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队大院眷村 的故事 台湾眷村牛肉面

台湾军队大院(眷村)的故事

可能因为自己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的缘故,这次来到台湾,总想知道台湾是否也有大陆各地都有的部队家属大院,院里孩子们的生活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真是有缘,接待我们的汪碧莲女士,今年40岁,她从小就在台湾的军队大院里长大,军队家属大院在台湾叫“眷村”,全台湾有几万个分属不同军种的眷村。当然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了,我们去台北阳明山上的路上,汪女士特地指给我们看路边原来眷村的院子,目前已留存的这些老式平房已不多见。

(和国民党陆军部队大院的后人汪碧莲女士合影)

汪女士的父亲是陕西人,母亲是浙江人,1949年身为国民党陆军中尉的她父亲,带着妻子和儿子随国军大部队从舟山群岛一路撤退到台湾。舟山群岛我去年和同学开车去过,回来后和曾经亲历过解放战争的老爸聊天,他还心有不甘的提起,当年他们部队追击国民党军队到了舟山,因当时解放军海军、空军的薄弱,战斗并不顺利,曾经在一个岛上,兄弟连队让美军飞机轰炸的无处藏身。

当然战斗交锋的话题已没必要多谈,而且父辈交战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共产党总书记和国民党主席如今已经握手欢笑互为嘉宾。但作为当年交战之后胜败两方的军队及家属,在战后却面临了迥异的生活境况。大陆的部队大院各地都有,基本是高墙大院,学校医院等自成一体,在地方上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台湾则境况差的多。

(四四南村是日据时代的兵工厂,原本只是兵员及其眷属“暂住”,没想到一待便是50个年头。后面就是101大楼)

(早期每户居住单位约3.5坪大(1坪=3 .3平方米),厕所、厨房、浴室都是公用)

(四四南村内展示的饭桌,就是眷户当初从大陆来台时的模样)

(床铺与蚊帐)

当年随蒋介石到台湾的军队有150万人之多,像汪女士父亲这样带家属的还不错,还有50多万人单身过来,在台湾当地娶亲生子直至退休,也有不少老兵原配妻子儿女扔在了大陆,因语言、习惯的不同在台湾过得并不舒心。在汪女士的记忆里,“眷村”的生活给她留下生活艰苦、精神压抑的阴影。都已经到她出生的1969年,做为外省人的国民党军队家属还是和台湾当地人之间有很大隔阂,不光是地理位置上单独住在军队“眷村”里,距离更大的是在心里上。

几万个眷村,大部分建的都很简陋,远离当地住民,就是这样,当地人还是觉得你们国民党在大陆打败了跑到台湾占了他们的田地,无异于外来的强盗强占了他们的家园。眷村都不大,都是大陆样式的普通平房,没有围墙,用高高的竹子扎起篱笆把眷村包围起来,主要是为了安全,现在台湾最大的帮派组织“竹联帮”,其名称“竹联帮”就是因此得来。当年,凡是看见一个个用竹子连在一起围起来的大院子,都是外省人的集中驻地。“竹联帮”当年是外省人为了自卫生存而成立的最大的帮派组织,和国民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蒋经国时代“竹联帮”头目陈启礼到美国刺杀《蒋经国传》的作者台湾作家江南,曾引起哗然一片。因部队官兵来自大陆各省,眷村里各地方言南腔北调,吃食也不一样,当年生活很苦,汪女士回忆,家家的孩子都不少,每户4、5个孩子都是少的。都在为吃食着急忙碌,虽然集中住在眷村,但买粮买菜,上学打工,都要出去和当地人接触。孩子们只能去当地学校上学,都是结伴出行,女孩放学后跟在男孩的后面到家后很少出村,就是这样,汪女士说,她的几个哥哥时常脸上挂彩、鼻青脸肿地回家,孩子们在外面经常和当地的孩子打架,但当地人总是追到竹篱笆外,从不进村。因语言不同在学校总是受歧视,外省人的身份压得他们抬不起头。自卑感、屈辱感时时袭上心头。

在眷村中也有后来成为名人的。邓丽君就是其中之一。她1953年1月29日出生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她父亲祖籍河北省,也是随蒋到台湾的下级军官,她的四个兄弟都有从军经历。








(成长在眷村(部队大院)的军人的后代邓丽君)

邓丽君小时候能歌善舞爱表演,他父亲是陆军,一天她父亲的一个在空军73文工团拉胡琴的老朋友到家里做客,看到小邓丽君有音乐天赋,就开始对她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从识乐谱、练乐器、发声用气等,开始走上了歌唱之路。她的父母省出钱来把她送到了当地一所天主教会学校上学,为的就是给她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各种国军文工团的演出活动中,经常看到小丽君的身影。这以后,邓丽君从度过了花季少年时光的眷村走向了台北、香港、日本、美国。她在台湾是目前为止唯一的获台湾国防部最高奖章的艺人。在慰劳国军的重大晚会上从来不会落下她的身影。即使身在国外也不会缺席。她童年在竹篱笆围起的眷村生活对她日后的成长有着深深的影响。后来著名的歌词作家庄奴为她写了邓丽君所有歌曲的近百分之八十,由一个著名的作曲家谱曲,她的歌曲如泣如诉,首首动听,至今流传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不论你的政治立场,巨富贫穷,或喜或悲,她的歌都能打动你的心,在华人乐坛她的歌曲已成为不朽的经典绝唱。只可惜1995年5月8日,42岁的邓丽君因突发哮喘病在泰国旅游期间去世。她的遗体运回台湾,2000多万人口的台湾有数十万人前往灵堂悲痛悼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眷村的老房子已很少见了,但就像大陆一样,每个人都留有他儿时的记忆。当年大院的孩子见面,那些“眷村”的故事还不时被提起。汪女士的父亲去世十年了,她母亲也近八十岁了,数年前回过老家浙江,现在每月享有政府的军属补贴,在台湾,如果军人身份的丈夫去世后,家属可以继续领半薪。目前汪女士全家老少生活的幸福美好。至今只要汪女士一接待大陆来人,老太太还总是让女儿问问看,有没有她老家的人。毕竟改变不了的那就是: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组成的军队,当然兄弟有时也失和,但骨肉血脉无法割断,振兴我族、共同对外这才是兄弟情深的根本。

(跨越台湾海峡,飞机只飞行了不到一个小时)

更多博文:

真实的台湾:很中国,很现代

亲历台湾的舆论自由

台湾的国语与普通话

今日国民党为啥不挂蒋介石的像

曾经炮声隆隆的金门如今只闻歌声

唐德刚:毛泽东简传要义评述

唐德刚:新中国三十年

三代人都是失败者的名门望族

毛泽东临去世那年经常梦见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7692.html

更多阅读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_恐龙宝贝 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抗日英雄: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无私奉献的人。少年抗

当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故事 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

当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故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种精神被发扬光大到了极致。雷锋同志的一双袜子补了108个补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故事可以说

一部好的电影《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 妻子的故事

总体说是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开头剧情挺平淡的,看到后边我都哭的不行了。影片介绍:《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仆と妻の1778の物语』)是2011年1月15日上映的日本电影。时长139分钟。是描写SF作家眉村卓和200

日本2014高清剧情片《阿信的故事》 阿信的故事粤语版全集

阿信(电影版)(2013)译名: 阿信电影版/阿信的故事(港)片名: おしん/Oshin年代: 2013国家: 日本类别: 剧情语言: 日语导演: 富樫森主演: 滨田心音 上户彩 稻垣吾郎 吉村实子 小林绫子 岸本加世子 石松葛兹 满岛真之介 泉品子简  介

娘家的故事第一部 娘家的故事第一部剧情

娘家的故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海报《娘家的故事》,是安徽卫视自制的情感大戏,该片是根据台湾的热播剧《娘家》改编的。讲述的是两家人面对婚姻的态度和生活,细碎的生活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代人的婚姻生活和家庭关系。

声明:《台湾军队大院眷村 的故事 台湾眷村牛肉面》为网友命里自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