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弃置身 闻说鸡鸣见日升

二十三年弃置身 闻说鸡鸣见日升

二十三年弃置身

文/李辉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2012-12-2周日关键词:“我的青葱岁月”征文

两罐头瓶腌萝卜

文/李辉

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相对于女儿13岁的年龄来说。那一年,我也13岁,在镇中学上初二。

那时的镇中学食堂比较小,供应学生的饭,但不供应学生的菜。同学中除学校附近的外,都是自带腌菜。我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一般都是周末回家,带上两罐头瓶腌菜到校,一罐头瓶菜管三天。

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雨天,那一周母亲给我准备的是两罐头瓶腌萝卜。中饭过后,我就往学校赶。雨越下越大,我穿着一件旧雨衣,把棉鞋放在书包里,打着赤脚,紧赶慢赶,终于在暮色将要四合的时候,看到了一里之外的学校的模糊轮廓。再经过一片松林,就能赶上学校的晚自习了。松林里有一条沟渠,平时少见流水,可以徒涉,但今天雨太大了,水深过膝,我决定直接跳过去。没想到在跳过去落地的时候,我摔了一跤,手里拎着的罐头瓶沉闷的响声过后,裂成了几瓣,腌萝卜散了一地。我趴在渠沿上,狼狈不堪,脚踝的钻心疼痛自不必说,关键是菜撒了,这一个星期该怎么办哪!雨仍在没心没肺地下着,不远处已经清晰地传来上晚自习的敲铃声。我将残存在破罐头瓶里的腌萝卜一条一条地塞在嘴里,泪水也一滴一滴地落在雨衣上。歇了一会,只能拖着一瘸一瘸的双腿向学校走去。待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狼狈的样子把同桌的她吓了一跳。她问我怎么了,我毫无心情地没理她。

第二天,我就开始了无菜的生活。我那时是一个内向的人,自卑和怯懦让我将自己封闭起来,在别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把饭端到了教室。这样过了两天,当我中午躲在教室角落里咽饭时,被她发现了。我犹如做了贼被人抓了现行一样,一时懵了。她问我怎么光吃饭没有菜,我不回答。她又问我,我仍不回答。被她三番五次问烦了,我才没好气地说自己带的菜全撒在泥地里了。她说了一句“你早说呀”就出去了。晚自习下后,她小声地叫我留一下。教室里只剩下她和我两个人的时候,她从抽屉里拿出了两罐头瓶腌萝卜塞给我,快速地说:“我家近,中午回家给你带的,别告诉别人。”我的脸一阵火辣,等到想起应该说声“谢谢”的时候,她已经离开了教室。

此后的几天,我仍躲在教室里吃饭,只不过吃的是有菜的饭,很香,说不清楚的那种香。她呢,若无其事,和往常 一样,上课便上课,下课便下课,一如既往地遵循着那个年代的学生交往规则——在公共场合,男女生绝不交谈。

初二时,学校分班,我们不在一个班了。又一年,我跳出了农门。再后来,听说她高中毕业后没有在家务农,随自己的一个亲戚出去打工了。

前些日子,初中同学聚会,问起她的情况,知道她近况的一个同学说,她如今在沿海一个美丽的城市做物流,生意很不错,成老板了。回到家里,我拨通了同学给我的号码。我说,你好,我是李辉。她问,哪个李辉?我说是她初一时的同座。好一会儿,话筒里说,你好,李辉,你找我有什么事吗?我说就想给你打一个电话听听你的声音。她那边笑了,说,有时间到她所在的那个城市时别忘了给她打电话,她好尽地主之谊。我停了一会说,一定一定。

2012-12-3周一关键词:赖床《散步》

早自习,很多学生迟到,尤其是在校住宿的女生。我没见过这样赖床的女生,回想起原先早锻炼时的集体迟到,一股无明业火焰腾腾从脚底直窜向脑门,恨恨训斥了她们一顿。我问她们,为什么154寝室的女生都能提前进教室,偏偏155、156的迟到?(154寝室长兰诗琦后来说,她专门买了一个闹钟,到时就喊醒同寝室的室友。)结果把升旗仪式忘在了脑后。待年级级长电话询问我班上的学生在哪里时,别班学生整队已基本完成。赶到九渊广场的时候,嘹亮而雄壮的国歌声已响彻校园的整个上空,忙叫学生们停步、立正、面朝国旗。就这样,全校就我们一班孤零零地在升旗台旁接受了一次众目睽睽之下的爱国主义再教育。

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我将它改成了班会课,接着教,接着育!我说,这寒冷的冬天是个多好的季节啊。它是锻炼我们刚强意志的好季节,是培养我们优良习惯的好时节,是我们知耻而后勇,奋勇拼搏,带好成绩回家过年,为自己的初一上学期画上圆满句号的最后机会。干部要起带头作用,要尽职尽责,否则,要干部有何用?

第三、四节课,在11班上《散步》。我对这篇文章的聚焦点是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技法。于是,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另换一个角度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从而让学生理解文章拟题的精妙,在以小见大中感受文章所散发出的浓浓的亲情和中年人特有的承上启下的责任感。“国培”就是好,她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多了一些自己的设计,少了一些教参的束缚。感觉真舒服!

晚上,潘请施,我作陪,吃的是重庆风味的鸳鸯火锅,又勾起了对前段“国培”生活的回忆。回到家,上传在线日志《二十二年文教主》。

2012-12-4周二关键词:讲座准备《羚羊木雕》

早餐时,教务主任打电话,让我准备周四下午做国培报告。我是很情愿的,因为将国培期间的一些新理念灌输给全校语文老师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可惜时间只给半小时,看来只有采取语录的形式(有些地方做适当的展开),将导师、专家们的核心理念原汁原味的传达给同事们。

引导学生学习《羚羊木雕》时,我抛弃了教参,设计了一个主问题:站在写作的角度上,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这篇文章丰富多变的语言描写上来,也很容易地归纳出四种描写形式,即提示语放在前面的,放在中间的,放在后面的和没有提示语的。然后,我让学生各找出两处,来重点体会语言描写的精妙。比如说课文的开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我就设计了几个支问题:1.将“妈妈突然问我”放在开头好不好?为什么?2.去掉“问”前面的“突然”可以吗?为什么?又如: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我把它收起来了。”为什么前后都没有提示语?这些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触发学生的思维。我就说过,“国培”的离别何尝不是一首歌?一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歌,一首遵循理念彰显自我的昂扬之歌!

2012-12-5周三关键词:英语节动员

第一节课在1班上《羚羊木雕》。第二节课要求11班的学生预习《散文诗两首》,除“读——记——思”三步骤外,重点竞赛学生的背诵能力,看学生谁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背完这两首散发着浓浓母爱的散文诗。若论结果,不算理想,但我的目的达到了,因为我的意图是让学生熟悉这两首散文诗的内容,以便明日的鉴赏。

班会课做英语节的动员。不动员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有前车之鉴。上次家长节,可能就是动员不到位,家长的回信率和听课率都年级最低,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排名,又让学生受了一次伤。这次,我要大讲英语节的意义,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在活动中让英语能力有个全方位提升的道理。英语节的活动很丰富,共有8项内容:1.班级全英语黑板报;2.每生英语小报;3.班级英语展板;4.年级背诵大赛;5.英语大合唱;6.英语口语八级达标;7.疯狂英语周;9.超男超女PK大赛。

晚上在办公室加班,花了两个多小时准备明天的“国培”报告,终于赶在学生下晚自习之前完成了初稿。

2012-12-6周四关键词:《散文诗两首》“国培”语录

1班继续上《羚羊木雕》。11班学的是《散文诗两首》,因为昨日已经预习,所以今日一节课基本结束战斗。我将这两首散文诗的亮点定位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上。先欲擒故纵,问这两首散文诗的主题共性,学生很自然的说出“母爱”两字(阅读提示上有);紧接着又问,母爱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抽象的感情写得如此具体可感的。这样,自然而然就过渡到托物言志这种技法上,这就好办了,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首散文诗都托的什么物来表现母爱的?

下午第二、三两节课,是学校教务处主持的本学期首次语文大组教研会。主要议程有三项:一是李乔桥老师上一节作文指导观摩课,二是邓晓媛老师作文指导教学讲座,三呢,我做上次去川师大“国培”的报告。不敢说是作报告,只能做一个汇报,而且是一个简单的汇报。汇报取名为“‘国培’语录”,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由于这次“国培”信息量异常丰富,我一共听了12场专题报告、5节示范观摩课,仅笔记就记了1万多字,这还不包括上交的近1万字的感受、体会,以及敲在博客上的8千多字的在线日志。采用语录的形式,可以将自己听的所有讲座中的最精彩的地方做一个刻意的强调,以便同事们的聚焦,二来语录原汁原味,不会误传导师们的理念。因此,我就从每场专题讲座中各精选出一条语录作为十二个小标题,逐一向老师们做汇报。有的材料一念而过,有的地方做一点适当的展开。

结束语我引用的是延参法师(《世界军事》2012年24期卷首语)的一段话:生活是一杯水,痛苦是掉落杯中的灰尘。没有谁的生活始终充满幸福快乐,总有痛苦会折磨我们的心灵。让心静下来,慢慢沉淀那些痛苦。如果只是不断搅和,痛苦就会充满我们的生活。所以,即使生活的水杯中落入灰尘,我们也要让每一天过得清澈,只要静下心来,尘埃就会沉下去。因此而生的和谐,才是对世界永恒圆满的体悟,宛然而笑,万物的圆融统一。

期间,表弟打来电话,说军大衣的事情能够解决了,问我要陆军的还是空军的,空军的可以马上购买,陆军的要等一个星期。心里无比高兴,忙不迭地感谢感谢再感谢,定了陆军的军绿色大衣。

2012-12-7周五关键词:不寒而栗

改了第四单元试卷,森森寒意从脚底直冒到头顶。学生的语文素养太不尽如人意了,真不知道他们小学语文之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一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审题都存在问题,一个劲地在文字表面游行,关键词视而不见,表述语言不及义,低层次错误比比皆是,直教人莫名惊诧。吕叔湘先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发出惊雷之问:“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今天读来,言犹在耳!

不由得又想起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老师的意图明显不过了,学生却浑然不觉,思非所思答非所问。语文改革改到今天,我们的学生似乎不会正常思维,不会好好说话了。难怪那么多著名的作家大都不是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他们至少少受多少语文教改的“浸润”啊!

晚自习前,检查期中考试英语不及格的八个学生的必查篇目的背诵情况,除一人外,其余的都是差得不能再差了,懒惰的恶习估计已侵入了他们的骨髓深处。晚自习花了一个半小时讲第四单元卷,忧心如焚。

2012-12-8周六关键词:自觉加班《皇帝的新装》

昨天晚自习后没有回家,在学校单间休息。早上七点二十进班,大部分学生来了,153,尤其是155寝室的几个女生又迟到了。真是又气又急,我见过偷懒的女生,但没有见过这样偷懒的女生!强压下火气,我不生气,不生气,咱接着往下写。今日是大寒之后的第一天,冬风不吹,冬阳尚暖,是个加班的好天气,于是在大部分人还在床上补觉的时候,我自动自发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觉地加班了。加班把11班的四单元试卷改出来了,加班把《皇帝的新装》做了重新的教学设计。

下午1班上《皇帝的新装》。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先提出了两个主问题:一、站在“新装”的角度上,请简述这篇童话的故事梗概;二、请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告诉学生利用线索,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老大臣、官员“夸”新装——皇帝“穿”新装——百姓“赞”新装——小孩揭新装;第二个问题意在锤炼学生的文字归纳能力。前一个问题很好解决,后一个问题则一时真假难辨,学生提出了“骗”“蠢”“假”“装”“欺”等字。我说哪一个字最好呢,交个大家一个快速筛选的方法,先采取“排除法”,请大家注意我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我对“故事情节”四个字刻意加重语气。我又说,很显然,“蠢”“假”等字首先就可以排除掉,因为这些字是对人物的评价,讲的不是情节;其次采用“检验法”,就是将字放到人物身上去,看这个字是否适合文章中的所有人物,“装”肯定不行,因为小孩没“装”;这样就剩下了两个字“骗”和“欺”,这时可采用“比较法”,即看这两个字谁最通俗易懂,显然非“骗”字莫属,因为骗子行骗,皇帝受骗,老大臣、官员们助骗,老百姓传骗,小孩揭骗。学生们点头称是。

接着我顺势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为什么?二、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前者学生很快把书中骗子的话念了出来,怕被人说自己是“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我说同学们不能在文本上游走,要沉入文本,这道题你审清楚了吗?“从皇帝到老百姓”等不等于“皇帝和老百姓”?显然不等于,这中间应该还涵盖老大臣和官员们。要站在皇帝、老大臣、官员们、老百姓的角度上深入地思索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肤浅地看问题,这些人固然都怕别人说自己是“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但核心点不同啊,再想一想。学生经过思考,明白了:皇帝是怕自己的尊严和皇权受损,老大臣、官员们是要保住自己的官位,老百姓在封建专制下不敢挑战皇权,怕招惹来灾祸。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们也只能说出小孩子“天真”这样表层的答案,我进行了必要的引导,挖掘出“无私才能无畏”的深层意味。

最后一个问题:皇帝回宫后,会怎样对待两个骗子?有些学生又脱口而出:“会杀了两个骗子解恨!”我差点晕了过去,现在的学生真是天真得过于可爱,甚而可气!不走进文本,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这样的语文素质也就难怪分数上不去了。只有耐心耐心再耐心吧。

课外活动时,检查了12个学生的英语背诵情况,比昨天检查他们时的情况好了一些,但整体上仍不算理想。我给他们下了死命令:必须在星期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前,将要求背诵的八个语段全部背完。我要亲自再检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0979.html

更多阅读

震撼: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

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翠明红枫编辑《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对中国的道家、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到了西汉

孔子的两个故事 三八就是二十三 孔子三八二十三

孔子的故事:三八就是二十三 2011-01-31 00:15:55人们都说“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许多人都为面子、为“气”而活着。我也经常有这样的心理。我是个有骨气、要上进、不服输的人,总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通过努力也能做到。但是,有时没有把

声明:《二十三年弃置身 闻说鸡鸣见日升》为网友鬼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