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论 贾谊论中27个通假字

贾谊论

苏轼

原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译文:

并非才能难得,而是能自用其才者难得。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不能自用其才。

君子若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必须学会等待;若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必须学会隐忍。古代的贤人,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然而,有些人最终却不能施展出自身万分之一的才能,这未必都是当时的君王的过错,这或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生的言论,照他所说的,即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很高,哪里能超过他的计划?可他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还不能施展才华而死去。那么,天底下要是没有尧舜这样的帝王,终生就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周历天下,只要不是无道到极至的国家,他都会勉力扶持,希望有一天能践行他的政治理想。他将要到楚国去,先派冉有去联系,再派子夏去接洽。君子想到得到国君的信任,需要这样的勤奋努力。孟子离开齐国,先在昼地等了三宿,然后才真的走了,他还说:“齐宣王或许还会召见我。”君子不忍心弃别他的君主,是这样的用心啊。公孙丑问孟子:“您为什么不高兴?”孟子说:“当今的天下,治国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如此的无微不至。像这样之后而不被启用,知道天下果然没有足以共同图谋的明君,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并不是汉文帝不能任用他,而是他不能和汉文帝共图大业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天子的印玺,把它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几十万的兵士,用来使刘氏家族和吕氏家族一决雌雄,他们都是汉高帝的旧将,这种君臣之间相依相得的情分,岂不是比父子骨肉间的感情还深?贾谊,是洛阳的少年,他想在一朝之间,悉数抛弃旧政而启用新政,这也太难了!作为贾生,往上应该取得君王的赏识,往下应该取得大臣的信任,对于周勃、灌婴这样的大臣,应当从容不迫地、逐渐地与他们深交,这样,才能使君王没有疑心,大臣没有猜忌之心,然后便能在整个国家推行个人的政治理想。不出十年,贾谊便能得志。哪有在顷刻之间,就迫不及待地对着别人痛哭的道理!看他经过湘水时写的吊念屈原的文赋,抑郁愤闷,跃跃然有远走高飞的志愿。后来他因为自我伤感、痛哭不止,以至于英年早逝,这是个不善于处在逆境中的人啊。他的谋略一时不被采用,怎么知道终生都不会再被采用呢?他不懂得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却自我摧残到了这样的地步。唉!贾谊是志气大而气量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啊。

古代的人里面,那些有超凡才能的人,必然会有世俗的牵累。因此,除非那些聪明睿智、不会迷惑的君主能启用他们,和别的君主在一起,他们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古人和今人都说符坚启用作为草民的王猛,一朝之间悉数斥去了旧臣而和王猛商议政事。符坚那个平常之辈可以夺取半个天下,道理就在这儿吧。我深为贾谊的志愿而悲伤,因此详细地评论他。同时也使君王明白,得到贾生这样的臣子,应该知道他有孤高不群的情操,一旦不被任用,便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像贾谊的这种人,也应该谨慎地立身处世。

我思:

欣赏苏轼开阔豁达、乐天知命的性格。他表达得很明白:谁都会有处于逆境之中的时候,在逆境中如何思考,能左右一个人的未来;谁都会有跌倒的时候,跌倒后选择站起来还是继续躺着,命运由此不同。

贾谊论 贾谊论中27个通假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5930.html

更多阅读

在Word2010中如何设置首字下沉 word2010设置首字下沉

在Word2010中如何设置首字下沉——简介在Word2010中如何设置首字下沉在一篇文本文档中,把段落的第一个字进行首字下沉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凸显出段落的位置和其整个段落的重要性,,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接下来,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首字下

转载 总结DFN-LOW算法在图论中的应用 tarjan dfn和low

原文地址:总结DFN-LOW算法在图论中的应用作者:OIer_fc总结DFN-LOW算法在图论中的应用北京大学许若辰 长沙市雅礼中学 屈运华摘要: 在一个连通图[1]G中,有些点一旦被去除就会导致图不连通,同样的,有些边一旦被去除也会导致图G失去连通性,

圣经中几个说谎的人 圣经中说谎的人

约8:44;弗4:29,启21:8    圣经中几个说谎的人约8:44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我们从耶稣的教导中,得知说谎

简介 :王夫之论中、和

王夫之论中、和中国哲学的不少概念,在王夫之哲学中都有着独到的解释。“中”、“和”即是一例。“中”,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论语》:“中庸之为德也”(《雍也》篇)。以后,“中”成为《中庸》中的重要范畴。什么是中庸?历来说法不

儒道释论“中” 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

儒道释论“中”内容提要:本文对儒家的“折中”、 道家的“守中”、释家的“中观”思想作了梳理辨析。指出,三家理论各具特点,共同建构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思维方式。其中儒家侧重于对认识客体的真实性、准确性的把握,力图使人的认识和

声明:《贾谊论 贾谊论中27个通假字》为网友挣脱那枷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