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其

经验启示

王德政

中国共产党8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探索、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不懈探索,历经种种挫折,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取得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创新成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建设之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运动的奇迹,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经验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双重的历史任务,一是使中国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使中国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实现社会现代化,达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为此,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和实践,提出或实施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一系列主张和设想。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改变中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沉沦的命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走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工人阶级为依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式明确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和起点。

然而,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早期,以李立三、瞿秋白、王明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照搬照抄马列主义,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不顾中国具体国情,坚持“城市中心论”,特别是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开始独立自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在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一次伟大社会变革时期,围绕着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和各种“左”、右倾错误思想斗争的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毛泽东同志主要从事农民运动和农村社会关系的调查研究,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省农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以及党在民主革命中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基本路线。土地革命战争前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形成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代表的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遵义会议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内容涉及哲学、统一战线、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等各方面,特别是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

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阶段。伴随着中国革命决定性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关于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十大军事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军事理论的新发展,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并提出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但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毛泽东却逐步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误入歧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曲折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二次伟大变革时期,是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分析世界发展大势,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邓小平理论即以邓小平为主要创作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邓小平理论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逐步形成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党的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在这个时期,邓小平领导全党果断抛弃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摈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方针;打破封闭半封闭状态,制定了对外开放的政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法制;特别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这些实践和思想表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正在逐步形成。

从党的十二大以后到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得到了全面展开并形成轮廓。在这一阶段,我国改革从农村推向城市,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新阶段。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问题,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确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同时,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把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概括为十二条基本理论观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总体轮廓。

从党的十三大以后到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党的十三大以后,全党和全国人民经受住了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进。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阶段。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新的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并使用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在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到党的十六大的十三年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认识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89年,邓小平对江泽民和新的中央其他领导作出了“要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的政治交代。面对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经过长时期思考,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同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他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任务,使“三个代表”要求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建党纲领。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同时,在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2004年又写入了国家宪法。

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世纪新时期中国基本国情,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全党智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它在2003年我国抗击非典斗争实践中产生,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得到充实和发展。2007年9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全面、系统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根本依据和根本要求;强调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经验与启示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尽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与20世纪初以来中国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尽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以及遇到的时代课题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大不相同,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局限已不合时宜,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过实践检验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及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二是始终坚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国情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和基础;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在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担当起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获得了胜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立足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当今世界的时代条件,把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制订了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社会主义国家显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世纪之交的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治党治国方略,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境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世界国内国际新形势,清醒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出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解决时代课题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课题,准确地把握、理解和回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和解决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课题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和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课题,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初步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围绕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而不懈探索,开拓创新,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

四是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色和根本立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就是一切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还是开拓创新、摆脱全国落后面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它们才为中国人民所接受,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说到底就是同中国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离开了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和指导意义也就是无从谈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内容,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坚持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他反复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敌人。同时,毛泽东还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强调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正是毛泽东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确保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种种经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他尊重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强调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否依靠群众、是否为了群众,是能否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试金石。科学发展观更是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等观点和思想,无不闪烁着一切为了人民的群众观点。

五是始终坚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之不尽的文化珍宝。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博大的胸怀和宽阔的眼光,充分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成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中的具有独特魅力、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一颗璀璨明珠。正是在这一博采古今中外文明精华之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摆脱了西方列强的肆意欺凌、任意宰割的悲惨命运,走上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人民富裕的光明大道,使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屈辱后又大放异彩,重新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1世纪,我们在继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博采众长、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的原则,以更加博大开放的胸怀,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大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明中的精华,创造出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能指导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更高境界,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加辉煌,促进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2842.html

更多阅读

论岳麓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现实意义 岳麓书院学规

收稿日期〕2005-09-06〔作者简介〕谭凤娥(1977-),女,湖南大学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教育史研究。论岳麓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现实意义谭凤娥(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文章从办学环境、办学方针、学风、师生四

中国古代监察机制的嬗变及现实启示 延安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卢文超根据校党委的安排,这一期秋季主体班由我来讲纪检监察方面的专题。不敢说讲课,与大家一起探讨,讨论之前,先提几条建议:1、请大家注意遵守课堂纪律,如不要接听手机、交头接耳、进出课堂,以免影响其他同志等;2、如果你了解我所谈的内容或

中国邮政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中国的发展历程

邮政源于人们通信的需要,是历史上起源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邮政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邮政企业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邮政服务的重要职能。中国邮政的产生及发展历程邮政作为对社会普遍开放的、以传递信函为主

VIA主板芯片组发展历程!! 主板芯片组发展史

VIA主板芯片组发展历程!!2008-07-19 22:27MVP4称王——Socket7时代关键词:586、MVP3、MVP4、100MHz外频、AGP接口、K6/K6-2VIA芯片组之所以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与产品的高性价比不无关系,比如VP1是Intel430HX出现之前最具竞争力的芯片组,

声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为网友逃避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