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上 莫扎特安魂曲歌词

莫扎特安魂曲K626不知道从何时起已经成为我最钟爱的一首莫扎特作品。安魂作品历史上不少,据说有五大安魂曲和四大安魂曲的说法,五大安魂曲包括莫扎特、柏辽兹、凯鲁比尼,弗雷、威尔第这五位作曲家,四大安魂曲包括莫扎特、威尔第、弗雷、勃拉姆斯。其实安魂也是一种弥撒,正是requiemmass。帕莱斯特里纳、维多利亚也写过这种安魂-弥撒作品。到近现代安魂在题材、文字、戏剧性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布里顿《战争安魂曲》,兴德米特《紫丁香安魂曲》等人的作品也开始逐渐地超出宗教的范围。

这部莫扎特安魂应该是我最初聆听的一部安魂曲,反复的聆听和品味思考,也使它逐渐成为我的挚爱,每次聆听玩味,新意不绝,版本对比,也使我更加心怀神圣的敬意。其中的肃穆与辉煌,那种种超越生死的悲壮,高悬于尘俗的神圣都让人叹为观止,驻足垂首,默然思索。翘首凝望苍穹,既然对尘世与命运我们无法摆脱,无力回转,当死神降临之时,我们也就只有吟诵着对上帝 的赞美,安详地离去。人们总是说莫扎特的作品中永远闪耀快乐和童真,然而这部绝笔作品却蕴含着更加崇高的感情。含蓄隽永,痛苦不安,阴郁与悲哀,怀念与愤懑交织重叠,一丝丝欢乐也化作崇高与敬意,让我们更加靠近上帝,上帝之光终会照耀万物。被莫扎特称为才智不佳的苏斯迈尔的续笔基本将老师生前的叮嘱与告诫一一表达清楚,艾伯勒的部分配器也基本显示出莫扎特的创作原意,莫扎特自己的安魂曲才终于得以完成。

因为对这部作品由衷敬爱与喜爱,我自己在版本收集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我所见过的安魂封面大概有100种,聆听过的也有30余种。RobertLevin编订的Carus出版的乐谱和一般市面上的K626总谱略有差异,一般版本也多遵照着常用版本。Carus的乐谱不仅在Lacrimosa之后加入了Amen段落(霍格伍德指挥版本加入了这一乐章),而且后面部分乐章有了更多的反复和再现,也使得这部作品的演奏时间更长。现在我比较一下将近20种莫扎特安魂曲的版本。由于不少指挥都有不止一个版本,所以有些指挥的版本我就不过于强调指的具体为哪家公司了,不过会适当提及版本问题。

1.伯恩斯坦版本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Bernstein(1918~1990)巴广交的DG版本是我最初聆听的一个版本,是我的入门版,它也基本认定为现在公认的优秀权威演绎版本之一。最初聆听也是因为被这个版本附带的封面故事吸引。这是Lenny为了纪念自己的亡妻费丽西亚的录音版本,DG唱片封面也是妻子话剧中的剧照。伯恩斯坦对这部作品的演绎浪漫风格极强,看似不具备古典主义的四平八稳,然而个性却非常突出。Lenny并不让每个乐章以相似速度中庸缓和地进行,在继叙咏中的震怒之日DiesIrae处突然加快,速度凌厉,定音鼓和着合唱似上帝雷鸣,众生万物只能跪拜在其脚底颤抖不已。最为感人的部分便是Lacrimosa,莫扎特正是写到此处第八小节去世。Lenny催人泪下的演绎被不少人斥之为过于“煽情”,所谓“竭尽催伤之能无法自拔”,然而这里所体现的莫扎特对于人与人性的关怀最为真诚地体现出来。

2.切利比达克版本

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克(SergiuCelibidache,1912-1996)指挥MPO的EMI版本是我的最为欣赏和喜爱的版本,没有之一。切利精确地解读,使得这部作品无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具有崭新的突破。这位布鲁克纳音乐作品的权威演绎者生前狂放不羁,时有狂言问世,作曲家柏辽兹、瓦格纳、马勒、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R施、埃涅斯库、甚至贝多芬都不入其法眼,冷嘲热讽不绝,对演奏家、歌唱家,以及同行们则更是挑剔,诺曼,奥胖,海爷,科尔托,哈斯基尔,穆特,卡拉扬,伯母,索爵爷,甚至托爷也满口嘲笑,真可谓个性极强。并且,他对录音艺术极端排斥,常常将录音艺术鄙为“带响的糕点,肮脏,自淫”。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才将录音公之于众,纪念父亲,造福爱乐者。

切利的慢是出了名儿的,因此这部作品也通过那响彻云霄的缓缓上帝之声淋漓地表现出来。这部作品用了将近70分钟才演奏完毕,相比于切利,哈农库特用了50多分钟,库普曼用了47分钟,而本真主义的霍格伍德居然只用了43分钟!切利细腻的音乐感觉,使得每个音符仿佛都镀上了神圣的光辉。Rextremendae中的第三声“Rex”明显弱于前两声,Confutatis极其缓慢,几乎是在一字一顿,这都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独特之处。相比于伯姆的过于板正与严肃,切利则在广度上对时间和空间更加展开和延伸,俯视人世,冥冥之中似上帝在召唤。

切利的慢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强烈的自省和反问,他将这种种矛盾与冲突淡化,使之平稳地消散于无形。百种孤寂,百种淡泊,百种苦涩都化作音符,在缓慢的Lacrimosa的痛哭之中,在Kyrie的虔诚祷告声中,死者得到最好的安息。

3.伯姆版本

卡尔·伯姆(BohmKarl,1894—1981)不止一个版本,最为熟知的就是DG版和EMI版,DG版可以说是人手一版的莫扎特安魂。伯姆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作莫扎特音乐的绝对权威,他的演绎版本具有一定准确性和说服性,因而伯姆版也被认为是这部安魂曲入门的绝佳版本之一。伯姆的演绎特点是严肃和一丝不苟,速度也比较缓慢,没有过分的情感宣泄,一切表达都带着绝对的理性。没有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不过精确程度非常高,具有深刻的阐释性。

4.卡拉扬版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vonKarajan,1908-1989)“指挥帝王”的指挥棒下,他和他的VPO似乎无所不能,一切曲目在手中游刃有余,所有的音符似乎也都永远闪烁着典雅和睿智的光芒,音色永远那般庄严和雍容华贵,散发着考究的贵族之气。他的版本太多,DG的不少个版本都非常出色和著名,一般以87年立体声版最为著名。卡拉扬录制这版时离他去世只有两年时间了,接近灯枯油尽的老人吟诵着这部圣洁的作品,这是作曲家的天鹅之歌,同时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指挥对自己生命和生活的最后的致敬,生命的意义似乎在这个时候被格外彰显出来。哭泣的Lacrimosa似乎即将成为自己的哀歌,而卡拉扬打破了这种无休止的哀伤,之后的演绎部分似乎更加看开一般,音响洪流伴随合唱震彻寰宇,这些来自上帝的声音真是难以言清到底这是一曲悲壮的哀歌还是一曲雄壮的颂歌。逝者长眠,生者慰藉,来世将会更加美好。正如《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所谓“我是即将诞生的日子”,与其哀哭离去,不如笑对今生,今生已无憾。

5.马里纳版本

内维尔·马里纳(SirNevilleMarriner,1924-)爵士与圣马丁的Decca版著名程度虽不如伯姆与伯恩斯坦,不过也算得上是爱乐者们比较常论起的一版,马里纳在Philips亦有一版。这个版本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马里纳的演绎比较一般,没有什么亮点(我个人对马里纳曾略有不满,是因为他曾经演绎的一版格里格霍尔堡简直不能听,让人非常失望)。不过,马里纳及其圣马丁乐团对巴洛克音乐的演绎并不本真,而具有明朗清晰的线条和浪漫之风。这版莫扎特安魂的演绎虽然线条清晰,音色甜美圆润,弦乐声部美妙动人。不过由于室内乐团的某些特殊缺陷使得室内乐化风格过于突出,而使得其所表现的深刻性略打折扣。

6.弗里乔伊版本

费伦茨·弗里乔伊(FricsayFerenc,1914-1963)一度被认为是同于伯姆的一位莫扎特权威,可惜流传的莫扎特录音并不非常多。少年天才的弗里乔伊15岁就已经开始指挥乐团演出,可谓是位不世出的奇才,他于49岁时英年早逝,成为指挥界的一大遗憾。虽然这部作品中的冲突不断,然而弗里乔伊以一种自然和平和的心态来演绎这部莫安魂,并且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一种“向死而生”的激情。他的指挥风格受托斯卡尼尼影响,因而他的严谨的节奏和精确的风格把握得极为得当。清晰的声部,细腻的线条,深刻的热情和虔诚都非常明确地表现出来这是一版优秀的演绎。

7.哈农库特、加迪纳、诺灵顿版本

尼古拉斯·哈农库特(NikolausHarnoncourt,1929-)在Teldec的VPO版莫安魂使用了仿古乐器,而03年harmoniamundi版直接使用了维也纳古乐演奏团(ConcentusMusicusWien),外加阿诺德·勋伯格合唱团(ArnoldSchoenbergChor)。哈农与加迪纳(JohnEliotGardiner,philips版)和诺灵顿爵士(SirRogerNorrington,EMI)均走的是古乐路线,因此将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比较较为有趣也很有必要。加迪纳的本真演绎比起诺灵顿具有创新的声音更具有严谨性和说服力,诺灵顿的乐谱采用英国当代音乐学者邓肯·德鲁斯的版本,层次清晰,音响干净,对音乐的内在表现也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同时诺灵顿爵士的莫扎特通常具有创新和再造的特点,一切反应出他本人对乐曲的全新理解。哈农在一些地方也稍显特别,融入了一些自己的东西,细节表现也很清晰到位。加迪纳则对于乐谱严谨恪守得多,表现在他对于节奏、乐谱上的任何记号、古乐器的编制等方面。推崇本真主义的指挥对于演绎的速度通常非常快,对于提琴技巧的表现方面也稍显干涩,例如揉弦少,乐器音量小等都会引起一些听觉上的问题和不快,这也导致一些听众对于古乐团的难以接受和理解,敬而远之。这三版各有优缺,喜爱本真的爱好者必定会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地进行聆听。

8.霍格伍德版本

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ChristopherHogwood,1941-)的L'OiseauLyre琴鸟本真版莫安魂要单独说一说,因为它算得上是非常“奇葩”的一个版本。他遵循的版本非苏斯迈尔的续写版,而是是用了理查德·莫德(C.R.F.Maunder)的修订完成版。霍格伍德用西敏寺大教堂的儿童合唱团的演唱代替了女声,Lacrimosa开头8小节之后便与苏斯迈尔的版本完全不同,最后一句“Amen”也扩展为了一个新的段落,童声合唱也使得这部作品的演绎充满新奇和美妙的意味。不过这个版本的演绎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只用了43分钟,比切利的版本快了25分钟还多!虽然略显单薄,但是霍格伍德的演绎丝毫不显得粗糙和急躁,他恪守本真,恪守乐谱,给世人呈现了一场别样的上帝之歌。

9.谢尔辛版本

谢尔辛指挥VPO的Westerminst版本非常优秀。谢尔辛指挥维也纳爱乐的唱片不多,因而这一版也弥足珍贵。Introitus带着沉静和肃穆叩开上帝之门,浪漫混杂古典可以说是谢尔辛这部作品的演绎风格。后段将缓慢与快速地交织,几乎是一股万众敬仰的力量将莫扎特的灵魂抛向神界,颂声不绝。诚然,他的演绎的确具有相当强的新意,细节的突出也使得作品更加充满人道主义之风。据说,谢尔辛的研究者们认为这部作品就是一个谢尔辛能够触及莫扎特思想深处的例子。

(未完,后续将接着进行科林戴维斯,瓦尔特,库普曼,卡尔李希特,朱里尼,索尔蒂,以及Kuijken四重奏乐团的版本讨论。)

2012.9.22(周六)

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上) 莫扎特安魂曲歌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4222.html

更多阅读

《千千阙歌》的13个版本,我爱这首歌! 千千阙歌另一个版本

我迷恋很多乐曲。但对于歌曲的迷恋,当数《千千阙歌》。很多不如意的时候,我都会听这首歌。我很感谢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当然也有演唱者。这首歌,像奇特的风一样,会将我一些不良的情绪缓缓地吹散。它完美的旋律,不仅仅因为共鸣而征服了我,更主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比较上 国产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PC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简介PCI GEOMATICA是PCI公司将其旗下的四个主要产品系列,也就是PCI EASI/PACE、(PCISPANS,PAMAPS)、ACE、ORTHOENGINE,集成到一个具有同一界面、同一使用规则、同一代码库、同一开发环境的一个新产品系列,该产品系列被

第五讲 冯延巳下 李璟李煜上 谒金门 冯延巳

上一次我们讲了冯正中的词,有一点我现在应该加以补充说明的,因为时间很匆促,我要尽量在这十次讲座之中,多讲几位作者,所以有很多方面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我要说的是冯正中的词与晏殊、欧阳修的词,常常有互见,就是互相杂见。一首词也收在冯正

西欧十大名歌剧之《弄臣》版本介绍 威尔第歌剧弄臣

《弄臣》版本比较(作者蔡启智) 第一部分笔者手上共有22种《弄臣》的录音版本,从聆赏的角度来说,应该要从几个中坚版本谈起,如此较能进入整个版本比较的核心。来自史卡拉的承传有哪个乐团会比史卡拉歌剧院更适合演奏《弄臣》呢?想来想去,

声明:《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上 莫扎特安魂曲歌词》为网友風雨添杯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