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赏析 苏轼定风波书法赏析


苏轼《定风波》赏析 苏轼定风波书法赏析

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写诗批评朝政,被控“文字诽谤罪”被捕入狱。此后不久被贬到黄州,此时苏轼已经心灰意冷,厌倦仕途,遂归隐乡里,开荒种地,希冀过一种居士生活。别号“东坡居士”正是起于此时。作品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年逾46岁。这首词是苏轼那时的遇境、心境的真实展示。

今日再闻“苏轼”被贬,遥寄以慰之。

原词:

三月七日沙湖道上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吟啸:吟歌长啸

2、徐行:慢慢的行走

3、芒鞋:用芒草编制的鞋

4、蓑:遮雨用的蓑衣

5、料峭:略带寒意

6、[]向来:原来

7、萧瑟:萧条荒芜

8、无晴:没有烈日晴空

词义赏析:

不要在意风雨穿过树林发出的恼人声响,这种噪声岂能妨碍我在风雨中吟歌长啸,独自漫步的乐趣。手持竹杖,脚穿草鞋感觉身体轻盈的如同骑在马上。如此自由轻松的生活,我还会怕谁?身披一件蓑衣,足以抵御平生风雨。

略带寒意(料峭)的春风把我从沉醉中吹醒,感觉身上微微发冷。抬头,迎面看到山头即将落日的夕阳(斜照)。回头眺望原来(向来)走过的路,被风雨摧打得已经一片凄凉。走吧,回归乡里,那里既无狂风暴雨(无风雨)的吹打,也无晴空烈日的煎烤(也无晴)。

寓意赏析:

不要听信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争斗、诽谤之声(穿林打叶声),这些噪音不会妨碍我吟歌独行的乐趣。放弃乌纱玉带,做一山野居士(竹杖芒鞋),多么轻松自在啊。此时我还能怕什么。一片坦荡之心(一蓑)足以抵御一生各种各样的风雨磨难(烟雨)。

放弃功名利禄,回归生命本真的呼唤,像略带寒意(料峭)的春风,把我从迷醉的官场(酒)上吹醒,觉醒(微冷)之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如同落日夕阳即将老去(山头斜照)。回过头看看自己追求功业的仕途之路,已是凄凉(萧瑟)一片。脱离仕途之路,回归乡里(归去),不再有风雨磨难,不再有利欲牵挂,我的生命多么自由惬意啊。

赏析差异:

1、许多爱好者对于这首词的解析,一般来说都是断句解析,或片段解析,因此不够系统完整。

2、由于这首词主要是借景抒情,表达心境。因此我尝试即做词义赏析,也侧重寓意赏析,据我看来,许多爱好者并没有这样写过。(可能是一孔之见)

3、多数爱好者将“萧瑟”解释为风吹树叶发出的声响,我认为不妥,应转义为凄凉。因为只有这样解释,情景关系才更加自然,前后关系才更加连贯。

注:本博客所有文章皆属原创,欢迎点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8451.html

更多阅读

曹操《观沧海》赏析 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诗词欣赏(六十六)】《观沧海》赏析窦凤才【原作】观沧海——[魏]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地址:舒婷《致橡树》赏析作者:蓝田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声明:《苏轼《定风波》赏析 苏轼定风波书法赏析》为网友错开的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