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蹈《孔乙己》 天天向上孔乙己舞蹈

上周在《天天向上》看到了古典舞蹈《孔乙己》很是喜欢。

舞蹈很好,构思妙,编舞妙,音乐也选得妙!
这个舞蹈对观众有文学上的要求:欣赏舞蹈之前,必须深刻理解鲁迅的文章《孔乙己》的内在涵义。

孔乙己,一个既穷又懒、有着偷盗恶习却无比好面子的可怜书生孔乙己。一个在麻木不仁的环境中,尝遍冷漠的孔乙己。一个在畸形的社会中,逐渐畸形的孔乙己。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学,性乃迁”------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存在,真的只是社会教育的问题吗?

对于这个问题,舞蹈《孔乙己》与文章《孔乙己》都是欲言又止。正是这样的留白,给了观众很多思考的空间。

舞蹈第一段,充分交待了孔乙己的人物性格,一身破烂的长衫,脏乱的头发和指甲,穷困潦倒却又死要面子。在酒馆与人猜拳行令,又教小孩“茴香豆”的五种写法,傻书生,可怜又可悲。
第二段,因偷了员外家的书,被人打。
第三段,腿被打断后的凄凉。

古典舞蹈《孔乙己》 天天向上孔乙己舞蹈
我觉得舞蹈有四绝:
第一、人物的造型,一个字:棒!
第二、舞蹈动作的编创,一个字:爽!特别是舞蹈第二段,描写孔乙己被众人痛打以致腿断的情景,令我对编导佩服得五股投地!情景音乐的运用、动作元素的选用,都太绝了!不得不佩服!整个舞蹈的构思都是很新颖的,绝不雷同于其他。对文章情节的体现,夸张而有神韵。比如说,孔乙己泡酒馆、教小孩写字、偷书、被追打的情节等等。
第三、被打断腿后,孔乙己凄凉地坐在地上,风雪交加,贫病交加,让人止不住地同情。场景营造得够好了!然而,编导还来了一段童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苟不学,性乃迁。。升华舞蹈的神来之笔!!
第四、演员的表演!这个不用我多说,甚至每一个眼神都无可挑剔!而且表演者孙科在参加央视舞蹈大赛的时候,才有17岁,还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一个学生,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领悟和表现力,真是可塑之才啊!

其实,我们不用管舞种的划分,也不必论什么是古典或现代。也许,在我们的身边,有着不少的孔乙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自己便是可怜却又无奈的孔乙己。

当我们的心灵有痛感的时候,便是艺术的成功。

舞 蹈《孔乙己》

第八届桃李杯舞蹈大赛金奖,编舞:胡岩,表演:孙科

舞蹈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著名作家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通过偷书、喝酒、断腿三部分,清晰立体地刻画出一个既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又是穷酸至极的酒鬼,既是一个死要面子从不赊账的君子,又是一个有小偷小摸习惯的人,其矛盾而复杂的人物性格使他在酒精的麻醉中寻求平衡,其悲剧性的遭遇,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无奈忍让和对社会的无声控诉。

舞蹈的第一部分运用大量诙谐而幽默的舞蹈词汇,表现出孔乙己既玩世不恭,又玩世不恭的双重性格,这与结尾部分的“雪地断腿痛苦”的内容形成极大反差,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揭露了清末明初封建科举制度践踏人生、毁灭人性的罪恶,以及映射出吃人社会的人情淡泊与世态炎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5572.html

更多阅读

简析《孔乙己》 孔乙己原文

简析《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惨遭遇。主人公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为了

《孔乙己》的舞蹈赏析 孔乙己好句赏析

看完《孔乙己》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舞蹈很好,构思妙,编舞妙,音乐也选得妙!演员孙科身体的柔韧度以及他本人的对舞蹈的领悟能力真是让人记忆深刻,而且他仅仅是一个17岁的孩子。还有就是这个舞蹈对观众有文学上的要求:欣赏舞蹈之前,必须

《孔乙己》赏析 狂人日记赏析

赏析一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初中课文中的传统名篇,不论什么版本都必选,这篇小说历年来常读常新,经久不衰,其艺术价值自然不可小觑。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

声明:《古典舞蹈《孔乙己》 天天向上孔乙己舞蹈》为网友落雨流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