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的人生规律:吉、吝、凶、悔

《易经》里的人生规律:吉、吝、凶、悔

人生趋吉避凶的关键就是把握住“悔、吝”这两个环节。悔、吝是居於吉凶两者之间的,但“悔”趋於吉,“吝”则趋於凶。
《易经》里的人生规律:吉、吝、凶、悔
一个人在动静之间,在邪恶之念初现时立即能“悔”,由悔生吉,便可以避免由吝生凶。这样,吉吝凶悔的循环律,就被悔生吉所取代,可以立於不败之地了。

【系辞】: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悔”、“吝”都是指小过失;人犯了小过失,总是担忧而有所顾虑,“悔”的意思是内心忧虑而思补过,“吝”的意思是口头宣称而不善补过,或者借若干理由而不愿承认过错。

人生行事,必然依循“吉、吝、凶、悔”的定律,那么人如何趋吉避凶呢?人生趋吉避凶的关键就是把握住悔吝这两个环节。悔吝是居於吉凶两者之间的,但“悔”趋於吉,“吝”则趋於凶。吝虽为小过失,但小过失往往是大过失的前奏;而且愈是小的过失,愈容易被忽略。所以,要想不造成後来的大过失,便要在小过失上下功夫。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缺点和不足,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在动静之间,在邪恶之念初现时立即能“悔”,由悔生吉,便可以避免由吝生凶。这样,吉吝凶悔的循环律,就被悔生吉所取代,可以立於不败之地了。任何决策,难免有小疵,应该由心中的悔,代替口头的吝。吝是感性的产物,悔是理性的产物。人们做事不能循感性路径,那样易生凶事,人生要循理性的路径,这样才能由小疵因能悔而吉。

人生的悲剧就是吉凶悔吝,吉凶悔吝,这个叫做无奈的必然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跳出吉凶悔吝的必然律,立于不败之地呢?
64卦里面就有一个谦卦是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人们常说福祸相依,有很多热衷于算卦,就是希望能够预知未来,趋吉避凶。那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帮助人们趋吉避凶呢?有了理想,你就没有什么吉凶了,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卦象中爻辞所说的吉与凶呢?
学习《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易经》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任何事物都会同时存在两个方面,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阴阳是互相变化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2930.html

更多阅读

《易经》乾卦智慧:“潜龙勿用”低调做人的新概念讲坛

《易经》乾卦智慧:“潜龙勿用”、低调做人——【新概念讲坛】•易经:是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物,它其中包含了逻辑学、分析学、心理学以及预测学。它包罗万象也包含着世间万物,很多兵法、阵法、数学规律都与已经有着相同之处

《红楼梦》里的人物9 :贾代化与贾代善

《红楼梦》里的人物(9):贾代化与贾代善在《红楼梦》里,贾代化和贾代善是堂兄弟关系,属于贾府第二代里的关键人物。贾代化,是宁国公贾演的长子,是贾敷、贾敬的父亲,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红楼梦》第二回写道: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

震撼: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

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翠明红枫编辑《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对中国的道家、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到了西汉

《易经》与《周易》两者区别 周易与易经的区别

编辑陶然秋缘-摘自-等雪 南怀瑾 李守力 等等文章1,《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 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大象无形——《易经》的象结构一 大象无形 大道至简

一、《易经》解读(“象”结构——对中国易学的基本解读)二、执大象,天下往(易中“象”的应用——古人是如何出神入化的)包含三个方面:1、特殊的知识结构2、文象互应3、仁者的心香——象的化境核心第一部分 对《易经》的解读对中国易学的基本

声明:《《易经》里的人生规律:吉、吝、凶、悔》为网友夜雨飘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