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梁扒灰皇帝朱温 五代朱温

五代后梁扒灰皇帝朱温

朱温(852-912),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907年称帝﹐庙号太祖。在位6年。唐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砀山午沟里。朱温是中国历史上颇为传奇的人物,唐朝末年各地军阀混战,朱温在混战中逐渐成为最大的军阀之一。902年杀害唐昭宗,907年篡位建立梁朝。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朱温生逢乱世,他一生改过三次名字,从父母取的朱温到唐朝廷赐予的朱全忠,再到自取的朱晃(取“如日之光”之意),每一次改名都代表着他在政治:生涯中的一次变色,他也因此被人称为“变色龙”。乾化二年(912)﹐为次子朱友珪所杀(导火索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享年61岁死后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

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53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灭亡时已是979年。五代是中原的五个王朝,先后与之并存的十国除北汉外都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它并存的还有辽和西夏,但因为中国史书一般以汉族为中心,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常常忽略。

朱温的祖上当初也是名门望族,他爷爷朱信,父亲朱诚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朱诚只是一位老实巴交的教书先生。但与所有史书中开国皇帝的传奇出生一样,朱温同志的出生也是非常的了不得。传说当时是红屋满光,活脱脱的真神下凡。由于史书中这段记叙文描述的过于精彩,在其后,明朝的太祖实录中,在描述朱元璋出生的记叙文中,也原封不动的复制粘贴了这段精彩的传奇。

朱温的父亲死的早,家庭迅速败落,朱母只好带着三个孩子到萧县地主刘崇家当佣工,朱母给刘家织布洗衣服,老大、老二放牛种田,朱温放猪。这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放猪的孩子以后会成为后梁的开国之君。朱温的大哥叫朱昱,二哥叫朱存,朱温排行三。朱老二和朱老三长大后身强力壮,勇猛好斗。朱温是兄弟三人之中最坏的一个,“惟温狡猾无行”。在乡里中,他是最被人讨厌的人。“不事生产,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所以讨厌他的人,又为他取了个不太雅观的绰号,“泼皮朱三”。

因此朱温没少受主人的责打。但是主人刘崇的母亲却是个虔诚的信佛人,经常护着朱温,经常亲自给他梳头,还告诉其他人说:“朱三不是一般人,你们要好好待他。”别人问为什么,她说曾经有一次看到朱温熟睡时变成了一条赤蛇。

这朱老三兄弟两个因为赌博输打赢要,对良家妇女动手动脚,终是得罪了地方豪绅,豪绅以地痞流氓罪要惩办他们,他们吓得东躲西藏不敢抛头露面。

生活对他而言并非多姿多彩,年轻人的躁动让他血管里的血液时刻难以抑制。他时刻盼望着奇迹的降临。终于一个天大的机会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黄巢所引发的唐末大乱世,为他的横空出世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公元877年(26岁),王仙芝、黄巢起义军会攻宋州,军队路过宋州时,朱温就与他的二哥朱存,一起去参加了黄巢的起义队伍,这时朱温已经二十六岁。开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兵。他的哥哥朱存在黄巢攻打广州时战死,朱温以自己的勇猛善战赢得了黄巢对他的重视,从而追随黄巢征战两浙,攻克杭州,进军福建,再克广州,此后又北伐,最终攻克东都洛阳,然后乘胜破潼关,攻入唐都城长安;在战争中,朱温“所至皆立功”。仅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最终从小兵升为黄巢手下的一员猛将。在黄巢攻下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后,被任命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成为独当一面的头领。

朱温作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驻守在东渭桥(今西安东北),并招降了唐夏州节度使诸葛爽。后来又奉命转战河南一带,攻占了邓州(今河南邓州),从而阻断了唐军由荆襄北攻起义军的道路,使“大齐”政权东南面局势稳定下来。朱温得胜回长安时,黄巢还亲自到灞上犒赏三军。接着,黄巢又调朱温到长安西面,抗击纠集起来的唐朝军队,朱温又获大胜,然后挥师击败了唐将李孝昌等军。不久,朱温受命任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受命为同州防御使,并攻下了同州,独镇同州一方。操控着新帝国首都东北屏障的军政大权,此时的他可谓是如沐春风,志得意满。

但是顺心的朱温很快又陷入了困境。

黄巢数十万大军拥堵在长安的不思进取,让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长安的附近,藩镇与黄巢展开了连场血战。朝廷的征召之师,反水后又反正的王重荣,勇悍的拓拔思恭,都让黄巢吃尽了苦头。黄巢爱将尚让在凤翔的攻势中所受的当头一棒,更让新生的大齐政权在暴风雨中摇摆不定。大齐治下的长安,局势已经恶化到了一斗米高达三十缗的荒唐地步。

和朱温隔河对峙的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有精兵数万。朱温由于兵少,几次战败,只得向黄巢求救,但书信总是被负责军务的孟楷拦阻扣压,再加上起义军内部混乱腐败,朱温一筹莫展。谋士谢瞳趁机进言献策道:“黄巢起家于草莽之中,只是趁乱才得以占领长安,并非凭借功业才德建立的王业,不值得您和他长期共事。现在唐朝天子在四川,各路兵马又逼近长安,这说明唐朝气数未尽。将军您在外苦战立功,政权内部却为庸人所制约,这就是先前章邯背叛秦国而归楚的原因。”“当日唐朝之所以会失去两京,是因为久不习战。今日之形势可见,人心还是向着大唐的,你上面还有个奸臣孟楷管着,是战是和,您只有早做决断”。

谢瞳所说正合自己的心意,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前途,便杀掉监军使严实,于公元882年9月(31岁)率部投降了对面的王重荣。唐僖宗在得到朱温归降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兴奋地说:“这真是天赐我也!”他似乎看到了复兴祖业的希望之光。但万万没有想到,引进来的却是一只真正的“狼”。唐僖宗立即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赐给朱温一个名字:全忠。但朱温并没有完全忠于他,忠于唐朝,就像原来没有忠于黄巢、忠于大齐一样,而是完完全全地叛了唐朝、灭了唐朝。

朱温当初参加黄巢起义,并非为了什么劳苦大众的幸福,更没有什么替天行道的思想,而仅仅是出于一种图富贵、出人头地的私心,为的是以后做官衣锦还乡,以此“回报”邻里对他的鄙视与轻蔑。在黄巢军中无法混下去时,为了生存为了富贵前途,才投降了唐朝廷,在唐朝廷内朱温的官职步步高升,最后竟也做起皇帝梦。而且,一步步实施起来。

朱温投降唐朝廷后,唐朝廷任命朱温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但要等收复京城长安后才能去赴任。朱温便与各路唐军合围长安,和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军队兵戎相见。黄巢无法抵挡,只得退出长安,突围后向南转移,然后又奔向河南。朱温乘胜追击黄巢军,一直打到汴州,此后,朱温便以汴州为他的根据地,汴州最后做了后梁的首都。因为追剿黄巢有功,朱温被加封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封沛郡侯,后又进封吴兴郡王,地位显赫。

同时也因为追剿黄巢而结下了一个死敌,这个死敌就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他一度被黄巢余党尚让打败,于是向另一大军阀李克用(驻山西)求救。二人联合击败了黄巢军后,朱温邀请李克用到汴州休整军队。在一次宴会上,年轻气盛、恃才自傲仅二十八岁的李克用喝了些酒之后,说了一些对大他四岁的朱温有点不恭敬的话。朱温在宴席上隐而不露,等李克用回到驿馆,便命人放火围攻。偏巧遇上狂风暴雨,李克用侥幸逃脱,几百名士兵却全部阵亡。这种知恩不报,反而陷害于死地,此事发生在中和三年。

杀李克用不成,反树立了一个日后最大的也是最近的一个敌人。最后,后梁就是灭在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之手,父仇子报,朱温的儿子败在了李克用的儿子手下。

在黄巢败亡之后,降将秦宗权继续反唐,但却到处骚扰残害百姓,还妄自称帝,并攻占了河南的许多地方,成为与朱温在中原较量的首要对手。此时的秦宗权在军事上处于优势,据蔡州称帝,分兵四出,“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如此大规模的军队秦宗权用人肉作为军粮加以解决,所到之处,“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史书用华丽的文笔,记载下了这一“伟大的政策”所造成的百里无人区的景象。

朱温虽然兵少,却毫不示弱。一面派人到山东募兵壮大队伍,一面向兖州(今山东兖州)的朱瑾、郓州(近山东东平西北)的朱宣寻求支援。秦宗权最后灭于朱温之手。公元888年12月朱全忠秦宗权擒往长安斩首,消灭了争夺中原地区最大的敌人,朱全忠以此进封为东平郡王,并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大敌已破,朱温又狡诈地对付小敌,甚至对曾经相助的朋友也不放过。

公元889年,朱全忠又与朱瑾兄弟大战,以火攻取胜,最后擒杀朱宣,朱瑾逃奔杨行密;经过多年的征战,朱温扫清了一个个对手,完全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大地,超过李克用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朱温二十余年经营之后,羽翼丰满,野心开始膨胀,下一个目标他瞄上了皇帝宝座。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掌权的宦官刘季述等人幽禁唐昭宗,历数其罪过,将他锁到屋里,还熔铁浇在锁上,防止有人放他出来。饭食则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然后拥立太子李裕为帝。

次年初,与朱温关系密切的宰相崔胤与护驾都头孙德昭等杀刘季述,昭宗复位,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此后,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宦官,而韩全诲等宦官则以凤翔(今属陕西)李茂贞、邠宁(今彬县、宁县)王行瑜等为外援 。

这年十月,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韩全诲等劫持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天复二年(902年),朱温围攻凤翔,多次击败李茂贞。凤翔被围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李茂贞无奈,于天复三年(903)正月杀韩全诲等20人,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因此他对朱温唯命是从。

不久,为防止宦官再生事端,朱温朱温杀第五可范等宦官 700多人。。这样以来,从唐朝中期开始出现的宦官专权现象被彻底消灭。唐代中期以来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朱温则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和御制《杨柳词》5首。

然而朱温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天祐元年(904)正月,朱温逼唐朝皇帝由长安(现西安)迁都洛阳,朱温命令他手下将领张廷范,拆毁宫殿官署及民间房舍取其木材等,沿渭河顺流下漂。世界上最雄伟的都城,唐长安城从此变成了一片废墟。当昭宗“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又对他的侍臣说:“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朱温把昭宗左右的小黄门、打毬供奉、内园小儿等200余人全部缢杀而代之以他选来的形貌大小相似的亲信。“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唐昭宗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昔日能被几个宦官幽禁,今天在掌握重兵的掌握手里更无法逃脱了。他曾经低三下四地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爱卿所再造,朕和诸亲属也是爱卿再生。”为保持自己名存实亡的帝位,昭宗对朱温言听计从,成了朱温的盖章“大臣”。

朱温仍担心 38岁的昭宗有朝一日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杀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岁的李柷为帝,是为昭宣帝。为了推卸罪责,他在事前带兵离开洛阳到河中前线去讨伐新附于李茂贞的杨崇本。事后他回到洛阳演了一出戏:“朱全忠闻朱友恭等弑昭宗,阳惊号哭,自投于地曰:‘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癸巳,至东都,伏梓宫恸哭流涕。又见帝自陈非己志。”随后,他杀朱友恭和氏叔琮以灭口。天祐二年(905)二月,朱温又杀李裕等昭宗九子于九曲池。六月,杀裴枢、独孤损等朝臣30 余人,投尸于滑州(今滑县东)白马驿附近的黄河,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

他准备篡位,柳璨、蒋玄晖等给他设计了一套方案:先任宰相,把二十一道(唐行政地区)所辖区归并为魏国,朱温进封魏王加九锡等。朱温认为这样太迟缓而大怒,结果柳、蒋等人都被处死。

天祐四年(907)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升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17 岁的昭宣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将其杀害。

从此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五代十国大动乱时代,所谓五代十国,只不过把藩镇的招牌改上一改,节度使改称帝王,战区改称帝国、王国。有些政权并不适用严格的国家意义,如南汉、荆南、楚、吴越,往往维持着藩镇的外貌,在表面上臣属于中原的五代政府。

朱温虽然灭唐称帝,但地盘并没有扩大。而昔日的对手却纷纷以讨贼兴复唐朝为口号,联合起来对付他。晋王李克用是反对他的核心力量,岐王李茂贞也以唐朝的忠臣面目出现,号召讨伐朱温。

朱温与李克用互为主要对手,李克用为报昔日之仇,更是屡次与后梁血战不止。

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看朱温传,随手一翻,就能见到如下记载:XX年月日,陷某城,屠之;XX年月日,得某地,尽杀之;XXX年月日,获XX,肢解之!

其一是滥杀战俘。唐乾宁二年(895)十一月,朱温在钜野(今山东巨野)之南大败朱瑄部万余人,杀戮将尽,俘虏3000余人。“是日申时,狂风暴起,沙尘沸涌。帝日:此乃杀人未足耳,遂下令尽杀所获囚俘,风亦止焉。”

天复三年五月,朱友宁攻青州博昌县(今博兴)月余未下,朱温大怒,“遣刘捍督战。友宁乃下俘民众十余万,各领负木石,牵牛驴,于城南为土山。既至,合人畜木石排而筑之,冤枉之声,闻数十里。俄而城陷,尽屠其邑人,清河为之不流”。

天佑三年(906年),魏博罗绍威几次请求朱温帮他除掉难以控制的牙兵(即长期形成的节度使亲兵),朱温和罗绍威有姻亲关系,于是就趁自己女儿(即罗绍威的儿媳)病死的机会,以奔丧为掩护,先派精兵装扮成担夫,进入魏州城,然后由大部队跟进。内外夹攻,将八千牙兵全部杀死,连妇女儿童也不放过。正和梁军一起围攻沧州的魏博军闻讯反击梁军。梁军攻下魏博军的城池后,又将军民杀得一个不留,激怒了当地百姓,因为魏博军都是当地人出身。百姓纷纷抗击梁军,动荡局面之到半年以后才平息。半年的时间将魏博的物质挥霍一空(据说大军在半年内就吃了70万只羊),然后拍拍屁股的走人。这也为晋、梁征战中魏博镇的反叛埋下了伏笔。

如此对敌,对跟随自己的部属也是如此,朱温年少得志,32岁就任节度使,人长的靓仔,然人人畏之如虎,得绰号“乳虎”,性酷杀,身边的侍从稍有一点违背,立杀之。朱温的侍从,每天上班之前,先与家人做好生死别,晚上能下班回家,发现头还在脖上,就开始庆祝,自己要多活了一天。

朱温的军律最为严酷。“将校有战殁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拔队斩’。这就逼得士兵在作战时一定要保住军官,如果保不住,大家都是一死。他用这种野蛮的办法来提高战斗力,因此一旦主将战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归。朱温就命军士都文刺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原来这种惨无人道的连坐法也是朱温发明的。

朱温称帝后吸取唐末地方将领无法节制终成大祸的教训,对手下大将严加防范,一旦有骄横的人出现,立即除掉,或杀或囚,以绝后患。但朱温却没有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多疑和嗜杀的品性,相反,嗜杀自始至终还表现为滥杀无辜。

对待士人,朱温也是残忍至极。有一年的六月,朱温与众多幕僚及当地游客在大柳树下乘凉。朱温望了望柳树枝,自言自语道:“这柳树正好可以做车毂。”众人都未及回应,几个书生游客顺口应道:“是啊,正好做车毂。”没想到朱温勃然变色,斥责道:“书生们只知道顺嘴戏耍人,什么东西!车毂要用榆树做才耐用,柳木中看不中用!”然后冲着左右卫士们喊道:“还等什么?”左右数十人捽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

总之,不听话的要杀,听话的,在心里不爽时也要杀,杀与不杀,也有统一的标准,只看朱温开不开心了。

五代后梁扒灰皇帝朱温 五代朱温

流氓的嘴脸并不因为某一次的仁慈而变成圣人的嘴脸,当流氓面具彻底揭下的时候,展现的是更加赤裸裸的杀戮。 历史上有许多祸国殃民的人物,如大独裁者、大野心家、军阀、政客,以及盗匪、流氓、小偷、骗子之类,他们对外虽然做尽了坏事,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庭、朋友仍有一些亲情、友情,仍然保有一定的伦理道德,所谓“盗亦有道”是也。至于朱温其人,他的所作所为,可说已把人类的伦理道德丧失净尽。因此很难把他称之为“人”。

朱温的霸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妻子张惠。张惠和朱温是同乡,都是砀山人,张惠家住在渠亭里。她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富裕之户,父亲张蕤还做过宋州的刺史。张惠生于富裕之家,既有教养,又懂得军事与政治谋略。

朱温年轻的时候和二哥朱存在宋州郊外打猎,偶然巧遇前往龙元寺进香还愿的张惠。朱温对张惠一见倾心,便对二哥说:“汉光武帝曾经说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当日阴丽华也不过如此,而我未尝不可以成为汉光武帝呢?总有一天,我非把张府之女娶为妻子不可。”朱存讥笑弟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不量力,对朱温的这番大话并没有太当回事。但谁也没有想到,当时一无所有、一无所成的穷小子,日后不仅如愿以偿地娶到了张惠为妻,而且对这位大家闺秀既宠爱又惧怕,以至成为一段千古传奇的佳话。黄巢攻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委任朱温为同州防御使。当时,张惠流落到同州为朱温部下所掠取进献给了朱温。当她得知朱温是自己的同乡,而且在数年前就对自己倾心不已、一直念念不忘以至于至今未娶时,不禁十分感动。朱温趁机嘘寒问暖,提出要娶张惠为妻。此时的张惠正处在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境地,见到朱温确实是真情一片,自然不能拒绝。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

张惠既有温柔的一面,又有英武的一面,体贴照顾朱温的同时常有让朱温钦佩的计谋。在这位刚柔相济、贤惠机智的妻子面前,朱温的狡诈反而显得粗浅,暴躁的朱温也收敛了许多。

朱温本性狡诈多疑,加上战争环境恶劣,诸侯之间你死我活的争夺,更使朱温妄加猜疑部下,而且动不动就处死将士。张惠尽最大努力来约束朱温的行为,使朱温集团内部尽可能少地内耗,一致对外。朱温的长子朱友裕奉命攻打朱瑾,但没有追击俘获朱瑾,回来后朱温非常恼怒,怀疑他私通朱瑾,意欲谋反,吓得朱友裕逃入深山躲了起来。张惠为让父子和好,就私下派人将他接了回来,向父亲请罪。

朱温盛怒之下命人绑出去斩首。这时,张惠光着双脚从内室匆匆跑出来,拉住朱友裕的胳膊对朱温哭诉道:“他回来向你请罪,这不是表明他没有谋反吗?为何还要杀他?”朱温看着妻子和儿子,心软了下来,最终赦免了儿子。一波暂平,一波又起。朱瑾战败逃走之后,他的妻子却被朱温得到,张惠见朱温动了邪念,便让人把朱瑾的妻子请来,朱瑾妻赶忙向张惠跪拜行礼,张惠回礼后,对她推心置腹地说:“我们本来是同姓,理应和睦共处。他们兄弟之间为一点小事而兵戎相见,致使姐姐落到这等地步,如果有朝一日汴州失守,那我也会和你今天一样了。”说完,眼泪流了下来。朱温在一旁内心也受到触动,想想自己也愧对朱瑾。当初如果没有朱瑾的援兵相助,他也不会大败秦宗权,在河南站稳脚跟。

最后,朱温将朱瑾的妻子送到寺庙里做了尼姑,但张惠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有些不幸的女人,常让人去送些衣物食品,或许也算为朱温弥补一点过失。

张惠和朱温共同生活了二十余年,唐昭宗天祐元年,即公元904年,张惠病重。当时唐室大权尽归朱温,朱温正要逼迫昭宗禅位,得知张惠病危的消息,遂连夜兼程赶回汴京。临终前,张惠还对朱温劝道:“既然你有这种建霸业的大志,我也没法阻止你了。但是上台容易下台难,你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如果真能登基实现大志,我最后还有一言,请你记下。”朱温忙说:“有什么尽管说,我一定听从。”张惠缓缓说道:“你英武超群,别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时冤杀部下、贪恋酒色让人时常担心。所以‘戒杀远色’这四个字,千万要记住!如果你答应,那我也就放心去了。”

不久,张惠便撒手人寰,悄然离世。朱温当即痛哭不止,伤心欲绝。为了表示对张惠的怀念和尊重,朱温称帝后,一直没有立皇后,大概是怀念这位贤惠而又有智谋的妻子吧。等到梁末帝继位时,才将母亲追加谥号为“元贞皇后”和“元贞皇太后”。

当上皇帝的朱温始终改不掉农民本色和草寇习气,经常在宫中为所欲为。朱温酷爱女色,张惠在时,朱温因为张惠的贤惠,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娶三妻四妾。更不敢轻易与其他女人有染。张惠死后,他被压抑多年的性欲爆发,开始放纵声色,忘了妻子临死时的忠言,“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

按照中国人的伦理,是“朋友妻,不可欺”。朱温就不管这一套,在他当军阀的几十年中,上起宫廷贵族妇女,中到许多同僚的眷属,下至部下与平民的妻女,只要他见到了,发生了兴趣,那就必遭凌辱,无法逃避:他的老同事张全义原是唐朝的一个小官,因被县令所辱,愤而随黄巢起事。黄巢入长安,张全义为吏部尚书,地位在朱温之上。后来黄巢败死,张全义依附朱温,封魏王,位列三公。他追随朱温的时间长达30年,对朱温非常恭谨。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太祖兵败蓨县,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张全义之子愤极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说不要忘了昔日朱温对他全家的救命之恩。为了高官厚禄,屈辱至此,张全义的隐忍可算是到了极点。

朱温多次遇险,都是他任意淫乱造成的。直到最后,他还是死在这件事情上。

朱温尤让人不齿的是他荒淫到了乱伦的程度。在他的儿子外出征战时,他便将儿媳召入宫中,命为侍病,实为侍寝与之乱伦。

张惠曾为朱温生有一子,取名朱友贞,被册封为均王。朱温除了有几个儿子外,还有一养子,名叫朱友文。朱友文本姓康,名勤。由于幼美风姿,好学上进,谈吐得体,所以朱温认为养子,封为博王。朱友文其妻王氏姿色出众,美艳无双,朱温尤为喜欢。开始以侍病为名被召入宫内,最后知道实为陪枕留寝时王氏竟也不推辞,反而极力逢迎,养子“朱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

这引起了亲生儿子朱友珪的不满。朱友珪因是婊子养的,始终与太子的位置无缘。朱友珪的大哥朱友裕已死,现在朱友珪是名符其实的嫡长子,太子的位子应该是他的,怎么也轮不到朱友文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吧?不可调和的传位冲突,导致朱温和朱友珪父子反目。狡黠的朱温对儿子朱友珪不可能没有戒备之心,为了让养子顺利接班,他在病榻上下令将朱友珪贬为莱州刺史,目的是让朱友珪失去竞争能力。按照当时的惯例,被贬之人多半会在途中被赐死,不可能再抢班夺权。

此时朱友珪虽然被贬,还没有离开京城,他的妻子张氏也正侍奉在老公公左右,这让朱友珪又看到了希望。张氏为了丈夫的前途,甘心献身,也随时注意着年老多病的朱温,朱温的一举一动她都及时告诉自己的丈夫。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61岁。

儿子杀老子后,老朱家又上演了弟弟杀哥哥的悲剧。

杀死朱温后,朱友珪旋即矫诏杀死政敌朱友文,如愿以偿地做了皇帝。朱友珪即位后,整日沉湎声色,不理朝政。为了有足够的时间享乐,朱友珪把四弟均王朱友贞提拔为开封尹、东都留守,自己则在后宫醉生梦死。朱友珪的恶劣行径,使后梁的那些功臣宿将一个个心怀不满。众兄弟更是都不服,特别是朱温和张惠所生的儿子均王朱友贞,身为嫡子,半年后打起了“除凶逆,复大仇”的旗号,联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在京城发动兵变,朱友珪惊慌失措,试图夺路逃命,可惜已经没有了活路,他深知落到兄弟朱友贞手里会是什么下场,万般无奈又没有勇气自杀,只得命令手下人把他们夫妻两个杀死,朱友珪死时才37岁。

朱友贞即位,废朱友珪为庶人,连个帝号都没有留下。

在五代,朱友贞是通过兵变夺取皇位的第一人为以后的兵变提供了效仿的先例。

在中原,朱温与李克用互为主要对手,李克用为报昔日之仇,屡次与后梁血战不止。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死后,。24岁的李存勖从临死的父亲李克用手中接过了三支利箭,仇恨的烈焰在胸中燃烧,李存勖曾经喜欢的战争游戏又增添上了复仇的神圣色彩。一上台他就在与朱温的交战中,出其不意在潞州大战中大败朱温,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军械。后来李存勖多次打败败了朱温的军队,使敌人在心理上产生了恐惧,往往两军还未交手就纷纷溃散。朱温感到自己后继无人,不是李克用儿子的对手,所以感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我的儿子比起来只是猪狗而已。”

公元910年(59岁),后梁太祖朱晃令王彦章为将,进军柏乡,会战晋军,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所败,随后后梁太祖朱晃亲领大军再战李存勖,又被晋军区区几百骑兵骚扰突袭得仓惶逃窜,终致全局失利,从此朱温忧急成病。朱温所建的后梁至被后唐灭掉,前后共17年时间,其间与后唐的战争断断续续。病死之前朱温感叹道:“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指李存勗)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

朱友贞即位后,后唐李存勖集中全力要攻灭后梁,双方便连年混战。朱友贞因为信用亲信,不相信将军,大将出兵也派亲信随往监视。他的亲信又仗势弄权,卖官枉法,离间将相,赏罚不明,致使忠臣退避,上下离心离德,前线将领自相残杀,所以,与后唐交战屡遭大败。公元923年10月,李存勖率领大军逼近都城。朱友贞的臣子纷纷逃离,连传国玉玺也被部下盗走。朱友贞束手无策,最好自杀。

就这样朱温篡位建立的后梁王朝灭亡了。正如朱温在病中所言,他之所以不立亲生儿子为接班人,是考虑到儿子朱友贞不是其死敌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对手,事实证明,朱温虽然荒淫无道,但不愧为一代枭雄,他对身后之事还是有预见的,儿子个个都是庸才,他的担心终于成为现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0024.html

更多阅读

“色狼”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是好皇帝吗

  历史上的朱元璋、马秀英到今天为止,央视八套播出的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已近尾声,总结观看电视剧的感受,非但没有看出一代雄主朱元璋的传奇色彩,反倒产生朱元璋是一个流氓的感受。堂堂央视,怎么能让朱元璋成了“色狼”?  其一,夺

梁太祖被儿所杀只因“扒灰”吗 关于扒灰的一首诗

梁太祖嬉戏图(图源网络)梁太祖被儿所杀只因“扒灰”吗——读《资治通鉴》笔记 近读一篇读史笔记,讲述了灭唐建梁的梁太祖朱温,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原因竟是“扒灰”,他强纳自己的儿媳,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其实,史实并非那

为何翁媳偷奸叫“扒灰”? 老婆被下药偷奸

今天看到一贴,关于老爸和儿媳亲嘴的故事。其中有人回贴称这种行为为扒灰。扒灰——这个词老娘见过很多次了,却一直不解详意和来源。记得第一次接触这个词是少女时代,一本文学作品里描述了一个人的爹爱上了这个人老婆并和她发生了性关系

声明:《五代后梁扒灰皇帝朱温 五代朱温》为网友謌给沵滈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