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课文分析 海上丝绸之路

1、课文结构

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科技)之路伟大的路

文化之路

2、对句子的理解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 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丝绸之路》课文分析 海上丝绸之路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3、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回答

1、两国的友谊体现在哪里?(安息国:迎候之远、迎候之众、迎候之热。大汉国:谦逊有礼、薄礼不薄。)

2、为什么说是一条经济、科技之路?(从那以后……也传进了我国。)

3、为什么说是一条文化之路?(我国的音乐……美轮美奂。)

4、学习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7533.html

更多阅读

对小学课文《落花生》的吹求 落花生课文原文

对小学课文《落花生》的吹求陈林森外孙今天放学回来,告诉我今天上了《落花生》这篇课文,他指着课文中的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对我说:“为什么课文说‘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他说晚上父亲回

二上语文18《称赞》教学设计 18课称赞教学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称赞》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了小刺猬和小獾因互相称赞而感到快乐的事。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同时反映了人性共同的被尊重被认同的渴望。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称赞别人。教学目

月夜景观——德彪西《月光》的分析与教学 德彪西月光教学

克罗德·德彪西(ClandeDebussy),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最富于创造性的法国作曲家,人们将他比喻为两个世纪浪漫派和现代派之间的桥梁。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的开拓者,其创造性的音乐思维及音乐语言开启了人们对音乐的无限遐想。他一生

顾城《一代人》作品分析 顾城作品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顾城,可以说是一位最正宗的朦胧诗人。他的诗善于通过扑朔迷离的意象创造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探求,在许多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主题。较之舒婷等

声明:《《丝绸之路》课文分析 海上丝绸之路》为网友拼命菇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