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景》教案 无锡景

《无锡景》教案

毛筱筠 猇亭中学

课 题:《无锡景》

教 材:人音版教材 第二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教学年级:七年级

课 型:唱歌课

教学课时: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初级中学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特点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点,并坚持艺术的原则。

内容: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分为唱歌和欣赏两个部分。并且每个单元的后面都设置了题目,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学习音乐。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1、了解江苏地区的风土人情。2、能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无锡景》。3、学会分析音乐的方法。

本课内容的组成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歌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本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每位学生会唱《无锡景》,更是希望学生学会富有感情的演唱,而演唱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的能力及强烈的民族意识,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本课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无锡景》是第五单元小调集萃中的曲目之一,这一单元还有其他地区的小调。同一种民歌类型在各个地方也会呈现局部性的差异,而《无锡景》无疑是江苏地区民歌的代表。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歌曲本身节奏旋律都与其它地区小调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是中国民歌中的小调,都具有生活气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乐课上的互动中表现的很积极,但是音乐最主要的实践内容之一就是歌唱,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多时候只是机械的唱歌,对于演唱过程重的力度,速度,节奏都不能很准确的把握。

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无锡景》这首歌曲中有很多波音和装饰音,所以想要很准确的唱出特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解决方式:

反复听音频;单独的装饰音、波音节奏训练;教师钢琴伴奏示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江苏民歌的主要特点。理解装饰音、波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的富有情感演唱《无锡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加深对中国民歌中的小调的喜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无锡景》

教学难点:掌握《无锡景》中装饰音、波音的基本特点,感受歌曲的特点,能准确把握其情感。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六、教学准备: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电脑课件。练习本歌曲的伴奏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理念或意图)

一、走入无锡

(4分钟)

1.播放有关江苏的风光片片段--。展示江苏的主要乐器图片。

2.对江苏无锡进行简单的介绍。

观看影片及听教师的介绍,初步感受一下无锡的风土人情。

1.对无锡有初步的了解。

2.视觉的冲击,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引入今天上课的主题。

二、曲目分析

(10分钟)

1、播放《无锡景》的视频。

2.由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之前学过的音乐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师提示:力度、速度、节奏、旋律、主要伴奏乐器、民族风格。

3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无锡景》的音乐要素。每组派一名代表公布答案。

1.欣赏一遍。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1.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为后面学唱这首歌做好铺垫。利于准确把握其演唱特点。

2.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三、学唱歌曲

(20)

1.由教师示范弹唱本曲一遍,说出本歌中的重难点—波音、装饰音。带领学生着重练习。

2.教师弹伴奏,学生跟学第一段。第一段唱熟后,分组自学第二段。

3、教师弹伴奏继续学习二三段。

4.点学生起来唱。

1.学生认真听,富有感情的、用柔和的声音学唱。

2.个别同学试着独唱。

由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演唱时所发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

四、拓展训练

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视频,学生跟随演唱。

以学生听唱,结束本课的学习。

《茉莉花》与《无锡景》的风格相似,使学生加深江苏民歌小调的印象。

八、教学板书设计

题目:《无锡景》

特点:江苏民歌小调,曲折婉转的情绪。旋律优美,节奏规整;速度:中速;表达了对无锡的赞美。

重点:波音、装饰音。

九、教学反思

《无锡景》教案 无锡景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你有哪些应对建议?

教学理念: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准确的表达出对于音乐的感觉。所以,本人坚持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行音乐教学。

以简单的唱歌变为简单的歌唱。本人认为唱歌和歌唱是有明显区别的。唱歌,随便哼哼两句,不带任何情感的也叫唱歌。而歌唱是需要富有感情的去演绎作品。感情的准确把握需要我们对作品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最基础的就是作品的背景、旋律、节奏、力度等等方面的了解。只有对作品进行剖析,才为歌唱做好了铺垫。本节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无锡景》的音乐要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学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轻重缓急,引导学生由唱歌逐步演变为歌唱。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注意的问题:

《无锡景》需要以轻柔的声音去演唱,但是由于学生习惯于大声的唱,再者部分男生处于变声期,所以要求达柔和的效果,一节课上很难完全做到。

应对建议:

以后应该多注重学生唱歌时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式。多唱呜母音,学会轻声唱歌,而不是一味的大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2816.html

更多阅读

《雨巷》教案 雨巷获奖教案

《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2.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教学重点品味意象。三、教学难点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四、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读法启发法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课学习七、教学资源

《游侠列传》教案原创 游侠列传序教案

 《游侠列传》教案教学设想:  重点学习三个段落(第一、二段以及最后一段),让学生基本了解司马迁笔下的侠客和侠义精神,了解《史记》的基本写法。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2、理解司马迁笔下的侠客和侠义精神。3、学习司马

原创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杜甫《登岳阳楼》教案本教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ruiwen.com/news/41917.htm发表日期:[2008-11-29]罗志辉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枫桥夜泊》教案 望洋兴叹的教案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授课者:廖美玲授课班级:12服装授课时间:10月9日(周二)3—4节授课班级:12汽修1班授课时间:10月15日(周一)5—6节[教学目标]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

声明:《《无锡景》教案 无锡景》为网友谁人勿折桃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