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人见过的所有资料(如《清东陵史话》)中都称光绪为孝哲所上的是“封号”,而非“徽号”。而清史稿对孝哲的这部分含混不清,不足为据。且皇后自古无封号,只有在成为太后或是崩后,才有号,但前者为徽号,后者为谥号,皆不是封号。得封号者,妃嫔之属,加封号以区分也。皇后者,与帝配为夫妻者。帝为乾而后为坤。一乾一坤,玄古之理,故皇后无封号,因其地位尊崇,无人可与之并称也。纵前有封号之妃,一旦为后,囊日封号皆弃而不用。而孝哲身为皇后,却获封号,令人不解。
回顾孝哲得封号时之处境,不可谓不尴尬。同治崩后,继位的光绪是以同治帝的兄弟行入承大统。因此,光绪与孝哲只能以叔嫂相称,孝哲是无法被光绪尊为太后的。而终孝哲一生,在光绪朝,也只能是以一个先帝皇后的身份出现。
然而如孝哲般的尴尬处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却并不是孤例。不用远举,只要看回清朝的前一朝——明朝,就有个与孝哲非常相似的例子:明熹宗懿安皇后。懿安皇后张氏,天启元年四月,册为皇后。天启七年,熹宗崩,思宗入继。思宗为熹宗弟,张后与之以叔嫂称,例不能称太后,思宗上徽号为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都城,后自缢于寝宫。清世祖顺治元年,与熹宗合葬于德陵,以徽号为谥。
![[转载]“嘉顺”皇后:封号还是徽号?](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30834t011029a875c37b1aa3.jpg)
懿安与孝哲,同样的境遇,夫死,继位者乃亡夫兄弟行,按制不能称太后。但令人注意的是,懿安皇后在崇祯继位后得到的是徽号,而孝哲所得到的是封号。清廷在后宫仪制方面多法明朝。而同治帝崩,由兄弟行的光绪入承,这在清朝尚无前例,朝野多有非议。而处于这个旋涡里的孝哲,她所应有的称号与权力,无祖制可查,却有前朝先例可循。如果按这个先例,那么,孝哲应该得到的是一个徽号,而并不是封号。
事实上,“嘉顺”为徽号的可能性也很大。国有喜庆之事时,皇帝为太皇太后、皇太后上徽号。穆宗登基,普天同庆,为孝哲上徽号、确立名分,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并且,为孝哲上徽号,也方便官方各项典礼文书。同治在世时,孝贞、孝钦各有徽号,且均为太后。一呼皇后,则众人皆知为孝哲。光绪即位,孝贞、孝钦有其徽号在,仍称太后,而孝哲以体制故而不能称太后,若单呼皇后,则置穆宗于何位?故为孝哲计,亦应上徽号,以澄名定分。
再者,清末诸后谥号多有含徽号字眼在内者,如孝贞徽号为“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重复的字眼有“慈安裕庆和敬”;孝钦徽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重复的字眼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孝定徽号为“隆裕”,谥号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重复的字眼有“隆裕”。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皇后做太后时所得到的第一个徽号,在她们各自的谥号中都处于第三、四字的位置。而孝哲的谥号“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嘉顺”两字所处的位置与其他三位皇后的第一徽号在各自谥号中所处的位置完全相同。这很让人怀疑“嘉顺”两字是否就是孝哲生前所得到的徽号。
综上所述,我觉得孝哲皇后在光绪朝所得到的“嘉顺皇后”的名号,应是她的徽号,而不是封号。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