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茗魁往事》 姜玉茗

探索者:刘文瀚

它是长春地区成立最早的商号之一,创于二百多年前,与长春同龄;

它曾是长春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店,薄利多销、童叟无欺,驰名东北;

玉茗魁,尘封于老长春人脑海中的百年老号,缔造了长春百货业的传奇。

岁月蹉跎,从茶食店到知名商号,玉茗魁是怎样发轫开端?

商海翻涌,闯关东到此经商的冀东“老呔儿帮”,如何发展壮大?

风雨百年,从盛极一时到无奈停业,它又见证了几多事物变迁?

………………………………………………………………………………………………………………………………………………………………

于祺元(《长春市志》 主编84岁):那个蓝色牌子位置就是玉茗魁,他下面挨着就是玉茗北。1934年以后,玉茗魁有三个大院,一个是世一堂大院,一个是玉茗斋大院,一个是玉茗魁大院,这三个大院是平行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店铺门面并不宽,但是它很深,进去以后,它后面就是大院,后面的大院打开以后就是扇子胡同,当年这一段非常繁华。

玉茗魁,长春最早的商店之一,也是20世纪初长春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店。

如今,玉茗魁早已不复存在,但它昔日的辉煌,却是老长春人脑海中不可磨灭的一段记忆。

陈学奎(民进长春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 主任71岁):玉茗魁经营日用百货布匹,玉茗魁它的经营在长春是时间最久,最老,小成本经营大买卖的一个(商号)。

于褀元(《长春市志》 主编84岁):到这个玉茗魁来,购物的时候,玉茗魁的店员要求态度要热情,积极,帮着选购货物。先烟后茶,来了先点烟然后倒水,然后一直到介绍商品,买完以后送出去,使农民感到非常温暖,所以说宾至如归。

玉茗魁,这间曾经驰名东北的商铺,分号、工厂遍布长春,采购人员覆盖整个东南亚。然而,它的发端,却是一间小小的茶食店。

1800年,清王朝在长春堡设立了蒙地上的清朝地方政权——长春厅,长春由此诞生。

同年,直隶昌黎的朱家人,在长春厅衙北部的“宽城子”,开设了一家茶食店,取名为“玉茗斋”。

当年,由于关内自然灾害频发,越来越多的“河北老呔儿”,像朱家人一样闯关东到东北经商,而宽城子,则成了“老呔儿”们的大本营,也成为各地商旅聚集之处。

于祺元(《长春市志》 主编84岁):长春是一个农业生产地区,因此农民需要工业品,(农民)都到长春来买,因此长春的商业也发展起来了,这样这个老朱家,他就看好了这条商路,因此决定要成立一个玉茗魁百货商店。

1889年,朱家人在玉茗斋北侧开设分号——玉茗魁,并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刘永年为经理。

玉茗魁开业后,逐渐占据了长春百货业的市场,店铺由创设时的一间门脸,逐步扩大为十间。规模扩大、店员增多,为了规范管理,刘永年制定了详细的人事制度。

当年,凡是进入玉茗魁“学买卖的”,都要有介绍人担保,保条上还要写明:“如有营私影涉、携款潜逃,由保人负责”。这些学徒大多来自直隶昌黎、滦县、乐亭等地,往往与掌柜们沾亲带故,企业内部便产生了“乡土”、“亲友”、“师徒”的关系,这不仅壮大了“老呔儿帮”队伍,也十分便于企业管理。

今年99岁的吴玉泽,就是在同乡的介绍下,得以进入玉茗魁做学徒。

吴玉泽(原玉茗魁掌柜99岁):最开始去的一、二、三年,是发放货物,打包子,捆捆子,我先买的东西,包上捆上,发到哪儿,写上什么县什么县,买卖商店什么名字,然后找车站,火车给发,三年以后就在柜台卖货。

按照店规,学徒3年期满,即可成为“劳金”,也就是正式员工,“劳金”工作出色,可提拔为“掌柜”。

由于头脑灵活、勤快朴实,吴玉泽很快被提拔为“站穿堂的掌柜”,相当于现在的大堂经理,负责接待官私两面的顾客,同时看管营业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0829.html

更多阅读

李玉刚演唱新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李玉刚mp3

李玉刚演唱新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

迟小秋.《玉堂春》 京剧迟小秋玉堂春

周末,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迟小秋主演的《玉堂春》。演出了《起解》和《会审》。整场演出十分精彩,前一天刚刚演出全本《三娘教子》,紧接着又是很吃功力的《玉堂春》,足见迟小秋老师的深厚功底。叶少兰、朱强、黄文俊、梅庆羊等参加演

声明:《《玉茗魁往事》 姜玉茗》为网友思初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