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墨竹图欣赏 历代名家心经书法

历代名家墨竹图欣赏

雨竹图元高克恭立轴纸本设色纵121.6厘米横4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叫《墨竹坡石图》。画雨竹二竿,挺拔耸立在坡上石旁,一前一后,一浓一淡,后面一竿淡墨写出,秀劲挺直,前面一竿则用墨较为浓重。

修篁树石图元李衎绢本墨笔纵152厘米横100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出使过交趾(今越南),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况,是一位既具深厚传统功力,又注师法自然的画家。此图题材还是修竹与树石,修竹清秀流畅,层石形制奇异,树枝则枯涩古掘,杂以兰花野草,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

四季平安图元李衎立轴绢本墨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水竹图元管道昇立轴纸本墨笔纵87.1厘米横2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中写修竹两竿,奇石玲珑,新篁丛生。修竹高低有致,一作浓写,一作淡绘,墨色变化丰富,竹叶下笔略带藏锋,撇出先重后轻,叶尖笔锋突出,较为尖利。奇石略以淡墨勾绘,以皴笔点苔加以渲染,有清新湿润之感。画面疏秀空灵,韵味悠长。

竹雀图轴元李衎绢本设色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幽篁秀石图元代顾安立轴绢本墨笔纵184厘米横1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安(1289—约1365)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父松江府判官,以荫授兰溪(今属浙江)、龙岩(今属福建)等地巡检。后任泉州同安县尉。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亦王行、楷书。传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 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拳石新篁图元代顾安立轴纸本墨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风雨竹图元代顾安卷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18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竹石图元代顾安立轴绢本墨笔纵170.7厘米横9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几竿修竹挺立,地面新篁丛生,磐石苍翠点点。以淡墨写出竹竿,以浓墨撇写出竹叶。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乱,结构紧密严谨。几棵竹笋,顿挫扭旋,生机勃勃。浓淡相宜,层次井然,有李衍的风范。此图也是顾安作品中少见的晴竹,笔法细腻,清雅趣浓。

雪竹图元代郭畀长卷纸本墨笔纵31.8厘米横145.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大雪纷飞,千里茫茫,雪野之中,竹丛由于积雪的重压而倾斜向一边。这一幅作品,虽写雪竹,但气势恢宏,不同一般。画家以阔笔渲染出背景的空旷和幽远,雪以留白写出,墨笔写竹,掺以赭石使墨色富有变化和层次感。山坡的高低起伏,皆简笔渲染而成,以点粉作空中之雪,背景笔触富有变化,似有高山险壑的意境。整幅雪竹十分生动。

清闷阁墨竹图元代柯九思立轴纸本墨笔纵132.8厘米横5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博学能文,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精鉴赏古物书画,墨竹师文同。亦擅画墨花、山水。传世画迹有《清闷阁墨竹图》《晚香高节》《双竹图》等。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横竿晴翠图元代柯九思立轴纸本水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用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晚香高节图元柯九思纸本墨笔纵126.3厘米横75.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竹石图轴元邓宇纸本墨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竹石图元代王蒙立轴纸本墨笔纵77.2厘米横27厘米苏州博物馆藏
  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竹石集禽图元代王渊立轴纸本墨笔上海博物馆藏
  王渊,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习丹青,经赵孟烦指授画法,山水学郭熙,人物学唐人,尤精绘花鸟和水墨竹石,效黄筌父子钩勒法,水墨皴染,深浅有致,得写生之妙;也有设色富丽,但较少见。传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图》《山桃锦鸡图》《良常草堂》。此图又名《花竹禽雀图》。以墨笔表现杜鹃盛开、修竹挺立的园苑中,禽雀栖息、翱翔之情景。图中绘两只角鹰与一块危石,雄者栖于危石之上,目光炯炯,胸部毛色斑斓。雌鹰半藏于危石后,探出身子,仰头回眸。几株盛开的杜鹃和一丛竹枝向上生长,几只惊恐不安的腊嘴或腾跃翻飞,或作翘首欲飞之势。在笔墨处理上,根据物像不同的质感、颜色,以钩勒和水墨皴染等各种手法,表现了湖石的方硬、竹枝的挺拔、花朵的轻柔和色彩的浓淡变化,特别是禽鸟的神态、羽毛的层次、质感无不毕肖。


双钩竹及松石图元代张逊长卷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逊,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字仲敏,号溪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擅画,擅画竹,尤精钩勒竹,妙绝当世。山水学巨然。此图画陂陀间秀竹数丛,摇曳多姿,老松一株,横斜虬曲,与湖石相映成趣。竹子的枝、叶均用双钩法,严谨工整,笔致劲健,如“铁勾锁”。古松、陂陀用圆笔勾皴,以水墨略染,外柔内刚,具有董巨的遗风。张逊是元代画竹名家,但传世作品罕见。此帧为张氏双钩竹孤本,实为可贵。前后隔水有谢希曾跋,后纸有察仅、倪瓒、张坤等十四家题跋。

清风高节图元代夏杲立轴纸本墨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写奇石耸立,风竹数竿。以浓淡二墨写枝撇叶,绘偃仰起伏、前后穿插之态,有条不紊地刻画出竹子在清风中飘举摇曳的情状,尤其叶梢提笔一转,如神来之笔将风竹潇洒婆娑、楚楚动人之韵尽现纸上。


修筠拳石图元代夏杲立轴纸墨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用墨笔画新篁从秀石之后抽出,枝叶繁茂,秀石以折带皴笔擦出,显剥落之状。新篁巧媚而韵致,用笔劲利,细写小枝,尽显新篁清嫩之态,蕴含无限生机。画面清雅秀逸,隽永优美。

奇石修篁图元夏杲立轴纸本墨笔纵275.1厘米横10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之中奇石峥嵘,两竿新竹并立抽发,枝叶交互纵横,另有一高竹,由画外凌空插入,具巍峨之势。奇石的画法粗简写意,新竹却以圆劲之法写干、挺秀之笔写枝,撇写竹叶,颇具书法韵味。画面浓墨淡彩,将修竹之挺拔婆娑、含雨带露之姿,刻画得生动鲜明。

竹枝图元代倪瓒卷纸本墨笔纵33.4厘米横7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整个画面,生动可爱。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扑面的感觉。

武侯高卧图明代朱瞻基卷纸本墨笔纵27.7厘米横4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朱元璋曾孙,建元宣德,在位十年,朝号宣宗。自号长春真人。雅尚翰墨。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无不臻妙。尝作画赠重臣。传世人物作品有《武侯高卧图》。此图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人物高卧狂放的情态,刻画得很生动,线条洗练。墨竹用笔潇洒,得元人意韵。朱瞻基三十岁作此画赐给老臣陈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对贤才的渴求心情。


双钩竹图明代金浞立轴绢本设色纵150.5厘米横8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名家墨竹图欣赏 历代名家心经书法
  金浞,生卒不详,明正统间人。字本清,号朽木居士,又号太瘦生,鄞(今浙江宁波)人,任中书舍人。官至太仆。篆、隶、行、草皆佳,绰有汉晋人风度。擅摹印篆,写竹石甚佳,其钩勒竹尤妙。此图绘坡上石畔高挺两竿修竹,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877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心经》全文解释 心经全文及解释

原文地址:《心经》全文解释作者:梦中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

王菲唱的《心经》,感觉很美妙! 心经 吴贵青 王菲

——————————————————————编者语音乐与书法,好似一个永恒的主题!《心经》需要我们用心灵来欣赏!用心灵的眼睛来看宇宙万象,这个宇宙便是节奏化了的、音乐化了的和谐的宇宙。在书法、音乐美的观照和体验中,“与物有宜

声明:《历代名家墨竹图欣赏 历代名家心经书法》为网友屌丝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