝丝架作为缎丝工具。江西贵溪崖墓中曾出土一批春秋时期的纺织工具,其中有缫丝器3件和陶制锭轮(今线轴)2件。周代索绪是靠振动茧子,在温水中引出丝绪而缎制的。所谓“夫人缥,三盆手’,就是三淹时用手振之,以引绪缴丝。“扩为茧,组为袍”,是说西周时已用茧衣制作丝绵袍,实物在辽宁朝阳已有出土。对西周丝织品原料用丝,经过实物鉴定其缎丝时定粗细的茧粒数分别为14粒、18粒和21粒。
周代已有选茧、剥茧、缎丝等工序之 分,缎丝的茧粒数大都为10-21粒、也有少量50粒茧的粗丝,用于缝纫和刺绣。商周时选茧是剔去霉烂和小茧,剥去茧衣以作丝绵,茧成即及时生缴,三淹而出绪,可能已用浮缴法或煮茧,然后索绪、集绪缴丝。战国秦汉时期缀丝技术发展,沸水煮茧已很普遍,工具仍用手持丝-,并使用辘-式的丝轻,这就为以后手摇缎车确定了基本形制。到魏晋南北朝时,手摇纺丝车上已安装纺锭,固定卷绕并捻。络丝车则由络架、调丝小渡组成,这些都有东吴和晋代的出土实物为证。当时的缀丝情景是“兆民咸趋缎事”,对丝的品质标准是“柔顺如凝有,白如伊雪”。  唐代以前的史书记载,尚未见有缫车的名称正式出现。至唐代才有绿(缫)车、掉丝、(缫丝)等,频频在诗句中吟诵。这些缫车是指普及了的手摇式缫丝车,不是脚踏9车。丝车结构靠偏心横动导丝杆进行交叉卷绕,使丝绞分层。
宋代缫丝技术发展较快,出现了较为复杂的脚踏缎车,包括机架、集绪和捻鞘、卷绕及其他三部分。机架为四面形立体框架,承受大丝-两绪;集绪包括钱眼、锁星(鼓轮);卷绕装置较复杂,包括添梯连柄、络绞、丝m及传动装置等。这是从手摇式发展而来的革新成果,从此缫丝者可以腾出双手来进行索绪、添绪等工艺,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宋代缎丝分为生9、熟9两种,生N指将鲜茧立即缫丝;熟4则是鲜茧经过贮茧过程(日晒或盐泡)后再行缎制。缫丝时对所用水质较为重视,同时将缫出的蚕丝随即用火烘干,以利后道工序及保持丝色鲜洁。煮茧时要求“汤如蟹眼”,使细泡微滚,汤温约为80C左右。










  元代缫丝工艺在宋代南北有所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鲜茧干燥处理分为日晒、盐绝和笼蒸三种,以笼蒸法最好,为元代所创。元代缫车分为南缫车、北缫车两种类型,北缫车车架略低,构件较完整,丝的导程较短,常见为2-3绪同续,与南缫车式原理大致相同。缫丝技法经南北交融互补,统一了工艺要求,即“缫丝之诀,惟在细、圆、匀、紧,使无偏、慢、节(接头)、核(疙疽)、粗恶不匀也”。缫丝水温分热釜和冷盆两种,“热釜须徐徐下茧绿之,多煮则损,凡茧多者宜用此釜……水温以蟹眼汤为标志”。而冷盆也是火温,与今缫汤水温相近。热釜可缫粗丝单缴及双缴,冷盆则可缥全缴细丝.中等茧可缫下缴。从工艺上看,冷盆速度略慢,质量却高,比热釜所缫的丝坚韧。  到明代,北缫车与冷盆相结合,成为后代缫丝技术的主流。脚踏缫车已普遍应用,车上构件如竹针眼、鼓轮、送丝杆钩、偏心盘等,也有改进和完善,还出现了一人一灶,二人俄釜打丝头,二人值盆主绰的五人共作大缎车,日缎茧30斤,工效有所提高,燃料亦较节约。工艺上,明代注意制丝用水的选择,以水清为要旨,总结出“山水不如河水,止水不如流水”的规律,以提高丝质。在结茧火烘“出口千”的基础上.缫丝时也采用加温达到“出水千”的方法,使丝随缫随干,提高品质。明时浙江南得地区所产辑里丝(湖丝),由于太湖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和蚕种优良等原因,闻名于世,具有细圆匀紧、白净柔韧等特点,其关键在于水质、茧质和缀制技术。清代沿用前朝脚踏续丝车制式,无重大改革,但十分重视缫丝技术及传统经验,以提高生丝产量和质量。在解舒与蛹龄长短的关系,蚕品种及缫丝工艺对品质的影响,制丝用水与丝色的关系,以及操作时如何保证匀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清代土丝分细丝、肥丝、粗丝三种,细丝包括中条份丝,用上等茧6-7粒和11一17粒缫制。肥丝用上、中等茧缫:粗丝用次等茧和双宫茧缫,用茧24一35粒为度。清代晚期机械缴丝工业兴起后,厂丝产量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且用蒸汽煮茧,优点较为明显,手工缫制的土丝相形见绌。
宋 《蚕织图》工艺
缫丝工艺过程包括煮熟茧的索绪、理绪、茧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生丝的卷绕和干燥。

索绪

  将无绪茧放入盛有90℃左右高温汤的索绪锅内,使索绪帚与茧层表面相互摩擦,索得丝绪。柞蚕茧用手索绪,但不能在封口部位索绪。索得绪丝的茧子称为有绪茧。

理绪

  除去有绪茧茧层表面杂乱的绪丝,理出正绪。理得正绪的茧称为正绪茧。

集绪

  将若干粒正绪茧的绪丝合并,经接绪装置轴孔引出,穿过集绪器(又称磁眼),集绪器有减少丝条水分、减少颣节和固定丝鞘位置等作用。

拈鞘

  丝条通过集绪器、上鼓轮、下鼓轮后,利用本身前后两段相互拈绞成丝鞘(见立缫)。

缫解

  把正绪茧放入温度40℃左右的缫丝汤中,以减少茧丝间的胶着力,使茧丝顺序离解。如离解中的茧丝强力小于其间的胶着力,就会产生断头,这个现象称为落绪。茧子缫至蛹衬而落绪的称为自然落绪;缫至中途而落绪的称为中途落绪。

添绪和接绪

  当茧子缫完或中途落绪时,为保持生丝的纤度规格和连续缫丝,须将备置的正绪茧的绪丝添上,称为添绪。立缫用人工添绪,自动缫由机械添绪,由接绪器完成接绪。由于一粒茧的茧丝纤度粗细不一,为保证生丝质量,立缫添绪时除保证定粒外,还必须进行配茧,即每绪保持一定的厚皮茧和薄皮茧的数量比例。

卷绕和干燥

  由丝鞘引出的丝,必须有条不紊地卷绕成一定的形式。丝条通过络交器卷绕在小?上的称为小?丝片;卷绕在筒子上的称为筒装生丝。但是无论何种卷绕形式,在卷绕时都要进行干燥。在自动缫丝机上,除了上述各项程序外,新茧的补给、给茧、纤度感知、添绪以及落绪茧的收集、输送和分离等,都由机械来完成。柞蚕茧缫丝有干缫丝和水缫丝两种。干缫是使经煮茧、漂茧后的茧脱除部分水分,在茧呈现湿润状态时将其置于干缫机的台面上进行缫丝;水缫和桑蚕茧立缫工艺基本相同,将经煮茧、漂茧后的茧直接置于盛有热水的水缫机锅内进行缫丝。
艺术来源与生活,近现代画家记录缫丝的作品:缫丝图 镜心

缫丝女工 杨之光

黄胄 缫丝

缫丝 缫丝的读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2244.html

更多阅读

霾字怎么读呢 霾的读音

曾经有一段时间,报纸上经常说到北京的天气质量很差,新闻的正文经常使用阴霾来形容空气很糟糕的这种状况,那阴霾的“霾”字应该怎么读呢?“霾”的读音与“埋”的读音完全一样,都是mai(第二声)                    

转载 “不可计数”的“数”的读音问题 转载读音

原文地址:“不可计数”的“数”的读音问题作者:蜓恋墨荷香巴金的《鸟的天堂》中一句“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此句中“数”读音争议比较大。网上的很多朗读视频都把“不可计数”的“数”读成“shù

“‘不可计数’的读音”反思 不可计数的读音

“‘不可计数’的读音”反思我们刚刚考过的四年级的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在试卷的第一题中就出现了一道“用‘对号’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读音”的题目。想不到,这再普通不过的题目,却引发了语文老师的不同看法。对于这个字的读音原来也

声明:《缫丝 缫丝的读音》为网友半盏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