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武官升迁资序体系与南宋中兴(二) 宋朝武官官阶



宋朝武官升迁资序体系与南宋中兴(二) 宋朝武官官阶
二、宋朝军事和武官升迁资序体系 靠兵变登上帝位的宋太祖深知,赵宋政权要想不重蹈自中唐"安史之乱"开始的藩镇割据和兵变混战的悲剧覆辙,必须改革兵制,加强中央集权,否则断无长治久安的可能性。宋朝军事管理改革的精髓是“以文制武、军政分离”“高薪养将、严防世袭”。实行了高度中央集权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实行以文制武;以文臣知军州,武将虚衔“遥郡”,实现军政分离;用待遇上的高薪厚禄为职权上以文抑武对武将作出的补偿;用严格繁复的武官升迁资序制度防止武将世家世袭。1.宋朝军事管理体制:枢密院负责军令、调动和高级军官的任免。枢密院实际是全国最高的军事指挥机关,握有调遣军队之权。此外,枢密院长官还与中书门下省、宰相等执政官共商朝政及军国大事;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为全国正规军队的最高统兵机关,掌管所辖军队。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互相制衡。南宋初,随着御营使司的设立,三衙统兵制度事实上宣告废除;兵部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吏部负责武官铨选,防止武将集团和武将世家形成。 军事制度:军事正印官,一律由文职兼任,武将只能充当副职。中国历史上也有文人儒将主兵而立下赫赫战功者,问题的关键是在宋朝重文轻武风气影响下,文人大多不懂军事,整体由文人领兵指挥作战,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宋朝廷的边防战争一贯是战略防御型的,缺乏统兵作战经历、未经战阵的文人领导的战争很少具备具备进攻勇气和光复故土的能力。 兵制:宋朝实行募兵制,故将不得专其兵,这种办法可收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效果,免去将官专权的威胁,但对作战十分不利。南宋初,允许将领募兵,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的出现,有成为私人武装的危险。因而宋高宗赵构有在绍兴和议前解除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兵权的举动。2.外任官军政分离:唐代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形成藩镇割据。宋代以节度使和观察使合称“两使”。宋代派文臣知军州事、代替节度使之职,于是节度使之权虽尽去。因为只有亲王外戚及勋臣武将方授可节度使之职,节度使官位反而提高,但实际并不履任。此外,承宣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以及刺史也都作为虚衔,虽带某州之名,但并不履某州之任。遇有重要军务时特设经略使、宣抚司等,统理一路或数路军务,职位高于安抚使,事毕即罢。3.高薪养将:宋朝薪俸优武簿文,如正四品的文臣给事中、中书舍人、各卿、监的月俸,都只有四十五贯,而岳飞任正七品的武德大夫、英州刺史(从五品)时的月俸就达到五十贯;又如正二品的文臣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的月俸,都只有二百贯,而岳飞落阶官任正四品镇南军承宣使时的月俸就达到三百贯。宋朝用待遇上的高薪厚禄为职权上以文抑武对武将作出补偿,武臣普通是享受双俸。 南宋初年诸将,少有不贪财不好色的,宋高宗对以诸将贪财好色不以为忧反为喜,更视诸将贪财好色必无大志而可靠。在南宋诸大将中,论战功,张俊浪得虚名,论贪财享福作乐,张俊富有最闻名于世。宋廷宣布收回三大将兵权后,张俊率先表态愿意将自己所统帅的八万大军立即无条件地交出来,表示力赞和议。张俊是南宋最受皇帝赵构恩宠、最享福将帅,毕竟手握重兵的将帅对政治的干预才是最灾难性的。宋高宗在加封张俊为太师官职时,将起一侄提拔为节度使,其他子弟迁秩者13人。4.武官升迁资序:宋朝的武阶官体制:宋徽宗政和二年,定武阶官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凡五十二阶。南宋绍兴年间厘正武职官阶六十阶(改定武官官阶,“大夫”一律移到“郎”前)。武阶官依其官阶可分为横班、诸司使、使臣三等;横班正使、诸司正使、横班副使、诸司副使、大使臣、小使臣、无品尉勇七级60阶;太尉是武官最高阶官。  (1)太尉(正二品)=[太尉主兵官为武阶之首]  (2)通侍大夫(内客省使:正五品)←(3)正侍大夫(延福宫使)←(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协忠大夫←(7)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8)中亮大夫(客省使:从五品)←(9)中衞大夫(引进使)←(10)翊衞大夫←(11)亲衞大夫(从五品)←(12)拱衞大夫(正六品)←(13)左武大夫(东上阁门使)←(14)右武大夫(西上阁门使:正六品)=[横行正使13阶为大夫,正五品到正六品]  (15)武功大夫(皇城使:正七品)←(16)武德大夫(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17)武显大夫(左藏库、东西作坊使)←(18)武节大夫(庄宅、六宅、文思使)←(19)武略大夫(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20)武经大夫(西京左藏库使)←(21)武义大夫(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正七品)←(22)武翼大夫(供备库使)=[诸司正使8阶为大夫,正七品]  (23)正侍郎(延福宫副使:从七品)←(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协忠郎←(27)中侍郎(景福殿副使)←(28)中亮郎(客省副使)←(29)中衞郎(引进副使)←(30)翊衞郎←(31)亲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东上阁门副使)←(34)右武郎(西上阁门副使:从七品)=[横行副使12阶为郎从七品:一般不作武阶官升迁之必经梯级]  (35)武功郎(皇城副使:从七品)←(36)武德郎(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37)武显郎(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38)武节郎(庄宅、六宅、文思副使)←(39)武略郎(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40)武经郎(西京左藏库副使)←(41)武义郎(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从七品)←(42)武翼郎(供备库副使)=[诸司副使8阶为郎,从七品]  (43)敦武郎(内殿承制:正八品)←(44)修武郎(内殿崇班:正八品)=[大使臣2阶为郎,正八品(含从八品阁门祇候)]  (45)从义郎(东头供奉官:从八品)←(46)秉义郎(西头供奉官:从八品)←(47)忠训郎(左侍禁:正九品)←(48)忠翊郎(右侍禁)←(49)成忠郎(左班殿直)←(50)保义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1)承节郎(三班奉职:从九品)←(52)承信郎(三班借职:从九品)=[小使臣8阶为郎,从八品到从九品]  (53)进武校尉(无品)←(54)进义校尉←(55)下班祗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使←(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使(无品)=[无品阶尉勇]  閤职:閤门宣赞舍人(从七品)、閤门祇候(从八品);閤职是武官荣誉加衔。閤门宣赞舍人,原名通事舍人,掌传宣赞谒之事。《宋史·职官志六》:“东上閤门、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宣赞舍人十人。閤门祗候分别辅佐宣赞舍人,诸官皆武臣清要之选。閤门使与副使地位相当于侍从官,宣赞舍人与閤门祗候皆为閤职。武阶官加閤职意味是可担重任的优秀后备人才。武阶官遥郡需先落閤职,閤职遥郡不能兼有。 依宋代《官品令》,武功大夫实历七年,曾历边任,并须有五人以上保举,可与磨勘转遥郡刺史,这是常调。如有殊勋与军功,则不依磨勘法。按当时武官叙迁资序,一般至武功大夫(皇城使:正七品、武官第15阶)后,逐转遥郡刺史,或除入横行,右武大夫(正六品:武职14阶)以上属于“横行”,横行正使不但不能双转,而且也不归入武将磨勘之列,它的授予,必须颁布特旨才行。宋朝沿唐制,置诸州防御使。唐防御使在团练使之下,宋朝升之於上。承宣、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无定员,除落阶官为正任,未落阶官者为遥郡。 武官双转制:“有军功人自武翼郎以上,每转一官,即双转两官”。即武官自武翼郎(武官42阶:从七品、诸司副使最低阶)以上至武功大夫(武官15阶:正七品、诸司正使最高阶)以下,只要因为军功而升官,每升一官,可以双转,也就是实际升两官。从右武郎(武官34阶)至正侍郎(武官23阶)的横行副使12阶,一般不作武阶官升迁之必经梯级。而右武大夫(正六品:武职14阶)以上属于“横行”,它的授予,必须颁布特旨才行。 遥郡官:有承宣使(正四品)、观察使(正五品)、防御使(从五品)、团练使(从五品)和刺史(从五品)五级。遥郡是指横行正使和诸司正使级的武阶官兼有军州之名的承宣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或刺史的官衔。“遥领者资品并止本官叙”,也就是说,凡是有遥郡官时,一律以阶官的官品为准。遥郡官品只是武阶官的荣誉加衔,不用去上任,但按虚衔遥郡官品发放俸禄。武官一旦挂上遥郡的阶官,尽管官品不能以此为准,但也意味着已经进入中级武将的行列,因为宋代武将品阶普遍不高,正七品的武将可以算是中级武官了,更何况还挂有从五品的遥郡官衔。遥郡官并可享受优厚的俸禄和待遇。  正任官:有节度使(从二品)、承宣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以及刺史六级。也都作为虚衔,虽带某军州之名,但并不去担任与其官称相应的实职,而是指武官已除去武阶官品阶,依据正任官品级领取俸禄,并取得担任相应的武官实职差遣,实际上类同武阶官品级。5.武举:宋朝长期推行崇文抑武政策,也就不重视武举考试,每次录取不过数人,其授官最高仅右班殿直(保义郎:正九品、武官50阶),武举出身者也多不愿从军。如宋熙宁六年,命权御史中丞邓绾、直舍人院许将、集贤校理刘窸、馆阁校勘黄屡为考试制科武举官,龙图阁直学士张焘、权枢密副都承旨张诚一同军器监官考试武举武艺,武举合格所取无过30人。上御崇政殿策试武举进士,同日诏应御试武举人御药院。初考官撰策题策入优等,武艺优等者与右班殿直;弓步射一石一斗,马射八斗,各满不破体及使马精熟、武艺次优者与奉职;弓步射一石一斗,马射八斗各满,但一事破体及使马生疏、武艺次等者与借职;弓步射一石,马射七斗各满不破体,使马精熟、武艺次等者与三班差使,减三年磨勘。文焕夺得武状元后,担任了两使职官右班殿直((保义郎:正九品、第50阶)。两使职官是北宋前期选人四等之第一等。该榜其余23名武进士分别被授以三班奉职(承节郎:从九品、第 51阶)、三班借职(承信郎:从九品、第52阶)、三班差使(下班祗应: 无品阶尉勇)的官职。三班奉职源于殿前承旨,位在三班借职之上,三班借职源于借职承旨,为宋朝前期入品武阶最低一阶,为从九品,而三班差使是无品武阶名。6.磨勘转补:在宋代军员转补是武将选拔的一项重要制度,各级军校“以次迁补”称为“转员。任职官员,满一定任期,都可以申请叙迁。经查明其资历与叙迁的规定相符,不需视其在职务上有何特殊表现,都可以逐步上升。如武功大夫实历七年,曾历边任,并须有五人以上保举,可与磨勘转遥郡刺史,这是常调。名为磨勘,实际只是例行公事,不过是防止伪造文件和日期而已。宋朝加强监察的力度,三司之首要的附属机构即为“磨勘司”。太宗还设立磨勘京朝官院和磨勘幕职州县官院。由于磨勘对官员不仅意味着严厉的审查过程,也意味着一次难得的晋升机遇,磨勘转官之制包含了激励因素,对当时的官僚政治冲击明显,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惩恶扬善、抑制腐败的作用。7.军功补官:是宋代培养选拔转补是武官的一条重要途径。按惯例,对在战争中有军功者予以补官,有战功甚至可以转7资,或直接升一阶。8.荫补制度:荫补官员初官的品阶经历了一个从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其中宋朝是荫补官员初官的谷底。和宋代比起来,唐代荫补的品阶是很高的,宰相之子初官便可为正七品的官员,武官节度使子弟可直接承袭父辈官职。宋代宰相之子也不过荫补正九品的京官。而明清时,二品官员之子都可补到正六品官阶;再从荫补官员入仕的政治前途上来看,以宋朝为分界,宋以前荫补官员多有至宰相、大将军者。宋以后,科举逐渐发展,荫补官员的政治地位下降,明代文职荫补官员甚至要考取进士,方能入仕为官。 明代对文官和武官实行文严武宽的两套完全不同的荫补制度。就文官来说,子弟必须经过科举考试,中得进士后,才能按照资格获得品阶、俸禄、官职等。与文官不同,武官子弟可直接承袭父辈官职。明代武官阶为六品十二级,正一品至从二品为流官,不允世袭。正三品之下的军官均可承袭。而必须参加比武才能授官的制度,更使投机钻营,贿赂考官之风盛行。永乐时规定,只要有军功,兄弟诸侄均可袭职,这也造成了军队中冗官现象严重,导致明军战斗力极差,明未亡于流寇。 清代的荫补叫荫生,有“难荫”“恩荫”“特荫”三种形式。在这三种荫补中,以恩荫为最多,满洲八旗子弟一般都是由恩荫进入仕途的。在荫生授官例中规定:“公侯伯一品官荫生以部院衙门五品缺用,二品官荫生以六品缺用,三品官荫生以七品缺用,四品官荫生以八品缺用”。另外,汉荫生还有内用、外用、改武职之分,总的来说,所授官职要低于满人。和宋代的荫补比起来,清代荫生范围要较小,只是四品以上官员可获荫补资格,且有满、汉之分。清代的八旗子弟特别是在中期以后,养尊处优,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自身谋生都很困难。满清朝廷的八旗军、绿营军后期也腐朽的不堪一战。 宋朝的荫补制度较严,按熙宁荫补授官新制,文官除宰相之子荫补阶由将作监丞降为大理评事(正九品)外,其余则不变;武官荫补阶虽然有很大的调整,武臣自枢密使至观察使、通侍大夫,可荫子、孙、期亲、大功以下及异姓亲;武臣使相(系高级阶衔)亲子荫补最高的也只是东头供奉官(从八品)。对荫补官员的仕途:第一,荫补入仕者年满二十五岁后,如果要出任职事官,文官要经过铨试,武官要经过呈试。第二,对于“无出身(荫补入仕)”的恩荫补官者加以限制,不能直接担任知县、知州等亲民官。如要担任,则必须特赐进士出身。 绍兴三年九月庚申(岳飞超擢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云随着岳飞入朝拜见高宗。当时岳云不过十四年而已。根据宋朝的荫补制度,使相等高级官员的子弟,是可以有荫补官职的,但必须是年满十五岁。也就是说,当时岳云还是只是普通人,白身一个。不过,由于高宗对岳云的赏识,以战袍,戎器赐之,又授保义郎、閤门祗侯的的官位给岳云。这个就是岳云最初的官职了。保义郎属于武阶官,为武阶第五十阶,正九品。閤门祗侯(从八品)是武官荣誉虚衔加衔,武阶官名加上这个閤职,意味着他是可担重任的良才,相当于现在的后备干部,但岳云仍是正九品武阶官。 9.宋朝军队编制:大凡5人为伍(伍长)→5伍25人为押(押正)→2押50人为队(正副队将)→前后2队100人为都(马军=军使、副兵马使;步军=都头、副都头)→5都500人为营或部(正副指挥或正副将)→5营2500人为军(正副统制、同统制、统领)→几军为厢(正副都统制);厢为受中央直接指挥的最高作战单位,由文职使相(或兼都统制)指挥;营(部)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步兵1营(部)为500人,骑兵1营(部)为400人。 军将分三级:1.将校:自都统制、统制、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部将、队将共为八级,队将为最低一级军官;2.节级:包括都(队)的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3.长行:即军兵。
背景音乐:自由奔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5816.html

更多阅读

四大家族与蕉园十二钗的生活轨迹 民国四大家族

《三生石畔勘红楼》第二章:四大家族与蕉园十二钗的生活轨迹在第一章中我们全面分析了《红楼梦》闺阁故事的创作素材来源,这些素材虽然具有时间上和地点上的一致性,但在红楼故事演绎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并非具有同等重要性。《红楼梦》所

八字与人生漫谈二 钱文忠漫谈人生

鼎乾坤八字与人生漫谈 (二)转贴一篇关于偏财的帖子一般人谋生,养妻活儿,都是凭著正财而得。偏财及横财,对於很多人而言,却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有人说「人无横财不发」,因为大多数正财的收入都有限?唯横财偏财的收入却难以估计。虽然可能

声明:《宋朝武官升迁资序体系与南宋中兴(二) 宋朝武官官阶》为网友留胡渣的硬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