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球时报》英文版 环球时报英文版

《环球时报》英文版本周一创刊,看了两期后有点失望。昨晚喝多了,一口气写了几点牢骚和建议发给他们(我一般不大管闲事,估计老婆又要说我是吃饱撑的!)。今天早晨收到了他们的回复,感觉他们的工作效率还是蛮高的!

这是我昨晚写给他们的信:

尊敬的领导和编辑:

半年前就知道《环球时报》要出英文版。可能是出于对《环球时报》中文版的喜爱,也可能是出于对英语的痴迷,还可能是因为我在英文媒体单位工作过的原因,我对该报推出的英文版抱有极大的期望。但当拿到创刊号后我有点失望,主要原因如下:

1、内容没有亮点,版面设计一般,整体感觉不大气;

2、创刊号上竟然满目是中文广告(还占了一页整版),而创刊第二天的报纸上一个广告都没有,感觉一开始就有点不尊重读者。

3、 版面内容设计不合理。里面的“OPINION”和“VIEWPOINT”应同属一类,不应分开设立版面;“LIFE & ART”占的版面太多;单独开辟 “CHINAMOSAIC”版面的意义不大,完全可以把它放到“CHINESEPRESS”里面,或者干脆砍掉,可有可无。

4、竟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从中文直接翻译过来的,这是国内办英文报纸的大忌;

5、作为一家知名的媒体,在创办英文版前应先做一下试刊,同时大量征集读者的意见,而这方面的工作好像做得不够;

6、作为英文报纸却没有报社各部门的英文名称和联系方式,这样根本无法和国外读者互动。

7、 既然是纯英文报纸,名字又那么响亮(GlobalTimes),报纸应该做得更国际化一些。另外,内容应多考虑面向旅居中国的外籍人士。

建议如下:

1、聘用国外英文大报的专业人员重新设计一下版面和字体;

2、花大力气招聘真正有创办和经营英文报纸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外籍人员;

3、即使不用外籍人员也要想办法聘用一些有管理英文媒体经验的顾问。全部由中国人来管理英文报纸的运营肯定不行,这就跟一帮老外办不好中文报纸是一个道理;

关于《环球时报》英文版 环球时报英文版

4、《环球时报》的实力很强,也有强大的后盾支持,所以完全有能力多招聘一些能直接用英文写新闻的资深记者,根本没必要大篇幅地去翻中文新闻;

5、放下架子,多向国内其它比较成熟的英文媒体取经,同时多向国外主流英文大报的同行虚心学习办报理念。

《环球时报》的实力很强大,外围资源也很丰富,相信你们的英文版会越办越好!

以上纯属俺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谢谢!

老张

*****************************************************************

这是今早他们的回复:

老张你好!

谢谢你的建议与批评。我们编辑部会商讨采纳你的建议,争取将GlobalTimes办得更好。

对于其中几点,我想跟您说明:

1.关于版式设计,我们力求搬出一份能够吸引读者并与众不同的报纸,并希望能够得到读者反馈以提高品质以及读者满意度。关于你的建议,我们会反映给美编组。

2. Opinion 版与Viewpoint版同属评论版块,但Opinion版面内容更为严肃,由社论与观察组成。Viewpoint主要偏重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个人经历和奇闻轶事。我们会在今后将二者尽量做到多样化及差异化。

3.对于编译的内容,这其实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因为有许多中文版环球时报的读者也会关注,并在同时想学习英文,尤其是大学生,有一份能够紧贴时事并有双语联动的报纸供他们参考。

对于其他建议,我们会与编辑部成员讨论,并感谢您的来信。有任何建议与意见,请及时联系。

吴萌

环球时报评论部

考虑到我对这份报纸的英文版期望仍然很大,所以我把他们的英文介绍放在这里,权当义务帮他们做一下宣传:

TheGlobal Times English edition will publish five times weekly, Mondaythrough Friday. A 24-page newspaper with nationwide distribution,the English edition will be a vital new medium affordinginternational readers the opportunity to discover and understandChina, while allowing Chinese to express themselves to theworld.

《环球时报》英文版每周一到周五出版,每周5期,每期24版。它将是一份综合性日报,全国发行,主要面向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士、具有英语阅读能力和正在学习英语的中国读者。通过该报 ,国外读者可以有机会了解中国,中国读者可以向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

The English edition of the Global Times willcarry on the traditions of the Chinese edition: presenting news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a fair, insightful and courageousmanner.

英文版将秉承《环球时报》客观、全面、敏锐、对敏感问题不回避的风格,继续从中国人的视角来报道新闻。

The Chinese edition of the Global Times has morethan 500 overseas correspondents and contributing writers aroundthe world, whose original reporting and firsthand experiences makefor compelling journalism. This powerful network will serve theEnglish edition well. In addition, the English edition has a teamof around 100 journalists based in China. It is a team of vigor,ambition and cooperation. It is a team with adream.

《环球时报》在世界各地有500多名特派记者和特约撰稿人。他们在一线采写现场报道,成就了《环球时报》中文版的独特魅力。这一遍布全球的信息网络将毫无保留地为英文版服务。另外,英文版在中国各地有100多名记者。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协同合作的团队,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团队。

新浪网友留言

2009-04-2618:21:51

谢谢老张对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关注,提的意见很中肯,我想英文版如果要发展,需要大量您这样的读者。看到有些读者说买不到英文版,顺便小做一下广告,可以去www.globaltimes.cn或en.huanqiu.com我们的网站阅读啊。希望能和我们的读者一起把报纸和网站办得红红火火。呵呵~

(老张注:新浪系统可能会自动删除评论中带有网址的留言,所以我把留言放到了正文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0310.html

更多阅读

关于《道士下山》的几个问题 道士下山下载

关于道士下山的几个问题距离《道士下山》上映已有一月,在这个点写下一些东西,只是发表一些思考。《道士下山》豆瓣评分5·5,如果《捉妖记》能评7·2的话,那么我觉得《道士下山》的分太低了。是的,我们是在比较中得出高下的。不否认陈凯歌已

关于《醉乡民谣》的粗疏解读 醉乡民谣 豆瓣

关于《醉乡民谣》的粗疏解读,由于只看了一遍,没有太多推敲,所以会有解读过头的可能,也请讨论。另外,核心内容会成文发表,请不要随意用。1)科恩兄弟此片的原型是美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格林威治村表演的DaveVan Ronk(电影里叫LlewynDavi

关于《踏古》 踏古 林海

打开了朋友的SPACE一下子被他的背景音乐所震撼,对这首琵琶曲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不正是今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千手观音》的背景音乐吗!《踏古》出自于林海的《琵琶相》,在这张专辑中林海将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风

声明:《关于《环球时报》英文版 环球时报英文版》为网友给力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