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游首山记 登泰山游记




登游首山记 登泰山游记
登游首山记

中秋国庆长假,没有到外地旅游的打算。虽然鲅鱼圈的战友老郭邀请前往,可是因为不上一次去过,还是没有前往。从电视上看到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爆满,又有那么多的自驾游者,也便产生了在辽阳本地登山游玩的想法。这样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进一步地了解辽阳本地的风景名胜。

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战友老赵的赞同,他想和我一起去登首山。也好,这样正好有个伴。就从千山之首登起。

10月5日清晨,七点钟的时候我们就出发了。老赵意思想从首山的北坡登,他说15年前我们在部队的时候曾在北坡植树,想看看北坡的风光,看看那树成活了多少。我便执意从南山坡登。我的理由是,从南面登可以先到清风寺看一看。

我们开车经过首山东脚下的首山堡,缓缓地从泥泞的土路上绕到了首山南面,将车直接开到清风寺的门前。站在清风寺前向北观看,只见清风寺被首山环抱着,首山南坡的下一段,有不大的松树、山里红、榆树、灌木从等,山顶上那浅红碣色的一块块秃石清晰可见,清风寺宛若首山环抱中的一个处子,静静地卧在首山的怀中,在秋天明媚的晨光中,仿佛是刚刚醒来。

略驻足后,我们便径直进了清风寺的大门。大门前的一幅对联,因了主人的身份便更有名,那即是乾隆皇帝的撰联:“驻跸山前时有清风吹浊世,青云台畔常得落日照迷津”。

对于此联的来历,据《辽阳县志》载:乾隆四十二年,全国文人敬仰的辽东才子王尔烈,伴驾乾隆皇帝来到首山清风寺,寺内主持大喜。极力恳请圣上与王尔烈为清风寺留名留字以示后人。只见王尔烈手捋胡须,眼望首山奇秀风光、面前巍峨壮观的古寺,略加思索,提笔运气一挥而成“遵大路以仰瞻高山卓尔、叩禅关而徐步御风冷然”。遒劲而流畅的大字跃然纸上,众僧惊赞不已。主持当即决定将此楹联做为山门对联,见王大人兴致正高,又请赐匾额,王尔烈欣然应允“昙花香远”四个大字,数百年来,一直挂于寺内西偏殿上,直至今日让人一见亦大饱眼福。乾隆皇帝此刻诗兴大发,龙袖一晚悬案而书“驻跸山前时有清风吹浊世,青云台畔常得落日照迷津”。方丈是个饱读诗书的高僧,看到皇帝的御笔,惊叹得不知所措,深深叹服这位皇帝,即使在深山古刹闲情逸致之间,仍沁透出作为一国之君而独有的远见与治国教化之功。从字里行间展示出作为皇帝才可具备的雄才大略与博大胸襟。

王尔烈这副对联意境优美,字句之间透出了深厚的文学功力,展示了大自然固有之美的内涵,描写出来首山清风寺的过程及所见,其大意是顺着山前大道来仰视美丽的首山,尔后则是进山门,漫步于古刹之间。高度的浓缩、形象的描述,确切的体现出高雅的情趣与美的意境。

记得在2001年刚从部队转业时曾骑摩托车来过清风寺,此次再来时隔11年,更令人有诸多的感慨。

据首山《清风寺碑记》载“宝山古刹群焉效灵仙峪惟兹辽郡接壤。留都距城西南十馀里有清风寺,地址清高峰峦秀挺,建自前明隆庆末。”首山是通往辽东半岛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修筑墩台俗称首山斗,在军事防御上发挥很大作用。《三国志》“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东征公孙渊,屯兵首山,避实就虚,直捣襄平……。”有资料说,这座始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的寺庙,清代曾经多次维修和扩建。其正殿和配殿仍保持明代风格,山门及后殿为清代晚期建筑。清风寺是辽宁省现存年代较早古建筑群之一,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底蕴,以字称幽、久、奇的名山古刹清风寺就建在距辽阳城西南十五里曲径幽深、树木葱郁的首山南坡。

我们站在清风寺门前,看到那“关外第一寺”的题字,便可想像其历史位置和名气之大。在大门前刻有唐太宗的《辽城望月》:“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这里唐太宗曾驻跸于此,从此后亦名为驻跸山;这里乾隆皇帝也曾御驾于此地。因此,清风寺名声远扬,使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契合,自有其妙然天成之巧。
拾级而上,逐一参观。整个建筑为传统古式建筑,院落组织由山门前殿、后殿、配殿、配厢、周屋及围墙还有僧塔组成寺院,全部建筑之术,登高俯视鸟瞰阶基及踏道石狮、碑碣、须弥座、屋顶瓦饰尽收眼底,仿佛在欣赏古代能工巧匠的杰作而历历如绘。

虽是清晨时光,已见陆续参观者到来。清风寺内古刹钟声、香烟燎绕,钵鱼清响,有僧颂佛,一片静谧安祥之象。

我在写小说《樱桃红了》时,曾写到首山,写到首山的清风寺。有这样的一段:

----春来打破了沉默,说:“首山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名人骚客的驻足之处,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乾隆、嘉庆,还有历史名人王尔烈等,都为首山凭添了诸多诗文和神奇。首山,从正南方向看过去恰如一个横卧沉睡的仙子,东首是额际,蜿蜒部分是下垂的长发,额下眉眼鼻唇分明可见,主峰如高耸的丰乳。往西是一道斜坎的梁,好像是一只手扶着腹部,腕下就是古刹清风寺了。山上长满高蒿,芬芳异常。山西坡下森林茂密景色奇观、气候宜人,清风古刹、首山樵唱、文殊寺与观音阁、首山墩台、勒石记功、首山斗、将军定石、首山擎月共称为“首山八景”。其中以‘首山樵唱’最为著名,成为明代辽阳八景中的第六景,传闻有仙人樵于首山,‘夜闻歌声,曲终不见’,可见林木之茂盛。山南有沟壑数条,涌泉飞瀑,真仙境也。所以,我们在攻打山上敌军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山上的古刹及森林资源,这是咱辽东的宝山。”大奎听着春来的介绍,“啧啧”称赞:“ 春来真是个文人啊,不愧是宣传部长,人家懂得就是多啊,长见识了。”

樱桃说:“首山是千山之首,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欲得辽东必先得首山,我近日读《三国演义》得知当年司马懿曾率十万大军攻打公孙渊时在首山激战,此外,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光绪年间的日俄战争皆发生于此,山上树木繁茂,遮天蔽日,怪石峭壁,易守难攻,我们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秀君说道:“听老人们常说,光绪年间,日俄战争在首山打响,一时间战火遍布,然而清风寺却完好无损,没挨一颗炮弹,原因就出在日军元帅乃木的身上,开战的头一天他梦见了一个胖大的弥勒佛和他结拜了弟兄,让他不要炮轰南山坡上的寺庙,乃木信以为真,第二天醒来后,他就命令士兵不准炮弹落入南山坡。战争结束后,他寻迹找来,果见南山坡上有一座古刹。正与梦中那个庙一模一样,清风寺也就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于是,佛主显灵保佑千年古刹一说便流传了下来。”---

在写《樱桃红了》时,我研究了当年辽阳城的大汉奸于冲汉的有关资料。史载其于1932年死后葬于首山南麓。从南坡登山也有这个想法,不知能否见到其墓。可是登山只有一条小路,蜿蜒而上。虽见一座墓,那是近人的葬碑。后来,得知于冲汉墓在首山之南三五里处。

经过十五分钟徒峭的山路,快到首山顶端时,只有秃立的一块块岩石,且呈浅红碣色。我们手脚并用,艰难地登上首山之顶。站在这一块块悬崖怪石上,往四周看去,辽阳城尽收眼底。这座司马懿、李世民登临过的首山,今天也在我的脚下了,心情顿时爽快起来。

一边擦着汗水,一边喘着粗气,只怪平时锻炼的不够,体重渐增,登山锻炼的好处此时感到不言而喻。

首山顶上一座微波站,遇有一看站的老人与我们交谈。“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登山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今天你们来的不是很早,清晨五点半就来了头拔……”我问:“大叔,这首山海拔多少啊?咋这么难登呢。”老人回答:“不算高,176米,你们从南坡上来,那是最险的一段。”

从首山顶峰向北坡望去,只见植被稀少,我们当年种植的树木也不见几棵。

在首山之巅,向另一峰望去,只见日俄战争的遗迹,那雕堡仍在。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日俄首山之战,举世闻名,日俄双方布兵37万,日俄战争时的辽阳会战,是继旅顺口攻坚战之后的一次重要战役。辽阳是东北南部的一个战略要地,对整个日俄战争的战局有着重要影响。从1904年8月6日至9月4日俄军退出辽阳,会战历时30天。辽阳会战,主战场在首山,当地人称之首山会战。排列大炮一千多尊,炮弹无数把首山炸成不毛之地,岩石变成碣色,五百多棵千年古松全部炸得一颗没剩……百年匆匆过,炮声犹在耳。忽见峭岩上有攀岩的勇士,在顺着绳索而下。首山各峰上三三两两的游客映入眼中,来登首山的人真是不少……

在首山顶上走过几个山峰后,我们决定顺着原路返回,因为我们的车停在清风寺前。

老赵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真的让我们体会到了。从南坡下山,几经上上下下,在岩石上爬行,找到来时的小路。林间有不断跳跃的松鼠与我们逗乐似地伴行,清风寺后的山里红树上,有一对来自邯郸的夫妇在采摘野果。

回到清风寺前,坐在那上马石、下马石上喘息,猜想当年那些达官贵人来清风寺时如何上马下马,并蹬上石块演试。那拴马柱石上的拴孔,只是残缺不全了。手绢浸透,汗水淋漓。感叹:上山时流汗,下山时也出这么多的汗呢,可能是首山南坡太徒的缘故吧。

从清风寺下山后,沿着泥泞小路绕到首山东坡观音阁。

在观音阁,我的车刚停下,只听得:“宗兴啊,咱们有缘啊。”抬眼望去,只见是巧遇了当年的老领导黄福生局长。他在退休前在首山脚下买了一座平房,现在每天爬山一次,并对首山的各景点了如指掌,他说:“首山乃千山之首,千山有啥首山有啥,你看那卧佛、那劲松……只是你今天来是晚些,不然我领你走一圈。”

老领导黄福生说:“你的小说《樱桃红了》我看了,写得不错,一个外乡人能将辽阳的历史了解得那么透并写了进去,不容易。人要有自个的爱好,你爱好不能丢,其实工作和职位只是一个短暂的影子。”老领导的话让我深受启迪,他告诉我现在身体很好,啥病没有。看着他身着马夹肩背照相机离去的影子,佩服他退下后的心态这样平和宁静。

观音阁是辽阳道教活动中心,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碑载“自万历年(1403--1424)创建”,此地峰峦耸秀,林壑优美,风景绝佳。2004年初,全真教金山派21代玄裔弟子王常处及冯常新道长云游至此,看山有灵气,听古有传说,考庙有遗迹,决定光复道场,弘道利生。得到信士仁人慷慨支持,市区政府宗教局的批准,当年3月8日开始复建,从上至下,坐西面东,建起大仙堂、祖师殿、财神殿、观音阁、龙王殿。整个建筑歇山式砖木结构,工艺精巧,慈云普照,殿宇辉煌,气势恢宏,峻极云表。

观音阁虽是新建,亦有不断前来烧香求福者,相信观音阁的游客会越来越多。记得友人刘宏利曾为观音阁撰写了诸多宣传资料,并与道长有着深厚的交情呢。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登山、游览后,我们开车返回市内。在回来的路上,我和老赵说:辽阳应该很好地开发利用首山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内涵,开发旅游项目。一座首山与那么多的帝王将相、历史故事相渊源,若是稍加整理挖掘,会对提高辽阳的知名度,发展旅游事业大有裨益。我们去辽宁青山沟等地,那儿没有什么历史内涵的东西,可是人家开发的很好,比如能将杨靖宇抗联的故事演绎进去。而我们辽阳首山现成的旅游资源,为什么不去利用弘扬开发呢。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草就,待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5412.html

更多阅读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鸿门宴》司马迁

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在同年7月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据实而译出神韵——《登泰山记》翻译辅导 登泰山记

据实而译出神韵——《登泰山记》翻译辅导■/沈永生作为考查对文言文综合阅读理解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高考试题中,翻译文言语句一直作为必考内容。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利于更加深入、细致、

山阳月亮洞游记 陕西月亮洞

山阳月亮洞游记贺恒毓今天,爸爸开车把我和叔叔阿姨带到了山阳月亮洞去游玩。我们先沿沪陕高速再沿203省道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山阳“月亮洞”景区,大门口有用白色的鹅卵石拼成了“月亮洞”三个字,看上去很是特别。买了门票后

声明:《登游首山记 登泰山游记》为网友貳歪骚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