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文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标签: 美美与共 2007-11-30 11:10费孝通先生将文化自觉归结为16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显然,只有具备这样的文化自觉,才有可能建设多元共处共生的全球社会。事实上,费孝通先生给文化自觉提出了一个坐标:纵轴是从传统和创造的结合中去看待未来,结合过去同现在的条件和要求,向未来的文化展开一个新的起点,这是一个时间轴;横轴是在当前的语境下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定位,确定其存在的意义和对世界可能作出的贡献,这是一个空间轴。任何民族文化都可以在这个坐标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果用这个坐标来衡量,我们在文化自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传统和现代的创造结合很不够,也就谈不上以新的观点去看待未来。我们所提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是文化“回归”。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但是,目前这种完全“复归”的倾向仍然很严重,一部分人寻求的不是对文化的“自知之明”,而是一种势头很猛的夸张的复旧,其中尤有甚者,宣扬“圣贤是文化之本,文化由历代圣贤创造”,认为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史都错了,走的都是所谓“文化岐出”、“以夷变夏”的路;甚至主张“把儒教重新定为国教,建立一个儒教社会”。这种倒退复古、明显排外的取向当然不是提倡文化自觉的本意。
其次,不加质疑地追随西方现代化取向,对西方理论不加反思地接受,把本土资源作为论证西方理论、实现西方社会思想的工具,无视西方学者已经深刻揭示的现代化危机等等倾向仍然存在。此类更深层、更难解决的问题正在引起更多人们的重视,成为进一步推动文化自觉的核心内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文
再者,文化自觉的根本目的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只有理解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已经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
我国长久以来“唯我独尊”的心态是做到这一点的最大障碍。当国家贫弱时,它会演变成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当国家逐 渐强盛时,它就滋生为企图覆盖他族文化的东方中心主义。历史已经证明西方中心主义是行不通的,东方中心主义重蹈西方中心主义的老路,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既要为在世界创办100所孔子学院欢欣雀跃;又要在国内普及外语,要求学生除母语外,外语也能达到一定水平。当今欧美各国都在加强母语之外的第二、甚至第三语言的学习,为多元文化的沟通和共处做准备。如果我们不了解当前的情况(包括其他民族文化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又如何能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找到我们民族文化的自我,找到在新的情况中,中华文化存在的意义及其对世界的未来所能做出的贡献呢?(作者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http://hzhh9621.blog.sohu.com/72024816.html
-----------------------------------------------------------------百科名片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目录
出处  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  答:“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怎样做到“美人之美”?  答:“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  答:“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编辑本段释义
  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坚持个体美与追求大同美之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  前辈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我们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有所自觉,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我们先是发现自身之美,然后是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最后达到一致和融合。这就是费先生主张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简介  费孝通(1910.11.2~2005.4.24)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汉族,江苏吴江人。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1928年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在出国前,偕同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在调查时迷路,误踏虎阱,腰腿受伤,王同惠出外寻求支援,不幸溺水身亡。伤愈后,回家乡农村休养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1936年夏,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1955年到贵州进行民族识别,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曾任国务院民族事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第六届中央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中央民族学院的副院长、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教授。1980年春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春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费孝通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同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全书》奖。曾在加拿大作《中国的现代化和少数民族》演讲。1992年费孝通发表《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收入自己80年代以来考察沿海乡镇企业的主要研究报告,就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改革和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7493.html

更多阅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杨伯峻: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道:“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钱穆:子贡问如何才是一君子?先生说:“君子做事在说话前,然后才照他做的说。”李泽厚:子贡问

各为其主 各为其主谁说

洛阳成语典故各为其主成语释义: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有司奏综导爽反,宣王(司马懿)曰:“各为其主也。宥之,以为尚书郎。”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十二

声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文》为网友破謊汏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