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和为人好师 人之患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和为人好师

好为人师和为人好师 人之患好为人师

身为教师,我们经常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确实为学生的成长解决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难题。看看我们的课堂,现在还有很多老师还在演绎着满堂灌的精彩,信息时代,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不可能给与他们一个满意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的诲人不倦实际上还是一种毁人不倦,一堂课,我们老师讲得越多,没有学生对问题过程的思考与体验,学生能够真正收获的反而越少。况且我们的老师喜欢拿自己的阅历说话,很大程度忽视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实际,当老师们沉醉于自己的课堂表演时,很多学生都只能是一个看客,这就好比看小说和看电影一样,能够真正触动学生内心的东西少之又少,经常如此,很容易窒息学生的思维。

对于学习,其实我更愿意看到,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通过努力,能有一种自学能力的逐步提升,一个问题的解决,能带来多个问题的产生,能把教师的引导内化为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提升,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石激起千重浪,毕竟,鸡蛋从外打开是食物,从内打开才是生命。当我们的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也就不成问题 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问题,只是很多时候,由于我们老师的包办,深深影响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享受不到探究问题的乐趣,学生也就慢慢对这些问题失去了兴趣,事实上,在能够从老师那直接得到问题的答案情况下,还能洗洗去品味探究问题过程的学生已经是为数不多了,更不用说是举一反三了,从这方面说,教师的点到为止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其实,好为人师还不只是表现在我们的老师身上,我们这个社会的很多人都有这种倾向,家长们很喜欢喋喋不休,长辈们很喜欢唠唠叨叨,同辈们很喜欢评头论足,亲朋戚友们很喜欢倾囊相授,就算是陌生人有时候也喜欢卖弄一二。其实,当孩子身边的人越是喜欢代替孩子思考,孩子的思考越是容易窒息,当我们对孩子限制越多,要求越严,孩子的发展也就越来越有限。从这个角度而言,好为人师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最不良的环境。

严师好比领路人,学问全在自用心。把孩子引进去,为孩子的思考开启一扇门,这都是老师的有为,至于里面的路该如何走,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唯有孩子自己的探索,孩子的出路才会更为宽广,孩子才会有真正探索成功的喜悦和享受,由此看来,为人好师更为关键。当然,把问题完全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茫然无措,老师的引领也很关键。其实,我很喜欢这样一段文字:张三丰将太极剑慢吞吞软绵绵地演了一遍,问张无忌看清楚没有,又问他忘掉没有,张无忌想了想,说忘了一大半了;接着张三丰又表演了一遍,竟和前次完全不同,又问张无忌忘记了没有,他说还有三招没忘;这么教下去,直到张无忌说全忘记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的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接着张无忌就以这一套已经忘记招数的剑法,用一柄木剑去斗东方白。只见“一柄木剑在这团寒光中画着一个个圆圈,每一招均是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始终持剑画圆。”取得了胜利。

确实,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画来画去,始终都难以画出自己内心所需要的那个瓢,更多时候,忘掉教师所教给你的那个瓢,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更会有自己所需要的瓢产生,别想着如何才能让孩子尽快达到目的,多想想孩子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有多少自己的思考,当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可以当之无愧是为人好师。

作者:周芳元

地址:湖南省浏阳市杨花中学

邮编:41031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8473.html

更多阅读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 谤讥的古义和今义

孟子曰:“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近年的动物行为科学研究,日益证明了这句话的真实性。  理性、推理能力,向来被看成是人与动物间的重要分野。可是,灵长类的动物研究者,已经有系统地将这条界线逐渐抹除。  研究者发现,黑猩猩的社会生活

纏解論語2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楊伯峻:孔子說:不著急別人不知道解我。只著急自己沒有能力。錢穆:先生說:不要愁別人不知我,該愁我自己的不能。李澤厚:孔子說:不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愁自己沒才能。詳解:以上三個解釋大同小異,其實,用更形象的

声明:《好为人师和为人好师 人之患好为人师》为网友西瓜硬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